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输出监测的生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1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1

当心室功能处于曲线的上升 部分(A)时,一个指定的前 在曲线的这一区域 , 负荷的变化引起了每搏输出 更多的血液进入心 量一个很大的变化,当心室 脏= 此时的收缩性 功能处于曲线的平台期(B) 逐渐增强, SV 逐渐 时,SV 变化不大。

SV
增加
Volume in ml
心脏-心输出量 CO
• CO 是心脏每分钟泵入体循环的血量。
小儿输液注意事项-小儿输液的安全范围小,婴幼儿更为明显。பைடு நூலகம்
Thank you
2. 一个65岁的老年病人,体重130kg, SV为60 ml/beat, 心率为70。 病人伴有发热。 CO为 4.2 L/min。
对于第一位病人而言,CO 完全正常。对于第二位具有相同CO的病人,
当我们考虑到她的体重和临床状态,她的CO就太低了。
请记住…
当我们对病人进行讨论时,参数与病人的实际关联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如何将病人和参数真正关联起来? •通过将参数与病人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或是简化为体表面积(BSA)相 关联。这些将在后续部分详述。
体治疗,以达到良好的组织灌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小儿围术期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09):
★婴幼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 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且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荷易出现全心 衰。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代谢的需要(生理需要量), 补充术前禁食和手术野的损失量,维持电解质、血容量、器官灌注和组 织氧合正常。
★术中液体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避免输液不足引起的隐匿性低血容量和组织 低灌注,及输液过多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和外周组织水肿。

心输出量名词解释生理学

心输出量名词解释生理学

心输出量名词解释生理学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简称CO)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把血液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量。

它描述的是一秒钟内心脏可以输出的血液的总量,是影响血液的流速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每次心脏舒张(systole)时,心脏收缩(diastole)时,心脏能够输出的血液的量就是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 =脏收缩期输出量(Cardiac Output During Systole,COS)+脏舒张期输出量(Cardiac Output During Diastole,COD)。

其计算公式如下:心输出量(CO)=脏收缩期输出量(COS)+脏舒张期输出量(COD),其中,心脏收缩期输出量(COS)=次心脏收缩后脉搏血量(Stroke Volume,SV)*搏频率(Heart Rate,HR),而心脏舒张期输出量(COD)=张期血流量(Diastolic Flow,DF)*搏频率(Heart Rate,HR)。

心输出量的大小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心室容量、心肌肥厚度、心脏收缩压力、心脏收缩期血液量、心搏频率以及血液粘度等。

心输出量是调控血液流量的关键因素,它受到来自紧张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的控制,并反过来影响全身的血液流量,有助于维持人体的血液供应状态平衡。

此外,心输出量还受到呼吸系统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不同活动会改变胸腔的压力,从而对心输出量产生影响,即当呼吸系统活动加强时,心输出量会相应增加。

另外,心输出量也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高温会导致人体失水,并且使血液变稀,影响心输出量的大小;同时,在高原环境下,心脏需要供应给更多的氧气,心输出量也会因此增大。

因此,心输出量的研究对于了解心脏功能至关重要,并可以帮助诊断和预测心脏疾病。

同时,心输出量也可作为考量患者情况是否可以承受手术或受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心输出量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心输出量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心输出量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心输出量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心脏每分钟向
体循环系统中泵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为
单位进行测量,它受到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

心输出量的计算公式是,心输出量 = 心率× 每搏输出量。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而每搏输出量是指每次心脏
搏动时泵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的正常范围是4-8升/分钟,这个范
围可以根据身体的需要而有所变化。

例如,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会增加,以满足肌肉组织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

心输出量对于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非常重要。

它直接影响着组
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身体的功能和代谢。

通过了解和监
测心输出量,医生可以评估一个人的心脏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临床上,心输出量的测量也被广泛应用于监护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休克和其他疾病状态。

总的来说,心输出量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心
脏泵血功能的有效性,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V-V ECMO病理生理学基础

