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优缺点及压力管道检测
压力管道检验中存在不足点及解决策略

压力管道检验中存在不足点及解决策略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发展,通过压力管道进行能源输送的方式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对压力管道的质量与使用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在应对压力管道中出现的问题时,传统的压力管道检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人们对管道检验的需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压力管道检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压力管道检验中存在不足点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压力管道;检验;存在问题;改善措施一、压力管道检验工作现状及问题一般来说,压力管道长期运行期间都是处于高压状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运行期间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势必会对管道整体运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轻则管道破损、重则引发安全事故。
为防止上述状况的发生,现场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压力管道检验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以确保检验工作落实到位。
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因检验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检验问题不在少数。
1.1 压力管道材质检验问题压力管道材质检验工作需要有管道设计数据、材料质量检验等材质资料作为支撑,实现科学、合理的压力管道材质检验过程。
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在压力管道的应用方面,并未严格按照定期检验标准或者定期更换标准,导致部分管道材质资料存在不齐全的现象。
1.2 压力管道宏观检验问题压力管道宏观检验工作主要围绕压力管道整体结构、管道位置等进行检测与分析。
根据以往的实践情况来看,按照压力管道宏观检验方法,基本上可以检验出管道零件缺陷问题,如损坏或者变形问题。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安装施工单位在压力管道材质、型号等方面并未践行严格标准,导致布局不合理、结构缺损问题时有发生,安装质量难以提高。
1.3 压力管道安全附件检验问题据现场检验反馈情况来看,安全附件超期或者未检查现象普遍存在。
举例而言,像安全阀、压力表外观存在锈蚀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锈死问题等。
长期以往,上述安全附件将难以在压力管道中发挥预期的检测作用。
渗透检测在压力容器、管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渗透检测在压力容器、管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生产技术体系的改革,其中一部分产业在设备升级的过程中涉及了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是十分常见的结构。
渗透检测是渗透检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压力管道以及压力容器提供最基础的质量检测。
本文以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探讨渗透检测的具体应用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确保能够为特种设备以及特殊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渗透检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应用效果引言渗透检测技术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日常检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合理使用渗透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在正确检查和测试特种设备的过程中,不得损坏工件。
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物理、化学和其他手段检测表面和内部缺陷,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1渗透检测技术的相关理论阐述1.1渗透检测的具体分类首先,根据渗透剂的染料成分,可分为荧光渗透检测、着色渗透检测和荧光、着色渗透检测三种检测方法;按渗透剂的去除方法可分为四种:水洗型渗透检测、亲油型后乳化渗透检测、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亲水型后乳化渗透检测;根据显像剂的种类,可分为五类:干粉显像剂、水溶解显像剂、水悬浮显像剂、溶剂悬浮显像剂、自显像;按检测灵敏度可分为A级、B级、C级3个不同等级。
1.2侵彻测试方法操作要点分析由于大多数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都是特殊设备,虽然在质量检测过程中渗透检测方法可以实现渗透检测,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对工作点的严格控制也是必要的。
