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网工_图解冲突域、广播域
2023年高级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11

2023年高级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网络操作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网络用户使用界面B.网络资源共享与网络资源安全访问限制C.网络资源共享D.网络安全防范正确答案:B2.【单选题】采用交换机进行局域网微分段的作用是() 。
A.增加广播域B.减少网络分段C.增加冲突域D.进行VLAN间转接正确答案:A3.【单选题】分辨率为640*480的真彩色图象,象素分辨率为24bit ,如果以每秒25帧动态显示,则需要的通信带宽是( )A.1.54MbpsB.2.048MbpsC.18.4MbpsD.184Mbps正确答案:D4.【单选题】DNS资源记录() 定义了区域的反向搜索。
A.SOAB.PTRC.NSD.M X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解析:PTR是pointer 的简写,用于将一个IP 地址映射到对应的域名,也可以看成是A 记录的反向,IP 地址的反向解析。
PTR主要用于邮件服务器。
5.【单选题】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终端、电缆、计算机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正确答案:C6.【单选题】入侵防御系统( IPS)能对网络提供主动、实时的防护。
其没有使用到的检测技术是()A.协议分析技术B.抗DDOS/DOS技术C.使用者和设备身份认证技术D.蜜罐技术正确答案:C7.【单选题】IP 地址的位数为( )位A.32B.48C.128D.64正确答案:A8.【单选题】TCP/IP 协议应用层中http 协议与传输层进行交换数据是通过( )端口A.80B.110C.21D.28正确答案:A9.【单选题】DES加密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三重DES的密钥长度为是() 位。
A.168B.128C.112D.56正确答案:C10.【单选题】项目的成本管理中,() 将总的成本估算分配到各项活动和工作包上,来建立一个成本的基线。
单播、多播、广播、组播、泛播、冲突域、广播域

假设X代表所有的机器,Y代表X中的一部分机器,Z代表一组机器,1代表一台机器,那么1:1 那就是单播;1:Y 那就是多播;1:X 那就是广播;1:Z 那就是组播;Y=X时,多播就是广播;Y=Z多播就是组播;泛播也叫任意播,是指某组中任意发送方对应拓朴结构中几个最接近的接收方之间的通信。
而组播是指单个发送方对应一组选定接收方的一种通信。
一、什么是组播1、组播的特点1)什么是组播?组播是一种数据包传输方式,当有多台主机同时成为一个数据包的接受者时,出于对带宽和CPU负担的考虑,组播成为了一种最佳选择。
2)组播如何进行工作?组播通过把224.0.0.0-239.255.255.255的D类地址作为目的地址,有一台源主机发出目的地址是以上范围组播地址的报文,在网络中,如果有其他主机对于这个组的报文有兴趣的,可以申请加入这个组,并可以接受这个组,而其他不是这个组的成员是无法接受到这个组的报文的。
3)组播和单播的区别?为了让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可以同时接受到相同的报文,如果采用单播的方式,那么源主机必须不停的产生多个相同的报文来进行发送,对于一些对时延很敏感的数据,在源主机要产生多个相同的数据报文后,在产生第二个数据报文,这通常是无法容忍的。
而且对于一台主机来说,同时不停的产生一个报文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如果采用组播的方式,源主机可以只需要发送一个报文就可以到达每个需要接受的主机上,这中间还要取决于路由器对组员和组关系的维护和选择。
4)组播和广播的区别?如同上个例子,当有多台主机想要接收相同的报文,广播采用的方式是把报文传送到局域网内每个主机上,不管这个主机是否对报文感兴趣。
这样做就会造成了带宽的浪费和主机的资源浪费。
而组播有一套对组员和组之间关系维护的机制,可以明确的知道在某个子网中,是否有主机对这类组播报文感兴趣,如果没有就不会把报文进行转发,并会通知上游路由器不要再转发这类报文到下游路由器上。
2、组播的缺点:1) 与单播协议相比没有纠错机制,发生丢包错包后难以弥补,但可以通过一定的容错机制和QOS加以弥补。
网络工程师测试题大全及答案

网络工程师测试题大全及答案网络工程师测试题及答案1、作为接收方的主机未全部收到的它应确认的数据段。
为改善当前的通信会话的的可靠性,该主机可如何做?A.发送不同的源端口号B.重启虚电路C.减少序号D.缩小窗口2、主机将数据传输到MAC地址ff:ff:ff:ff:ff:ff时,这种通信属于哪种类型?A.单播B.组播C.任意波D.广播3、下面哪两种第一层设备可用于增大单个LAN网段覆盖的区域?(多选)A.交换机B.网卡C.转发器D.RJ45接收器4、对数据流分段发生在OSI 模型的那一层?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多选)5、下面哪4项描述了路由器的主要功能?A.分组交换B.冲突防范C.分组过滤D.增大广播域E.互联网络通信F.广播转发G.路径选择1-5题答案:D/D/CD/D/ACEG6、路由器运行在第___层;LAN交换机运行在第_____层;以太网集线器运行在第_____层;字处理器运行在第____层。
