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牛奶行业swot分析报告

牛奶行业swot分析报告一、引言SWOT分析是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牛奶行业进行SWOT分析,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牛奶行业的优势(Strengths)1. 品质可靠:牛奶是一种稳定供应、质量可靠的食品,满足了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需求。
2. 自然资源丰富:多地区具备进行牧场和奶牛养殖的自然条件,牛奶生产取材容易,降低产品成本。
3. 技术优势:牛奶工艺和加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有助于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三、牛奶行业的劣势(Weaknesses)1. 供应链脆弱:牛奶行业的供应链相对较长,包括奶源采购、加工、配送等环节,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导致供应中断。
2. 市场竞争激烈:牛奶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和差异化来脱颖而出。
3. 市场需求不稳定:受消费者生活水平和习惯的影响,牛奶市场需求波动性较大,供需不平衡风险较高。
四、牛奶行业的机会(Opportunities)1. 健康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对于高品质牛奶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2. 乳制品新品类开发:如酸奶、奶酪、乳饮料等新品类的兴起为牛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3. 市场国际化趋势:国际市场对于优质牛奶的需求也在增加,牛奶行业可以拓展国外市场。
五、牛奶行业的威胁(Threats)1. 替代产品崛起:大豆奶、植物奶等替代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牛奶市场构成威胁。
2. 健康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事件和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和牛奶行业形象。
3. 原材料成本上升:奶制品生产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牛奶行业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六、结论经过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牛奶行业有一定的优势,如品质可靠和技术成熟等,但也存在供应链脆弱、市场竞争激烈等劣势。
同时,牛奶行业面临着健康意识提升和乳制品新品类开发等机会,但也需要应对替代产品崛起和食品安全问题等威胁。
乳品行业调研报告

乳品行业调研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乳品行业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以揭示其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对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格局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本文认为中国乳品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为顺利掌握市场机遇,本文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市场规模与趋势中国乳品市场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乳业生产国。
目前,中国乳品市场总规模已达到千亿级别,且仍呈现出持续高增长态势。
预计到2025年,中国乳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
二、消费者需求中国乳品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单一的品质和价格转向品牌和健康,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功能性。
国内一些老牌乳企和外国知名乳企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但是,也存在部分乳企的产品质量问题,这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影响。
同时,年轻一代消费者口味更为多样化,对创新和个性化产品的追求越来越高。
三、竞争格局中国乳品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大型乳企通过品牌和营销的双重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其中,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是中国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国际品牌也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例如达能、蒙迪欧、雀巢等。
四、政策环境中国政府对乳品行业的监管日益严格。
针对一些不合格乳制品的事件,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一系列法规与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同时,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扶持农牧业等。
结论与建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乳品市场仍具有巨大潜力。
但是,行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为了掌握市场机遇,乳企应更加注重品牌建设,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供应链管理,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
乳制品批发行业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乳制品批发行业的竞争优势与挑战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乳制品市场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作为乳制品批发行业的销售人员,我们需要了解行业的竞争优势和挑战,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销售业绩。
一、竞争优势1. 产品质量优势:乳制品是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因此产品质量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作为销售人员,我们应该了解乳制品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与生产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品质的可控。