根据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侵彻试验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压力管道和压力设备在日常使用中存在着许多干扰因素,如日常清洗中残留的化学清洗剂、生产安装过程中的焊接位置质量、使用过程中附着在设备表面的污染物等,会影响渗透测试的准确性。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渗透检测的准确性,还可能与渗透剂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最终灵敏度。
渗透检测特点慨括

渗透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慨括如下:(1)渗透探伤可以用于除了疏松多孔性材料外任何种类的材料。
工程材料中,疏松多孔性材料很少,绝大部分材料,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陶瓷材料和塑料等都是非多孔性材料。
所以渗透检测对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适应性是最广的。
但考虑到方法特性、成本、效率等各种因素,一般对铁磁材料工件首选磁粉探伤,渗透探伤只是作为代替方法。
但对非铁磁性材料,渗透探伤是表面缺陷检测的首选方法。
(2)形状复杂的部件也可用渗透探伤,并一次操作就可大致做到全面检测。
工件几何形状对磁粉探伤影响较大,但对渗透探伤的影响很小。
对应结构、形状、尺寸不利于实施磁化的工件,可考虑用渗透探伤代替磁粉探伤。
(3)同时存在几个方向上的缺陷,用一次操作就可完成检测。
为保证缺陷不漏检,磁粉探伤需要进行至少两个方向的磁化检测,而渗透探伤只需一次探伤操作。
(4)不需要大型的设备,可不用水、电。
对无水源、电源、或高空作业的现场,使用携带式喷灌着色渗透探伤剂十分方便。
(5)试件表面光洁度影响大,探伤结果往往容易受操作人员水平的影响。
工件表面光洁度低会导致本底很高,影响缺陷识别,所以表面光洁度越高,渗透探伤效果越好。
由于渗透探伤是手工操作,过程工序多,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造成漏检。
(6)可以检出表面开口缺陷,但对埋藏缺陷或闭合型的表面缺陷无法检出。
(7)检测工序多,速度慢。
(8)检测灵敏度比磁粉探伤低。
从实际应用效果评价,渗透探伤的灵敏度比磁粉探伤要低很多,可检出缺陷尺寸大约要大3~5倍。
即便如此,与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相比,渗透探伤的灵敏度还是很高的,至少要高一个数量级。
(9)材料较贵、成本较高。
(10)有些材料易燃、有毒。
渗透探伤所用的探伤剂,几乎都是油类可燃性物质。
喷灌式探伤剂有时是用极易燃的丙烷气充装的,这种探伤剂的贮存、运输和使用要特别注意防火要求。
渗透探伤所用的探伤剂一般是低毒的,如果人体直接接触和吸收渗透液、清洗剂等,有时会感到不舒服,会出现头痛和恶心。
渗透检测1

二.渗透检测的发展简史
目前,尚未确切地查明渗透检测起源于何时。 目前,尚未确切地查明渗透检测起源于何时。 19世纪未期 , 铁道车轴、 车轮、 车钩的“ 19 世纪未期, 铁道车轴 、 车轮 、 车钩的 “ 油 世纪未期 白法”检查,公认为是渗透检测方法最早的应用。 白法”检查,公认为是渗透检测方法最早的应用。 这种方法是将重滑油稀释在煤油中, 这种方法是将重滑油稀释在煤油中,得到一种混和 体作为渗透剂; 把工件浸人渗透剂中, 一定时间后, 体作为渗透剂 ; 把工件浸人渗透剂中 , 一定时间后 , 用浸有煤油的布把工件表面擦净, 用浸有煤油的布把工件表面擦净,再涂上一种白粉 加酒精的悬浮液,待酒精自然挥发后, 加酒精的悬浮液,待酒精自然挥发后,如果工件表 面有开口缺陷。 面有开口缺陷。则在工件表面均匀的白色背景上出 现显示缺陷的深黑色痕迹。 现显示缺陷的深黑色痕迹。
渗透检测的基础知识 §1.2 渗透检测的基础知识
一.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
渗透检测是基于液体的毛细作用(或毛细现象) 渗透检测是基于液体的毛细作用 ( 或毛细现象 ) 和固体 染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光现象。 染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光现象。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 是 : 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 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 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 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 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 透剂,经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 显像剂; 透剂 , 经干燥后 , 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 显像剂; 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剂, 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剂,即渗 透剂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 透剂回渗到显像剂中; 在一定的光源下 ( 黑光或白光) , 缺 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 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 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钱征宇二零一零年二月三日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本人在单位上主要工作是从事核电站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役前和在用无损检测工作,其中渗透探伤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
