实验7气相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化学平衡常数的气相反应中的测定与分析

化学平衡常数的气相反应中的测定与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又称为反应的化学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压强之间关系的数值。
在气相反应中,测定和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供有关反应性质和反应条件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气相反应中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与分析方法。
I. 引言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来描述。
化学平衡常数表征了反应倾向性和平衡位置,可通过实验测定得出。
在气相反应中,化学平衡常数通常用压强表示。
II. 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1. 完全转化法完全转化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从而使反应达到平衡。
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或压强,可以计算出化学平衡常数。
2. 初始速率法初始速率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反应在不同初始浓度或压强下的速率来确定化学平衡常数。
根据反应速率与浓度(或压强)的关系,可以建立速率方程,进而推导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3. 置换法置换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气相反应中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反应物之间的置换反应,通过测量置换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来计算平衡常数。
置换法常用于测定不能直接观察的反应和反应难以完全转化的情况。
III. 分析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测定和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可以提供以下关键信息:1. 反应的倾向性:化学平衡常数大于1表示反应向生成物方向倾斜,小于1表示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倾斜,等于1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 平衡位置: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可以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平衡位置。
当化学平衡常数接近1时,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而当化学平衡常数远离1时,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占优势。
3. 影响因素: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常数,可以研究和分析影响反应的因素,如温度、压强和浓度等。
IV. 应用示例以下是几个测定和分析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示例:1. 工业催化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的化学平衡常数,可以优化催化剂的使用条件,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化学平衡常数气相反应的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常数气相反应的计算方法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气相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重要物理量。
在气相反应中,平衡常数的计算可以基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或者分压。
本文将介绍并比较两种常用的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
一、基于物质浓度的计算方法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浓度来计算。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反应的平衡方程式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编写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例如,对于一氧化氮的生成反应:2NO(g) + O2(g) ⇌ 2NO2(g)2. 假设初始浓度我们需要假设反应开始时各组分的浓度,并用字母表示。
在本例中,我们可以假设初始浓度为 a mol/L 的 NO(g) 和 b mol/L 的 O2(g)。
3. 确定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达到比例关系。
对于本例中的气相反应,我们可以使用初始浓度和平衡常数K 进行计算。
设 NO2 的平衡浓度为 x mol/L,则根据平衡方程式和物质的数目守恒原理,可以写出一系列的浓度表达式:[NO] = (a - 2x) mol/L[O2] = (b - x) mol/L[NO2] = 2x mol/L4. 确定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浓度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将上述浓度表达式代入平衡常数的定义式中:K = ([NO2] / [NO]^2 * [O2])5. 解方程求解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利用上一步得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我们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求解平衡浓度 x,进而计算出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及平衡常数 K。
二、基于分压的计算方法(对于气体反应)针对气体反应,我们也可以使用分压来计算平衡常数。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反应的平衡方程式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编写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2. 假设初始分压我们需要假设反应开始时各组分的分压,并用 P 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测定

化学平衡常数测定化学平衡常数是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能够描述反应的进行程度和平衡位置。
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存在一个平衡常数,为了准确测定平衡常数的数值,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实验方法。
一、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实验方法。
通过滴定试剂的用量和滴加速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平衡,并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和滴定剂。
实验中,首先准备好滴定仪器,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溶解。
然后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加入溶液中,使溶液变色。
接着以已知浓度的滴定剂溶液滴加到反应溶液中,直到指示剂显色消失。
记录滴定剂的用量和滴加速度的变化,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二、气相色谱测定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实验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在气相中的分布系数来判断反应是否平衡,并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气相色谱柱和检测器。
