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试卷-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名校调研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C.D.

2.(2分)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合并的二次根式的是()

A.B.C.D.

3.(2分)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5,b=2,c=3 B.a=7,b=24,c=25

C.a=6,b=8,c=10 D.a=5,b=12,c=13

4.(2分)若(m﹣1)2+=0,则m+n的值是()

A.﹣1 B.0C.1D.2

5.(2分)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为()

A.4B.5C.6D.10

6.(2分)若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3,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A.30°B.45°C.60°D.75°

7.(2分)如图,在△ABC中,DE∥CA,DF∥BA,下列四个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C.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8.(2分)如图,EF过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B、CD于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的面积的()

A.B.C.D.

9.(2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果AC=12,BD=10,AB=m,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1<m<11 B.2<m<22 C.10<m<12 D.2<m<6

10.(2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A.3B.4C.5D.6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1.(2分)化简:=.

12.(2分)等腰三角形的腰为13cm,底边长为10cm,则它的面积为.

13.(2分)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

14.(2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E平分∠ADC,AD=8,BE=4,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

15.(2分)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AOB=60°,若BD=4,则AD=.

16.(2分)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AD=5,AB=9,点A的坐标为(﹣3,0),则点C的坐标为.

17.(2分)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18.(2分)观察下列各式:…请你将发现的规律

用含自然数n(n≥1)的等式表示出来.

三、解答题

19.(12分)(1)﹣2(5﹣);

(2)﹣÷+(3﹣)(3+).

20.(8分)如图: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且与BC、AD 分别相交于E、F.求证:OE=OF.

21.(8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4,BC=3,AD=13,C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2.(8分)如图,在Rt△ABC中,∠C=90°,O是斜边AB上的中点,AE=CE,BF∥AC,求证:四边形BCEF是矩形.

23.(8分)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24.(9分)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量得直角边分别为BC=6cm,AC=8c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AC=8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请画出扩充后符合条件的所有等腰三角形(注明相等的边),并直接求出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

25.(11分)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

(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

(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C.D.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先化简二次根式,再计算.==5,(2)2=12.

解答:解:A、==5,故本选项错误;

B、2﹣=,故本选项错误;

C、(2)2=12,故本选项错误;

D、==,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在进行此类运算时,一般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后再运算.

2.(2分)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合并的二次根式的是()

A.B.C.D.

考点:同类二次根式.

分析:此题实际上是找出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选项.

解答:解:=2,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B、=,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C、=,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D、=3,与,是同类二次根式,能合并,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同类二次根式的应用,注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同类二次根式.

3.(2分)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5,b=2,c=3 B.a=7,b=24,c=25

C.a=6,b=8,c=10 D.a=5,b=12,c=13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解答:解:A、1.52+22≠3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72+242=25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62+82=10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52+122=13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4.(2分)若(m﹣1)2+=0,则m+n的值是()

A.﹣1 B.0C.1D.2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m、n的值,然后将代数式化简再代值计算.

解答:解:∵(m﹣1)2+=0,

∴m﹣1=0,n+2=0;

∴m=1,n=﹣2,

∴m+n=1+(﹣2)=﹣1

故选:A.

点评: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5.(2分)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为()

A.4B.5C.6D.10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如图,首先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证明BE=AE=AB;其次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

长度,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

BE=AE=AB;

∵△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C=6,BC=8,

∴AB2=62+82,

∴AB=10,BE=5,

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牢固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点是灵活运用、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6.(2分)若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3,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

A.30°B.45°C.60°D.75°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首先设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分别为x°,3x°,由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即可得x+3x=180,继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设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分别为x°,3x°,

则x+3x=180,

解得:x=45°,

∴其中较小的内角是45°.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7.(2分)如图,在△ABC中,DE∥CA,DF∥BA,下列四个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C.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考点: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由DE∥CA,DF∥BA,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又有∠BAC=90°,根据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四边形AEDF是矩形;

如果AD平分∠BAC,那么∠EAD=∠FAD,又有DF∥BA,可得∠EAD=∠ADF,

∴∠FAD=∠ADF,

∴AF=FD,那么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得四边形AEDF是菱形;

如果AD⊥BC且AB=AC,那么AD平分∠BAC,同上可得四边形AEDF是菱形.

故以上答案都正确.

解答:解:由DE∥CA,DF∥BA,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又有∠BAC=90°,根据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四边形AEDF是矩形.故A、B正确;

如果AD平分∠BAC,那么∠EAD=∠FAD,又有DF∥BA,可得∠EAD=∠ADF,

∴∠FAD=∠ADF,

∴AF=FD,那么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得四边形AEDF是菱形,而不一定是矩形.故C错误;

如果AD⊥BC且AB=AC,那么AD平分∠BAC,同上可得四边形AEDF是菱形.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的判定,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确定.

8.(2分)如图,EF过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B、CD于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的面积的()

A.B.C.D.