2. 多元化产品线:乳制品市场的竞争激烈,产品的多样性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作为销售人员,我们需要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引进新品种、新口味的乳制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通过合理的产品组合和市场定位,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3. 品牌影响力:在乳制品市场中,品牌的影响力是决定销售额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销售人员,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宣传自己代理的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与此同时,通过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增强品牌的忠诚度。
4. 渠道网络:乳制品批发行业的销售渠道多样,包括超市、便利店、餐饮业等。
作为销售人员,我们需要与各类渠道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产品能够迅速、稳定地进入市场。
同时,通过与渠道商的密切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提升销售业绩。
二、挑战与应对1. 市场竞争激烈: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各类品牌争夺市场份额。
作为销售人员,我们需要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与生产商的合作,推出独特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2. 价格压力:乳制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价格竞争激烈。
作为销售人员,我们需要与生产商密切合作,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同时,通过与渠道商的合作,降低销售环节的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产品质量与安全:乳制品是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产品质量和安全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目录一、全球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 (2)二、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三、全球乳制品发展趋势分析 (3)四、2020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情景分析 (8)五、中国乳制品市场结构分析 (9)六、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分析 (10)七、中国乳制品市场增速分析 (11)八、中国乳制品市场价位走势分析 (11)九2019-2020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12)一、全球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国内畜产品供求受疫情影响将普遍较紧并推动乳制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在全球市场合理回调,不给国内市场带来太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需求增长将确保生鲜奶价位和奶牛养殖收益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如果疫情防控的紧张态势能在第—季度顺利结束,疫情后的需求增长将弥补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如果能够把握疫情后畜产品供求普遍偏紧的市场机会,做好防控期间国内生产能力保护和疫情后生产能力提升,加快乳制品对其他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替代,2020年全年产业将有望实现一定的增长。
二、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乳业发展,产业水平普遍提升,转型升级步伐普遍加快,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普遍改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
当前中国奶业正处于历史好时期。
目前,常温奶仍是主流趋势,伊利、蒙牛两家企业液态奶的主要产品均是常温奶。
低温奶出现快速发展,主要有两大契机,一是,随着中国大型规模化牧场的发展,奶源各项指标不断提升,给低温奶发展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奶源;二是消费升级时代已经到来,低温奶可以更好地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实现快速增长。
乳制品行业由不同部门按照各自负责领域分别进行管理。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乳制品行业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乳制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乳制品行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乳制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第一章问题分析1.1 产品质量不稳定乳制品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我国乳制品市场上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使用劣质原料、添加非法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
1.2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提高,乳制品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大型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生存困境。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1.3 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乳制品产能不断扩大,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乳制品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无法有效吸纳新增产能;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存在着生产过剩的现象。
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资源和投资,也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第二章问题原因分析2.1 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和有效控制措施;二是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执法效果欠佳;三是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监督意识薄弱。