这几年的探伤工作,不仅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而且丰富了很多现场实际探伤经验,对指导今后的探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现将本人这几年来在渗透探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不足之处还望诸位专家指正。
1.现场条件确认和探伤前辅助工作对探伤工作的意义对于核电站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现场检测,由于被探对象所处位置变化多端,周围环境千变万化,与制造厂相比,现场渗透探伤的难度要大得多。
因此,每当接到探伤任务后,都要亲自到现场去查看,确定打磨的部位及打磨的宽度。
根据探伤的部位指定搭设脚手架的高度、远近程度,以便作业时确保探伤器材放置安全和便于拿放、探伤人员对显示痕迹的观察及渗透操作方便程度均处于最佳状态(尤其是狭窄空间中操作,人在特殊空间中工作时的舒适度对工作质量影响很大,这由人的惰性所决定)。
这样的辅助工作如果做得好,对提高探伤质量、降低缺陷漏检率及减少探伤人员的劳动强度都十分有好处。
否则,对探伤过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容易导致探伤结果可靠性的下降,影响探伤质量。
另外,打磨工作也比较重要。
焊缝的渗透探伤一定要将焊缝及热影响区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
另外,还要根据现场工作环境的实际温度来选择合适的渗透探伤时机,尤其在低温环境中更应该考虑渗透操作的处理。
总之,现场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有利于减少探伤的盲目性,对提高探伤工作效率,保证探伤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探伤工艺的编制对探伤的指导作用编制渗透探伤工艺是渗透探伤中的重要环节,探伤工艺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探伤质量与探伤效率。
探伤工艺应包括:人员要求、探伤前的预处理、探伤剂的选取、超温度范围的渗透操作、灵敏度试块的使用、缺陷评定、报告签发以及其他辅助物品的准备要求。
一份探伤工艺编制完后,应认真仔细审查每一个环节是否严密可靠,每一个探伤步骤的可操作性如何,探伤工艺必须具有执行过程中的流畅性,即任何一个具有相应资格的探伤人员只要按工艺去执行,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渗透检测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用于检测非多孔性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名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毛细作用,将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施加到被检测工件的表面。
在毛细作用下,渗透剂渗入表面开口的缺陷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然后施加显像剂。
显像剂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并显示出来,从而形成可见的缺陷显示。
渗透检测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渗透、去除多余渗透剂、显像和观察与评定等步骤。
预处理是为了去除被检测表面的油污、铁锈、氧化皮等污染物,以确保渗透剂能够良好地润湿和渗入缺陷。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机械清理、化学清洗和溶剂擦拭等。
渗透时,要将渗透剂均匀地施加在被检测表面上,并保持一定的渗透时间,以使渗透剂充分渗入缺陷。
去除多余渗透剂时,要注意不能将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去除,通常采用擦拭、冲洗或喷洗等方法。
显像剂的施加要均匀、薄而覆盖全面,以确保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缺陷。
观察与评定是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等工具对缺陷显示进行观察和评定,判断缺陷的性质、大小、位置和形状等。
二、渗透检测材料的选择渗透检测材料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选择合适的检测材料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渗透剂应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润湿性能和荧光或着色强度,同时要对被检测材料无腐蚀作用。
根据被检测工件的材质、表面粗糙度和检测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渗透剂类型(水洗型、后乳化型或溶剂去除型)和灵敏度等级。
去除剂要能够有效地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而不会对缺陷中的渗透剂产生影响。
