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三、引言1、解释术语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11360128,秦世瑞。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3、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

(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

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

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

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A、简单反应时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

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

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C、辨别反应时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学会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被试做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实验中,通常通过测量被试在接收到刺激后做出反应的时间来确定反应时。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反映出被试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对刺激的处理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计时器。

2. 反应时实验器材。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仪器设置好,确保计时器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被试接收到刺激后,立即做出反应,记录下反应时。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对反应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出了一组反应时的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的强度、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刺激的种类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刺激强度越大,被试的反应时越短;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越高,反应时越短;不同种类的刺激对反应时也有不同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了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对刺激的处理方式和速度,对于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XXX,XXX出版社,XXXX年。

2. 《实验心理学》,XXX,XXX出版社,XXXX年。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姓名:摘要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一、选择反应时(RTB)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

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

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

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二、辨别反应时(RTC)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

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

如被试见到红圆反应为错误。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二种反应时有如下关系:简单反应时a简单辨别反应时b简单辨别刺激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

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b反应时。

三、关键词: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四、引言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

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一人体测量一、试验小组成员及分工二、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获取人体计量尺寸的方法2.掌握如何应用人体尺寸进行作业空间设计三、实验内容1.测量人体的12个主要指标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四、实验仪器身高坐高计、人体形体测量尺(长马丁尺、中马丁尺、短马丁尺、直角规)、人体秤等五、实验步骤及方法1.测量小组全体成员的13个人体主要指标,填入表1-1。

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

其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

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某些长度的测量,即可用直接测量法,也可用间接测量法——两种尺寸相加减。

测量者要求脱掉外套。

表1-1 身体测量数据及使用仪器单位:cm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符合所测人群使用的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

包含座高、键盘高度、显示器高度以及显示器距离眼睛的距离等。

设计简图如下图1—1。

座高:以座椅使用者群体“小腿加足高”的第五百分位数38.60cm 作参考,使椅面高度稍低于这一测量值。

所以座椅高度取值38cm。

键盘高:坐姿大腿厚第95百分位数为15.95cm,坐姿肘高第5百分位数为23.61cm,心理修正量取8cm,考虑到键盘高稍低于坐姿肘高为最佳所以键盘高为38+23.61+8=69.61cm。

取值69cm显示器高:设计抽屉高度为14cm,显示器的垂直高度为22cm,所以显示器的高度为69+14+22=105cm 显示器距离眼睛:屏幕边长约为305cm,此时视距最小为305/(2tan15)=569mm,即56.9cm 9 28 40.53142269min55.383、利用excel求出的各测量尺寸与身高的回归公式中的m值,并画出简图如下。

041.9 8375.63~74.63回归公式眼高:Y=0.935684X 最大肩宽:Y=0.241162X坐高:Y= 0.533292X 坐姿眼高:Y=0.935684X 坐姿肩高:Y=0.367999X 坐姿肘高:Y=0.156588X 坐姿大腿厚:Y=0.081911X坐姿膝高:Y= 0.293309X 小腿加足高:Y=0.30704X 臀膝距:Y=0.225814X坐姿两肘间宽:Y= 0.254676X 体重:Y=0.306942X0.25467H篇二: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人体测量实验报告常用人体尺寸测量与应用分析一. 实验内容二. 测量方法三. 测量所得原始数据四. 数据分析与设计问题评论五. 实验结论一.实验内容时间:地点:实验对象:实验原理:根据对人的肢体的测量,计算人手的作业区实验步骤:1.依次测出肩宽、身高、上肢长、前臂长等;2.数据整理;3.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卷尺,直尺,记录纸,笔;2.测量时需要几人配合,以减少误差;3.被测者身体姿态三测量的原始数据:共计人数:人(男:人/ 女:人)单位:cm四数据分析均值和标准差分析五实验运用(家具、空间、距离、操作台、展览演示、人机界面、色彩、人体运动、行动姿态等)。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了解人体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时器、尺子、笔记本、笔。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实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计时器正常运转,尺子准确无误。

2. 实验者坐直,保持警觉状态,准备开始实验。

3. 实验者伸出手掌,将手指放在桌子边缘,手指悬空,但不要碰到桌面。

4. 另一名实验者准备好计时器,当实验者听到“开始”口令时,立即按下计时器启动按钮。

5. 实验者在听到口令后,立即用力按下手指,手指触碰到桌面,计时器立即停止计时。

6. 记录下实验者的反应时间,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实验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25秒。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时间包括了感觉神经的传导时间和肌肉收缩的时间。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0.1-0.2m/s,而肌肉收缩时间在0.1秒左右,所以总的反应时间在0.25秒左右是合理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实验结果对于我们了解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反应速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专注,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2. 实验者要保持警觉状态,做好准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者要注意手指按下的力度和速度要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个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专业: 安全工程****: ***组员: 欧泽兵胡良民于清华李欣燃张琛晨王旭2014年7月20日反应时测试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2)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3)探索简单平均反应时与练习次数的关系;【实验设备】BD-II-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实验方法】用反应时测定仪对本小组1女5男做视觉反应时的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平均值,并制作不同类型的平均反应时的折线图;不同被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折线图。