A.3、3、1、7B.3、2、1、无C.3、2、1、7D.2、3、1、7E.3、3、2、无7、封装数据时,下面哪种顺序是正确的?A.数据、帧、分组、数据段、比特B.数据段、数据、分组、帧、比特C.数据、数据段、分组、帧、比特D.数据、数据段、帧、分组、比特(多选)8、数据通信行业为何使用分层的OSI参考模型?A.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成更小、更简单的组件、从而有助于组件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B.它让不同厂商的设备能欧使用想用的电子元件,从而节省了研发资金C.它支持制定多个相互竞争的标准、从而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商业机会D.它定义了每个模型层的功能,从而鼓励含行业标准化E.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对一层的功能进行修改后,根据该框架可知道必须对其它层做修改(多选)9、使用网桥对网络进行分段可实现哪两个目的?A.增加广播域B.增加冲突域C.向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D.让用户能够发送更多的广播(多选)10、下面哪项不是导致LAN拥塞的原因?A.广播域内的主机太多B.为建立连接的网络中添加交换机C.广播风暴D.带宽太低6-10题答案:B/C/AD/AD/B11、如果一台交换机链接了3台计算机,且没有配置VLAN,请问该交换机创建了多少个冲突域和广播域?A.3个广播域和1个冲突域B.3个广播域和3个冲突域C.1个广播域和3个冲突域D.1个广播域和个冲突域12、确认、排序和流量控制是哪个OSI模型层的功能A.第2层B.第3层C.第4层D.第7层(多选)13、下面哪些是流量控制方式?A.缓冲B.直通转发技术(cut-throuth)C.窗口技术D.拥塞避免E.VLAN14、如果一台集线器于3台计算机相连,该集线器创建了多少个冲突域和广播域?A.3个广播域和1个冲突域B.3个广播域和3个冲突域C.1个广播域和3个冲突域D.1个广播域和1个冲突域15、流量控制有何目的?A.确保没有收到确认是将重传数据B.在目标设备处按正确的顺序传输数据段C.提供了一种机制,让接收方能够控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D.控制每个数据段的长度11-15题答案:C/C/ACD/D/C(多选)16、下面哪三种有关全双工以太网运行方式的说法是正确的?A.在全双工模式下不会发生冲突B.每个双工节点都必须要有一个专用的交换机端口C.以太网集线器端口被预先配置为全双工模式D.在全双工环境中,在传输数据前,主机的网卡必须检查网络介质是否可用E.主机的网卡和交换机端口必须能够以全双工模式运行17、下面哪一项不是诸如OSI模型等参考模型的优点?A.对一层的修改将影响其它层B.通信被划分为更小、更简单的组件,从而有助于组件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C.通过网络组件标准化支持多厂商联合开发D.让各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能够相同通信18、下面哪种设备不运行在OSI模型的所有层?A.网络管理工作站(NMS)B.路由器C.Web和应用程序服务器D.网络主机19、远程检索HTTP文档时,必须首先访问OSI模型的那一层?A.表示层B.传输层C.应用层D.网络层20、OSI模型的哪一层提供了3中不同的通信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A.表示层B.传输层C.应用层D.会话层16-20题答案:ABE/A/B/C/D补充4道论述题:01 找出可能导致 LAN 拥塞的原因广播域中的主机太多、广播风暴、组播以及带宽太低都是导致LAN拥塞的原因02 描述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差别冲突域是一个以太网术语,指的是这样的一组联网的设备,即网络断中的一台设备发送分组时,该网段中的其他设备都必须侦听它,在广播域中,网段中的的所有设备都侦听该网段发送的广播03 了解路由器的功能和优点路由器执行分组交换,过滤和路径选择,帮助完成互联网路的通信,路由器的优点之一是,可减少广播流量。
冲突域和广播域例题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有关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和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的例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理解:
**例题1:**
假设在一个以太网局域网中有多个交换机和集线器连接。
其中,交换机 A 连接了5 台计算机,交换机 B 连接了8 台计算机,而集线器连接了10 台计算机。
请问:
1. 总共有多少个冲突域?