考点:矩形的性质.

分析:本题主要根据矩形的性质,得△EBO≌△FDO,再由△AOB与△OBC同底等高,△AOB与△ABC同底且△AOB的高是△ABC高的得出结论.

解答:解:∵四边形为矩形,

∴OB=OD=OA=OC,

在△EBO与△FDO中,

∵,

∴△EBO≌△FDO(ASA),

∴阴影部分的面积=S△AEO+S△EBO=S△AOB,

∵△AOB与△ABC同底且△AOB的高是△ABC高的,

∴S△AOB=S△OBC=S矩形AB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具有自己的特性,要注意运用矩形具备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备的性质.

9.(2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果AC=12,BD=10,AB=m,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1<m<11 B.2<m<22 C.10<m<12 D.2<m<6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OA、OB,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OA﹣OB <m<OA+OB,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12,BD=10,

∴OA=OC=6,OD=OB=5,

在△OAB中,OA﹣OB<m<OA+OB,

∴6﹣5<m<6+5,

∴1<m<1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求出OA、OB后得出OA﹣OB<m<OA+OB是解此题的关键.

10.(2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A.3B.4C.5D.6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探究型.

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其边长,再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E′F的长度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6,BD=8,

∴AB==5,

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

∵AC是∠DAB的平分线,E是AB的中点,

∴E′在AD上,且E′是AD的中点,

∵AD=AB,

∴AE=AE′,

∵F是BC的中点,

∴E′F=AB=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及菱形的性质,熟知菱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1.(2分)化简:=1.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平方差公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的形式进行化简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12=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关键是套用平方差公式,难度一般.

12.(2分)等腰三角形的腰为13cm,底边长为10cm,则它的面积为60cm2.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过点A作AD⊥BC于点D,根据BC=10cm可知BD=5cm.由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D⊥BC于点D,

∵AB=AC=13cm,BC=10cm,

∴BD=5cm,

∴AD===12cm,

∴S△ABC=BC?AD=×10×12=60(cm2).

故答案为:60cm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2分)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6.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先化简为2,使6n成平方的形式,才能使是整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2,是整数,

∴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灵活性较大.

14.(2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E平分∠ADC,AD=8,BE=4,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4.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E平分∠ADC,易证得△CDE是等腰三角形,继而求得CD的长,则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BC=AD=8,

∴∠ADE=∠DEC,

∵DE平分∠ADC,

∴∠ADE=∠CDE,

∴∠CDE=∠DEC,

∴CD=CE=BC﹣BE=8﹣4=4,

∴AB=CD=4,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AD+BC+CD+AB=24.

故答案为:24.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证得△CDE是等腰三角形是关键.

15.(2分)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AOB=60°,若BD=4,则AD=.

考点:矩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分析: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解答:解:∵∠AOB=60°,OA=OB,

∴△AOB是等边三角形.

∴∠ABO=60°,

∴∠ADB=30°,

∴AB=2,

∴AD===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16.(2分)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AD=5,AB=9,点A的坐标为(﹣3,0),则点C的坐标为(9,4).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先求OD,则点C纵坐标可知,再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即可求得点C的横坐标.

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AOD中,AO=3,AD=5,由勾股定理得OD=4.

∵DC=AB=9,

∴C(9,4).

点评:本题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形数结合,将点的坐标转化为有关相等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7.(2分)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47.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分别设中间两个正方形和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y,z,由勾股定理得出x2=32+52,y2=22+32,z2=x2+y2,即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为:z2.

解答:解:设中间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x、y,最大正方形E的边长为z,则由勾股定理得:

x2=32+52=34;

y2=22+32=13;

z2=x2+y2=47;

即最大正方形E的边长为:,所以面积为:z2=47.

那么空白处应填:47.

点评:本题采用了设“中间变量法”如题中所示:分别由勾股定理求出x2,y2,再由勾股定理求出大正方形边长的平方z2=x2+y2,主要考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2分)观察下列各式:…请你将发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等式表示出来(n≥1).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观察分析可得:=(1+1);=(2+1);…则将此题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等式表示出来

解答:解:∵=(1+1);

=(2+1);

∴=(n+1)(n≥1).

故答案为:=(n+1)(n≥1).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首先分析题意,找到规律,并进行推导得出答案.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的规律得到=(n+1)

(n≥1).

三、解答题

19.(12分)(1)﹣2(5﹣);

(2)﹣÷+(3﹣)(3+).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求出即可;

(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求出即可.