实验中,首先将反应物和产物蒸发成气体,进入气相色谱柱,利用不同组分在柱上的吸附性质和分离效果,通过检测器检测各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来测定浓度,从而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三、光谱法测定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实验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的光线下的吸收或发射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平衡,并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常用的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
实验中,首先溶解待测试物质,然后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或红外光谱仪进行测定。
根据物质吸收或发射的波长和强度,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四、电化学测定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实验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反应体系中的电位或电流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平衡,并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常用的电化学法有电化学计量法和电导法。
实验中,首先准备好电解槽和电极,将待测试物质置于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溶液。
然后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位变化或电流变化,从而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和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系统平衡程度的重要指标,它能够提供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定量信息。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和计算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测定要确定化学平衡常数,首先需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浓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重量法和电化学方法等。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反应物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反应物或生成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可以间接地确定其浓度。
重量法是另一种测定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称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并结合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电化学方法则是利用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压或电流变化来测定反应物浓度的方法。
例如,通过在溶液中测量电极电势的变化,可以间接地得出反应物浓度的信息。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一旦获得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数据,就可以进一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K)定义为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乘积:K = [C]^c[D]^d/[A]^a[B]^b其中,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a、b、c、d分别表示各个物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根据上述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可以通过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代入方程,计算出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需要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平衡常数是与温度密切相关的。
在不同的温度下,同一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测定和计算平衡常数时,需要确保温度的准确性。
三、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和计算方法,以下是一个应用案例:假设有一种气相反应:A(g) + B(g) ↔ C(g) + D(g),当反应维持在一定温度下时,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浓度分别为0.5 M、0.2 M和0.1 M。
我们希望确定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分析解析讲解详解步骤示例步骤详解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分析解析讲解详解步骤示例步骤详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描述反应物浓度与产物浓度之间平衡关系的量。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推导是化学中的重要部分,下面将介绍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推导,并通过例题分析来进行解析和讲解。
一、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在化学反应中,平衡常数(K)代表了反应物浓度与产物浓度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计算:1. 实验测定法: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浓度和产物浓度的变化来确定平衡常数。
2. 气相反应法:对于气相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分压(或分子数)来计算平衡常数。
3. 浓度法: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来计算平衡常数。
二、平衡常数的公式推导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系数,可以得到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
常见的公式推导有以下几种:1. 通过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将它们的浓度(或分压)的乘积相除得到平衡常数的公式。
2. 通过反应物活度和产物活度: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活度(在理想溶液中为浓度的比值)来计算平衡常数的公式。
三、例题分析解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进行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分析解析。
例题:对于反应式2A + B → C,已知反应物A和B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和0.3 mol/L,产物C的浓度为0.1 mol/L。
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平衡常数K的公式为K = [C] / ([A]^2[B]),其中 [A]、[B]、[C] 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产物C的浓度。
代入已知值可得 K = 0.1 / (0.2^2 * 0.3) = 8.33 mol/L。
通过上述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利用已知的浓度值来计算平衡常数,并且根据公式进行求解。
四、步骤示例步骤详解下面给出计算平衡常数的步骤示例,并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含义和操作:1. 确定反应方程式:根据实际反应情况,确定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进行到达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值。