2. 总共有多少个广播域?
**解答:**
1. 冲突域是指在局域网中发生冲突的范围。
在以太网中,交换机是工作在全双工模式,而集线器是工作在半双工模式。
交换机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其每个端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因此,交换机 A 有 5 个端口,交换机 B 有8 个端口,而集线器有 1 个冲突域。
所以总共有 5 + 8 + 1 = 14 个冲突域。
2. 广播域是指能够接收到相同广播帧的设备范围。
在以太网中,广播帧会被交换机转发到所有端口,而集线器则会将广播帧发送到所有连接的设备。
因此,交换机A 和 B 各自是一个广播域,而集线器连接的所有设备也在同一个广播域。
所以总共有2 + 1 = 3 个广播域。
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理解设备的工作方式以及其对网络范围的影响来进行解答,考察对冲突域和广播域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冲突域与广播域的区别

冲突域指的是会产生冲突的最小范围, 冲突域指的是会产生冲突的最小范围,在 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过设备互联时, 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过设备互联时,会建立一 条通道, 条通道,如果这条通道只允许瞬间一个数据 报文通过,那么在同时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 报文通过, 数据报文想从这里通过时就会出现冲突了。 数据报文想从这里通过时就会出现冲突了。 冲突域的大小可以衡量设备的性能, 冲突域的大小可以衡量设备的性能,多口 hub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 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 hub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即所有的端口上 的数据报文都要排队等待通过。 的数据报文都要排队等待通过。而交换机就 明显的缩小了冲突域的大小, 明显的缩小了冲突域的大小,使到每一个端 口都是一个冲突域, 口都是一个冲突域,即一个或多个端口的高 速传输不会影响其它端口的传输, 速传输不会影响其它端口的传输,因为所有 的数据报文不同都按次序排队通过, 的数据报文不同都按次序排队通过,而只是 到同一端口的数据才要排队。 到同一端口的数据才要排队。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如果一个数据报文的目标地址是这个网段的 广播地址或者目标计算机的MAC地址是FF FFMAC地址是FF广播地址或者目标计算机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 FF-FF-FF-FF,那么这个数据报文就会被这个 网段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并响应,这就叫做广播。 网段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并响应,这就叫做广播。 通常广播用来进行ARP寻址等用途, ARP寻址等用途 通常广播用来进行ARP寻址等用途,但是广播 域无法控制也会对网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域无法控制也会对网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主 要是带宽和网络延迟。 要是带宽和网络延迟。这种广播所能覆盖的范 围就叫做广播域了, 围就叫做广播域了,二层的交换机是转发广播 所以不能分割广播域, 的,所以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一般不转 发广播,所以可以分割或定义广播域。 发广播,所以可以分割或定义广播域。
冲突域和广播域例题

冲突域和广播域例题
题目1:某局域网中有两台计算机A和B,它们同时发送了数
据包到同一个目的地,并且数据包经过了一个交换机。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会产生冲突?为什么?
答案:不会产生冲突。
因为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它能够根据MAC地址来识别不同的计算机。
当计算机A和B
同时发送数据包时,交换机会根据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发
送到正确的目的地,因此不会产生冲突。
题目2:某局域网中有三台计算机A、B和C,它们都连接到
同一个交换机。
如果计算机A发送了一个广播帧,而计算机
B和C都需要接收这个广播,是否会产生广播域?
