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控制
红绿灯工作原理

红绿灯工作原理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管理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通过控制交通流量来维持道路的交通秩序。
红绿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控制、时间控制和感应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绿灯工作原理的相关内容。
一、信号控制红绿灯的信号控制是指通过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来控制交通的行驶。
在一般情况下,绿灯为启示信号,表示交通可以通行,红灯为停止信号,表示交通需要停止。
此外,黄灯则用于过渡时期,既使行驶的车辆和行人缓慢减速,预示着交通灯即将变成红灯。
当交通灯变化时,信号的变化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当绿灯变成黄灯时,车辆和行人需要减速停止,准备等待红灯变成绿灯。
当红灯变成绿灯时,交通流量会开始增加并最终导致交通拥堵。
因此信号控制是红绿灯顺利运行的必备要素。
二、时间控制除了信号控制,红绿灯还需要实现时间控制机制。
时间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红灯的持续时间能够足够长,以便接收所有的行人和车辆。
在给定的时间段内,红绿灯会按照预设的节奏来变换信号,让停靠在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可以有序通行。
因此,时间控制的目标是确保道路上平衡的交通流量。
三、感应控制感应控制是指交通灯通过监控道路上的交通流量来配置不同的红绿灯时间。
通俗来说,感应控制就是让交通灯智能化。
常见的感应控制方式有无线传感器、车辆识别等,交通灯就能了解道路上的交通状况。
如果交通拥堵,红灯时间将会被延长;如果道路上没有车辆或行人,红灯时间将会缩短,以便减少等待时间。
此外,为了确保红绿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中控系统需要对红绿灯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
中控系统会监测交通灯的信号和时间变化,如果发现故障和异常,中控系统会及时进行修复,并通知相关方。
这些系统都确保红绿灯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和运营效率。
总之,红绿灯的工作原理关乎到整个城市的交通流动,控制交通流量的速度和密度,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信号控制、时间控制和感应控制,红绿灯系统能够实现更加智能,高效地交通控制。
红绿灯控制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红绿灯控制系统在交通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红绿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红绿灯控制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红绿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单片机、PLC等常用电子元器件和编程软件。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红绿灯控制系统基本原理(1)系统组成:包括控制器、交通灯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等。
(2)工作原理:控制器根据传感器采集的交通流量数据,自动调整红绿灯的切换时间,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
2. 单片机编程与仿真(1)学习Keil uVision、Proteus等编程软件。
(2)编写单片机控制程序,实现红绿灯的基本控制功能。
3. PLC编程与仿真(1)学习PLC编程软件,如Step 7、EPLAN等。
(2)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红绿灯的自动控制。
4. 虚拟仪器仿真(1)学习虚拟仪器技术,如LabVIEW等。
(2)利用虚拟仪器搭建红绿灯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
5. 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1)设计系统硬件电路图。
(2)编写系统控制程序。
(3)调试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学习红绿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等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进行单片机、PLC、虚拟仪器等设备的实际操作。
3.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红绿灯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等工作。
4. 交流讨论:分享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实训成果1. 成功搭建红绿灯控制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
