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作者:档案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082 更新时间:2009-12-2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 档案著录规则DA/T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3.3背景信息context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元数据metadata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逻辑归档logical filing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物理归档physical filing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真实性authenticity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电子文件管理指的是利用电子文件和技术,有效地收集、存档、索引、安全存取和管理电子文件的过程。
随着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主题。
因此,为了维护有效的电子文件管理,出台《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变得尤为必要。
一、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文件归档指的是将电子文件归档到企业内部的电子文档库以及跨企业的电子文档库中,以便于保存及查询。
归档可以实现文件的精确长期存储,以便后续对文件进行检索和复用。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规定:1、企业应当建立可持续的电子档案归档系统,并做好归档文件的安全存储;2、电子文档应当精准的归档在安全的文档管理系统中,以便于快速查找和保存;3、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注意规范,文件存放位置需明确标识;4、归档的电子文档应当定期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5、归档的电子文档应当定期更新,及时修正或删除。
二、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是指在可靠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利用信息化技术,依据文件存储管理规定,对电子文件进行安全可查,以及维护和保护的过程。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规定:1、企业应建立文件存储管理制度,并确定文件存储系统的安全等级;2、企业应定义电子档案管理角色,将电子档案管理责任清晰分配;3、企业应对电子文件进行完整的安全管理,保护电子文件不受任何形式的损害;4、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备份与还原机制,以保障档案的完整性;5、企业应定期清除无用的档案文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三、加强安全管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为了维护电子文件的安全,《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措施。
1、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以防止信息外泄;2、企业应当对电子文档库、归档文件及其它信息资源实施独立的权限管理;3、企业应当定期审计或监控系统,以确保系统安全及正常运行;4、未经授权的用户不得使用企业系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5、企业应当定期检查电子文档的安全性,以防止数据泄露。
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治理规范GB/T 18894—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存、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治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治理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 18档案著录规则DA/T 2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靠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背景信息 context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阻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元数据 metadata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逻辑归档logical filing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的治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物理归档 physical filing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真实性authenticity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2016)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01 制定过程
03 内容范围 05 意义价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2 标准目次 04 引用文件 06 社会评述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2016)是2017年3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归口于中国国家档案局。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2016)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 件的收集、整理、归档与电子档案的编目、管理与处置的一般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 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其他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可参照执行。
谢谢观看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2016)与《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2002)相 比,主要变化如下:
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 主要起草人:毛海帆、王岚、丁德胜、侯佳、方昀、黄玉明、刘伟晏、蔡学美、马淑桂、张楠。
标准目次
参考资料:
内容范围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2016)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 件的收集、整理、归档与电子档案的编目、管理与处置的一般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 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其他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可参照执行。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三篇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三篇篇一:电子类资料和档案特殊管理制度为加强应急救援电子类资料和档案的管理工作,方便做好数据备份,特制订本制度。
一、制度(1)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由煤矿应急救援机构统一协调,指定专人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2)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要严格的按照此管理制度和技术实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3)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4)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件拷贝。
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件拷贝一并归档。
(5)电子文档管理分软件电子文档管理与普通电子文档管理。
二、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1)收集范围。
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草稿性电子文件;非正式电子文件;正式电子文件;无纸电子文件;文本文件;图象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公司业务所需的各种文件。
(2)收集、积累要求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
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相关人员须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进行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3、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
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
4、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5、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6、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档案管理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然而,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性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提出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建议。
一、电子文件归档的重要性电子文件归档是将电子文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管理,以便随时检索和使用。
