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第一部分)进入壁垒:能够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或者因素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马歇尔冲突:指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的冲突价格歧视:指厂商对同一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的定价行为范围经济:指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经营两种以上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限制性定价:指在位厂商通过当前价格策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的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其进入决策掠夺性定价:是在位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的低价(甚至低于在位企业成本)策略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市场进入壁垒X非效率: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状态规模经济: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策略性进入壁垒: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有效竞争:指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二:名词解释(第二部分)产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经济性规制:指防止资源低级配置,确保服务供给公平性的规制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社会性规制:以确保国民生命安全,防止灾害,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规制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开始上升,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政府规制: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产业集群: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或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以某一特定产业中的大量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战略产业: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前向关联关系: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提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联系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直接消耗系数:生产单位j产品所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三:简答题(第一部分)1:什么是有效竞争?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哪些?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产业经济学课件 第4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
件?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
间的关系。 6.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7.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一)产品扩散策略 (二)提高转换成本 (三)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三、 影响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在寡占市场上,市场上总是存在企业难以准确观 察或预测的变量,而这些信息在原有企业和潜在进入 企业之间的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在这些信息 的基础上对进入后市场竞争的态势、进入后的利润做 出预期,进而决定是否进入市场。
五、产品差异化壁垒
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 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产品差异主要来源 于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有关企业的产品在长期中所形 成的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企业的广告宣 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的 支持而得到加强。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 方面: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 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 应和政府管制等。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一、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 增加而下降。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 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的最小产量。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 ,同时存在规模经济 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 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 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 业都可 能亏损。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根据原有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
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
进入阻挠、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和影
响潜在进入者对未来事件估计信念的进入阻挠。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一、 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
原有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对
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于
第一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三、进入壁垒的类型
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结构性
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四、退出壁垒的含义
一般而言,某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其他企业
击败,就应该退出该产业或市场,但由于受到种种
限制和制约,很难从该产业或市场中退出,这些妨
碍企业退出的限制因素,就称之为退出壁垒。
法上有统一的模式,但这些研究模型对现实竞争的解
释能力依赖于其假定条件。因此对进入阻挠的福利效
应分析缺乏清晰明确的结果,更多地是个案研究。
第五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
二、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
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 率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如果
退出壁垒过高,企业退出的手段不成熟,不完善,将
成的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企业的广告宣
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的
支持而得到加强。
第二节
方面:
结构性进入壁垒
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
第一,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
优良产品设计方面的有效控制权,使消费者把控制
权与优良的产品等同化,企业成了高品质产品的象
策略性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进入退出壁垒

(2)厂商主义的分析 斯蒂格勒(196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在位者与进入者之间 成本不对称基础上的进入壁垒概念,认为进入壁垒是指那些 “新厂商进入一个市场所负担的、而这一市场中在位厂商不 负担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产品差异都不 构成进入壁垒。他强调的是政府管制这一人为壁垒。
冯∙ 维茨塞克(1980):“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它 必然是由谋求进入一个行业的企业承担,而不是由已处于 该行业中的企业承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且从社会的角度看,这意味着资 源配置的扭曲”。
3、进入的阶段。 • 准备期:市场考察,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开发以及与