对于不同类型的渗透剂,应选择相应的去除剂。
显像剂的选择要考虑其吸附能力、对比度和清晰度等因素。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渗透检测的原理和特点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渗透检测的原理和特点
渗透检测是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中的一种,它主要用于检测金属和非金
属材料表面的缺陷和裂纹。
渗透检测的原理是利用润湿液或浸渍剂将液体
渗透到被检测材料的缺陷中,通过调整液体浸透时间和液体渗透压力,使
液体进一步浸透到被检测材料的裂纹中,然后再用吸收染色液或吸收剂将
渗透剂吸附到被检测材料表面形成的缺陷部位,从而形成对比度来检测缺
陷的存在。
渗透检测的原理基于相对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的性质,它具有以下特点:
1.灵敏性高:渗透检测能够检测到微小的裂纹和缺陷,可以检测到裂
纹长度为几微米的细小缺陷。
2.适用范围广:渗透检测适用于金属、非金属以及非金属与金属的复
合材料等材料,如钢、铸铁、铝合金、塑料、橡胶等。
3.操作简单:渗透检测的操作相对简单,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
要液体渗透剂、染色液和吸收剂等基本工具即可。
4.目视观察:渗透检测可通过直接观察或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不需
要借助显微镜等高精密仪器,便于实时观察和判断缺陷的性质和程度。
5.经济实用:渗透检测的设备和材料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适用
于工地、车间及现场等各种环境,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性。
渗透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石化、钢铁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检测到材料表面及内部的裂纹和缺陷,为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
了一种简便、快速和可靠的方法。
浅谈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

浅谈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无损检测是重中之重,检验压力管道是防止压力管道发生泄露、爆破和失稳等事故发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文章就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简要阐述,重点分析射线检测在压力管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标签:压力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射线检测引言目前,在我国针对于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不仅有射线检测技术,还有超声检测技术、渗透检测技术和磁粉检测技术。
在工业中应用较广的射线包括X 射线与γ射线。
这两种射线同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直线传播。
本身不带电,不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在物质界面只能发生漫反射,折射系数接近于1,折射方向改变的不明显,仅在晶体光栅中才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虽不可见,却能够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
在穿透物体过程中,与某些物质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例如电离作用、荧光作用、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等。
基于射线的以上性质,可用来检测材料较深部位的缺陷。
1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选用原则无损检测是利用物质的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
无损检测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非破坏性。
进行无损检测时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这是无损检测最大的特点。
第二、全面性。
正是基于无损检测具有非破坏性的优点,因此可对被检测对象进行100%的全面检测,这是破坏性检测无法比拟的优点。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应依据其具体特点进行区分。
射线和超声方法用于内部缺陷检测。
磁粉和渗透方法用于表面缺陷检测。
射线和超声方法也可以检测出一些表面缺陷,例如表面裂纹、针孔等,但灵敏度比磁粉、渗透方法低得多。
磁粉方法也可以检测出一些近表面的埋藏缺陷,但可靠性不高。
2 常用压力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第一,超声波检测技术。
