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实验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反应时运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反应能力和视觉反应能力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反应时实验是通过测量受试者在特定条件下完成指定动作所需的时间来评估其反应速度和反应精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计算机软件记录和分析不同运动条件下的反应时数据。

三、实验设备计算机、LED屏幕、反应装置、键盘、鼠标。

四、实验步骤1.受试者先完成测试前的热身活动。

2.对受试者进行说明,包括任务、要求以及如何报告结果。

3.受试者完成基准测试,即在无运动干扰的条件下进行按键反应测试,以获得其基本反应时和反应精度。

4.接下来,将分别测试运动前、运动时和运动后的反应时间,并记录数据。

5.数据处理和统计,将得到的数据进行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观察不同运动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运动时,受试者的反应时间相比于基准测试状态下增加了约20%。

而在运动前和运动后状态下的反应时间类似。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运动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会让反应时间更短,有的则会增加反应时间。

结果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七、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运动会对反应时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反应的准确性。

这表明,反应时间的变化与生理因素有关,如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被试的心理状态等。

八、结论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反应时间和运动条件之间的关系,运动状态下的反应时间较基准测试状态下增加约20%。

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状态的变化同样会对我们的反应时间产生影响。

九、实验意义本实验的结果不仅对运动员的成长、健康、疾病的预防等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普通人身体健康管理等也有显著的意义。

此外,本实验还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三、【实验内容】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ms)(ms)被试1185.03615.13被试2232.47653.03被试3171.83519.83被试4227.97484.97平均时204.325568.24间颜色红绿蓝黄总平均时间被试1780.97549.03515.2615.33615.13被试2673.13643.27598.43691.87653.03被试3814.63433.13430.37419.87519.83被试4629.57414.13475.03449.5484.97平均时724.575509.89504.7575544.1425568.24间下面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相关t检验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ρ=0H1:ρ≠0ɑ=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相关性简单反应选择反应简单反应Pearson 相关性1.151显著性(双侧).849 N443.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ν=2,查t值表,t0.05/2,2=0.950,本例的|tr|=0.151<t0.05/2,2,P>0.05,按ɑ=0.05的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之间没有相关性。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学会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被试做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实验中,通常通过测量被试在接收到刺激后做出反应的时间来确定反应时。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反映出被试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对刺激的处理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计时器。

2. 反应时实验器材。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仪器设置好,确保计时器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被试接收到刺激后,立即做出反应,记录下反应时。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对反应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出了一组反应时的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的强度、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刺激的种类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刺激强度越大,被试的反应时越短;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越高,反应时越短;不同种类的刺激对反应时也有不同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了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对刺激的处理方式和速度,对于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XXX,XXX出版社,XXXX年。

2. 《实验心理学》,XXX,XXX出版社,XXXX年。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姓名:摘要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一、选择反应时(RTB)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

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

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

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二、辨别反应时(RTC)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

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

如被试见到红圆反应为错误。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二种反应时有如下关系:简单反应时a简单辨别反应时b简单辨别刺激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

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b反应时。

三、关键词: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四、引言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

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一人体测量一、试验小组成员及分工二、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获取人体计量尺寸的方法2.掌握如何应用人体尺寸进行作业空间设计三、实验内容1.测量人体的12个主要指标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四、实验仪器身高坐高计、人体形体测量尺(长马丁尺、中马丁尺、短马丁尺、直角规)、人体秤等五、实验步骤及方法1.测量小组全体成员的13个人体主要指标,填入表1-1。

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

其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

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某些长度的测量,即可用直接测量法,也可用间接测量法——两种尺寸相加减。

测量者要求脱掉外套。

表1-1 身体测量数据及使用仪器单位:cm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符合所测人群使用的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

包含座高、键盘高度、显示器高度以及显示器距离眼睛的距离等。

设计简图如下图1—1。

座高:以座椅使用者群体“小腿加足高”的第五百分位数38.60cm 作参考,使椅面高度稍低于这一测量值。

所以座椅高度取值38cm。

键盘高:坐姿大腿厚第95百分位数为15.95cm,坐姿肘高第5百分位数为23.61cm,心理修正量取8cm,考虑到键盘高稍低于坐姿肘高为最佳所以键盘高为38+23.61+8=69.61cm。

