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瘦西湖畔的绝景,二十四桥的故事及由来
扬州二十四桥历史典故

扬州二十四桥历史典故扬州二十四桥是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那么关于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来和一起了解扬州二十四桥历史典故吧。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
二十四桥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
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
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二十四桥猜测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桉: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
历代的辞典、诗词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
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
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
”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
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二十四桥的姿那麽美?二十四桥的月那麽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麽?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历史典故大全: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_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历史典故大全: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_名人故事历史典故大全: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
24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
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
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
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
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1音学》2求,但只凑成21座。
南宋的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则记载: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3、二十四桥是古代扬州桥梁的编号。
在古诗中以序号称桥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扬州而言,对桥的编码也是有桉可稽的。
唐朝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有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
唐人张齐《寄扬州故人》诗中有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4、二十四桥在诗文中是虚指而非实指,故二十四桥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过是泛指扬州小桥多罢了。
杜牧常常喜欢用数字入诗。
如《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赠别》一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的“二十四桥”

扬州的“二十四桥”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
瘦西湖以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美典雅的自然风韵,吸引着中外游客。
1998年11月,中国与瑞士联合发行邮票,其中一枚就选择了瘦西湖,邮票画面上为“二十四桥”景区,它是一组新建的古典园林建筑群。
自古以来,扬州有关“二十四桥”的传说和诗文很多。
最早出现“二十四桥”称谓的古诗文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他没有说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指二十四座桥,当时的学者也没有解释。
这似乎表明,当时关于“二十四桥”还没有多种解释。
杜牧这首几成绝唱的诗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悬疑千古的谜题: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之称,还是二十四座桥总称,它位于何处?一桥说。
早在隋朝就有关二十四桥的传说,据传隋炀帝的游船到了扬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桥,问叫什么桥,太监说不知道,后是有一个宠妃给它起个名字,就叫“二十四桥”。
宋朝词人姜夔路过扬州而作的词《扬州慢》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其意指的就是一座桥。
清初的历史学家谈迁在其日记《北游录·纪程》中记载过访寻二十四桥的经过,还为此赋诗一首:“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万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不难看出,他是将二十四桥看作一座桥的。
持相同观点者,还有清代词家吴绮、《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民国《扬州览胜录》作者王振世。
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认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春熙台后。
”不管二十四桥具体指哪一座桥,一个共同点是在他们的著述里,二十四桥都是以一座桥的形象出现的。
二十四桥说。
北宋科学家沈括是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在其传世名著《梦溪补笔谈》中,曾认为唐代扬州城有24座桥,对这二十四桥逐一进行了落实,详细记载了二十四桥的桥名和地理位置。
但有人指出,沈括列举出的桥,实际只有二十三座,其中下马桥出现两次。
对一座规模并不太大的城市来说,有两座桥异地同名,可能性似乎不大,文中的两座下马桥,当是指同一座桥。
瘦西湖二十四景