它反映了反应在平衡时的相对丰度。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应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一、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如果能够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且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计算平衡常数。
下面以气相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有一个气相反应:A(g) + B(g) ⇌ C(g)其中A、B、C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g)表示物质为气体态。
在实验中,可以控制压力和温度,记录下不同压力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绘制出浓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此曲线的斜率可以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即平衡常数。
二、应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还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Guldberg-Waage方程式:对于以下化学方程式:aA + bB ⇌ cC + dD其中a、b、c、d为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A、B、C、D为物质,平衡常数K可通过Guldberg-Waage方程式计算:K = ([C]^c[D]^d)/([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2. Van't Hoff方程式:Van't Hoff方程式用于计算平衡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方程式:ln(K2/K1) = ΔH/R * (1/T1 - 1/T2)其中K1和K2为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ΔH为反应焓变,R 为气体常数,T1和T2为不同温度。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并利用Van't Hoff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焓变ΔH。
总结: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
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包括利用实验数据和数学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可以通过测定物质浓度和压力的关系来计算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测定方法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测定方法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平衡位置,以及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
测定平衡常数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电动势法电动势法是常用的测定平衡常数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电化学电池中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势差与平衡常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具体操作是将反应物加入到电化学电池的反应槽中,然后测量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势差。
根据Nernst方程,可以得到平衡常数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二、色度法色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平衡常数的方法。
它利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颜色与其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具体操作是将某种可滴定的试剂加入到反应物中,然后用滴定剂滴定,直至出现颜色的变化。
根据滴定结束时滴定剂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进而得到平衡常数。
三、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利用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平衡常数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反应物溶液或生成物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皿中,然后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其吸光度。
根据光谱数据,可以通过比色定律计算出溶液的浓度,进而得到平衡常数。
四、摩尔分数法摩尔分数法是一种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分数与平衡常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来测定平衡常数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分数分别测定出来,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定义,可以计算出平衡常数的值。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还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等可以用于测定平衡常数的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反应。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实验条件以及仪器设备的可用性等因素。
总之,测定平衡常数是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准确测定平衡常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告诉我们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测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是理解和预测反应行为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来测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一、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酸碱性质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性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该方法通过在酸碱溶液中滴加适量的酸碱试剂,并观察溶液的pH值的变化,可以确定反应终点。
通过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和终点时的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反应的平衡常数。
二、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测定化合物浓度和平衡常数的常用方法。
它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的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并通过计算比例来确定反应的平衡常数。
该方法适用于气相反应和高温反应。
三、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吸光度或发射光强来确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方法。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该方法通过测量反应物或产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利用比尔定律来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电流、电压或电荷来测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方法。
