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课件

例题解析
►类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1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 是( B )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选项A中镁条燃烧有氧气参与,且生成的 氧化镁有一部分变成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去了;选项 C中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中产生的 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了,它们都不能直接 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1)由于装置没密封,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二
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而使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故答案 为:符合;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 (2)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原子的种类、 个数一定不变,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而分 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是一定发生改变的;分子的数目有 时也会相等;故答案为:①②⑤;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结束
Goodbye!
第1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
知识网络
化学反应 中的质量 守恒
质量守恒定 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 律微观解释
➢ 实验探究 ➢ 内容 ➢ 应用
➢ 过程 ➢ 三不变 ➢ 一变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①实验探究:用白磷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和氢氧 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两个实验来验 证质量守恒定律。 ②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质__量___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质__量___总和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 变的是______①__②__⑤________(填序号)。
《探究燃烧的条件》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

燃烧的条件
物质具有 可燃性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可燃物与充 足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 到自身的着火点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蘸了水的棉花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 间过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蘸了水的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还是会燃烧,因 为棉花上的水已经蒸发完,而棉花是可燃物,具有可燃 性,所以棉花会继续燃烧。
实战演练四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 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 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 原因是:
“火箭”使木船的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木船的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
(5)要在规定的区域、时间内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我们来防火
讨论2:遇到火灾怎样才能逃生?火灾中有哪些自救方法?
比如楼房发生火灾,采取燃的原因是( C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实战演练二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 其原因是( A)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我们来灭火
①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其目的是隔绝空气)
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清理草木,以形成隔离带
②森林失火:(其目的移走可燃物)
(其原理主要是降低温度,
要用高压水枪灭火
即降低环境温度至着火点
以下;也有隔绝空气)
③建筑物起火 使用灭火器灭火
(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化学反应的表示》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第2课时)

(2)随意编造物质化学式的有_①_⑥ ______________; (3)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有________①④⑤ ________;
③
(4)气体符号“↑”标错的有______①_⑥ ___________; (5)气体符号“↑”漏标的有______________; (6)沉淀符号“↓”标错的有________________。
8
7.(易错题)小明在作业本上写出了 4 个化学方程式:①KClO3=M=△ =nO=2=KClO+
O2↑
;
②4H2↑
+
2O2
点燃
=====
4H2O
;
③CH4
+
2O2
燃烧
=====
CO2↑
+
2H2O
;
④Mg
+
O2===MgO2↓ 。 请 你 帮 他 判 断 一 下 , 其 中 不 正 确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有
学式,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 用“+”号连接。
2
•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 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 注意:①配平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绝不能改动化 学式。
• ②化学式前边所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 ③对于有根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反应前后根没有变化,可将根
B.H2O==通=电==H2↑+O2↑ D.2H2O===2H2↑+O2↑
7
5.丙烷(化学式为 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点=燃==xCO2+yH2O,其
中 x、y 分别为( )
A.3、4
A
B.3、8
③
(4)气体符号“↑”标错的有______①_⑥ ___________; (5)气体符号“↑”漏标的有______________; (6)沉淀符号“↓”标错的有________________。
8
7.(易错题)小明在作业本上写出了 4 个化学方程式:①KClO3=M=△ =nO=2=KClO+
O2↑
;
②4H2↑
+
2O2
点燃
=====
4H2O
;
③CH4
+
2O2
燃烧
=====
CO2↑
+
2H2O
;
④Mg
+
O2===MgO2↓ 。 请 你 帮 他 判 断 一 下 , 其 中 不 正 确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有
学式,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 用“+”号连接。
2
•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 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 注意:①配平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绝不能改动化 学式。
• ②化学式前边所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 ③对于有根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反应前后根没有变化,可将根
B.H2O==通=电==H2↑+O2↑ D.2H2O===2H2↑+O2↑
7
5.丙烷(化学式为 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点=燃==xCO2+yH2O,其
中 x、y 分别为( )
A.3、4
A
B.3、8
5.2化学反应的表示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 382
::
396
2H2 + O2 =点燃
1
2
宏观读法
微观读法
2H2O
3
质量读法
氢气和氧气在点 燃的条件下反应 生成水。
每两个氢分子和 一个氧分子在点 燃的条件下反应 生成两个水分子。
每3点生氢的条3264成燃份气氧件份份3的质和气下质每质6 份条量3在反量4量2份质的件点应份的的质量氧下燃生质水氢量的的成量。气反气的水和在应。
课堂练习
(二)药理作用
2.对于化学方程式2C+O2点燃 2CO的读法正确的是( D )
A.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一氧化碳 B.两个碳加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两个一氧化碳 C.氧气在碳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课堂练习
3.书写化学方程式。
(1)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同时生成一种能 支持燃烧的气体。
任务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思考:你能写出氢气、碳和红磷分别 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吗?
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点燃
H2 + O2 = H2O2
生成物错误
C + O2 = CO2
缺少反应条件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P + O2 点=燃 P2O5
? 反应前后磷原子和氧原子个 数均不一致。
配平
目的
点燃
4 P + 5O2 = 2 P2O5
A. C + O2 点燃 CO2↑
C. 3Fe + 2O2
Fe3O4
B. Mg + O2 点燃 MgO2 D. 2H2O 通电 H2↑+ O2↑
将其中有错误的化学方程式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课件