瘦西湖二十四景所谓“瘦西湖”据说乃是出自清代钱塘诗人汪沆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和西湖相比要小很多,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4个小时可以逛完。
水面长约4公里,宽不及100米,虽面积不大,却胜在营造园林,扬州一向以园林之胜闻名,而瘦西湖则是其中精髓所在。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从1751年至1765年十几年间,瘦西湖上已经形成二十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蒲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
1765年后,复增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四景,合称二十四景。
1.虹桥揽胜位置:瘦西湖风景区南大门前今已成为瘦西湖园外之景,被视为景区游览的序幕。
桥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当时为红栏板桥,故称“红桥”。
清乾隆年间,将板桥改建为石桥,后于桥上修桥亭,形若长虹的单孔石拱亭桥,遂将“红桥”改为“虹桥”。
1972年改建,加长加宽为三孔石拱桥。
自古文人雅士常爱在此扶栏凭吊,吟诗作对挥毫,一抒怀古之幽情,故此留下“虹桥修禊”的典故。
2.卷石洞天位置:新北门桥北侧清乾隆年间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即古郧园地,以怪石老木取胜,归歙县盐商洪徽治后。
以旧制临水,用太湖石迭为九狮形,置于水中,上建亭,题称“卷石洞天”,又称小洪园。
清乾隆称卷石洞天为:郊外假山,是为第一。
人行其间,跨步石而行,攀蹬道盘旋,可领略到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胜景风韵。
共有十个景点:石屏鹤舞、双木夹镜、泉源石壁、高山流水、曲院花影、松壑云卷、飞泉鸣琴、八方致爽、红楼夕照、瑶台枕流。
园之西与“西园曲水”一景通连。
3.绿杨城郭位置:西园曲水与卷石洞天之间绿杨城郭在“城堙清梵”景区之内,旧属闵园,有厅事三楹,额曰“绿杨城郭”,为闵园风景最佳处。
联云:“城边柳色问桥晚,楼上话枝拂座红。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3篇(完整版)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3篇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3篇1: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霓虹卧波,桥长24米,宽4米,栏柱24根,洁白的栏板上有彩云追月的浮雕。
导游告诉我们,若是晚间前来,置身桥上,天上明月皎洁,桥下波光涟漪,游船划过留下的波纹和桥旁亭台楼阁的琴声、箫声交汇在一起,会使人自然融入杜牧所描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
扬州的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呢,还是指二十四座桥?说法不一。
指一座桥的例证居多。
有这么一种传说。
隋炀帝的游船到了扬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桥,问叫什么桥。
太监说不知道。
一个宠妃就说了:我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二十三桥吧。
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个,称为二十三娇。
娇和桥韵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
听了宠妃说的缘由,一个太监报告皇上,说船上有二十四娇有一个妃子肚子里有一娇,她怀孕了。
因此,这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了。
最早出现二十四桥称谓的古诗文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他没有说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指二十四座桥,当时的学者也没有解释。
这似乎表明,那时关于二十四桥还没有多种解释。
宋朝词人姜夔1176年过扬州而作的词《扬州慢》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其意指一座桥。
《扬州画舫录》说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现在,扬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区的一条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
也有人写作廿四路。
其中段这一块地方也叫二十四桥。
廿,即二十。
日历牌上二十都写成廿。
2: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在这个满溢着花草芳香的春天,我们晨报小记者来到了扬州瘦西湖游玩。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如玉带飘逸似彩虹卧波,是我这次扬州之行印象最深的地方。
导游介绍了二十四桥有三种解释:一是在扬州有二十四座桥,但目前还没有考证有这么多桥;二是隋炀帝带了二十四个美女在桥上吹拉弹唱,当时桥和娇是谐音,久而久之就成二十四桥了;三是这座桥有24米长,前后有24级台阶,宽4米,两边有24个栏杆,数字都和24有关,就称之为二十四桥了。
扬州24桥的典故

