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防治的案例
新疆沙漠治理成功案例

新疆沙漠治理成功案例十年来,新疆累计完成沙漠综合治理面积128.6万公顷,不少昔日的不毛之地而今出现了林茂、粮丰、畜旺的喜人景色。
新疆是我国沙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沙漠化面积占新疆国土面积的47.7%。
全区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多亿元。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年多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如今,10余种林草药植被已覆盖30平方公里区域,沙漠染绿,生机盎然。
大片甘草、红柳、杨柴在风中摇曳。
“有效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曾被称为科学狂想、世纪难题。
一师荒漠化治理获如此成效,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结束一师荒漠化治理考察之行的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XXX说。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占新疆南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两个河南省的面积。
历史证明,荒漠化严重地区,多为生态环境恶化、贫困人口集中和不稳定区域。
据悉,今年南疆贫困人口有159万人,约80%分布在沙漠周边。
新疆发生10年不遇的特大沙尘暴。
就在这一天,一师与全球治沙领导者——亿利资源集团签署南疆“治沙、民生、生态经济”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借鉴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启动100平方公里沙漠生态治理示范工程。
治理沙漠,须破解苗木成活率及水资源难题。
一师采用“水汽种树法”,苗木深栽1米多,使根系水分得以最大限度留存,加上先进的生物固沙与植被管护技术,苗木成活率达83%。
据测算,治理100平方公里沙漠,每年需用400万立方米水。
一师将沙漠周边团场排出的大量洗盐碱废水进行处理,今年废水利用率达70%。
目前,一师已完成沙漠林草药种植示范区及种质资源圃建设等项目,明年将对1.6万亩红柳嫁接苁蓉,扩种3万亩药材。
生态、经济共赢,沙漠治理才能可持续。
一师荒漠化治理工程已带动职工年均劳务增收800余万元,3年后,药材产业可带动大批职工增收。
专家称,库布其沙漠27年前和今天的南疆沙漠一样,风沙肆虐,贫困人口集中,治理后已变成沙漠绿洲。
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案例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案例: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是中国政府为了防止荒漠化和沙漠化而建设的一系列林带。
该项目始于1978年,至今已经建设了超过66万平方公里的林带。
这些林带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荒漠化和沙漠化,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长江三峡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防洪和发电而建设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于1994年开始建设,至今已经建成。
该工程不仅有效地防止了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还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大熊猫保护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之一,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大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狩猎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增加。
4. 青藏铁路建设青藏铁路是中国政府为了加强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建设的一条铁路。
该铁路于2006年建成通车,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该铁路的建设也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5.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而建设的一系列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植树造林、修建水利设施等。
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6.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珍稀濒危物种的国家,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狩猎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逐渐增加。
7. 黄河治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黄河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黄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水利设施、治理污染等。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你能想象一片曾经是荒漠沙地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林海吗?这就是塞罕坝的故事。
以前的塞罕坝啊,那可是个风沙肆虐的地方。
沙子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到处乱跑,把周围的环境弄得乱七八糟。
但是呢,一群超级有决心的人出现了。
这些人就像大自然的魔法师一样,开始了艰苦的造林工程。
刚开始的时候,条件那叫一个艰苦啊。
住的地方破破烂烂,吃的也不咋地,而且造林的难度超级大。
可是他们没有放弃。
他们一棵一棵地种树,就像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努力,小树苗慢慢长大,渐渐形成了大片的森林。
现在的塞罕坝,森林茂密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片森林可不得了,它不仅挡住了风沙,让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还吸引了好多小动物来安家。
以前那些因为环境恶劣跑得不见踪影的小动物们,现在又都回来了。
小鹿在树林里欢快地奔跑,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歌,就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
塞罕坝的成功,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超棒的典型案例。
它告诉我们,只要人类有决心,肯努力,就能把被破坏的环境重新变得美好起来。
浙江有个超厉害的“千万工程”,这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浙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门。
以前的浙江乡村啊,有些地方可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山清水秀的模样。
垃圾到处乱扔,河水又脏又臭,就像一个个邋遢的小角落。
但是呢,“千万工程”一来,就像一个严厉又贴心的老师,开始对这些乡村进行大改造。
首先就是治理垃圾。
让村民们学会垃圾分类,就像给垃圾们找对了家一样。
然后就是整治河道,那些黑乎乎、臭烘烘的河水可不能要了。
人们开始清理河道里的垃圾,还让河水重新流动起来,就像给河道做了一场大扫除和大按摩。
而且啊,这个工程还注重发展乡村的特色生态产业。
比如说,有些村子有美丽的茶园,那就把茶园打造得更美,发展生态旅游。
游客们来到这里,既能看到绿油油的茶树,又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能品尝到香浓的茶。
现在的浙江乡村,那可真是大变样。
中国沙漠改造成功案例