物质
甲 乙 丙丁
反应前质量 /g
120
90
6
5
反应后质量 /g
86
108 22
a
D.反响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5∶1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
[解析] 反响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响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根据 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响中消耗甲的质量为120 g-86 g=34 g,生成乙的质 量为108 g-90 g=18 g,生成丙的质量为22 g-6 g=16 g,生成丙和乙的 质量总和等于消耗甲的质量,该反响属于分解反响;丁反响前后质量不变,可 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响的杂质。
3、远眺开始,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 的感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每一层的绿白线 条。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 即停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 再向内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 才能使眼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 力相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 力差的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发生交换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 内容
铁钉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前后质量的
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续 表实〕验说明
铁钉表面上 覆盖一层红 色固体,溶 液由蓝色变 为浅绿色, 天平_保__持___
平衡
没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 反应,不需 要系气球, 也可以不在 _密_闭__容 器 中进行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 恒》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PPT课件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课件

该同学很快列出计算过程,求出了氯化钾的质量。请你帮该同学检查是
否正确。
解:设生成 KCl 的质量为 x。
2KClO3=M=△n=O=2=2KCl+3O2↑
122.5
74.5
27.5 g x
122.5 74.5 27.5 g= x
x=16.7 g
答:生成 KCl 的质量为 16.7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的 O2 质量是 99..66gg。 (2)上述计算过程是否正确?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错 误,请你重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 KCl 的质量。
解:设生成 KCl 的质量为 x。
2KClO3=M=△n=O=2=2KCl+3O2↑
149 96
x 9.6 g
19469=9.x6 g
x=14.9 g
答:生成 KCl 的质量为 14.9 g。
(D )
5.某学生计算 30 g 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 x g CO2 时,出现了
以下几种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B)
A.3102g=4x4
B.1424=30x g
C.1x2=3404g
D.1x2=3404g
6.12 g 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到氧化镁的质量为 A.16 g B.20 g C.28 g D.40 g
口诀:
三化学反应中的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 必须纯量代方程, 单位上下要统一, 左右倍数要相等, 遇到两个已知量, 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 乘除多少应分清。
知识点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 C
B.化学方程式.KClO3
《化学反应的表示》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第1课时)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一课时
-.
夯实基础
名师点睛
• 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 (1)质的方面: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 (2)量的方面 • ①宏观: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化学式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之比)。 • ②微观: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数值上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1
3.下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 程式是( )
A.C+B O2==点=燃==CO2 B.2CO+O2==点=燃==2CO2 C.2H2+O2==点=燃==2H2O D.CH4+2O2==点=燃==CO2+2H2O
12
• 4.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恰好完全反 应时消耗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B 140 g,则该反应 消耗B的质量为( )
A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 2P2O5 的读法,错误的是( B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 体积的磷和 5 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 个磷原子和 5 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
14
6.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观察化学方程式可得到很多信息。请你根据 化学方程式 4HNO3(浓)=光=照=或=△ =4NO2↑+O2↑+2H2O,写出你得到的三点信息。
(1)__浓硝酸_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硝酸在 光照或 加热的 条件下 分解为 二氧化 氮、氧 气和水
10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一课时
-.
夯实基础
名师点睛
• 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 (1)质的方面: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 (2)量的方面 • ①宏观: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化学式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之比)。 • ②微观: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数值上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1
3.下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 程式是( )
A.C+B O2==点=燃==CO2 B.2CO+O2==点=燃==2CO2 C.2H2+O2==点=燃==2H2O D.CH4+2O2==点=燃==CO2+2H2O
12
• 4.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恰好完全反 应时消耗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B 140 g,则该反应 消耗B的质量为( )
A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 2P2O5 的读法,错误的是( B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 体积的磷和 5 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 个磷原子和 5 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
14
6.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观察化学方程式可得到很多信息。请你根据 化学方程式 4HNO3(浓)=光=照=或=△ =4NO2↑+O2↑+2H2O,写出你得到的三点信息。
(1)__浓硝酸_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硝酸在 光照或 加热的 条件下 分解为 二氧化 氮、氧 气和水
10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当堂检测
1.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C )
A
B
C
D
当堂检测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当堂检测
3.现有化学反应 A+B→C,若ag A与bg B充分反应,
则生成C的质量( C )
A.大于(a+b)g
B.等于(a+b)g
C.小于或等于(a+b)g
D.无法确定
当堂检测
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因为( C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活动天地5-1 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根据你的推测,设计实验来检验你的推测是否正确。