取值69cm显示器高:设计抽屉高度为14cm,显示器的垂直高度为22cm,所以显示器的高度为69+14+22=105cm 显示器距离眼睛:屏幕边长约为305cm,此时视距最小为305/(2tan15)=569mm,即56.9cm 9 28 40.53142269min55.383、利用excel求出的各测量尺寸与身高的回归公式中的m值,并画出简图如下。

041.9 8375.63~74.63回归公式眼高:Y=0.935684X 最大肩宽:Y=0.241162X坐高:Y= 0.533292X 坐姿眼高:Y=0.935684X 坐姿肩高:Y=0.367999X 坐姿肘高:Y=0.156588X 坐姿大腿厚:Y=0.081911X坐姿膝高:Y= 0.293309X 小腿加足高:Y=0.30704X 臀膝距:Y=0.225814X坐姿两肘间宽:Y= 0.254676X 体重:Y=0.306942X0.25467H篇二: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人体测量实验报告常用人体尺寸测量与应用分析一. 实验内容二. 测量方法三. 测量所得原始数据四. 数据分析与设计问题评论五. 实验结论一.实验内容时间:地点:实验对象:实验原理:根据对人的肢体的测量,计算人手的作业区实验步骤:1.依次测出肩宽、身高、上肢长、前臂长等;2.数据整理;3.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卷尺,直尺,记录纸,笔;2.测量时需要几人配合,以减少误差;3.被测者身体姿态三测量的原始数据:共计人数:人(男:人/ 女:人)单位:cm四数据分析均值和标准差分析五实验运用(家具、空间、距离、操作台、展览演示、人机界面、色彩、人体运动、行动姿态等)。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了解人体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时器、尺子、笔记本、笔。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实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计时器正常运转,尺子准确无误。

2. 实验者坐直,保持警觉状态,准备开始实验。

3. 实验者伸出手掌,将手指放在桌子边缘,手指悬空,但不要碰到桌面。

4. 另一名实验者准备好计时器,当实验者听到“开始”口令时,立即按下计时器启动按钮。

5. 实验者在听到口令后,立即用力按下手指,手指触碰到桌面,计时器立即停止计时。

6. 记录下实验者的反应时间,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实验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25秒。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时间包括了感觉神经的传导时间和肌肉收缩的时间。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0.1-0.2m/s,而肌肉收缩时间在0.1秒左右,所以总的反应时间在0.25秒左右是合理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实验结果对于我们了解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反应速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专注,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2. 实验者要保持警觉状态,做好准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者要注意手指按下的力度和速度要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个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专业: 安全工程****: ***组员: 欧泽兵胡良民于清华李欣燃张琛晨王旭2014年7月20日反应时测试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2)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3)探索简单平均反应时与练习次数的关系;【实验设备】BD-II-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实验方法】用反应时测定仪对本小组1女5男做视觉反应时的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平均值,并制作不同类型的平均反应时的折线图;不同被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折线图。

【实验理论依据】反应时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它是指刺激施与有机体之后到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如眼睛、耳朵)引起感官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运动器官,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三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又称为C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更能体现人的智能和能力。

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也越长。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一声简单反应时三试验程序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3、“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按下“声、光”选择键,即选择声刺激,同时调节左侧音量调节旋钮,使音量适宜。

(若室内试验人数较多可选择耳机,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左下角插孔时,扬声器自动断开)。

4、要求被试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做按键状。

5、指导语:“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若再听到刺激声,就迅速按手键,要求又快又准。

不需提前按键。

如果提前按键,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重新开一组。

若刺激声呈现4秒钟你仍未反映,此组测量也作废,并重新开一组。

”6、主试把“测试、学习”键拨到“测试”一侧,同时按下“简单反应时”键。

先练习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0次,其中有两次侦察实验。

7、练习结束后,“简单反应时”指示灯灭。

主试先按“复位”键,使计时计数器清零,再按“简单反应时”键,指示灯亮,正式试验单元启动。

每个单元结束后,按“打印”键,打印本单元结果。

若重新开始另一个单元,则需按“简单反应时”键,指示灯亮,新一单元启动。

每个被试连续完成3个单元。

8、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四结果1234、通过T检验,被试的反应时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5、数据结果分析1)被试一的反应时随着实验的进行总体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练习效应的效果。

且每单元的标准差也呈现减小的趋势,离散程度越来越小,反应时越来越稳定。

2)被试二的反应时没有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在第二单元中突然上升,随后在第三单元的实验中有稍微的下降。