2. 掌握单片机、PLC等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红绿灯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交通红绿灯的采用哪种原理

交通红绿灯的采用哪种原理红绿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控制原理:红绿灯采用信号控制原理,通过信号灯的颜色来指示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红灯代表停止,绿灯代表通行,黄灯代表警告。
这种控制方式是基于人们对颜色的直观感知和理解,方便交通参与者识别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2.实时交通流量监测原理:红绿灯的控制需要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交通效果。
因此,交通灯系统通常会采用交通激光雷达、视频监控、地磁、红外线等传感器设备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
根据监测数据,交通灯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信号时长,从而使交通流量在道路上得到最佳的分配。
3.交叉口冲突原理:红绿灯的目的是控制不同方向的车辆在交叉口内有序地通行,避免发生车辆冲突和事故。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红绿灯会根据不同方向的车流量和行驶速度进行控制,确保交叉口的车辆交叉冲突最小化。
这需要综合考虑与优化各个方向的信号时长和相位差(即绿灯亮起的时间差),以达到最佳的交通控制效果。
4.阶段、配时原理:红绿灯控制一般采用阶段配时的原理,将交通流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控制。
一个完整的交通流控制周期可以包括红灯、黄灯和绿灯三个阶段。
黄灯用于过渡当前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红绿灯的切换通常通过计时器或是传感器触发。
阶段配时考虑交通流量、交叉口结构、行人需求等多个因素,通过合理的控制不同阶段的持续时间,达到平衡各个方向的交通需求,提高交通效率。
5.人行横道信号原理:除了针对车辆流量的控制外,红绿灯还会通过不同的信号方式来控制行人过街。
行人红绿灯一般采用人行横道信号灯,通过行人按钮触发信号变化,指示行人何时可以过街。
与车辆信号相比,行人信号灯往往采用较长的绿灯时间,以便行人安全过街。
总体而言,交通红绿灯的采用是基于信号控制、实时交通流量监测、交叉口冲突、阶段配时和行人横道等原理的综合应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调整,红绿灯可以提高交通流量分配的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
用PLC实现交通红绿灯控制

01
02
03
维持交通秩序
红绿灯是交通信号控制的 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地控 制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减 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合理的红绿灯控制, 可以优化交通流量,提高 道路的通行效率,缓解交 通拥堵。
保障行人安全
红绿灯的存在使得行人能 够在过街时得到有效的保 护,确保行人的安全。
红绿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调整
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PLC可以自动调整信号灯 的配时方案,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流量监测
通过安装于道路上的传感器,PLC可以实时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 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流量控制
根据监测到的交通流量数据,PLC可以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 时方案,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控制。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PLC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推动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06
未来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01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通信设 备,实现交通信号灯、车辆、行 人的信息采集和互联互通,提高 交通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02
01
02
03
04
信号灯
包括红灯、绿灯和黄灯等,用 于指示车辆和行人通行或等待
。
控制器
用于控制红绿灯的时序切换, 接收感应器信号并进行处理。
感应器
检测车辆和行人的流量及需求 ,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通讯模块
实现红绿灯控制器与上位机之 间的数据传输,便于远程控制
和管理。
03
