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

1.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和”

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固而近于费(《孔孟两章》)

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

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2.连词,表递进关系,常译为“并且、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并且)

3.连词,表转折关系,常译为“但是,却”

例:惑而不从师(《师说》)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劝学》)

颠而不扶(《孔孟两章》)

君子疾夫舍曰欲知而必为之辞(《孔孟两章》)

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孟两章》)

而天下已困矣(《过秦论》)

4.连词,表因果关系,常译为“因而”

例:而谋动干戈与帮内(《孔孟两章》)

5.连词,表承接关系,常译为“就,接着”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或百步而后止(《孔孟两章》)

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6.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地)

曳兵而走(《孔孟两章》)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7.连词,表假设关系,常译为“如果、假如”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因而)

8.代词,第二人称单复数、所有格均可,常译为“你、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你的)

9.复音词“而已”,常译为“罢了”

例:如是而已(《师说》)(与“已”连用,罢了)乎

1.介词,在,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2.介词,比,相当于“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3.语气助词,表反问“吗”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4.语气助词,表揣测,“吧”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5.介词,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1.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其为惑也《师说》)

2.人称代词,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3.副词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大概,表揣测语气)

4.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其可怪也欤(《师说》)

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1.介词,表对比,比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而青于蓝(《劝学》)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孔孟两章》)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孔孟两章》)

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2.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对、向

而耻学于师(《师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3.介词,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孔孟两章》)

于其身也,则耻学于师(《师说》)

不念于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疏》)

4.受,被

不拘于时(《师说》)

5.介词,从

取之于蓝(《劝学》)

虎兕出于柙(《孔孟两章》)

6.介词,在

龟玉毁于椟中(《孔孟两章》)

而谋动干戈于帮内(《孔孟两章》)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孔孟两章》)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7.介词,与,表对象

固而近于费(《孔孟两章》)

8.至,到

则移其民于河东(《孔孟两章》)

9.因果连词,因此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之

1.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且在邦域之中矣(《孔孟两章》)

2.动词后作动词宾语,代词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冰,水为之(《劝学》)

夫子欲之(《孔孟两章》)

3.助词,的

五亩之宅(《孔孟两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八荒之心(《过秦论》)

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申之以孝悌之义(《孔孟两章》)

寡人之于国也(《孔孟两章》)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孔孟两章》)

5.指示代词,这类,这些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6.人称代词

择师而教之(《师说》)

申之以孝悌之义(《孔孟两章》)

既来之,则安之(《孔孟两章》)

7.宾语与谓语之间,提宾标志,宾语提到谓语前,助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8.助词,无实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音节助词)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音节助词)

1.代词,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1.语气词,用于句尾,表某一范围,可译作“罢了”或“只不过·····罢了”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孔孟两章》)

1.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议论或叙述的开端,称为“发语词”;也可用于复音虚词,“且夫

”,不必译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1.连词,与“是”连用,表因果关系,所以,因此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1.代词,什么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