该技术对压力管道进行无损检测的主要利用材料及其缺陷的声学性能差异对超声波传播波形反射情况和穿透时间的能量变化来检验材料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管道108×5mm / 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打磨1Cr18Ni9Ti 对接焊分20%IIC-d 10~50℃B型JB/T4730.5-2005白光下,目视DPT-5 / DPT-5DPT-5 ≥10min 自然干燥≥7min/ 携带喷罐/ ≥1000lx喷涂/ 擦洗喷涂/ / JB/T4730.5-2005 I级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2.不允许线性缺陷显示,圆形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35mm×100mm)长径d≤1.5mm,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表面准备:用不锈钢丝盘磨光机打磨去除焊接缝及两侧各25mm范围内焊渣、飞溅及焊缝表面不平,酸洗、钝化处理被检面预清洗:用清洗剂将被检面洗擦干净干燥:自然干燥渗透:喷涂施加渗透剂,使之覆盖整个被检表面,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始终保持润湿,渗透时间应不少于10min去除: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或纸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去除后,再用醮有清洗剂的干燥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
但应注意,擦拭时应按一个方向进行,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上冲洗干燥:自然干燥,时间应尽量短显像:喷涂法施加,喷嘴离被检表面距离为300~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30°~40°,使用前应充分将喷罐摇动使显像剂均匀,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施加,显像时间不应少于7min观察: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观察,被检面处白光照度应≥1000lx,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复查:应将被检面彻底清洗,重新进行渗透等检测操作各步骤,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进行后清洗:用湿布擦除被检面显像剂或用水冲洗评定与验收:根据缺陷显示尺寸及性质按JB/T4730.5-2005进行等级评定,I级合格报告:出具报告内容至少包括JB/T4730.5-2005规定的内容1.渗透检测剂中的氯、氟元素的含量的质量比不得超过1%;2.渗透检测实施前、检测操作方法有误或条件发生变化时,用B型试块按工艺进行校验锻件14×3mm / 锻造后锻造表面镍基合金所有表面100%ID-a 10~50℃B型JB/T4730.5-2005黑光灯下,目视985P12 9PR12 水氧化镁粉≥10min 5~10min ≥7min≤2min 黑光灯≥1000uW/cm2≤20lx浸涂浸涂喷洗喷粉箱20~30℃0.2~0.3MPa JB/T4730.5-2005 I级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和白点;2.不允许线性缺陷显示,圆形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35mm×100mm)长径d≤1.5mm,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表面准备:喷砂去除氧化皮预清洗:用温水清洗剂将被检面洗擦干净干燥:将工件放于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干燥时间5min,被检面温度不得高于50℃渗透:采用槽式浸涂,使整个工件浸入槽中,使渗透剂将其全部覆盖,渗透时间应不少于10min滴落:逐个将工件从渗透剂中提起,滴落1min,滴落过程适当翻动工件预水洗:用水喷法去除被检面多余渗透剂,水压控制在0.2MPa 左右,预水洗过程中注意转动工件最终水洗:用水喷法去除,冲洗时水射束与被检面的夹角成30°为宜,水温为10~40℃,如无特殊规定冲洗装置喷嘴处的水压不超过0.34MPa,冲洗时在黑光灯下监控清洗效果干燥:在热空气循环烘干装置中进行,被检面温度不得高于50℃,干燥时间5~10min显像:喷喷粉箱中进行显像,显像时间不应少于7min观察: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观察,距黑光灯滤光片38cm的工件表面的辐照度≥1000uW/cm2,暗处白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进入暗区,至少经过3min的黑暗适应,不能戴对检测有影像的眼镜复查:应将被检面彻底清洗,重新进行渗透等检测操作各步骤,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进行后清洗:在水洗涤剂槽中进行后清洗,将被检面的渗透检测剂用水洗净,清洗后进行干燥处理评定与验收:根据缺陷显示尺寸及性质按JB/T4730.5-2005进行等级评定,I级合格报告:出具报告内容至少包括JB/T4730.5-2005规定的内容1.渗透检测剂中的氯、氟元素的含量的质量比不得超过1%;2.渗透检测实施前、检测操作方法有误或条件发生变化时,用B型试块按工艺进行校验中压分离器200×6×33+3mm / 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不锈钢丝盘磨光机打磨13MnR+E347L 内表面焊层100%IA-d 10~50℃B型JB/T4730.5-2005黑光灯下,目视985P12 9PR12 水DPT-5 ≥10min 5~10min ≥7min/ 黑光灯≥1000uW/cm2≤20lx喷涂/ 喷洗喷涂20~30℃0.2~0.3MPa JB/T4730.5-2005 II级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2.不允许线性缺陷显示,圆形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35mm×100mm)长径d≤4.5mm,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表面准备:用不锈钢丝盘磨光机打磨去除污物预清洗:被检表面冲洗干净,重点去除油污干燥:热风吹干,被检面温度不得高于50℃渗透:喷涂施加渗透剂,使之覆盖整个被检表面,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始终保持润湿,渗透时间应不少于10min去除:先水喷法去除。