PLC实现红绿灯控制的方法
PLC的选型与配置
红绿灯控制系统种类

交通信号控制器是城市交通控制调节的重要指挥管理系统,它承载着维持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的重任,在传统的红绿灯配时方案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形势下,智能化信号控制器正为解决未来交通拥堵提供更多科学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采访了深圳市博远交通设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刘学英,他为我们介绍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历史发展与技术趋势。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现状1、交通信号控制器产品现状交通信号控制器是通过控制交通信号灯达到控制路面交通目的的控制系统。
一般由电源模块、CPU控制部分、灯组驱动部分、信号灯故障检测部分、面板操作(有的控制器无面板控制)等部件组成;一般安装在路口,必须适应室外的各种复杂环境,如高温高湿、冷热气流的循环、电磁干扰、浪涌冲击、等等恶劣的气候条件。
交通信号控制机按照控制模式分类,可分五种:①单点段定时式信号机;②单点自适应信号机;③单点联网调试信号机;④集中协调式号机;⑤行人过街触发式信号机。
按照供电模式来分可分为三种:①市电供电(AC220V/AC110V)信号机;②太阳能直流信号机(有线/无线传输);③太阳能市电互补型信号机。
目前我国信号控制器的生产企业水平良莠不齐,有做得很好的高端的国有企业,也有许多中低端的民营企业。
在国内几十家信号系统生产企业中,能够脱颖而出的自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们大多都分布在沿海城市,如交大高新、深圳格林威、深圳博远、上海宝康、北京易华录、浙江杰瑞、法马科技等。
2、交通信号控制器产品应用现状及趋势从现在的市场趋势看信号机的需求,大中城市对集中协调式及人行过街请求的信号控制器需求较多,而小城市虽然在招标过程中要求集中协调式信号机,但实际应用中还是当作单点信号机来使用。
对应阳光充足但电力供应不便的地方,太阳能供电信号机也将成为一个热点。
对于国外市场,方便快捷的警察手动功能是一个需求热点。
受高铁事件的影响,检验标准对交通信号控制器的硬件绿冲突检测功能做了强制性要求。
红绿灯控制系统PPTPPT课件

不同类型道路的红绿灯控制需求
针对不同类型道路(如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学校周边道路等),红
绿灯控制的需求和设置方式存在差异,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特点、交通流
量和安全因素。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红绿灯控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01
进一步探讨红绿灯控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
红绿灯控制来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案例一:城市交通红绿灯控制
案例描述
城市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不同路口的红绿灯时间,实现车辆和行人的有 序流动,提高交通效率。
案例分析
城市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路口的车流量、人流量以及道路状况等 因素,合理设置红绿灯的时间和切换方式,以达到最佳的交通效果。
案例二:高速公路红绿灯控制
案例描述
应用场景
城市交通
红绿灯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 交通路口,用于控制车辆和行人 的交通流量,保障交通安全和减
少交通拥堵。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上的红绿灯控制系统主要 用于控制车辆的进出和行驶速度, 保障车辆的安全和顺畅通行。
铁路交通
在铁路交通中,红绿灯控制系统用 于指示列车通过路口或交叉道口, 保障列车的安全和准时。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应对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 题,提高交通效率。
推广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技术,加强交通 管理部门的协调和调度能力,提高交通参 与者的文明出行意识。
挑战
解决方案
如何保证红绿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避免系统故障对交通造成影响。
加强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测,采用高可靠 性、冗余设计的硬件和软件,提高系统的 自适应和容错能力。
03 红绿灯控制系统的软件设 计
红绿灯的控制原理是

红绿灯的控制原理是
根据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对交通流进行控制的原理是:
1. 红灯:红灯表示停止。
当红灯亮起时,交通流需要停止,禁止通行。
2. 绿灯:绿灯表示行驶。
当绿灯亮起时,交通流可以行驶。
3. 黄灯:黄灯表示警告。
当黄灯亮起时,表示红灯即将亮起,交通流需要减速停车或做出准备。
红绿灯的控制原理是通过定时或感应器进行控制。
交通信号灯系统中,会有一个中央控制器负责控制灯光的变化。