2.2 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型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形成了市场壁垒,中小企业难以与之竞争;二是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三是乳制品行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低价倾销等。
2.3 产能过剩的原因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乳制品行业投资热潮导致了产能扩张;二是部分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忽视市场需求变化;三是地方领导为了吸引投资而大力扶持乳制品行业。
蒙牛乳业竞争力分析

蒙牛乳业竞争力分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蒙牛乳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波特五向力分析一、供应商议价能力供应商为了本公司的利益,可以提高对其客户的售价。
在这一关系中,主动权在供应商。
如果其抬高价格,则产品成本会加大,利润会相应减少。
所以,确定好本产品供应商并保持双方良好的业务往来,对于本行业来讲,是必要和重要的。
在乳制品行业高速发展的促进下,奶牛存栏数和奶类产量保持较快发展,但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牛奶市场在恶性竞争中利润在直线下滑。
供方逐渐丧失议价权优势。
如今,对消费市场的抢占制约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乳品企业的竞争已从过去奶源的竞争过渡到现在的消费市场的竞争,从这方面上说,卖方的议价能力是弱的;另一方面,鲜奶的来源是统一的,这点也影响着卖方的议价能力,在现实中,卖方的议价能力与其相关的上游产业的盈利水平成正比的。
在现有卖方能力的分析中,我国乳制品市场所显现的激烈竞争让人动容,行业寡头们利用价格联盟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甚至使用多种手段使价格一降再降,这使得乳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这再次验证了我国乳制品行业中,卖方的议价能力是比较低的。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市场上的购买者看重和关心的是价格问题,性价比高的产品自然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定价方面,企业还要兼顾消费者与自身的利润两方面,努力做到双赢。
乳品行业是快速消费品,最后的胜者一定是优质低价的。
蒙牛企业在常温奶上可以做到成本领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扩大销售量,蒙牛想方设法从国外筹资、境外上市弄来钱投到终端促销上。
蒙牛现在的产品全部出自自己的奶源基地,完全是放心奶。
奶源是决定牛奶质量的关键因素。
作为世界五大草原之一的内蒙古草原,因为其适中的纬度位置,充足的日照,巨大的昼夜温差,拥有着丰富且优质的牧草,她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牛奶产地。
且蒙牛集团还注重在内蒙古草原上加强牧场的硬软件建设,通过不断引进世界领先的奶牛养殖技术和自动化的机械挤奶设备、加强生产工艺的改造、引进国外多种先进的生产技术等方式提高集团的生产竞争力。
波特五力模型对乳制品行业的分析(精)

波特五力模型对乳制品行业的分析食安141班徐文婕 201420030111一、从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来分析在国内的一些知名品牌纷纷遭遇产品质量问题的困境时, 这无疑给一些地方品牌和二三线品牌以趁势追击的契机。
然而对于竞争已趋白热化的乳品行业来说, 这种进入壁垒会更坚固。
所以潜在进入者要全面分析现存乳品行业的市场, 规避风险, 抢滩登陆。
在如何规避这种进入壁垒上, 三元集团成功收购三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鹿作为曾经全国乳品行业第一位的乳业集团在市场上占有骄人的市场份额, 而三元以奶业为主, 兼营麦当劳快餐和房地产开发, 虽然以奶业为主, 但三元的奶业品牌只是一个地方品牌, 尚在地方徘徊。
对于三元来说, 广阔的外省市场就像一块有待开发的肥沃土壤, 但是要拿到这块土地的开采权却相当困难, 这就是乳品行业的进入壁垒。
三元收购三鹿后, 三元的产品结构可更加完善, 奶粉产出能力将迅速提高, 通过对三鹿集团原有销售渠道的有效整合, 将具备产品跨区域大规模发展的能力, 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三元收购成功后, 换得三鹿留下的百亿元市场空间。
显然三元找准了一个跳板, 有效地跳过了乳品行业的进入壁垒, 但结果如何, 我们拭目以待, 期待三元能够解决“三鹿毒奶粉”的辐射效应, 创出一个新三元。
二、从同业中的竞争者来分析分析现有行业中的竞争者, 就是要分析同行中企业的数量、结构和竞争态势。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对现有行业中的竞争者进行分析。
面对乳品行业这样一个集中化程度较高的行业, 这种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三鹿奶粉”事件没有发生前, 国内的乳品行业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
最初我国的乳制品市场是区域分割、相互独立的, 市场竞争也主要集中在各地进行, 竞争的结果是各地的市场经过整合产生了领导性的地方品牌, 各个品牌各有一片市场, 彼此相安无事, 全国市场维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中国乳制品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乳制品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中国乳制品行业概况我国乳制品行业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21世纪以来,受益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乳制品分销网络日趋完善等行业因素的影响,我国乳制品行业一直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改革开放前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时期。
1997年以前稳定发展,从1997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发展迅速。
直到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打击,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停滞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而出现了负增长。
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及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中国乳品行业进入复苏期,行业产量、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呈现缓慢平稳回升态势,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开始回暖,消费逐步趋于理性。