中国沙漠改造成功案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世界上的荒漠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荒漠化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人类的生命质量的下降。
中国作为东亚第一大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让人们不得不惊叹科技的力量。
一、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一个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这个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森林的密度来减缓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国土建设提供了基础。
至今,这一项目已经改善了6400多万公顷的荒漠化土地,增加了森林覆盖范围2300多万公顷。
二、天然草场改造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这两个面积极大的草原上,天然草场改造也成为荒漠化治理的一个成功案例。
通过使用植物和灌溉措施,以及改善牲畜的饮食和饮水,天然草场的自然恢复速度得到了极大的加快。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保障动植物的生存,同时也有助于最终增加草地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三、沙漠绿化项目自1980年以来,中国已经在沙漠绿化方面投入了超过6000亿的投资,最终在多个省份成功开展了沙漠绿化项目。
通过种植抵御荒漠化的植物以及灌溉措施,中国沙漠的覆盖范围从20多科米增加到60多科米,同时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黄河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水源,然而它也是世界上最肮脏的河流之一。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以及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定点整治、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
通过这些措施,黄河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洪水的危害。
总结中国在荒漠化治理和沙漠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减少了生态问题的威胁,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沙漠化问题还远未终止,政府和个人必须做出持续的努力来保持这些项目的成功并继续向目标迈进。
荒漠化防治方法典型案例介绍及效果评估总结

荒漠化防治方法典型案例介绍及效果评估总结概述:荒漠化是当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荒漠化,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荒漠化防治案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1. 中国林业荒漠化防治工程中国林业荒漠化防治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应对荒漠化问题而投入的一项重要工程。
该工程采用了植被恢复与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具体包括了退耕还林还草、固沙造林、针对不同地区特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措施。
通过大规模的植被恢复,中国成功地遏制了荒漠化的进展。
根据评估数据,中国林业荒漠化防治工程使得草原退化面积减少了58%,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0%。
这个案例表明,植被恢复与保护是一种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方法。
2. 梭罗草荒漠化防治项目梭罗草荒漠化防治项目是在阿根廷干旱地区进行的一项荒漠化防治工程。
该项目利用了梭罗草这种具有很强适应力的植物,在荒漠化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
通过种植梭罗草,成功改变了当地的植被结构,减少了风沙侵蚀和土壤侵蚀。
评估数据显示,该项目使得当地的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土壤质量得到了改善。
这个案例表明,正确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方法。
3. 以色列的农业技术在阿拉伯国家的推广以色列作为一个干旱地区,长期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应对水资源稀缺的问题。
通过将这些技术推广到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成功帮助这些国家改善了干燥地区的农业生产效果。
其中一项典型案例是以色列在累加沙漠进行的农业项目。
通过引入滴灌技术和节水技术,该项目使得荒漠化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也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
根据评估数据,该项目使得阿拉伯国家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效果提高了30%以上。
这个案例表明,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防治方法。
效果评估总结:综合以上典型案例的效果评估数据,可以得出以下总结:1. 植被恢复与保护是一种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方法,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减少荒漠化的进展,并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治沙造林成功的案例