V-V ECMO病理生理学基础
不妨换 个思路
• 心或肺功能严重衰竭状态需要及时建立E C M O 的情况:
• DO2/VO2<2:1时
• 为了保持DO2/VO2>2:1的常规治疗手段同时具有难以避免的损伤作用时,如高气道压
, 高FiO2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E C M O 的氧供支持价值:V-V
ECMO
• 与患者自身心肺系统形成串联
R
A
R
V
R
V
L
A
L
A
LV
LV
V - V E C M O 常用血流路径
定义:由于V-V E C M O 将腔静脉或右心房的引流出的血液泵回
中心静脉系 统,势必存在一部分泵回的血流来不及与剩余回流的
静脉血混合而又被引 流 入 静 脉 引流 管内, 该现象 称为“
再 循环 “
V-V
ECMO
再循环现象
造成V-V ECMO“再循环”现象影响
• 氧耗(VO2)可以在呼吸环路上监测,或心排量乘以动静脉氧含量差计算
Fick原理同样适用于ECMO理想状态:意义?
机体可以适应氧耗的变

D O 2 /V O 2 比= 氧供/氧耗平衡的基本
判断
氧供/氧耗平衡状态
DO2 / VO2 比
SvO2
正常
5:1
80
危机/临界
2:1
50
全身无氧代谢:缺血/休克等
的 治疗手段,等待患者恢复或过渡到下一步的治疗手段或决策
氧供
氧耗
讲座要点
• 机体氧供与氧耗基本理论
• V-V ECMO如何影响机体氧
供 和CO2排除
• 两个实例帮助理解V-V ECMO
的病理生理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3.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4.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模块1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与心功能不全

模块1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与心功能不全

标。心指数随年龄、运动等生理条件而不同。
L/min·m2 4
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
3
可作为不同个体心功能的评定指标。正常成
年 人 的 静 息 心 指 数 约 3.0 ~ 3.5L/
2
(min·m2)。
1
心指数=心输出量/ 体表面积
20 4 0
60 80 100
年龄(岁)
学习内容
说明:心输出量可以作为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但相同的输 出量并不完全等同于相同的工作量或消耗相同的能量。如左右心室 尽管输出量相等,但其做功量和能量消耗显然不同。在不同动脉压 的条件下,心脏射出相同血量所消耗的能量或做功量是不同的。当 动脉压升高时,心脏射出相同的血量,必须加强收缩,做出更大的 功,否则,射出的血量将减少。反之,在动脉压降低时,心脏做同 样的功,可以射出更多的血液。 因此,临床上常用心脏做功量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 缩力、心率

临床应用举例
以心功能不全为例
学习内容
一、心输出量 1.每搏出量与射血分数 每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安静时, 正常成年人,搏出量约60~80ml,平均70ml。
学习内容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射血分数也是 评定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正常成年人在 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为50%~60%。 临床联系 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力有关,心肌收缩力越强,每搏输出量 越大,射血分数越大。在心室异常扩大、心室功能减退等心功 能异常情况时,搏出量虽正常,但因心舒末期容积异常上升, 射血分数下降。
学习内容
三、临床应用举例-以心功能不全为例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

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7.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8.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9.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10.局部反应: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1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

1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14.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

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15.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6.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17.期前收缩: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称期前收缩。

18.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血管监测的进展罗参考PPT

心血管监测的进展罗参考PPT

1983 1984 1985
Fiberoptic Monitoring Catheter
Four Lumen TD Catheter Pacing TD
1989 1990
1978 VIP™ Catheter
1991
1981 S-Tip Catheter
1992
Heparin Coated TD Catheter 1993
“… 在某些情况下, 仅仅依靠监测血压,可能导致病人死 亡率增加”
- Pinsky, Payan, Functional hemodynamic monitoring, Pg 94 •17
如何评估循环功能?
目前的容量状况如何? 是否存在低血流灌注量? 低血压或者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信号是什
么?
Shoemaker, et a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993,21(7): 977 - 990
•21
Shoemaker高风险手术的标准(4)
急腹症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例如:胰腺炎, 肠坏疽,腹膜炎,胃肠道失血
急性肾衰竭 (BUN >50 mg/dl, 肌酐> 3 mg/dl)
CCOmbo Volumetric Catheter
•7
Swan-Ganz 最新进展-右心功能监测
连续心输出量-CCO 连续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SmvO2 连续右心室射血分数-REF 连续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RVEDV
Vigilance II
•8
Swan-Ganz 在临床中的意义
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水肿 指导临床用药-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 提示肺动脉高压信息 评价心肌缺血情况 评估左心室前负荷 指导临床液体治疗 提供组织氧供与氧需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输出监测的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指标
心脏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器官之一。