控制器通常会设置一定的时间间隔来控制每个方向的红绿灯的切换。
根据道路流量、交通需求和优化效果,控制器会进行调整灯光时间间隔。
此外,在一些繁忙的交叉路口,还会通过传感器来实时感知道路上的车辆流量,根据车辆流量的变化来动态调整红绿灯的控制。
例如,当某个方向上有大量车辆时,控制器会相应地延长绿灯时间,以便更多的车辆通过。
而在没有车辆经过时,控制器会相应地缩短红绿灯时间,以提高交通流效率。
通过定时控制和实时感知交通流量,红绿灯的控制原理使得道路交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堵塞和事故发生率。
红绿灯控制系统原理

红绿灯控制系统原理
红绿灯控制系统是一种交通信号灯系统,用于管理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流量。
其原理是通过灯光信号的变化,指示交通参与者在道路交叉口或路口如何行驶。
红绿灯控制系统一般由三个颜色的灯,即红灯、绿灯和黄灯组成。
在红绿灯控制系统中,红灯通常表示停止,绿灯表示行驶,黄灯表示准备停止。
交通信号灯通过周期性地改变颜色来控制车辆和行人的流动。
这个周期一般设定为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以便交通参与者可以根据灯光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红绿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红绿灯系统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通过给予红灯信号,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停止行驶,防止交叉口或路口发生交通事故。
2. 交通流量控制:红绿灯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行人的流量进行有效的调控。
通过设置一定的信号周期和不同灯光的持续时间,可以合理地安排交通参与者的行驶顺序,优化交通流量。
3. 车辆和行人优先权的平衡:红绿灯控制系统还考虑到不同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优先权平衡。
根据需求和道路情况,系统会设置不同灯光的持续时间,以确保车辆和行人能够公平地共享道路资源。
红绿灯控制系统通常由中央控制器和交通信号灯组成。
中央控
制器根据设定的程序和算法,控制信号灯的显示。
交通信号灯则通过灯泡或LED灯等发光装置将不同颜色的信号显示给交通参与者。
红绿灯控制系统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合理地控制车辆和行人的行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促进交通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 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在生医中的应用开课实验室:信自111
实验日期:2017.5.9
一、实验内容、原理
主体电路红绿灯自动控制模块。
本电路利用单片机的P3.2,P3.3,P3.4作为输出口,分别控制红、黄、绿三个灯亮的顺序及时间,红灯亮4秒,黄灯亮1秒,绿灯亮5秒,重复执行。
二、相关知识
1、芯片STC8951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M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单片机I/O端口
(1)特点
锁存器加引脚结构。
I/O复用结构:P0口作并行扩展时为三态双向口;P3口为功能复用I/O口,由内部控制端控制。
准双向结构:P0-P3口作普通I/O口使用时均为准双向口,典型结构如P1口。
输入时读引脚,输出时为写锁存器。
(2) I/O端口应用特性
端口的自动识别:P0、P2总线复用、P3功能复用,内部资源自动选择。
端口锁
存器的读、改、写操作:都是一些逻辑运算、置位/清除、条件转移等指令。
读引脚的操作指令:I/O端口被指定为源操作数即为读引脚操作。
例如,执行“MOV A,P1”时,P1口的引脚状态传送到累加器中;而相对应的“MOV P0, A”指令则是将累加器的内容传送到P1口锁存器中。
准双向口的使用:端口作输入时,读入时应先对端口置“1”,然后再读引脚。
P0口作普通口使用;此时必须加上拉电阻。
I/O驱动特性:P0口可驱动8个LSTTL输入端,P1-P3口可驱动4个LSTTL 输入端。
三、程序设计及说明
1、主程序
ORG 0000H ;以下程序从0单元开始
AJMP MAIN
ORG 0030H
MAIN:
clr p3.2 ;红灯亮4秒
setb p3.3 ;黄灯不亮
setb p3.4 ;绿灯不亮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lcall delay1s;延时1秒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setb p3.2 ;红灯不亮
clr p3.3 ;黄灯亮1秒
setb p3.4 ;绿灯不亮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setb p3.2 ;红灯不亮
setb p3.3 ;黄灯不亮
clr p3.4 ;绿灯亮5秒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lcall Delay1s ;延时1秒
AJMP MAIN ;跳转到MAIN处
delay1s: ;1秒延时子程序
mov r5,#9
mov r7,#0
mov r6,#195
LOOP:
LOP:
djnz r7,$ ;延时256×2μs=512(μs)
djnz r6,lop ;延时(512+2)×R6(μs)
djnz r5,loop
RET
END
2、延时子程序时间计算:
如果延时1S=1000ms=1000000μs;则上段程序R6的取值为:
1000000
μs=1945.5253μs
R6只能取整数,取1946,则上段程序延时总时间为:
(512+2)×1946μs=1000244μs=1000.244ms=1.000244s
四、Keil 编译
1、运行Keil uVision5进入编辑界面,如图1-1所示。
图1-1 Keilc51编辑界面
2、首先进入菜单project/new project建立一个新工程,如图1-2所示。
图1-2 建立新工程
3、选择要保存的路径,输入工程文件的名字,如图1-3所示。
图1-3 保存路径
4、根据使用的单片机选择相应的型号,如图1-4所示。
图1-4 选择单片机型号
5、单击“Target 1”前面的“+”号,然后在“Source Group 1”上单击右键,弹出如图1-5所示界面加入源文件。
如还没有源文件请先进入菜单File/New生成一个*.asm格式的文件。
图1-5 加入源文件界面
6、进行输出文件设置,进入菜单project/options for target选择OUTPUT选项卡,勾选Crest HEX File项,如图1-6所示。
图1-6 输出文件设置
7、程序编写完成后进入菜单Project/Build target编译工程,如图1-7所示。
生成的*.HEX文件即可作为下载程序使用。
图1-7 生成文件
五、主要困难与解决办法:
1、在编译过程中,试了许多次都没有编译成功,最后发现是由于字母拼写错误,改正之后才正确了。
2、程序编译运行通过后,加载进入仿真原理图中运行,红黄绿三个灯没有亮,进行程序的编辑调试后再次加载入仿真原理图中,此次只有红灯亮。
解决办法:通过检查程序和询问同学,改变了main程序中的延时子程序,重新运行了程序之后,仿真通过,原理图运行正常。
3、焊接电路板时没有搞清楚原理,就直接开始焊接,导致元器件的位置摆放的
不够准确,以至于焊接时,难度加大。
同时对于直接在万用板上焊接电路比在PCB板上焊接难度更大。
要学会脱锡和使用飞线连接元器件。
以及焊接9针RS-232串口弯座时,由于引脚过大无法插入电路板。
解决方法:看课本,弄清楚原理图。
已经焊上的元器件可以取得将其取下,找到合适位置,重新焊接。
不能取的元器件就想办法,利用飞线将其连接。
或者询问老师和其他同学来找到解决的方法。
脱锡不会的就多练习,所谓熟能生巧,经过不断的失败与尝试,我们逐渐掌握住了技巧。
将电路板使用镊子将其孔变大,使9针RS-232串口弯座可以插入电路板。
六、Proteus仿真的过程与结果
图1-8 仿真原理图
图1-9 加载程序
图1-10 红灯亮4秒
图1-11 黄灯亮1秒
图1-12绿灯亮5秒
七、串口通信板制作
1、元件清单
表1-1 元件清单及用途
2、RS-232串接口选择弯座,便于安装在模块板上,选择母头便于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的外部串口大多数是公头。
图1-13 串口通信模块电路元器件图
3、电路原理图,图中有四个电容,作为电平转换
图1-15 串口通信模块电路通信原理图
4、元件在模块万用板上的布局,串口母头尽量靠右,用于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
图1-16
5、布线与焊接:
焊接芯片时,只焊芯片座,整个电路完成后,才把芯片插上。
焊接电容时,注意正负极。
有跨接线的地方,应加绝缘管。
图1-17
八、程序下载
使用软件stc-isp-15xx-v6.85I与实物板进行数据通信。
图1-18stc-isp-15xx-v6.85I软件界面
1、选择单片机的型号为STC89C51RC
图1-19 选择型号
2、在实物板与计算机联通之后选择该单片机的串口号
图1-20 选择串口号
3、打开程序文件,找到程序的所在位置,加载文件
图1-21 加载文件
4、下载编程,将上述程序下载实物板上
图1-22 下载编程
九、总结体会
在设计红绿灯的过程中,我了解红绿灯管理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掌握STC89C51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编程,熟悉STC89C51单片机并行接口的各种工作方式和应用。
通过这次红绿灯的实验,使我得到了一次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使我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单片机应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常用编程设计思路技巧的掌握方面都能向前迈了一大步。
综合课程设计让我把以前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进一步的提高认识,对已有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在此,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课程设计中碰到了很多的问题。
例如,对于通信板的电路原理图与万用板二者无法联系到一起,导致元器件的位置安放不是很合理,最终焊接过程变得更加艰难。
许多地方都得用到飞线,但由于对于第一次使用飞线的我来说,不了解其使用性能,使其大部分裸露在外,导致短路现象。
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才改变了这个状况,最终,通信板可以与计算机进行通信。
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焊接电路板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
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焊接方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