答案:会产生广播域。
当计算机A发送广播帧时,交换机会
将这个广播帧发送到所有连接的端口上。
计算机B和C都可
以接收到这个广播帧,因此它们都处于同一个广播域中。
冲突域和广播域例题

冲突域和广播域例题摘要:一、概念介绍1.冲突域2.广播域二、冲突域与广播域的比较1.概念区别2.功能区别3.应用场景区别三、实际应用案例1.冲突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广播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文:一、概念介绍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冲突域和广播域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网络的运行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冲突域冲突域,指的是在网络中,当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可能会发生冲突的范围。
在一个冲突域内,如果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可能会发生冲突,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因此,冲突域可以看作是网络中一个设备发送数据时,可能影响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的范围。
2.广播域广播域,指的是在网络中,当一个设备发送广播信息时,能够接收到该广播信息的范围。
在一个广播域内,当一个设备发送广播信息时,广播信息会被广播域内的所有设备接收到。
因此,广播域可以看作是网络中一个设备发送广播信息时,能够影响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的范围。
二、冲突域与广播域的比较冲突域和广播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
1.概念区别冲突域是指在网络中,当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可能会发生冲突的范围。
广播域是指在网络中,当一个设备发送广播信息时,能够接收到该广播信息的范围。
2.功能区别冲突域主要影响的是设备的发送数据,广播域主要影响的是设备的接收广播。
3.应用场景区别冲突域通常用于以太网等局域网技术中,用于防止数据冲突。
广播域通常用于网络层以上的通信,用于实现广播功能。
三、实际应用案例1.冲突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无线局域网(WIFI)就采用了冲突域的原理。
在一个WIFI 网络中,如果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可能会发生冲突,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因此,WIFI 网络采用了冲突域的原理,通过分配不同的信道,来避免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从而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
2.广播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互联网就采用了广播域的原理。
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区别

以太网中的冲突域和广播域在以太网中,当两个节点同时经过同一个介质传输数据时,从两个设备发出的帧将会碰撞,在物理介质上相遇,彼此数据都会被破坏。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冲突,当以太网中接入的终端越多发生的碰撞的机会也就越大。
所以在以太网中我们引入了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种机制来避免冲突。
我们看看CSMA/CD是如何工作的。
当一个节点想在网络中发送数据时,它首先检查线路上是否有其他主机的信号在传送:如果有,说明其他主机在发送数据,自己则利用退避算法等一会再试图发送;如果线路上没有其他主机的信号,自己就将数据发送出去,同时,不停的监听线路,以确信其他主机没有发送数据,如果检测到有其他信号,这个时候就知道发生了冲突了,自己就发送一个JAM阻塞信号,通知网段上的其他节点停止发送数据,这时,其他节点也必须采用退避算法等一会再试图发送。
那什么是冲突域和广播域了。
冲突域:一个支持共享介质的网段所在的区域都是冲突域。
广播域:一个广播帧能够到达的范围我们都叫做广播域。
我们的集线器是一个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当他收到数据以后就把这个数据复制复制以后就把这个数据象所有的接口发送一次。
所以我们说集线器所有的接口是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就和集线器不一样了交换机是工作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他能够识别数据帧和MAC地址,他工作的方式就和集线器有很大的区别。
交换机是依靠MAC 地址表来转发数据。
对于MAC地址表里没有的数据就广播。
所以我们说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是一个冲突域,交换机的所有的接口都属于一个广播域。
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路由器转发数据是依靠路由表来转发数据。
对于广播流量路由器会处理但是不会转发数据。
所以我们说路由器的每个接口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
路由器可以用来隔离广播。
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图来分析下转发数据,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现在网桥已经看不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考网工图解冲突域、广播域软考, 网工, 2009冲突域(物理分段)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