心脏为了推动血液在体内作循环流动必然要消耗能量作功,将化学能转化为用于心肌收缩、血管运动和血液流动的机械能;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不但影响血管运动和血液流动,同时也受血管运动和血液流动的影响,因此心肌能量的产生、心肌的收缩与舒张、血管的运动及血液的流体等发生变化时均可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的改变。

其中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动力装置,泵的前后负荷、泵的工作效率以及外周循环动脉血压的变化均可直接影响心脏血液输出的效率;血液循环作为一个功能性封闭体,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对心肌细胞与血管细胞产生深刻的影响,导致心肌肥厚或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

一、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

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肌肉组织不断地作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心脏舒张时容纳静脉血液返回心脏,心脏收缩时则为心脏内的血液提供机械能使血液能从心脏射入动脉中,并在外周血管内流动。

在心肌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和心脏瓣膜规律性开启与关闭的配合下,心脏推动着血液沿单一方向在体内不停地作循环流动,心脏这种推动血液流动的作用方式与水泵工作的原理相近,因此可以把心脏看成是一个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心脏泵血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脏向外周血管输送血液量的多少,这是医疗实践和实验医学研究中经常遇到和关心的问题。

临床上将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以至于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称为心力衰竭,同时将心力衰竭的早期过程称为心功不全,心力衰竭往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变化的共同结果。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受心力衰竭发生部位的影响,按发生的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导致左心输出量减少、肺部淤血或水肿;右心衰竭见于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疾病,并常继发于左心衰竭,结果表现有心输出量减少,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增加,常伴有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发生全身性水肿;全心衰竭是左右心室同时发生的一种心力衰竭,如心肌炎、心肌病等引起的全心衰竭,或继发于左心衰后并发的一种右心衰竭,结果表现既有左心衰又有右心衰的临床症状。

显然心输出量的减少与组织代谢对血液量的增加都会导致心功不全或心力衰竭,有时心力衰竭发生在心输出量并不减少甚至是升高但机体对血液量的需要增加使心输出量相对减少,因此心力衰竭可分为高输出和低输出两类心力衰竭。

总之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的严重失代偿表现,它可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有一套客观的指标来评价心输出量及其变化的程度以帮助临床上对心血管病人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

二、心输出量的评价
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通常按心脏搏动一次或工作时间在一分钟内射
出的血液量分为包括每博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两个基本指标,由这两个指标还可派生出其他相关指标,如静息时心指数、射血分数、博功等。

心脏完成一次收缩和舒张的活动(即搏动一次)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成人平均每个心动周期大约需0.8秒钟,因此成人心脏每分钟搏动75次(简称心率)。

每博输出量为一个心动周期内左右心室一侧所射出的血液量,每分输出量为每分钟心率与每博输出量的乘积。

例如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每博输出量约为65ml (60—80 ml),因此每分输出量为4升(约3.5-5.5升)。

低输出型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往往低于2.5升/分,高输出型心力衰竭时可能会高于5.5升/分。

正常情况下,心输出量与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随性别、年龄、身材大小、体形以及其他生理状况的不同心输出量可能不一样。

女性比同体重男性心输出量略低,青年时期心输出量高于老年时期,心输出量在剧烈运动时可高达25-35升/分,静息情况下可降低到2.5升/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心输出量可受个体体表面积的影响,以单位体表面积计每分钟心输出量为心指数,一般中等身材成人体表面积大约为1.6平方米,静息时每分心输出量为5-6升/分,因此静息时心指数为3.0-3.5升/分/平方米。

静息时心指数正常值为2.5-3.5升/分/平方米,多数心力衰竭时心指数低于2.5升/分/平方米,但高输出型心力衰竭时心指数会高于3.5升/分/平方米。

以左心室为例,舒张期间内左心室为来自左心房的血液所逐渐充盈,至舒张末期时血液充盈量最大,舒张末期心室内的容积称为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经历舒张充盈后随即发生心室收缩射血,至左心室射血末左心室容积收缩到最小,这时心室内剩余的血液量所占的容积称为收缩末期容积,因此心脏每搏动一次的血液博出量实际上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正常心脏的博出量始终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即当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时博出量也相应增加,但在心室功能减退、或心室异常扩大的情况下血液博出量可能与正常人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它并不与收缩末期心室容积的改变相适应,若这时单纯依椐博出量来评定心脏泵血功能则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时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即射血分数明显减少,因此用射血分数评价心脏功能似乎更为合适。

