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报告

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报告

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报告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强度是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我们进行了一项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评估其质量和可靠性。

混凝土强度是指其抗压能力,是建筑结构承受荷载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混凝土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加固措施。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从建筑工地采集混凝土样品,并将其分成若干小块。

确保样品的制备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样品标记:对每个样品进行标记,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区分和记录。

3. 试验设备: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混凝土强度测试。

该设备能够施加均匀的压力并记录压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4. 试验程序:将样品放置在试验机上,并逐渐增加压力,直到样品发生破坏。

同时,记录下施加的压力和样品破坏时的变形量。

实验结果:通过对多个样品进行测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混凝土强度的数据。

以下是其中几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单位:兆帕):- 样品1:25.3- 样品2:24.8- 样品3:26.1- 样品4:25.6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混凝土样品的强度相对稳定,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小,说明混凝土的质量较为一致。

2. 样品的平均强度为25.45兆帕,符合设计要求,说明混凝土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标准。

3. 虽然样品的强度符合要求,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实际施工中,可以考虑采用更高强度的混凝土,以增加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结论:通过本次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混凝土样品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在实际施工中,可以考虑采用更高强度的混凝土,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实验的局限性和建议:本实验仅对少量样品进行了测试,因此结果的代表性有一定限制。

建筑测量形考实验报告

建筑测量形考实验报告

建筑测量形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建筑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对建筑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建筑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电子测距仪、水平仪等。

2. 测量工具:尺子、铅锤、细线等。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建筑物的基准测量我们选取建筑物的一个固定点作为基准点,然后使用经纬仪进行方位角的测量,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接着,使用电子测距仪进行距离的测量,确定基准点到建筑物各个关键点的距离。

最后,使用水平仪进行高程的测量,确定建筑物各个关键点的高程。

2. 建筑物的平面测量在平面测量中,我们采用了三角测量法。

首先,我们选取建筑物的两个固定点作为基线,然后使用经纬仪测量基线的方位角。

接着,利用尺子和细线进行测量,确定建筑物各个关键点的坐标。

最后,利用三角形相似原理,计算出建筑物各个关键点的坐标。

3. 建筑物的垂直测量在垂直测量中,我们使用了水平仪和铅锤。

首先,我们利用水平仪测量建筑物某一点的水平线。

接着,使用铅锤在该点上方悬挂一条细线,并使其与水平线垂直。

然后,测量细线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即可得到该点的高程。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建筑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成功完成了建筑物的基准测量、平面测量和垂直测量。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到了建筑物各个关键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程等数据。

经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测量结果基本准确,可靠性较高。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建筑测量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仪器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加以改进和解决。

建筑测量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以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参考文献1. 建筑测量实验教程2. 建筑测量原理与方法学以上为本次建筑测量形考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建筑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水准仪实验报告数据

水准仪实验报告数据

水准仪实验报告数据水准仪实验报告数据一、引言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度差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铁路等工程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水准仪测量不同地点的高度差,探究其精度和可靠性。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材料:- 水准仪:型号XYZ-100,精度0.1mm/m- 三脚架、测量杆、标尺、水平仪等2. 实验步骤:1) 将水准仪稳定地安装在三脚架上,并调整水平。

2) 在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两个测量点,并用测量杆固定。

3) 使用水准仪测量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并记录数据。

4)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地点进行高度差测量,得到了以下数据:1. 起点:A地点终点:B地点高度差:12.3cm2. 起点:B地点终点:C地点高度差:8.9cm3. 起点:A地点终点:C地点高度差:21.2cm四、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准仪的精度较高,能够准确测量不同地点的高度差。

在本次实验中,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说明水准仪的测量精度达到了预期要求。

2. 不同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地形、地质等因素导致的。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量,并结合地形图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多次测量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这样做可以减小个别误差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准仪的使用和测量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准仪作为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发现水准仪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复杂地形或远距离测量时,需要考虑大地曲率、大气折射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工程测量虚拟实验报告(3篇)

工程测量虚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实验旨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工程测量场景,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工程测量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测量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测量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学会绘制地形图、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

4. 提高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虚拟环境搭建(1)选择合适的虚拟现实平台,如VR设备或PC端软件。

(2)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模拟的工程测量场景,包括地形、建筑物、道路等。

2. 测量仪器操作(1)学习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仪器操作,如对中、整平、瞄准、读数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1)根据测量任务,采集相关数据。

(2)利用虚拟现实平台中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4. 绘图与成果展示(1)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

(2)在虚拟环境中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虚拟环境搭建(1)选择VR设备或PC端软件。

(2)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模拟的工程测量场景。

2. 学习测量仪器操作(1)观看相关视频教程,了解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仪器操作练习。