而且被试二每单元的标准差也呈上升趋势,离散程度越来越大。

其中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间上下波动突然上升,第三单元比第二单元的离散程度稍微大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时实验报告姓名:XXX 区队: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XXXXXX 日期:2015年12月8日指导老师:罗勇合作者:韩超慧陈相纬李俊良叶磊陈磊杨特张雅丽张游章倩实验名称: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摘要】目的:(1)学会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2)了解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的特点及区别;(3)探索选择反应在性别上的差异性;(4)探索辨别反应中个体间及各颜色本身反应时的差异性;(5)通过选择反应时实验验证不同颜色是否会造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6)探讨训练效应是否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

方法:实验采用反应时测定装置测量了10名被试对四种光(红黄蓝绿)的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结果: (1)由表1中数据可知p值皆>0.05,所以选择反应时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性; (2)由表3数据可知,有的p值大于0.05,有的小于0.05,辨别反应时中个体对各颜色差异上,有显著差异; (3)由表4数据可知对四种光的选择反应时差别显著。

结论:(1)选择反应时不存在男女差异;(2)辨别反应时在个体上存在差异性;(3)选择反应时实验不同颜色会造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4)训练效应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

【关键词】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视觉差异性1引言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的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以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反应时一般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三种。

简单反应时是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二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辨别反应时是告知被试对主试规定的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然后呈现多种视觉刺激,被试在看到特定刺激后做出反应。

选择反应时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依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时更能体现人的智力与能力。

在选择反应中,选择数越多,则反应时间越长,选择的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越长。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选择反应时,并进行辨别反应时实验来起到完善本次实验的作用。

反应时测定装置BD-Ⅱ-501A是可以进行测量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的实验器材,被试在主试的引导下使用实验器材BD-Ⅱ-501A进行实验,先依次完成10次选择反应时并记录数据后再完成4种不同视觉刺激的辨别反应时实验各10次,期间每名被试10次实验后进行轮换,保证被试充足的休息时间。

最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后得出相应结果。

本实验提出的假设:1、选择反应时时间是否存在男女间差异2、辨别反应时时间是否存在个体间差异3、不同颜色(红、黄、蓝、绿)的刺激是否会影响选择反应时的时间长短?4、颜色在可见光带上的距离是否会影响辨别反应时的时间长短?5、训练效应是否会影响反应时时间长短?本实验的目的:(1)通过选择反应时实验验证反应时是否存在男女间差异;(2)辨别反应时时间是否存在个体间差异;(3)通过选择反应时实验验证不同颜色是否会造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4)探讨训练效应是否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5)通过辨别反应时实验验证颜色在可见光带上的距离是否会影响反应时时间长短。

2 方法2.1 被试2013级应用学心理学二区队第一小组的10名同学(男生6名,女生4名),各项身体指标均正常,裸视及矫正视力均正常,将其随机分为男女比例为3:2的两组同时进行试验,每名被试配备一名主试和一名记录员。

2.2 仪器反应时测定装置仪二台(北大青鸟BD-Ⅱ-501A),桌子一张,记录纸若干。

2.3程序2.3.1选择反应时试验程序(1)主试连通主机电源并打开主机电源,调试仪器至选择反应时状态,测试次数为10次,被试面对显示器坐下,手握手柄,准备测试。

(2)主试给出指导语:“注意,当你看到显示器显示什么颜色的灯就及时的在手柄按下相应颜色的按钮。

”主试口头提示被试实验开始,被试对不同颜色的灯亮进行反应,每次反应后机器会显示该次反应对应的反应时,主试尽快记下每一次的反应时,10次刺激后主试记录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3)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做2-3次的练习实验。

(4)按上述步骤对每一个被试进行试验。

2.3.2辨别反应时试验程序(1)主试连通主机电源并打开主机电源,调试仪器至辨别反应时状态,选择给被试呈现红色色光刺激,测试次数为10次,被试面对显示器坐下,手握手柄,准备测试。

(2)主试发出的指导语:“注意,当你看到显示器上出现红灯时,就及时按下手柄上相应的红色按钮,当现出其他颜色的灯时,不需按下其他相应颜色的按钮。

”主试口头提示被试实验开始,被试对不同的灯亮进行反应,每次反应后会显示该次反应对应的反应时,主试应该尽快记下每一次的反应时,10次刺激后主试记录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并记录错误的次数。