银行金融机构接触。秘密进行。 • 进入期:进入者投资以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继 续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开发等以外,筹建销售力量、 组建工厂。 • 持续期:进入者的战略由进入转向企业长期目标、着 手战略发展的时期。广告宣传,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质 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服务等。 • 后进入期:维持或防守已占领的市场位置。保持企业 盈利的持续增长。
进入壁垒是产业重要的结构性特征, 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和绩效。 • 市场竞争程度由成本需求特性、厂商数量和类型、买者的 特性以及投入要素供给市场状况决定。 在位厂商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进入壁垒在决定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分布中起着“中枢作 用”。
进入壁垒是产业重要的结构性特征, 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和绩效。 • 进入可能性
新进入厂商数量 ()进入率 1 = ? 100% 原在位厂商数量 + 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数量 - 退出厂商数量 (2)净进入率 = ? 100% 原在位厂商数量 + 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的销售额 (3)进入的渗透率 = ? 100% 整个市场的销售额 (4)进入者进入后的生存时间 = 进入者的平均寿命周期
产业经济学第3章进入壁垒-PPT课件

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 :用户从一种网络
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取决于消费网络现有的用户基数。
在直接的网络中,某个网络的用户基数越大,
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而新用户的加入又使原有
用户在不用增加付费的情况下增加了可连接性,用 户基数的扩大增加了网络对新老用户的价值。 在硬件/软件系统网络中,一种硬件的用户基 数越大,就意味着与这种硬件产品相兼容的软件产 品的需求越大,因而会吸引软件产品生产商来生产
进入壁垒分类
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
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 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 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
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 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 入者进入的壁垒。
一个产业的 MES 越大,且在 OM 中所占份额越
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
入壁垒较高。产量小于 OB 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 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 低于潜在进入者。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构成进入壁垒(如图)
西”。
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
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
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
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 (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
唐晓华 产业经济学 3进退壁垒

一、企业退出市场方式
I. 企业并购重组
国美并购永乐
•
2006年7月24日,传闻9天之久的国美并购永乐案终于 水落石出,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发布公告称:国美将 以52.68亿港元以“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其 中,国美电器将以0.3247股自身股票臵换1股永乐电器 股票( 1∶3.08的比例),国美电器还将为每1股永乐 电器股票支付0.1736港元(共4.09亿港元)现金。在 国美完成换股手续之后,永乐电器将会退市。 这是中 国家电零售业最大的一起并购,行业老大国美和老三 永乐经过数月秘密协商,终于走到一起。
绝对成本优势
• 绝对成本优势(Absolute Cost Advantage)是指,相对于进入厂商而 言,在位厂商在平均成本上都具有绝对 优势。 • 绝对成本优势的形成:
在位厂商拥有受专利权保护的先进生产技术,其它厂商无法 获得该技术或研发出类似技术 在位厂商拥有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或生产要素
III. 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潜在进入者进入某一行业必须要达到的 资本量 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需必要资本量通常较 大。 房地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 3000元计算,一个5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的总值约在 15亿元。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 资金比例至少要达到30%,进行一个这样的项目的开发,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量至少要达到4.5亿。完全把 一些中小型投资者挡在门槛外。
产品差别
“真实”的产品差别 “人为”的产品差别
产品差别化壁垒的核心在于在位厂商拥有新进入厂商 所没有的消费者偏好优势。
VI.
制度性壁垒 由于政府的进入管制而形成的壁垒即制度性壁垒 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
产业经济学第3章 进入壁垒

2020/10/14
21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进入博弈的扩展形式(如图)
这一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不进入,斗争)和(进入,默许)。 但进入阻挠均衡(不进入,斗争)并不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因 为在位企业的斗争策略是不可置信威胁,在给定进入者已经进入的 情况下,在位企业如果实施斗争策略将使自己遭受损失,在位企业 从自身利益出发会选择默许,因此进入企业不会被斗争威胁所吓倒, 惟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进入,默许),进入企业将选择进 入。
2020/10/14
22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2020/10/14
23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有效的进入阻挠(如图)
2020/10/14
24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利用逆向归纳法分析该博弈,如果
,则已进行策略性投
资的在位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斗争,而进入者的最佳策略就是不进
入市场,此时在位企业的利润水平为
。如果在位企业采取消极
如果学习周期很长或很短,在位企业所能获取的优势都不会很大。
学习周期很短时,新进入企业会较容易赶上在位者。学习周期很长
时,在位企业只能稍稍领先,不会有太大的优势。当学习周期趋中
时,干中学的策略效应比较明显,在位企业能通过在干中学上的策
略性投资阻止进入,并获取较高的利润。
2020/10/14
30
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
2020/10/14
16
网络效应壁垒
在存在直接网络效应的产品市场上,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机制使潜 在进入者,可能很难获入壁垒。
在间接网络效应中,在位企业的硬件产品可能已经拥有大量的配 套软件产品,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在位企业与进入企业在辅助 软件产品上的数量差异会迅速扩大。另外,转换成本、培训和学习 成本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在位企业相对于进入者处于明显的优势, 建立在用户基数之上的辅助软件数量上的不对称成为存在间接网络 效应市场上的主要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各种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市场竞争的规律。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现象及其影响。
壁垒的定义与种类壁垒是指在特定领域中,阻碍其他参与者进入的障碍或限制。
在产业经济学中,壁垒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市场壁垒和技术壁垒。
市场壁垒是指已有公司在市场上建立的优势地位,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品牌认知度、渠道和客户关系等因素来实现。
技术壁垒是指特定技术或专有知识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技术或专利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原因第一原因:资金需求进入某个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市场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以及生产设备等。
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
第二原因:技术专利很多行业都需要依靠特定的技术或专利来保持竞争优势。
这些技术专利不仅可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还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
第三原因:品牌认知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知名品牌的认知度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已有企业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和品牌建设来确保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从而形成壁垒。