电子文件是企业或机构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此,电子文件归档必不可少。
以下是电子文件归档的重要性:1.便于检索和使用电子文件归档可以帮助企业或机构快速检索和使用文件。
传统的纸质文件归档,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找到所需文件,而电子文件归档则可以通过关键字或分类检索,快速找到所需文件,为企业或机构节省时间和精力。
2.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文件归档能够批量处理文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电子文件归档可以自动按照分类和时间将文件归档,这将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
3.信息安全电子文件归档可以有效保护企业或机构的机密信息。
对于一些需要保密的文件,通过电子文件归档,可以设置权限,保护机密信息的安全。
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重要性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是指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所遵循的规范。
该规范包括:电子档案的创建、存储、归档、保护、使用等方面。
以下是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重要性:1.保证文件合规性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可以帮助企业或机构确保文件合规性。
例如,在处理某些文件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可以确保企业或机构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违规情况。
2.降低风险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可以降低企业或机构的风险。
例如,如果电子档案未经妥善管理,容易出现信息泄露和篡改等不良事件,通过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可以降低一些风险。
3.提高管理效率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可以提高企业或机构的管理效率。
例如,通过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可以减少文员的工作量,节省企业或机构的时间和成本。
三、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建议为了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以下是几个建议:1.建立标准规范企业或机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符合标准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2003 年 12 月 18 日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电子文件的采集与积累电子文件的归档归档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接收与保管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普通方法。
本标准合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可参照本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DA/T 18 档案著录规则DA/T 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3.1 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s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 归档电子文件 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 背景信息 context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 元数据 metadata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 逻辑归档 logical filing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 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 物理归档 physical filing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 真实性 authenticity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定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根据相关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管理。
第三条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技术与管理并重、便于利用和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基本术语(一)电子文件是指公司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数字格式的各种信息记录。
电子文件由内容、结构、背景组成。
(二)电子档案是指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三)元数据是指描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内容、背景、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第五条公司应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实施全程和集中管理,加强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对有价值的文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与安全性。
第六条相关文件GB/T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DA/T15 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 38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47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 48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6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 54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 63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1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58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公司档案工作管理办法》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七条公司办公室负责牵头建立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协同机制,推进电子档案标准规范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单位、各部门职责各单位、各部门作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责任部门负责按照归档范围开展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著录和移交归档等工作,对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用负责,指定兼职档案员统一管理并确保人员稳定;对于公司外工程项目的电子档案,应- 2 -由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所在单位、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为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归档、接收、保管及利用工作,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定本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已明确规定的文书类电子档案不再列入本规范范畴,测绘、海洋管理数字档案规范另行规定。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归档、整理、保管及利用的一般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土地管理、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管理与综合业务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的管理与技术要求。
其他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管理可参照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3792.1-1983 文献著录总则GB/T7156-1987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GB/T15418-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GB/T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T 7408 —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eqvISO 8601 : 1988 )DA/T1-1992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18 档案著录规则DA/T15—95 磁性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9-199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DZ/T 0431—2005 矿业权档案立卷归档规范GB/T 11822-89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20988-2007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3 术语和定义3.1 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 figure file of land andresources本规范所指的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归档电子文件及相关的元数据。