冲洗时水射束与被检面的夹角成30°为宜,水温为10~40℃,如无特殊规定冲洗装置喷嘴处的水压不超过0.34MPa,冲洗时在黑光灯下监控清洗效果,防止欠洗或过清洗干燥:热风进行干燥。
被检面温度不得高于50℃,干燥时间5~10min显像:喷涂法施加,喷嘴离被检表面距离为300~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30°~40°,使用前应充分将喷罐摇动使显像剂均匀,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施加,显像时间不应少于7min观察: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观察,距黑光灯滤光片38cm的工件表面的辐照度≥1000uW/cm2,暗处白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进入暗区,至少经过3min的黑暗适应,不能戴对检测有影像的眼镜复查:应将被检面彻底清洗,重新进行渗透等检测操作各步骤,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进行后清洗:将被检面的渗透检测剂用水洗净评定与验收:根据缺陷显示尺寸及性质按JB/T4730.5-2005进行等级评定II级合格报告:出具报告内容至少包括JB/T4730.5-2005规定的内容1.渗透检测剂中的氯、氟元素的含量的质量比不得超过1%;2.渗透检测实施前、检测操作方法有误或条件发生变化时,用B型试块按工艺进行校验3.容器内检测时,注意通风、用电安全、防火、防尘渗透检查优点a.检测非多孔性材料表面开口缺陷b.渗透检测不受备件共建化学成分的限制c.渗透检测不受被检工件结构的限制d..渗透检查不受缺陷尺寸、形状、方向的限制e.检测灵敏度较高、成本较低。
渗透检测的局限性a.智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b.不能检测多口粗糙工件c.不能提供深度信息d. 不适用于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被堵塞的缺陷e.难以定量的控制操作质量润湿的产生机理如果固体分子间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附着层内分子分布就比液体内部更密,分子间距较小,附着层里出现排斥力,这是液体跟固体接触面积就有扩大的趋势,形成润湿现象毛细现象的产生机理毛细现象的发生是由表面层和吸附层的特殊情况决定的,是附着层的推斥力或吸引力与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发光强度:是指光源向某方向单位立体角发射的(光通量),单位是cd光通量:是指能引起眼镜视觉强度的(辐射通量)单位是lm 辐射强度:是辐射源单位时间内向给定方向所发射的(光能量)单位是W照度:是指被照射物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单位是lx渗透检测剂系统的选择原则:1.同族组要求,2灵敏度应满足检测要求,一般后乳化型灵敏度比水洗型型高,荧光渗透剂比着色渗透剂高,从经济上考虑不能片面的追求灵敏度检测,只要灵敏度满足检测要求即可。
3.根据工件的工作状态进行选择,对于表面光洁的工件,可选用后乳化型渗透检测系统,对于粗糙的工件,可选用水洗型渗透检测系统,对于大工件的局部检测,可选用水洗型或容积去除渗透检测系统。
4.在灵敏度应满足检测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价格低、毒性小、易清洗的渗透检测材料组合系统。
5.渗透检测材料组合系统对被检工件应无腐蚀,如镁铝不宜选用碱性渗透检测材料,奥氏体、铬等不宜选用含氯氟等卤族元素的渗透检测材料。
6.化学稳定好,能长期使用,受阳光和高温时不易分解和变质7.使用安全,不宜着火。
水洗型渗透检测法的适用范围1.灵敏度要求不高2.检验大体积或大面积的工件3.检验开口窄长的缺陷4.检验表面粗糙的工件5.检验螺纹工件和带有键槽的工件水洗型渗透检测法的优缺点优点:1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可以直接用水去除,相对于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验费用低等优点2 检测周期较其他方法短,能适应绝大多数的缺陷检测,3较适合粗糙的工件检测,也适用于螺纹工件,窄缝,工件上的键槽,孔,内缺陷等的检测。
缺点:1灵敏度相对较低,对浅而宽的缺陷容易漏检,2重复检验时,再现性差,故不宜在反查的场合下使用3易造成过清洗4渗透剂配方复杂5.抗水污染的能力弱6.酸的污染物将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后乳化型检测的适用范围:1表面阳极化工件,镀铬工件及复查工件2 有更高检测灵敏度要求的工件3 被酸或其他化学试剂污染的工件4检验开口浅而宽的缺陷5 被检工件可能存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物所污染的缺陷6应力或晶界裂纹类缺陷7磨削裂纹缺陷8灵敏度可控,以便在检测出有害缺陷的同时,非有害缺陷不连续能够被放过。
后乳化型检测的优缺点:优点: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能检出浅而宽的表面开口缺陷3因渗透剂不含乳化剂,渗透速度快4抗污染能力强5重复检验的再现性好缺点:1要进行单独的乳化工序2必须严格控制乳化时间3要求工件表面有较低的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