【实验理论依据】反应时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它是指刺激施与有机体之后到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如眼睛、耳朵)引起感官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运动器官,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三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又称为C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更能体现人的智能和能力。

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也越长。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一声简单反应时三试验程序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3、“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按下“声、光”选择键,即选择声刺激,同时调节左侧音量调节旋钮,使音量适宜。

(若室内试验人数较多可选择耳机,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左下角插孔时,扬声器自动断开)。

4、要求被试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做按键状。

5、指导语:“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若再听到刺激声,就迅速按手键,要求又快又准。

不需提前按键。

如果提前按键,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重新开一组。

若刺激声呈现4秒钟你仍未反映,此组测量也作废,并重新开一组。

”6、主试把“测试、学习”键拨到“测试”一侧,同时按下“简单反应时”键。

先练习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0次,其中有两次侦察实验。

7、练习结束后,“简单反应时”指示灯灭。

主试先按“复位”键,使计时计数器清零,再按“简单反应时”键,指示灯亮,正式试验单元启动。

每个单元结束后,按“打印”键,打印本单元结果。

若重新开始另一个单元,则需按“简单反应时”键,指示灯亮,新一单元启动。

每个被试连续完成3个单元。

8、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四结果1234、通过T检验,被试的反应时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5、数据结果分析1)被试一的反应时随着实验的进行总体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练习效应的效果。

且每单元的标准差也呈现减小的趋势,离散程度越来越小,反应时越来越稳定。

2)被试二的反应时没有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在第二单元中突然上升,随后在第三单元的实验中有稍微的下降。

而且被试二每单元的标准差也呈上升趋势,离散程度越来越大。

其中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间上下波动突然上升,第三单元比第二单元的离散程度稍微大一些。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了解人类在不同刺激下的认知和反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设备:1. 电脑或实验室专用设备2. 反应时测试软件或程序3. 计时器或计时设备4. 实验参与者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作,软件或程序已正确安装。

2. 招募实验参与者并告知实验目的和步骤。

3. 让实验参与者坐在实验设备前,并确保他们能够舒适地使用鼠标或键盘。

4. 提醒实验参与者保持专注,并告诉他们即将开始实验。

实验程序:1. 通过软件或程序呈现刺激(例如视觉或听觉刺激),并记录刺激呈现的时间。

2. 实验参与者需要在看到或听到刺激后尽快做出反应,例如按下鼠标或特定的键盘按键。

3. 记录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间。

4. 重复多次实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1. 计算每次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可以计算平均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时间的标准差。

2. 比较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分析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如果适用,可以进行统计分析,例如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确定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不同刺激条件下反应时间的结论。

例如,可能发现某些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更短,表明这些刺激对实验参与者的注意力更容易引起反应。

这些结论可以提供有关人类认知和反应能力的重要信息,对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实验中可能的问题和改进:1. 实验参与者数量较少可能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受到限制。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参与者的数量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因素,例如实验参与者的情绪状态或疲劳程度。

可以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休息,以减少这些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中使用的刺激的种类和数量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使用更具代表性的刺激,并且确保刺激的数量足够多样化。

总结:反应时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实验参与者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来了解人类的认知和反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11360128,秦世瑞。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

(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

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

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

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

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
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

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C、辨别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

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是红色就按按钮,其他颜色则不做操作。

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五、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结果处理
被试简单反应时
(s)选择反应时
(s)
辨别反应时
(s)
1 0.4257 0.6527 0.5159
2 0.3594 0.6664 0.4129
3 0.4453 0.6467 0.4811 平均数/ / /
标准差/ / /
2、比较结果,分析实验
(1)不同实验之间反应时的差异
根据结果比较表来看,三种反应时的长短比较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2)不同被试对同一反应模式的反应时存在差异,说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3)同一被试对不同反应模式存在差异,说明不同反应模式与其它因素有关
(4)从原始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被试的反应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说明存在练习效应。

六、实验讨论分析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与刺激复杂程度有关:当刺激复杂程度难时,反应时就会延长;而当刺激复杂程度降低至简单或中等时,反应时就缩短了。

然而,反应时的缩短收到有机体结构的限制,无法突破某一极限。

(2)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练习等。

(3)个体差异:不但被试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被试,在相同的环境下,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一些变化,而其反应时也会不同。

(4)由于被试是心理学的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可能会产生期望效应,影响实验结果。

(5)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可能消除随机误差。

(6)系统误差:因为实验所做的次数较多,被试容易疲惫,注意力易分散,导致数据结果有误。

(7)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本身的问题,黄色和绿色比较接近,难以区分,会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反应时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