以下简称数字档案。
3.2 归档电子文件 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指经鉴定的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3.3 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s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4 元数据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Electronic Records Metadata指描述组成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归档电子文件的归档电子文件的内容、背景、结构信息及整个管理过程的数据。
3.5 逻辑归档 Logical filing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3)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 物理归档 Physical filing指把电子文件(3.3)数字档案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 真实性 Authenticity指对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元数据进行鉴定后,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8 完整性 Integrity指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
有效性 Utility指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3.9 迁移 Migration指将源系统中的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向目的系统进行转移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4 总则4.1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明确规定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各项管理要求,保证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质量。
4.3 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相互之间的一致。
4.4 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数字档案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的安全保密规定,确保保存数字档案的实体与信息的安全。
4.5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任何人不得据为已有或拒绝归档。
4.6 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单位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5 元数据5.1 元数据文件名采用“归档电子文件名”+“元数据.MDB”方式命名;5.2 元数据内容5.2.1背景、结构信息归档电子文件归档的生成日期、软、硬件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
5.2.2 管理过程信息5.2.2.1 归档电子文件处理过程中相互衔接的各类责任者(如收件人、经办人、审核者、签发者等)以及办理结果。
5.2.2.2 归档电子文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责任凭证信息(批示、签名、印章、代码等)。
5.2.2.3 归档电子文件传递、交接过程中的其他标识。
5.3 元数据结构5.3.1 背景、结构信息表(BJJGB)表1 国土资源数字档案元数据(背景、结构信息)表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 形成部门XCBM Char402 完成日期WCRQ Date83 通讯地址TXDZ Char 404 电话DH Char205 联系人LXR Char206 硬件环境YJHJ Char1007 操作系统CZXT Char208 操作系统版本CZXTBB Char129 数据库系统SJKXT Char2010 数据库系统版本SJKXTBB Char1211 相关软件XGRJ Char2012 相关软件版本XGRJBB Char1213 字节数ZJS Int 12 0注1:硬件环境指主机、网络服务器型号、制造厂商等。
5.3.2 管理过程信息表(GLGCB)表2 国土资源数字档案元数据(管理过程信息)表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 岗位序号JDH Int 202 岗位名称JDMC Char 203 责任人ZRR Char 204 接收日期JSRQ Date 85 办理结果BLJG Char206 结束日期JSRQ Date 87 凭证信息PZXX B lob8 其他标志QTBZ B lob6 归档6.1 归档范围6.1.2.1 反映土地管理、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管理的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管理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归档电子文件及元数据。
6.1.2.2 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凭证价值的归档电子文件及元数据。
6.1.2.3 其他对土地管理、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管理工作具有查考价值的归档电子文件及元数据。
556.21 归档要求56.21.1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归档国土资源管理电子文件,应由各级电子文件形成的主办部门根据本规范整理内容进行预整理应及时归档,及时填写《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管理登记表》(附录A中的表1、表2、表3),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后,并移交给相应由本单位档案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6.2.2任何人不得据为已有或者拒绝归档。
5.1.2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
所归档的电子文件应包括相应的支持软件及其相关的元数据。
所有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均应一同归档。
5.1.3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表及其相关规范。
电子文件元数据的保管期限应当与其内容信息的保管期限一致。
5.1.4 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把经过鉴定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
移交双方填写并办理好相关归档手续。
5.1.5 3归档可采用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两种方式。
33333根据按GB/T 18894—2002的 7..5..2..2的规定,把带有归档标识的数字档案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
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在解密后再制作拷贝;确需以加密方式保存的,应将其解密程序同时归档。
6.2.33 根据按 GB/T 18894—2002的 7..5..2..3的规定,本管理规范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
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载体。
5.2.35 按GB/T 18894—2002的7.5.2.4的规定,存储数字档案的载体上应贴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载体序号、全宗号、类别号、密级、保管期限、存入日期等,归档后的数字档案的载体应设置成禁止写操作的状态。
33采用物理归档方式,其基本要求是:(一)档案部门应与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一起制定电子文件物理归档方案;(二)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根据方案,在电子文件产生时标注相应的归档标记;(三)应随时记录办理过程中的情况;(四)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应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物理归档。
5.1.6加密电子文件必须解密后归档;确需以加密方式保存的,应将其解密程序同时归档。
5.1.7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及时清理归档后网上复制件,并将存有归档前的电子文件载体保存一年。
5.1.8归档检测合格的电子文件应及时将其归档的电子文件内容、结构、背景及管理过程信息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固化保存。
5.26.3 保管期限5.3.1国土资源各类数字档案中的定元数据保管期限应当与其内容信息的保管期限一致。
6.3.2数字档案的保管期限应与相应的纸质档案保管期限一致。
6.4 归档格式(建议加开放的其它格式)6.4.1对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本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文字处理工具等,必要时同时保留文字处理工具软件。
收集时应将其转换成通用格式,同时将源文件与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文字型电子文件以pdf、wps、doc为通用格式。
6.4.2 对用计算机绘图、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除了pdf、tif、jpg为通用格式以外图形与扫描电子文件应。
同时将源文件与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图形与扫描电子文件以pdf为通用格式。
6.4.3 矢量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同时将源文件与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以MapGIS、SuperMap、ArcGIS系统的数据文件格式为通用格式。
6.4.4 对用视频或多媒体设备获得的文件以及用超媒体链结技术制作的文件,应同时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