二、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现状2017年至今,我国乳制品产量开始下滑,2018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市场产量约2687.1万吨,相比2017年下降了8.45%。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我国乳制品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呈波动趋势,2013-2018年我国乳制品进出口数量及金额。
2016年我国乳制品进口量开始稳步提升,2018年全国乳制品进口量263.64万吨,同比增长 6.72%;2018年全国乳制品进口金额10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9%。
2018年全国乳制品出口数量3.9万吨,相比2017年增加了0.6万吨;2018年全国乳制品出口金额0.5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5%。
根据《2020-2026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及销售渠道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乳制品消费量2946.83万吨,同比下降7.3%,下降幅度相比2017年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乳制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3家,行业资产总额为3023.79亿元,2018年我国乳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为3700.36亿元,利润总额为257.01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品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收入不断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牛奶的价值也逐渐被人认识,牛奶需求量不断上涨。
因此,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乳品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本文以乳品产业为对象,主要对其进入壁垒进行分析。
一、乳品产业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指在特定市场上买方或卖方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
主要用厂商集中度系数来衡量:
依据上述式子,我选择了乳品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四位企业来计算其厂商集中度系数,即
表1 由此可见:乳品产业的集中度不断上升。
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乳品产业从最初的竞争型转变问寡占Ⅳ型,是一种垄断竞争市场。
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产业集中度较低;不同企业的产品是不同质的,存在品牌差异,因此具有很高的替代性;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二、进入壁垒分析
总的来说,在乳品这个垄断竞争的产业中,进入壁垒较低,主要表现在:
1. 必要资本量壁垒低
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测算,中国奶业未来发展每生产万吨牛奶的投入资金为3180万元,其中乳品加工企业的实际投入(设备、厂房、牛舍三项投入)占全部投入的42.8%,即乳品加工企业每生产万吨牛奶必须投入1335.6万元。
根据1998年国家学生奶调查组的统计,在中国日加工能力大于100吨的乳品企业就属乳品产业中的大企业。
因此新企投入4874.84万元就可以组建一个日加工能力为100吨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这笔投资对于年销售收入处于5——50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来说都不会构成任何进入壁垒。
2. 政府管制壁垒较低
政府对乳品产业主要采取引导政策。
由于乳制品产业涉及到三个环节:畜牧养殖、生产加工、商品销售,既能发展工业又能拉动农业的发展。
因此,政策一直鼓励乳品产业的发展,给予其宽松的投资环境,加上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产品质量标准、市场竞争秩序的管制并不严格,缺乏鲜奶标志等,因此,政府管制壁垒不高。
但是,随着乳品产业的发展,其进入壁垒在提高,主要表现在:
1. 规模经济壁垒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5年,乳品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四个企业的总的份额超过了40%,这就说明新进入企业的市场份额要达到10%以上,才能打破规模经济壁垒。
为了构筑规模经济壁垒,各大型乳品企业不仅通过建设奶源基地和生产基地来进行产量扩张,而且还借助强大的资本实力通过并购重组和巨额广告投资以争夺市场份额。
2002年至今,乳品行业的并购事件不断发生,与此同时,一些大型乳品企业斥巨资在各大电视媒体中进行广告宣传,试图借助强势传媒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构筑规模经济壁垒以阻挠其他企业的进入。
∑∑===N i i
n i i n X X CR 11/
2.绝对成本障碍高
如图所示,新企业的绝对成本要高:
主要原因如下:
一些大型的乳品企业(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几乎占领了所有优质奶源,并且建设多个奶源基地和生产基地。
这使得新企业在获得优质且低成本的奶源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他们要么从老企业手中抢夺奶源,要么利用剩余的零散奶源,这些都会使新企业付出较高代价。
老企业还在各大城市建立了本土化的封闭式的社区直销送奶渠道,因此控制了奶产品的销售渠道,新企业就更加难以进入。
大型乳品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科学管理体系,强大的研发队伍,拥有很多研发管理人才,而这些是新企业所望尘莫及的。
三、进入壁垒引发的市场绩效问题
1.企业采用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构筑进入壁垒,因此出现了“还原奶”和“倒奶”现象。
在价格战的压力下,一些企业进口国外的奶粉,将其还原成鲜奶进行出售,出现了“还原奶”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当乳品企业进行疯狂降价时,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的需求上升,伴随着的是乳品企业对奶源需求的上升,这又刺激了原奶价格的上涨。
于是,奶农就进一步扩大原奶生产的规模,当原奶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乳品行业的供应量就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
企业之间的价格战的风险就转移给了奶农。
因此,出现了“倒奶”现象。
2.大型乳品企业实施的奶源控制阻挠行为使奶农处于受“要挟”境地,成为“三聚氰氨”事件直接诱因。
奶农被锁定在现有企业上,无能力选择其他企业,奶农是“价格接受者”,他们只能接受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价格。
当乳品企业间展开“价格战”时,乳品企业反应之一就是压低原奶的收购价格。
在原奶价格下降压力下,原奶生产者的反应之一就是减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三聚氰氨”事件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