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
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
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
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
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象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
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注:一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可以隔离广播,划分VLAN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隔离广播。
打个通俗的比喻来帮助理解:局域网好比一栋大楼,每个人(好比主机)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就好比网卡,房号就是物理地址,即MAC地址),里面的人(主机)人手一个对讲机,由于工作在同一频道,所以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能听到,这就是广播(向所有主机发送信息包),只有目标才会回应,其他人虽然听见但是不理(丢弃包),而这些能听到广播的所有对讲机设备就够成了一个广播域。
而这些对讲机就是集线器(HUB),每个对讲机都像是集线器上的端口,大家都知道对讲机在说话时是不能收听的,必须松开对讲键才能收听,这种同一时刻只能收或者发的工作模式就是半双工。
而且对讲机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人说话才能听清楚,如果两个或者更多的人一起说就会产生冲突,都没法听清楚,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网络中的一组设备的集合。
即同一广播包能到达的所有设备成为一个广播域。
当这些设备中的一个发出一个广播时,所有其他的设备都能接收到这个广播帧。
HUB和SWITCH的所有端口都是在一个广播域里,路由器上的每个端口自成一个广播域。
有一天楼里的人受不了这种低效率的通信了,所以升级了设备,换成每人一个内线电话(交换机SWITCH,每个电话都相当于交换机上的一个端口),每人都有一个内线号码(逻辑地址即IP地址)。
(这里要额外说一下IP地址和MAC地址转译的问题,常见的二层交换机只识别MAC地址,它内置一个MAC地址表,并不断维护和更新它,来确定哪个端口对应那台主机的MAC地址,而我们所用的通信软件都是基于IP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转换工作,就由ARP地址解析协议来完成。
)在最开始时,没人知道哪个号码对应哪个人,所以要想打电话给某个人得先广播一下:“xxx,你的号码是多少?”“我的号码是xxxx”。
这样你就有了目标的号码,所有的内线号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加入电话簿中(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下次可以直接拨到他的分机号码上去而不用广播了。
大家都知道电话是点对点的通信设备,不会影响到其他人,起冲突的只会限制在本地,一个电话号码的线路相当于一个冲突域,只有再串连分机时,分机和主机之间才会有冲突的发生,这个冲突不会影响到外面其他的电话。
而电话号码就像是交换机上的端口号,也就是说交换机上每个端口自成一个冲突域,所以整个大的冲突域被分割成若干的小冲突域了。
而且,电话在接听的同时可以说话,这样的工作模式就是全双工。
这就是交换机比集线器性能更好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工作模式就是全双工。
这就是交换机比集线器性能更好的原因之一。
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冲突域、广播域。
但是,由于不同的网络互连设备可能工作在OSI模型的不同层次上。
因此,它们划分冲突域、广播域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如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而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上三层。
而每一层的网络互连设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
下面我们讨论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划分冲突域、广播域时各自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
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介质访问方法)。
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
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
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
这时,两个站点将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方法各自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侦听、发送。
在图1中,主机A只是想要发送一个单播数据包给主机B。
但由于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广播性质,接入到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将收到此单播数据包。