《扬州24 桥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扬州24 桥的典故。
你们知道扬州吗?那可是个很美的地方!在扬州有一座特别有名的桥,叫24 桥。
传说啊,在古代,扬州有一个很厉害的官员,他特别喜欢扬州的美景。
有一天,他带着朋友们一起在扬州游玩,走到了一座桥上。
这座桥特别漂亮,弯弯的,像月牙一样。
官员就问身边的人:“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呀?”大家都不知道。
这时候,有个聪明的诗人说:“不如就叫24 桥吧。
”官员好奇地问:“为什么叫24 桥呢?”诗人回答说:“因为扬州的夜晚很美,桥上有24 个美人在吹箫,所以就叫24 桥。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是让24 桥变得特别有名。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24 个美人一起吹箫,那场面得多美呀!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因为这座桥有24 个台阶。
不管是哪种说法,24 桥都成了扬州的一个标志。
很多人去扬州,都要去看看24 桥。
小朋友们,以后有机会,你们也可以去看看哦!《扬州24 桥的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扬州24 桥的典故。
扬州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好多好看的景色,24 桥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个。
据说呀,很久很久以前,扬州有一个很有钱的商人。
他经常在这座桥上散步,觉得这座桥太美了。
有一次,他在桥上遇到了一个画家,画家正在画这座桥。
商人就问画家:“你觉得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好呢?”画家想了想说:“叫24 桥吧,因为这座桥的栏杆有24 种不同的花样。
”从那以后,大家就都叫这座桥24 桥了。
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个诗人来到扬州,晚上住在桥边的客栈里。
他听到桥上有人在唱歌,歌声特别好听。
第二天他就写了一首诗,里面提到了24 桥。
就这样,24 桥越来越出名啦。
小朋友们,24 桥是不是很有趣呀?《扬州24 桥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扬州24 桥的典故。
扬州的24 桥,那可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曾经有一位皇帝到扬州游玩,他看到了这座桥,觉得非常漂亮。
他就问身边的大臣:“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大臣们都不知道。
扬州变迁(十七)二十四桥

扬州变迁(十七)二十四桥十七、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
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但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二十四桥位于扬州的何处?《水经注》中曾经记载,广陵城东有过一座桥,名字叫洛桥,这也许是已知的扬州最早的桥名。
到了唐代,扬州的桥梁才忽然为天下所瞩目,最有名的是“二十四桥”。
隋唐以前,广陵城(扬州古城)一直在蜀冈之上,隋炀帝重开邗沟,仍将官衙宫殿修建在蜀岗上面。
到唐朝初年,扬州大都督府衙等也集中在蜀岗上,并没有移到蜀冈下面的平原上,这就束缚了扬州城市的发展。
云集的工匠、商贾只能在靠近蜀岗下的平地,沿邗沟两岸建屋居住。
邗沟两岸渐渐热闹起来,经济中心便逐渐移到了平原之上,后来修筑了罗城。
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应当沿着邗沟故道分布,就是今天的竹西佳处。
蜀岗下邗沟两岸发展到宋代洪迈《容斋随笔》所云:“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的局面。
这一时期,扬州城市也空前的繁华,蜀冈下新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区,称为“罗城”,亦名“大城”,城内河网密布,水运发达,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
俗谚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墙近斗牛”;“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反映了扬州城市的繁荣景况。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建设,为了加强联系,开始大规模修建桥梁。
古代修桥,技术不如现在高超,古桥大多分布于较小的河道之上,供周边居民步行之用,也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韵。
千年之前的瘦西湖,还是与长江相通的古邗沟一段,向东就是今天看到的邗沟故道。
唐代的的桥应该就在这一条水道上,而且桥很多,就有了“二十四桥”之说。
也许是在第二十四桥处最为热闹,那里就是竹西佳处。
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
后来的藩镇割据,战祸连年,蜀冈之上的牙城完全被毁。
958年,周太祖郭威的旧将韩令坤,在唐罗城故址东南隅筑城,称“周小城”。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导读: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二十四桥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
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
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二十四桥猜测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桉: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
历代的辞典、诗词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
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
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
”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
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二十四桥的姿那麽美?二十四桥的月那麽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麽?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
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那原是一座桥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桥-瘦西湖畔的绝景,二十四桥
的故事及由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杭州有着数不清的美景,最为着名的莫过于西湖,而在扬州同样有着瘦西湖旁的绝景。
二十四桥
那么,本期西湖民间故事了解二十四桥的故事及由来。
还想了解》》吴山第一泉的传说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
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
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
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
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桉: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
历代的辞典、诗词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
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
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
”
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
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
你可能也喜欢:
西湖民间故事之七星钉飞龙的故事
杭州西湖十景介绍,西湖十景有哪
些
世界有名的绿茶:西湖龙井问茶的故事
唯美西湖的过去,平湖秋月的故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