例如,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率测定可以用于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反应的平衡常数。
电化学法还包括电位滴定法、电极电势法等。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方法,如温度变化法、不对称平衡法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选择适当的方法取决于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和测定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浓度、物质纯度等。
同时,合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材料也是保证测定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总结起来,测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是了解反应行为和预测反应方向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和实验条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测定,并通过严谨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这些测定方法在化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 气相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 目的要求
1.直接测定法测量不同温度下二氧化碳与灼热碳反应的平衡常数。
2.了解高温的测量和控制及气体的取样分析。
二、原理
二氧化碳与灼热碳的反应:
C (s )+CO 2(g )−−→
−高温
2CO (g ) r H m =·mol -1 假定反应气相混合物为理想气体,对于复相化学平衡,其平衡常数用各组分气体分
压表示:
)
/()/(2CO 2
CO o o p p p p p K = (7-1) )/()/(2CO 2CO o o p p x p p x p K ⋅⋅=
(7-2)
在实验条件下反应总压近似保持在101325Pa , 故总总n n n n n n n n x x K o p
⋅-=+==)()(2222CO 2CO CO CO CO 2CO CO 2CO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CO 2
CO RT V RT V RT V RT V K o p
总总-= =)(/CO 2CO V V V V -总总 (7-3)
式中V co为标准态压力下一氧化碳的体积,V总为标准态压力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平衡混合气的总体积。
本实验中对反应达平衡后的混合气体“冻结”后进行取样分析,可测出V总和V CO。
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的等压反应热效应为+·mol-1,是吸热反应。
温度升高,反应向生成CO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
而且该反应有体积变化,压力增加,反应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即生成CO2方向进行。
当压力恒定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只有温度。
故可在不同的温度下对反应平衡常数进行测量,从而考察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该反应除考虑热力学平衡外,还要考虑动力学因素。
该反应是非均相反应,CO2还原成CO的速度在低于600℃时很慢,温度高于1100℃速度才显著加快。
因此,在较低温度下,反应要达到平衡需要很长时间。
三、仪器和试剂
反应装置一套(UJ-36型便携式电位差计一台;XCT-101动圈式温度指示调节仪一台;镍铬-镍铬鎧装热电偶两对);CO2钢瓶一个;碳粒;40%NaOH溶液;液体石蜡;饱和食盐水。
四、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如图7-1连接好,检查体系密封性。
由二氧化碳钢瓶出来的气体经干燥后进入反应管,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将反应后的平衡混合气体,用量气管取样,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瓶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吸收,记下吸收前后量气管内的体积,就可对平衡混合气体组分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如下:
1.用二氧化碳气体流赶走体系中的空气
将三通活塞1、2、3均与大气相通,以每分钟约升的CO2气流冲洗体系2~3min,与此同时,提高下口瓶II,使下口瓶I充满液体石蜡,然后将瓶II挂起。
冲洗完后,关闭钢瓶,旋转活塞3使其不与大气和量气管相通。
2.充人反应原料气体
旋转活塞1,使其与反应管不通,将下口瓶II取下放桌上,开启钢瓶让以CO2气体充满下口瓶1,然后关闭钢瓶,旋转活塞1,使下口瓶I处于三不通。
3.排除贮气袋中的气体
旋转活塞2,使贮气袋与反应管不通而与大气相通(旋转活塞3)。
如果贮气袋中有较多气体,先用手轻压气袋,让大部分气体缓慢排出。
打开活塞4使量气管与大气相通(与气体吸收瓶不通),提高下口瓶III让液体充满量气管,旋转活塞3使贮气袋与量气管通而与大气不通,下降下口瓶III,贮气袋内的余气可用此法抽尽。
按此法重复几次直至量气管内的液面保持在活塞4上面一定高度处,说明贮气袋气体接近抽尽。
旋转活塞4使三不通;旋转活塞1使下口瓶I只与反应管通;旋转活塞2使贮气袋只与反应管通。
4.通电加热进行反应
接好电位差计的测量线路,通电加热,调整动圈式温度指示调节仪的控温指针到所需温度(约600℃),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控温仪会对炉温进行自动控制。
饱和食盐水图7-1 气相反应平衡常数测定装置
5.倒气法使气体充分反应达到平衡
用电位差计测量炉温达到预定温度并稳定时,先提升下口瓶II,让液体石蜡填充瓶II,然后降低下口瓶II,让贮气袋中的气体倒向瓶I中,用倒气法来回倒气5次(每倒一次气最好静置2~3min),使体系内的CO2气体能与灼热碳充分反应达平衡。
(注意:每个温度下,倒气5次的总时间应相同,约为30分钟)。
6.取混合气进行组分分析
取气前需将活塞2与4之间及量气管的气体排除。
为此,打开活塞3和“1使与大气相通。
提高下口瓶III,让饱和食盐水充满整个量气管及活塞3下方的空间,关闭活塞4使三不通,再转动活塞3使与大气不通。
打开活塞4,再转动活塞2让量气管液面下降10~15ml 之间(相当活塞2与3之间的空间体积),关闭活塞2。
提升下口瓶III并转动活塞3使量气管与大气相通,此时管内液面上升,让其充满量气管整个内空间后,关闭活塞3使与大气不通,再打开活塞2,用量气管从贮气袋或反应体系取气约45m1,关闭活塞4和2使三不通。
提升下口瓶III,使瓶内的液面与量气管内的液面在同一水平,读取101325Pa下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7.进行气体吸收测量CO体积
打开活塞5,准确记下吸收瓶中NaOH液面的高度。
转动活塞4使量气管与气体吸收瓶相通,不断提升、下降下口瓶皿,使混合气体中的CO2反复被NaOH溶液吸收,直至下口瓶III放于桌面,量气管内液面保持在某一刻度不变(前后两次测量误差为左右)时为止。
提升下口瓶皿,使气体吸收瓶内液面回复到原来的高度,然后关闭活塞5和活塞4(三不通),再使下口瓶III内液面与量气管内的液面在同一水平,读取量气管内101325Pa下CO 的体积V CO。
记下炉温(UJ-36电位差计稳定读数)。
8.将控温仪的指针调节到700℃,当炉温稳定时,按上述步骤5~7再进行一次实验。
9.实验结束时,切断电源,检查钢瓶是否关闭,待炉温下降后,再使体系与大气相通。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开启钢瓶前,先检查好气路,此外,气流不能开得过大,以免管道冲脱及石蜡油从下口瓶II溢出。
2.通电加热前,量气管必须与下口瓶I及贮气袋连通,以免气体膨胀将反应管两端塞子冲开。
3.实验装置为玻璃仪器连接,旋转活塞时要用左手固定活塞外部,用右手轻旋,切忌远距离单手操作和用力过猛。
六、数据处理
1.计算相应温度下CO2和CO的体积百分数。
2.计算相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七、思考题
1.进行下一个温度反应,是否需要再充CO2原料气并将体系的气体赶出去为什么
2.为什么CO2气体进入反应体系前要预先进行干燥
3.反应体系为什么要恒定在101325Pa的压力下测量平衡混合气总体积和CO体积时,下口瓶III液面为什么要与量气管液面比平
4.测量CO体积时,如何扣除气体吸收瓶液面上的气体体积
八、参考资料
1.彭少芳。
物理化学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69。
2.顾良证,武传昌等。
物理化学实验。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