3. 数据采集与处理(1)根据实验任务,确定测量路线和测站点。

(2)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数据采集,如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程等。

(3)利用虚拟现实平台中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4. 绘图与成果展示(1)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

(2)在虚拟环境中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采集结果通过虚拟实验,成功采集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程等数据。

2. 数据处理结果利用虚拟现实平台中的数据处理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结果。

工程测量学实验报告(2013)

工程测量学实验报告(2013)

五育并举亮点汇报材料
1. 维护全面发展:我们坚持五育并举的理念,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2. 提升学术水平:我们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通过学术交流和讲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3. 培养创新能力: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创新创业比赛、科技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弘扬艺术文化: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组织艺术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展现个人才华。

5. 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和社会服务项目,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关怀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们五育并举教育中的亮点,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其学术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弘扬艺术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

我们相信,这种综合育人的教育模式将使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报告(B5幅面,封面封底为牛皮纸里白纸,双面印刷) 1

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报告(B5幅面,封面封底为牛皮纸里白纸,双面印刷) 1

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报告(B5幅面,封面封底为牛皮纸里白纸,双面印刷) 1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报告(b5幅面,封面、封底为牛皮纸、里白纸,双面印刷)-1注意保存,期末收回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至20学年第学期实验一水准仪的重新认识与采用一、目的与要求1、重新认识水准仪的基本结构,熟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性能、促进作用。

2、掌控水准仪采用的各个环节。

3、能够精确加载水准尺上四位读数。

4、能够测到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二、仪器与工具ds3型微倾水准仪1台,水准尺3两支,尺垫3个,记录板1块。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挑选距离水准仪40m~60m的地面a、b、c三点,复置稳中求进尺垫,分别立起三支水准尺。

将脚架置放地面,特别注意高度相对较低,架头大致水平,摔稳中求进脚架细长。

堵上水准仪,旋紧中心相连接螺旋。

2、认识水准仪各个部件名称及位置,了解其作用,熟悉仪器构造。

并弄清水准尺上的刻度分划注记。

3、粗平:调节三个脚螺旋,并使圆水准气泡母葛氏。

4、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利用照门和准星粗瞄a的水准尺,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水准尺成像清晰。

制紧制动螺旋,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竖丝对准水准尺边缘或中央,并消除视差。

5、精平:调节微倾螺旋,并使水准管观测窗中气泡影像弧线准确相符。

6、读数:用十字丝中丝所在位置,轻易念出四位数:估读毫米,厘米、分后米、米,并记入手簿a点水准尺上读数。

7、收紧刹车螺旋,依次将望远镜转为b和c,同上加载b点和c点水准尺读数,记抓起簿。

8、将仪器变换仪器高度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读数操作练习。

四、注意事项1、安置脚架,要求稳妥,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旋紧架腿螺旋。

2、调节螺旋使气泡居中时,注意气泡移动规律。

3、读数时,必须特别注意消解视差,并以十字丝中横丝为依据,先估读毫米。

实验名称: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日期:_____实验小组:______实验地点:______同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对照仪器,重新认识以下部件的促进作用及用法:1、脚螺旋与圆水准器2、物镜和目镜3、照门和准星4、制动螺旋和微动螺旋5、微倾螺旋和水准管6、物镜调焦螺旋二、以下水准仪的操作方式按先后次序排序为____________。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步骤及测量数据)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步骤及测量数据)

建筑热工部分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室内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定应达到的目的。

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温度的测定;(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三)气流速度的测定。

二、测定的方法与步骤(一)温度的测定本试验与试验(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共同完成,通风干湿球温度计中干球温度计的指示值即为室内的温度。

记录在试验报告表1中。

(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1、仪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2人一组。

2、将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挂于支架上,感温包部距地面高 1.5m,在每次测定前5分钟(夏季)至10分钟(冬季)用蒸馏水均匀浸润湿求感温包纱布。

用钥匙上紧发条后,戴3~4分钟等温度计读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

读值时要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记录在实验报告表2中,并查出相对湿度。

(三)气流速度的测定1、设备:QDF热球式电风速仪,2人一组。

2、步骤:⑴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偏差可轻轻调整电表上的机械零螺丝,使指针指向零点。

⑵“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电源选择”开关置于所选用电源处。

用仪器内部电源,将四节一号电池装在仪器底部电池盒内,“电源选择”开关拨至“通”的位置。

⑶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压紧,使探头密闭,“校正开关”置于“满度”的位置,慢慢调整“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在满刻度的位置。

⑷“校正开关”置于“低速”的位置,慢慢调整“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在零点的位置。

⑸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即可进行0.05~5米/秒风速的测定,测量时探头上的红点面对风向,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根据电表上的读数,查阅所供应的校正曲线,查出被测风速。