健康成年人射血分数为55-65%,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收缩性减弱,每博输出量减少,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不变,因此射血分数必然降低。

心脏输出血液的过程不仅仅是血液物质的空间位移,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能量的转移必然涉及心输出过程中的耗能作功。

实际上心肌收缩所作功的大小等于血液在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动能和血液对动脉管侧壁的压强能。

心室每博动一次所作的功(简称博功)计算公式如下:
博功=心室内充盈压+血液流动动能
=博出量×(射血期左室内压-左室充盈压)+血液流动动能
公式中,血液流动的动能在左心室该值所占比例很小,尤其是机体在各种不同生理条件下射出血液的流速变化并不大,根据血液流动的动能等于1/2 X 血液质量X 流速2 关系可将血液流动的动能忽略不计;另外测定射血期左室内压和左室充盈压的方法一般有积分法和简易法,积分法较为复杂,可参考有关书籍;简易法是以平均动脉压代替射血期时左室内压,以平均左房压代替左室充盈压进行计算的,因此计算博功的公式可简化为:
博功(g-m)=博出量(cm3) X 1/1000 X (平均动脉压-平均左房压) (mmHg) X 13.6g/cm3每分博功(Kg-m/min)=博功(g-m) X 心率X 1/1000
平均动脉压可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平均左房压可用心导管加以测定。

心输出量的改变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以上评价指标揭示心脏功能的状况并不能充分反映心脏射血量(尤其是对高输出型心力衰竭)是否满足机体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心脏射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简单的介绍。

第二节心脏泵血过程与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如前所述,心脏的功能如同一个水泵,通过心脏肌肉节律性的舒缩活动,从静脉抽吸血液并把它射向肺动脉或主动脉内,维持一定的心输出量和动脉血管压力,从而保正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代谢需要的血液供应。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图、心音图、心脏房室压力及容积等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按心房和心室容积的变化、心脏瓣膜的启闭以及房室内压力的不同,将一个心动周期依次分为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心室舒张期三个过程。

一、心脏射血过程
以左心室单侧心脏房室收缩舒张过程为例心脏泵血过程如下。

1 心房收缩期心脏开始收缩之前心脏正处于全心舒张期,此时左心房内和左心室内的压力均较低,接近或低于大气压。

由于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致使心房内压力逐渐升高,当相对高于心室压力时房室瓣(二尖瓣)处于开启状态使房室相通,血液顺房室压力梯度从心房排入到心室内,心室血液的不断充盈使心室内压力开始逐步升高,但当心室内压力在不足以使半月瓣打开时,心室腔与主动脉并不相连通,继续接纳来自心房的血液。

接着心房开始收缩,使心房容积缩小且房内压力升高,可进一步将心房内的血液挤入己经充盈了血液但仍然处于舒张状态的心室内,心房收缩持续约0.1秒,随后又进入心房舒张期。

2 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包括等容收缩和收缩射血二个时相。

在心房进入舒张期不久心室开始进入收缩期。

心室开始收缩时心室内压力升高,返流的血液随即关闭房室瓣,不再接受心房的血液,而心室肌继续进行强烈的收缩。

当心室内压力低于主动脉压时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心室成一个独立的封闭腔体,血液容积不可压缩,因此这一时期称为等容收缩相,等容收缩相的特点是心室内压力继续升高且升高速度很快,大约持续0.05秒左右。

当心室内压力继续升高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半月瓣打开,等容收缩相结束随即进入收缩射血相。

收缩射血相可分为快速射血相和缓慢射血相。

在射血前1/3左右的时间内,心室肌仍在作强列的收缩,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很大,约占总射量的2/3,而持续时间为0.1秒;随后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内,使主动脉压力相应增高同时心室内血液量减少和心室肌收缩强度减弱,因而心室射血速度减慢,此期射血量占总射血量的1/3,持续时间约占0.19秒。

心室收缩末期的容积和压力代表每次搏动射血后心室内剩余的血液量和残存压力,它的变动可直接影响心脏的博出量,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3 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包括等容舒张和心室充盈两个时相,后者又可细分为快速充盈,减慢充盈和心室充盈三个阶段。

心室肌收缩结束后进入舒张期,心室内压力的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