(3)按照上述步骤分别对黄、绿、蓝三种色光刺激依次进行实验。

(4)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做2-3次的练习实验。

(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3结果表1 选择反应时数据统计表1是选择反应时的数据统计,主要是错误次数的统计,总共错误次数为6次,绿按黄3次,黄按绿1次,绿按蓝1次,红按蓝1次。

图1 选择反应时的散点图图一是选择反应时的数据散点图,横坐标为测试的次数,纵坐标为反应时的时间,在图中有几个点的反应时为“0”,说明该被试在该次实验按了错误的按钮。

图2 辨别反应时的散点图图二为辨别反应时的数据散点图,横坐标为被试,纵坐标为平均辨别反应时,其中系列一为红光的辨别反应时,系列二为黄光的辨别反应时,系列三为绿光的辨别反应时,系列四为蓝光的辨别反应时。

特定刺激男生(n=6)女生(n=4) PX±S红色0.3347±0.0690 0.3389±0.0301 0.116 黄色0.3895±0.0692 0.3713±0.0520 0.442 绿色0.3776±0.0652 0.3600±0.0581 0.970 蓝色0.2900±0.0362 0.3325±0.0715 0.241 表2的数据分析均用的是反应时平均值,从表中可以得知不同颜色(红、黄、绿、蓝)在不同性别上的p值都大于0.05。

所以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辨别反应时在不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相同颜色个体间的辨别反应时差异比较从表3中可以得知不同颜色(红、黄、绿、蓝)在个体上的p值有的大于0.05,有的小于0.05,红色中1号,7号,8号p值小于0.05,由图中可知黄、绿、蓝中都有p 值小于0.05。

所以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辨别反应时在个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1的数据分析均用的是反应时平均值,从表中可以得知不同颜色(红、黄、绿、蓝)在不同性别上的p值都大于0.05。

所以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选择反应时在不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辨别反应时不同颜色反应时的差异性比较均值标准差t sig 红-黄0.0458 0.0158 -2.896 0.018 红-绿0.0342 0.0218 -1.566 0.152 红-蓝0.0293 0.0163 1.796 0.106 黄-绿0.0116 0.0148 0.785 0.453 黄-蓝0.0752 0.0155 4.855 0.001 绿-蓝0.0635 0.0171 3.698 0.005 由表3得知p>0.05的有红-绿、红-蓝、黄-绿对比,说明上述颜色辨别反应时颜色对比没有显著差异;相反,红-黄、黄-蓝、绿-蓝在颜色辨别反应对比上有显著差异。

4讨论4.1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从表1得知不同颜色的选择反应时在不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表2得知不同颜色的辨别反应时在不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表3可知,辨别反应时时间在个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表4得知p>0.05的有红-绿、红-蓝、黄-绿对比,说明上述颜色辨别反应时颜色对比没有显著差异;相反,红-黄、黄-蓝、绿-蓝在颜色辨别反应对比上有显著差异。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

4.2产生误差的原因客观原因:(1)实验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在细小的程序步骤没有严格按照完全一致的做法进行,导致数据上的细小误差;(2)对于选择反应时实验中,每个被试测试了10次,在处理数据中可知测试量偏少,辨别反应时对每种颜色辨别也只测试10次,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实验坏境,人员众多,环境嘈杂,不利于实验进行,影响被试。

主观原因:(1)实验开始初期,由于主试对实验器材的掌握程度不太熟练,导致记录数据时不够快,出现漏记或是记错的现象存在。

(2)被试的情绪变化以及高度集中精神的疲劳感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个别被试的试验态度不严谨等。

4.3训练效应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在实验中由于主试初期没有弄清楚实验的详细程序,在实验中被试一致重复操作,超出练习实验的次数,在这个过程中,被试产生训练反应,对后期实验数据有一定大的影响。

4.4举例说明反应时实验的实际应用意义。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常把反应时作为一种指标来分析人的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等各种心理活动。

反应时在实际应用中也较广泛,它是某些职业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确定汽车司机、飞行员、宇航员及运动员等的心理生理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论(1)选择反应时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2)辨别反应时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辨别反应时在个体间有显著性差异;(4)辨别反应中不同色光刺激存在显著的差异性;(5)训练效应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郭秀艳,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附录以下是本次实验的原始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