(6) 如果5~30米/秒的风速,在完成3、4 步骤后只要将“校正开关”置于“高速”位置,即可对风速进行测定,根据电表读数查阅所供应得高速校正曲线。

混凝土变形测量实验报告(3篇)

混凝土变形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混凝土变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混凝土变形测量的仪器设备操作技巧。

3. 分析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变形测量实验是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验原理如下:1. 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原始尺寸和形状,作为变形测量的基准。

2. 在结构上设置测点,通过测量测点的位移,计算结构变形量。

3. 分析变形数据,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全站仪: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原始尺寸和变形量。

2.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量。

3. 水准仪: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的高程变化。

4. 应变计: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应变变化。

5. 水泥混凝土试件:用于模拟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过程。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搭建实验平台,确保实验环境稳定。

将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成标准尺寸,进行养护。

2. 测量原始尺寸和形状: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原始尺寸和形状,记录数据。

3. 设置测点:在混凝土结构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

4. 测量变形量:使用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测量测点的位移,计算结构变形量。

5. 测量应变变化:使用应变计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应变变化,分析结构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量和应变变化数据。

2. 分析:(1)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规律,判断结构的稳定性。

(2)分析应变变化与变形量的关系,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3)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变形数据,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变形的因素。

六、实验结论1. 混凝土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变形量与受力程度和结构形式有关。

2. 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规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3. 通过混凝土变形测量实验,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测量
实验报告
2015年 _______ 月 _________ 日
专 年 班 学 姓
业 建筑学 _________________ 级 级


****
****
****
13级
目录
第一部分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第二部分实验报告
第三部分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第一部分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第二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日期2015.10.10 班组第六组学号*号姓名十*
㈠完成下列填空
1. 安置仪器后,转动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转动
目镜对光螺旋看清十字丝,通过镜筒上方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
尺,转动水平微动螺旋精确照准水准尺,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消除视差,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最后读数。

2. 消除视差的步骤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分划像清晰。

㈡实验记录和计算
1. 记录水准尺上读数填入表2-1-1中。

表2-1-1
2. 计算(基于黑红面读数的平均值)
⑴A点比C点低0.199 m 。

⑵B点比D点高0.388 m 。

⑶C点比E点高0.154 m 。

⑷假设C点的高程H=158.936 m,求A点、B点、C点、D点、E点的
高程,即:A A二158.737 m,159.070 m,H=
158.936m、H= 158.682 m ,H二158.782 m,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 160.458 m 。

㈢出图2-1-1中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
实验数据记入表2-2-1 ,进行咼程的计算,并进行验算,以确保各项计算准确无误。

表2-2-1水准测量的外业记录及其高程计算
续表
㈡准测量的内业整理及待测点的高程计算
将表3-2-1的计算结果填入表2-2-2,求各个待定点的高程
表2-2-2各待定点高程的计算
0.7193 3 -3 0
铺助计算fh h 测3mm,h 容40 J L 34
h测h容,
观测成果合格可用
每公里改正数
-fh
4.17
L
实验报告三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
日期2015.10.29 班组第六组学号* 号姓名二_____ 1.写出图2-3-1中DJ6经纬仪各部件的名称
8 5 2
201016

3
1) 基座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轴套制动螺旋;
5) 水平度盘外罩:图2-3-1
2 ) 脚螺旋____________ : 4 ) 脚螺旋压板:6 ) 水平方向制动螺旋:8 ) 照准部水准管

2.DJ 6读数练习记录(表2-3-1)
表2-3-1
Dd 光学经纬仪水平度盘读数记录表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2-3-2
11) 瞄准用的准星 ; 13) 望远镜制动螺旋 ; 15) 反光照明镜 ; 17) 复制机钮 ; 19)竖直度盘水准管微动螺旋;
12 ) 物镜调焦螺旋 ; 14 ) 望远镜微动螺旋 ; 16 ) 度盘读数测微仪 ; 18
) 竖直度盘水准管 ; 20 1 度盘读数显微镜
表2-3-3竖直角观测记录手簿
成果校核与成果评定
实验报告四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日期2015.11.03 班组第六组学号*号姓名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仪器提把 :
10. R5232 串行接口 : 11. 脚螺旋 :12. 望远镜物镜 : 13. 显示屏 :14. 键盘 : 15. 圆水准管 : 16. 电源开关 : 17.
热键
: 18. 水平微动螺旋 。

第三部分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通过实验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 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实践是对测量学到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 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 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

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 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

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 听别 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 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 就基本掌握了方法。

要想提高效率和测 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 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

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 更会导致以后其它
粗瞄准器
垂直微动螺旋

2-4-1
2. 4. 6. 8.
内装导向光装置 :
电池 电池盒 调焦环
1
2
3
4
5
6
7
8
9
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