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特点及评价优选稿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25-35)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这一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并且是具体的物质,比如水、火、气、种子等。
整个物质世界(宇宙)是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限”中产生的,又复归于它,连续地产生于本源,又复归于本源;或者几种物质性的元素通过“爱”和“恨”的相互作用而分离和结合;“自然”就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这种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基础,大多来自经验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
(3)这种观点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被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着重根据教材P33-34,以下整理仅供参考](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由于牛顿力学的成功典范,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力学终极解释体系,而早期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经典力学一统天下,分析还原方法盛行于世,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意研究个别,不注意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地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地界限和鸿沟,把活物归结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复杂归结为简单,把高级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25-35)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这一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并且是具体的物质,比如水、火、气、种子等。
整个物质世界(宇宙)是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限”中产生的,又复归于它,连续地产生于本源,又复归于本源;或者几种物质性的元素通过“爱”和“恨”的相互作用而分离和结合;“自然”就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这种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基础,大多来自经验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
(3)这种观点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被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着重根据教材P33-34,以下整理仅供参考](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由于牛顿力学的成功典范,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力学终极解释体系,而早期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经典力学一统天下,分析还原方法盛行于世,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意研究个别,不注意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地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地界限和鸿沟,把活物归结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复杂归结为简单,把高级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
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征(

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征(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是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观念体系,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现象都可以用机械的方式来解释,即类比于机器运转的方式。
这种观点成为了18世纪的科学理论基础,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着重强调“客观性”。
根据这种观念体系,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机械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了解自然界中的法则。
这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特点。
第二,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与机械式的“决定论”密切相关。
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物质因果力量所决定的。
在这种观念体系下,人们可以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和结果。
第三,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是一种物质主义的观念体系。
它认为真实的存在都是物质,物质运动才是自然规律的根源。
这种观点曾经是科学界的主流。
四,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机械时空观”。
这种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无限延伸的机械构造,所有物质运动和变化都发生在这个机械时空中,这也是机械式决定论的基础。
尽管机械形而上学自然观在科学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也对人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机械形
而上学自然观的观念体系为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却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环境破坏、资源消耗等。
因此,改变旧的科学观念、发展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成为当代科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特点及评价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特点及评价简述机械自然观的特点。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多年。
其特点简述如下与笛卡儿的从绝对确定的公理出发,靠演绎和论证而构成的自然体系对立,牛顿的方法是依靠一个个事实的实证与归纳达到原理,这被视为机械自然观的代表,其特点是:1.实质是只能问"怎么样",而不能问"为什么"。
2.把数学作为开启宇宙秘密的钥匙。
3."力"和"素"的概念超出了力学、光学和化学领域而被赋予一般方法论意义,任何东西都是力,都是素,成为普遍实用的特征。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自然”的理解发生了由目的论到机械论的转变。
自然不再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而是一架机器,它由物质粒子组成,按照确定的力学规律而运行,具有因果上的必然性却无所谓理智与目的,甚至连人体也不过是一架机器。
评价17世纪,由于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力学领域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取得了极其显著的进步。
同时,由于钟表、机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上的流行,使得人们越来越乐于用力学的或机械论的观念看待一切,甚至把整个宇宙也看成是一只硕大的机械钟。
机械自然观的形成,首先在当时是有着历史进步意义的,因为机械自然观的形成,使得科学真正进入了自然领域,人类从此可以用实证的方法来把握和认识自然。
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他的理想实验,再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完美发展,人类第一次发现自己可以完美的认识自然的规律,整个自然仿佛都可以用牛顿力学加以描述,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以及后来的人都是一个观念上的巨大冲击。
在此之前,科学一直在神学的阴影下,一切对于自然界的解释都已经被古希腊和古罗马解决了,在此之后,人类逐渐成为了自然的主人。
机械自然观为后来的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整套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直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doc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摘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关键词:唯物主义;机械;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
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
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
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
它要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 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侄桔,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
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首先,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从十六一十八世纪末,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只有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