1. 中国沙漠化治理工程
中国沙漠化治理工程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一项大规模治沙工程,旨在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措施,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散。
该工程已经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得中国的沙漠化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
2. 以色列的沙漠绿化计划
以色列是一个干旱的国家,但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植树造林等措施,以色列已经
成功地将大片沙漠地区变成了绿洲。
以色列的沙漠绿化计划不仅改善了当地的
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3. 塞内加尔的“绿色长城”计划
塞内加尔是非洲西部一个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但是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
塞内加尔已经成功地开展了“绿色长城”计划,将沙漠化地区变成了绿洲。
该计
划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4张PPT)(推荐课件)

沙障一般由柴草或作物秸秆做成 网状(方格)沙障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当地多流动沙丘。人们 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设 置沙障。
40%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1、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C )
D 原因有( )
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9、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 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2.1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防治
思考: 1、荒漠化的概念(分布区、实质、成因、 表现形式); 2、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特点、植被、水文; 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 4、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原则、措施); 5、案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防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治
2、防治原则:
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有效措施: 恢复天然植被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狼尾草
4、对策、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1、干旱的气候 Nhomakorabea使生态脆弱
中国沙漠变绿洲的成功案例

中国沙漠变绿洲的成功案例“我们敞开怀抱欢迎公益志愿者来沙漠造林。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的一句话,无形中透露出当下八步沙造林的责任和使命。
要想沙洲变绿洲,还需新一代的造林人,有文化、懂科学,开展网络治沙、科学治沙。
“回望历经40多年走过的治沙路,八步沙取得现在的成绩,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今年,郭万刚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
他说,这份荣誉,虽感荣耀,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要讲好八步沙故事,把三代人的治沙事业传承下去。
“八步沙不绿,我哪儿都不去”。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
据说,100多年前,这里只有八步宽的沙口子,所以叫作“八步沙”。
还有一种说法,这里的沙子又细又软,人踩上去,脚就陷到沙里了,只能一步一挪地艰难“跋涉”,所以也叫“跋步沙”。
20世纪70年代,“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是彼时八步沙的真实写照。
为了保护家园,以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为首的八步沙“六老汉”,自发组织起来治沙造林。
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动,1981年,郭朝明等六位老人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在治沙合同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义无反顾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开启了战风沙、保家园的漫漫征程。
1983年,30岁的郭万刚在父亲的嘱托和感召下,接过八步沙植树造林接力棒。
进入林场前,他还在古浪县供销社端着“铁饭碗”,并不甘心当“护林郎”,甚至一度盼着林场散伙,自己好去做生意。
然而,199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彻底改变了郭万刚的想法。
他当时正在林场巡林,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吹成了“滚地葫芦”,最终,他总算死里逃生。
后来,郭万刚在八步沙林场场长就职演说中立下了“八步沙不绿,我哪儿都不去”的雄心壮志。
“三分造,七分管护”。
几经周折,通过贷款打井、开垦荒地,八步沙的治沙人终于走出困境,治理后的荒漠也逐步有了经济效益。
八步沙人坚信,“今天种活一棵树,明天就会种活千万棵树”。
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终将八步沙变废为宝,将不毛之地变成绿色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防治的案例
可爱的kimi
张亮和天天
田亮和cindy
angela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 人们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 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 动沙丘上扎设了草方格沙障。
沙 障 固 沙
方 格 网 线
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 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
沙坡头的治沙经验解决了无数科学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 未能解决的世界难题。引起了世界的轰动,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专 家、学者云集沙坡头,争相探讨治理沙漠的成功做法,惊叹:“这 真是世界奇迹”!“这是世界堪称一流的治沙工程”!“中国人民 是最智慧的! ”
草方格中种植植物
提高了沙层含水量,使2米厚的沙层含水率从1%增加到3%—4%以上,正由于草方 格沙障能够固定流沙,改善沙丘水分条件,从而保护了沙生植物的生长。治 沙 植 物Fra bibliotek沙 拐 枣
梭梭
治理后的沙坡头
1992年, 国家为沙 坡头治沙 成果颁发 了在中国 屈指可数 的“科技
进步特别 奖”。
沙坡头的麦草方格治沙成果被誉为“人类治沙史的奇迹”, 沙坡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