同时,此时如果任何第二方,包括主机B也要发送数据到总线上都将冲突,导致双方数据发送失败。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当主机A发送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并检查广播数据包的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加以进一步的处理。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图1传统以太网2、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通过中继器虽然可以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实现两个网段的互连。
但并没有增加网络的可用带宽。
如图2所示,网段1和网段2经过中继器连接后构成了一个单个的冲突域和广播域。
图2中继器连接的网络3、集线器(HUB)集线器实际上相当于多端口(在本章,我们常用"端口"一词代替"接口"这个术语)的中继器。
集线器通常有8个、16个或24个等数量不等的接口。
集线器同样可以延长网络的通信距离,或连接物理结构不同的网络,但主要还是作为一个主机站点的汇聚点,将连接在集线器上各个接口上的主机联系起来使之可以互相通信。
如图3所示,所有主机都连接到中心节点的集线器上构成一个物理上的星型连接。
但实际上,在集线器内部,各接口都是通过背板总线连接在一起的,在逻辑上仍构成一个共享的总线。
因此,集线器和其所有接口所接的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
图3集线器连接的网络4、网桥(Bridge)如图4所示,网段1的主机A发给主机B的数据包不会被网桥转发到网段2。
因为,网桥可以识别这是网段1内部的通信数据流。
同样,网段2的主机X发给主机Y的数据包也不会被网桥转发到网段1。
可见,网桥可以将一个冲突域分割为两个。
其中,每个冲突域共享自己的总线信道带宽。
图4网桥连接的网络但是,如果主机C发送了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网桥要转发这样的数据包。
网桥两侧的两个网段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
因此,网段1和网段2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5、交换机(Switch)交换机(Switch)也被称为交换式集线器。
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连接在集线器上的所有主机共享可用带宽的缺陷。
交换机是通过为需要通信的两台主机直接建立专用的通信信道来增加可用带宽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交换机相当于多端口网桥。
如图5所示,交换机为主机A和主机B建立一条专用的信道,也为主机C和主机D建立一条专用的信道。
只有当某个接口直接连接了一个集线器,而集线器又连接了多台主机时,交换机上的该接口和集线器上所连的所有主机才可能产生冲突,形成冲突域。
换句话说,交换机上的每个接口都是自己的一个冲突域。
图5交换机连接的网络但是,交换机同样没有过滤广播通信的功能。
如果交换机收到一个广播数据包后,它会向其所有的端口转发此广播数据包。
因此,交换机和其所有接口所连接的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我们将使用交换机作为互连设备的局域网称为交换式局域网。
6、路由器(Router)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可以识别网络层的地址-IP地址,有能力过滤第3层的广播消息。
实际上,除非做特殊配置,否则路由器从不转发广播类型的数据包。
因此,路由器的每个端口所连接的网络都独自构成一个广播域。
如图6所示,如果各网段都是共享式局域网,则每网段自己构成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图6路由器连接的网络7、网关(Gateway)网关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高三层,因此,并不使用冲突域、广播域的概念。
网关主要用来进行高层协议之间的转换。
例如,充当LOTUS 1-2-3邮件服务和Microsoft Exchange邮件服务之间的邮件网关。
注意,这里网关的概念完全不同于PC主机以及路由器上配置的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
前必看:软考的临考前十大注意事项!考前, 软考, 注意事项软考考试越近,考生的心情越烦躁,在忙乱中就容易出错。
因此,本文总结了临考前十大注意事项供考生考前阅读。
1、考试用具早早准备。
考试前当晚准备好两支2B的铅笔,检查准考证、身份证等是否全部备齐,避免第二天早上慌慌张张。
∙2B铅笔,注意要把笔尖削成扁的,这样填涂的时候,只要画一道就能涂满整个框了,非常节省时间。
∙橡皮擦,买专用的绘图橡皮,擦的比较干净。
∙身份证、准考证∙表,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使用手机当表用,而考场中手机必须关机,一旦关机以后就不知道时间了,无法合理分配自己的做题时间!2、晚上早入睡考场上的正常发挥,与考试前晚上的休息有关。
晚上早点睡觉、不要熬夜看书,以免第2天考试的时候无精打采。
3、白天早起提前到考场掌握好考试时间。
第2天早点起来,打的去考场,以免路上颠簸,一年也就两次考试,打的吧,图个愉快轻松的心情,同时,早点出发避免塞车。
早到后,在考场附近解决早餐问题。
少喝水,早餐后上厕所,考试时想上厕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4、试卷下发后第一件事试卷发下来后,监考老师会要求考生检查卷面是否完整,清晰,要求考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
所以,第一件事情不是看题做题,而是填写姓名、准考证等相关信息。
并检查是否填涂正确(注意:填涂都是用2B铅笔,而需要写字的地方一定要用圆珠笔或钢笔,千万别弄混。
),避免出错,而导致几个月的努力付之一炬。
5、做题前先总览一般来说,考试都给我们充分的时间,所以,考生拿到考卷后,不要急忙做卷,先总览一遍,然后动笔;尤其是有论文的题目,先构思,避免想到哪写到哪。
6、答题拿到试题,仔细看题,不要匆忙做答,尤其是有论文的,先要酝酿好,但是时间也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