而力学首先获得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的时代尚未到来, 当时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力学问题,科学观察及实验所能解决的也多是力学问题。
机械论自然观

机械论自然观一定的自然观念总是反映一定社会或一定时期人们对待自然的认识水平、态度和方式,自然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17世纪初,生态、商业、技术的发展催生出的一种机械论自然观取代了原来的“有机论”自然观。
在机械论自然观的指引下,人类认可了对自然及其资源的开发、掠夺和操纵,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
女性是当今生态危机的最大受害者;科学和生产力的进步(以生产工具的进步为标志)的确不是与女性的心理、生理和思维习惯相一致;在当今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社会给女性提供的参与空间非常有限。
基于这样的事实,生态女性主义扎根于后现代主义的有机论自然观,从伦理的视角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一、对机械论自然观迫害女性、丑化女性人格的批判对自然的控制与对女性的控制密不可分。
机械论自然观摧毁了自然作为养育者和母亲的形象,而代之以机器隐喻。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这种隐喻不仅否认了女性和自然的主体地位,还贬低了二者的价值,使女性和自然成为某种比理性低级的、野性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对象。
自然作为养育者和母亲之形象的消失和作为机器之形象的确立,为近现代文明丑化女性、掠夺自然提供了伦理辩护。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关系,她们特别研究了具有性别歧视主义的语言和具有自然歧视主义的语言之间的象征联系。
例如,有人曾把原子弹的爆炸说成是“失去她的童真”,在英语中,人们常常用表示动物的词语来描述妇女,例如,cow(母牛;肥胖粗笨的女人),bat(蝙蝠;妓女),bitch (母狗;淫妇)。
沃伦强调,当人们这样做的时候,妇女就被“自然化”了。
同样,自然也是被“女性化”的,当“她”被男性蹂躏、主宰、征服、开垦和采掘时;或者当人们把“她”作为万物最伟大的“母亲”来尊敬和崇拜时,自然也被“女性化”了。
机械论世界观占据统治地位时,女巫审判在欧洲和新英格兰风靡一时。
女巫就是缺乏理性的女人的典型,她具有超越科学理性的神秘力量。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25-35)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这一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并且是具体的物质,比如水、火、气、种子等。
整个物质世界(宇宙)是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限”中产生的,又复归于它,连续地产生于本源,又复归于本源;或者几种物质性的元素通过“爱”和“恨”的相互作用而分离和结合;“自然”就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这种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基础,大多来自经验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
(3)这种观点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被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着重根据教材P33-34,以下整理仅供参考](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由于牛顿力学的成功典范,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力学终极解释体系,而早期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经典力学一统天下,分析还原方法盛行于世,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意研究个别,不注意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地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地界限和鸿沟,把活物归结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复杂归结为简单,把高级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艾萨克·牛顿
哲学思想
牛顿的哲学观点与他在力学上的奠基性成就是分不 开的,一切自然现象他都力图力学观点加以解释, 这就形成了牛顿哲学上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同时也 导致了机械论的盛行。事实上,牛顿把一切化学、 热、电等现象都看作“与吸引或排斥力有关的事物 ”。这种机械观,即把一切的物质运动形式都归为 机械运动的观点,把解释机械运动问题所必需的绝 对时空观、原子论、由初始条件可以决定以后任何 时刻运动状态的机械决定论、事物发展的因果律等 等,作为整个物理学的通用思考模式。可以认为, 牛顿是开始比较完整地建立物理因果关系体系的第 一人,而因果关系正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石。
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的科学方法论
近代归纳逻辑的主要创立者 他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科学在整理 感性材料时,必须用归纳、分析、比较、 观察和实验的理性方法,被认为是经验归 纳法的倡导者。《新工具论》一书中新逻 辑也就是他所说的真正的归纳法。培根十 分强调观察和实验,反对那种从经验材料 一下子飞到最普遍公理的认识方法,他认 为归纳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跳跃地而 是逐步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知识就是力量” 。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 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 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 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 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 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 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 的真正始祖。”
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的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 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
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反对把物 质世界看作抽象的东西; 他强调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运动是 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强调物质是无限和永恒的存在,物质不是 由什么东西所产生,没有什么东西在它之 前,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原始,物质就是 原因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特点
及评价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特点及评价
简述机械自然观的特点。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多年。
其特点简述如下
与笛卡儿的从绝对确定的公理出发,靠演绎和论证而构成的自然体系对立,牛顿的方法是依靠一个个事实的实证与归纳达到原理,这被视为机械自然观的代表,其特点是:
1.实质是只能问"怎么样",而不能问"为什么"。
2.把数学作为开启宇宙秘密的钥匙。
3. "力"和"素"的概念超出了力学、光学和化学领域而被赋予一般方法论意义,任何东西
都是力,都是素,成为普遍实用的特征。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自然”的理解发生了由目的论到机械论的转变。
自然不再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而是一架机器,它由物质粒子组成,按照确定的力学规律而运行,具有因果上的必然性却无所谓理智与目的,甚至连人体也不过是一架机器。
评价
17世纪,由于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力学领域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取得了极其显着的进步。
同时,由于钟表、机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
社会上的流行,使得人们越来越乐于用力学的或机械论的观念看待一切,甚至把整个宇宙也看成是一只硕大的机械钟。
机械自然观的形成,首先在当时是有着历史进步意义的,因为机械自然观的形成,使得科学真正进入了自然领域,人类从此可以用实证的方法来把握和认识自然。
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他的理想实验,再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完美发展,人类第一次发现自己可以完美的认识自然的规律,整个自然仿佛都可以用牛顿力学加以描述,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以及后来的人都是一个观念上的巨大冲击。
在此之前,科学一直在神学的阴影下,一切对于自然界的解释都已经被古希腊和古罗马解决了,在此之后,人类逐渐成为了自然的主人。
机械自然观为后来的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整套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直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
机械自然观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机械钟,受到牛顿力学的严格控制和掌握,这个思想影响深远,后来近代的科学发展,如果不能在力学上得到完美的解释,就难以成为科学。
机械自然观中强调还原论的观点,也就是将一切问题划分到其最小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起来,近代所有科学门类无一例外的使用了这个方法进行发展,一切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渐构造理论体系。
机械论自然观强调决定论,有什么原因必然产生什么结果。
机械论自然观将上帝的影响驱除了很大一部分,在近代科学家的眼中,物质的变化运动规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上帝能够容身的唯一角落只有那“第一推动”,这相对中世纪是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