第四原因:政府管制政府的管制政策也可能形成进入壁垒。
某些行业需要获得政府的许可或资质才能进入市场,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壁垒的影响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现象对于市场竞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首先,壁垒可以导致市场上的垄断现象增加。
已有企业通过建立壁垒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由此形成市场垄断。
这种垄断现象导致了市场效率低下和消费者利益受损。
其次,壁垒可能导致创新和技术进步受阻。
已有企业由于拥有独特的技术或专利,他们可能没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技术改进。
这种创新壁垒阻碍了新技术和创新的发展,从而限制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壁垒还使得市场竞争缺乏活力。
已有企业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缺乏竞争的压力,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服务水平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壁垒概念
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 原因: 1、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
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
2、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这意味
着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于产
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 业很难通过策略性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 一个产业中长期存在高集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 中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必要资本量壁垒: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
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
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
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 为何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可为何新企业的融资 成本比在位企业高? 柠檬市场理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 和风险 。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
进入壁垒分类
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 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 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
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 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 入者进入的壁垒。
网络效应壁垒
在间接网络效应中,在位企业的硬件产品可能
已经拥有大量的配套软件产品,在正反馈效应的
一个产业的 MES 越大,且在 OM 中所占份额越
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
入壁垒较高。产量小于 OB 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 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 低于潜在进入者。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构成进入壁垒(如图)
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都可能亏损。这时新企
业无法进入这一产业获利,规模经济成为进入壁垒(如图)
规模经济壁垒
成平 本 均
C
需求D
LRAC
D
O
A
B
M
产量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①市场容量OM的大小;
②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
③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
兼容软件,软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增加, 软件产品的价格水平就会越低,这又会吸引大
量的用户购买这种硬件产品,从而使这种硬件
产品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而这又促使大量的 软件开发商为这种硬件产品提供配套软件。 ————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
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机制使潜在进入者,在
存在直接网络效应的产品市场上,可能很 难获得消费者和用户的支持,因此,用户 基数的不对称——就成为具有直接效应网络 市场上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分类
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理论分析,现实中
的进入壁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
综合形成的,既包括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 。 结构性进入壁垒与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关系:结构性进入 壁垒是策略性进入壁垒存在的前提;以前企业无法控制 的结构性变量因素,现在变成了可控的因素,随着市场 结构的演变,策略性进入壁垒日益成为主导形式。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 (1)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 (2)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 (3)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4)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
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西”。
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
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
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
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 (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
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
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 :用户从一种网络
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取决于消费网络现有的用户基数。
在直接的网络中,某个网络的用户基数越大,
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而新用户的加入又使原有
用户在不用增加付费的情况下增加了可连接性,用 户基数的扩大增加了网络对新老用户的价值。 在硬件/软件系统网络中,一种硬件的用户基 数越大,就意味着与这种硬件产品相兼容的软件产 品的需求越大,因而会吸引软件产品生产商来生产
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 求。 卡茨和夏皮罗 (Katz and Shapiro) 网络效应分为两种: “直接的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
“直接的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 数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即“直 接的网络外部性”。 “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 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 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
结构性进入壁垒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 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 府管制等。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企 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 的最小产量。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 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
进入壁垒
第一节 进入壁垒概述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第四节 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进入壁垒的概念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
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
定义 。 我们把进入壁垒定义为: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 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 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