解答:解:(1)原式=4﹣2(5﹣3)

=4﹣4

=0;

(2)原式=4﹣+32﹣()2

=4﹣3+9﹣3

=+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

20.(8分)如图: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且与BC、AD 分别相交于E、F.求证:OE=OF.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证法一利用?ABCD的性质得到AD∥BC,OA=OC,且∠FAC=∠ACB(或

∠AFO=∠CEO),又∠AOF=∠CO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

△AOF≌△CO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结论;

证法二由?ABCD可以得到AD∥BC,OA=OC,然后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

证法一:∵?ABCD

∴AD∥BC,OA=OC,

∴∠FAC=∠ACB(或∠AFO=∠CEO),

又∵∠AOF=∠COE,

在△AOF和△COE中,

∴△AOF≌△COE,

∴OE=OF;

证法二:∵?ABCD

∴AD∥BC,OA=OC,

∴,

∴OE=OF.

点评:此题把全等三角形放在平行四边形的背景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1.(8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4,BC=3,AD=13,C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ACD是直角三角形,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解答:解:∵∠B=90°,AB=4,BC=3,

∴AC==5,

∵52+122=132,

∴AC2+CD2=AD2,

∴△ACD是直角三角形,

∴S四边形ABCD=S△ABC+S△ACD=×3×4+×5×12=6+30=36.

点评: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判断△ACD是直角三角形是关键.

22.(8分)如图,在Rt△A BC中,∠C=90°,O是斜边AB上的中点,AE=CE,BF∥AC,求证:四边形BCEF是矩形.

考点:矩形的判定.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易正明△AOE≌△BOF,得BF=AE,即可得出CE=BF,可证明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根据∠C=90°,根据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即可得出四边形BCEF是矩形.

解答:证明:∵O是AB中点,BF∥AC,

∴∠A=∠OBF,OA=OB,

在△AOE和△BOF中,

∴△AOE≌△BOF,

∴BF=AE,

又∵AE=CE,

∴CE=BF,

又∵CE∥BF,

∴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又∵∠C=90°,

∴四边形BCEF是矩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掌握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是解题的关键.

23.(8分)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DC=AB=8,AD=BC=10,∠B=∠D=∠C=9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10,DE=EF,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6,则FC=4,设EC=x,则DE=EF=8﹣x,在Rt△EF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42=(8﹣x)2,然后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DC=AB=8,AD=BC=10,∠B=∠D=∠C=90°,

∵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

∴AF=AD=10,DE=EF,

在Rt△ABF中,BF===6,

∴FC=BC﹣BF=4,

设EC=x,则DE=8﹣x,EF=8﹣x,

在Rt△EFC中,

∵EC2+FC2=EF2,

∴x2+42=(8﹣x)2,解得x=3,

∴EC的长为3cm.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

24.(9分)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量得直角边分别为BC=6cm,AC=8c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AC=8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请画出扩充后符合条件的所有等腰三角形(注明相等的边),并直接求出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

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目要求扩充成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C=BC,∠C=90°,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最后求出扩充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即可.

解答:解:如图1,延长BC到D,使AB=AD,连接AD,则AB=AD=10时,可求CD=CB=6得△ABD的周长为32m;

②如图2,当AB=BD=10时,可求CD=4,

由勾股定理得:AD=4得△ABD的周长为m.

③如图3,当AB为底时,设AD=BD=x,则CD=x﹣6,由勾股定理得:x=得△ABD的周长为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通过分类求出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

25.(11分)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

(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

(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

考点:菱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

分析:(1)先求证AB=AC,进而求证△ABC、△ACD为等边三角形,得∠4=60°,AC=AB 进而求证△ABE≌△ACF,即可求得BE=CF;

(2)根据△ABE≌△ACF可得S△ABE=S△ACF,故根据S四边形

AECF=S△AEC+S△ACF=S△AEC+S△ABE=S△ABC即可解题;当正三角形AEF的边AE与BC垂直时,边AE最短.△AEF的面积会随着AE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最短时,正三角形AEF的面积会最小,又根据S△CEF=S四边形AECF﹣S△AEF,则△CEF的面积就会最大.

解答:(1)证明:连接AC,如下图所示,

∵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120°,

∠1+∠EAC=60°,∠3+∠EAC=60°,

∴∠1=∠3,

∵∠BAD=120°,

∴∠ABC=60°,

∴△ABC和△ACD为等边三角形,

∴∠4=60°,AC=AB,

∴在△ABE和△ACF中,

∴△ABE≌△ACF(ASA).

∴BE=CF;

(2)解:四边形AECF的面积不变,△CEF的面积发生变化.

理由:由(1)得△ABE≌△ACF,

则S△ABE=S△ACF,

故S四边形AECF=S△AEC+S△ACF=S△AEC+S△ABE=S△ABC,是定值,

作AH⊥BC于H点,则BH=2,

S四边形AECF=S△ABC=BC?AH=BC?=4,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正三角形AEF的边AE与BC垂直时,边AE最短.

故△AEF的面积会随着AE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最短时,正三角形AEF的面积会最小,又S△CEF=S四边形AECF﹣S△AEF,则此时△CEF的面积就会最大.

∴S△CEF=S四边形AECF﹣S△AEF=4﹣×2×=.

答:最大值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求证△ABE≌△ACF是解题的关键,有一定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