1.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2.如何测定反应前后质量 3.考虑怎样使反应发生、在哪里发生, 4.需要哪些仪器,药品
方案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有蓝色沉淀生成,天 平保持平衡
法国 拉瓦锡
英国 波义耳
1673年,波义耳在密闭 的容器中煅烧金属,打 开容器盖称量,发现反 应后固体物质质量增加。
俄国 罗蒙诺索夫
1756年,罗蒙诺索夫在 密闭容器里煅烧金属, 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 在煅烧前后没变。
1777年,法国化 学家拉瓦锡的实验 使质量守恒定律得 到公认。
你能分析出波义耳为什么和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吗?
当堂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二)典例讲析 2. 在A+2B=2C的反应中,若32 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
完全反应,生成56 g物质C,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 __2_4g_,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1_2__。
分析思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进行分析解答;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相对质量关系与实际质量关系,然后列比例式计算 即可。
变式练习
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 质量比为( C ) A. 4:9 B. 8:1 C. 10:11 D. 31:44
六三制鲁教版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测试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使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的加深 与巩固。 2.进一步深化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错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与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分析:
(二)典例讲析
1.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
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描述正确的
是( D )
物质
甲
乙
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丁
反应前物质/g 20
m
20
20
反应后物质/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 g
二、成绩分析(略)
三、自纠试卷 要求:1、针对错题分析错误原因; 2、更正答案讲述理由,记忆对应知识点。
四、互纠试卷 要求:1、针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错题寻求小组帮助; 2、小组交流探讨后自己要会讲述道理。
五、师生纠错巩固
(一)试卷中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1、3、4、5、16。 2.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不过关,丢三落四,很难看出其中的 错误。 3.计算准确率低,方法不灵活:12、14。 4.化学方程式计算格式不规范:21 5.知识运用不灵活,不能举一反三:6、7、9。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分析思路: 这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
中甲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 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 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三)变式练习
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这次考试内容是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这一单元 课本内容虽然很少,但涉及的类型题比较多,在中考中占有 相当高的分值,刚学习的新内容学生做题有一定的难度,学 生的分值不高。
试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实质、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意义及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类型变化多端, 考查方法灵活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夯实双基以应万变。
六、课堂小结 1.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熟记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规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 3.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计算的准确率。
七、自我反思
八、补救训练
(二)典例讲析 2. 在A+2B=2C的反应中,若32 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
完全反应,生成56 g物质C,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 __2_4g_,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1_2__。
分析思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进行分析解答;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相对质量关系与实际质量关系,然后列比例式计算 即可。
变式练习
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 质量比为( C ) A. 4:9 B. 8:1 C. 10:11 D. 31:44
六三制鲁教版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测试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使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的加深 与巩固。 2.进一步深化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错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与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分析:
(二)典例讲析
1.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
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描述正确的
是( D )
物质
甲
乙
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丁
反应前物质/g 20
m
20
20
反应后物质/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 g
二、成绩分析(略)
三、自纠试卷 要求:1、针对错题分析错误原因; 2、更正答案讲述理由,记忆对应知识点。
四、互纠试卷 要求:1、针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错题寻求小组帮助; 2、小组交流探讨后自己要会讲述道理。
五、师生纠错巩固
(一)试卷中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1、3、4、5、16。 2.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不过关,丢三落四,很难看出其中的 错误。 3.计算准确率低,方法不灵活:12、14。 4.化学方程式计算格式不规范:21 5.知识运用不灵活,不能举一反三:6、7、9。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分析思路: 这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
中甲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 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 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三)变式练习
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这次考试内容是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这一单元 课本内容虽然很少,但涉及的类型题比较多,在中考中占有 相当高的分值,刚学习的新内容学生做题有一定的难度,学 生的分值不高。
试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实质、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意义及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类型变化多端, 考查方法灵活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夯实双基以应万变。
六、课堂小结 1.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熟记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规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 3.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计算的准确率。
七、自我反思
八、补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