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合集下载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要点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要点
EEG ratio protocol,TBR protocol,SMR
proctoc01)、theta/beta脑电比方案
cortical potentials protocol,SCP
protoc01)和皮层慢电位方案(slow
protoc01)三类标准化方案是临床有效的治疗ADHD的手段,而未来脑电生物反馈的研究要专注于成 熟的治疗方案进行特异化的研究,研究的设计要遵循学习理论的原则。
of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中文检索主题式为“(脑电生物
反馈or神经反馈)AND(多动症or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
or
ADHD)”。
二、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首先都为中、英文文献,研究内容与脑电生物 反馈治疗ADHD相关,儿童文献和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优先 采用。排除非中、英文文献中,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 无关;存在研究设计缺陷;质量差;实验数据不完整;统计方 法错误且无法修正的文献。 三、研究筛选和资料提取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本次综述共纳入32篇文献 (7篇发表于2011年,5篇发表于2012年,6篇发表于2013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997)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neurofeedback in ADHD Department search
Ding
ofPsychology,Children’S Hospital ofFndan Centerfor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Liaoning
生堡堡盘医堂皇膻型堂苤查!Q!!生!旦筮垄鲞筮!翅垦堕!』堡!!型堕鲤鱼旦翌i!!尘:』!!Y;!!!:!!!:箜:盟!:!

神经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述

神经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述

第32卷第2期2013年2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Vol.32No.2Feb.,2013收稿日期:2012-12-30作者简介:陈桂芳(1965-),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生理学.*通讯作者:钟昆(1963-),男,四川成都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司法心理测验及脑电生物反馈诊断及治疗工作.神经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综述陈桂芳1,谢维爵2,钟昆2*(1.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2.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心理科,四川绵阳621000)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研究方法角度分析探讨近年来神经反馈(Neurofeedback ,NF )在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上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状况.结果表明:NF 治疗ADHD 的疗效得到普遍认同,它将有望成为药物治疗ADHD 的辅助或者替代治疗手段之一;随机双盲法的安慰组的对照试验有待加强,它有助于克服目前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与限制;对NF 治疗ADHD 的神经作用机制了解甚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个性化的NF 治疗与有效的综合治疗模式相结合是该研究和应用的主流方向.关键词:神经反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个性化治疗;随机对照试验中图分类号:R729;R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3)02-0076-050引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是学龄早期以多动、冲动、注意缺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程度减轻,但多数有持续到成年多动一冲动症状的缓解较快,注意缺陷的缓解比较困难,而达到功能缓解的则非常有限[1].儿童时期的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特征常导致其学习困难,甚至发展为品行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家庭、社交以及学业水平.以美国精神障碍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IV )为诊断标准,美国学龄儿童ADHD 现患率为3% 5%,我国为3%10%[2].目前,药物疗法已经成为ADHD 的一线治疗手段.例如,哌甲酯(methylphenidate ,MPH ,利他林)是第一个由美国FDA 推荐用于治疗ADHD 的药,已有50多年的历史,国内外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哌甲酯改善ADHD 核心症状及功能障碍的有效性,迄今仍是临床治疗ADHD 的经典药物.但是药物治疗带来了食欲下降、恶心、易激惹、头痛、睡眠障碍等副作用,且疗效短暂,用药依从性较差等负面效应[3].以及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4].因此发现一种安全有效、疗效持久可以辅助或者替代药物治疗的新型治疗方法成为趋势.神经反馈(Neurofeedback ,NF ),也称脑电生物反馈(EEG biofeedback ),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ADHD 的非药物治疗新方法.从Lubar 等人[5](1976)采取强化感觉运动节律(SensorimotorRhythm ,SMR ,12-15HZ )的方式,最早将NF 治疗方法应用于ADHD 个案患者的治疗时间起,其在临床中的研究和运用已经有30多年历史.1ADHD 脑电特征与神经反馈(Neurofeedback ,NF )治疗原理对ADHD 的研究普遍认为[6],与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相比,ADHD 患儿θ波(4-8HZ )活动增多(主要发生在额区),脑后部δ波增多,α波(8-12HZ )和β波(15-20HZ )减少,θ/α值和θ/β值在ADHD 患儿中也有所增高.多数学者认为慢波增多可能与神经细胞代谢减低或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或大脑发育成熟延迟有关.θ/β比值可以作为辅助诊断ADHD 及疗效评估的客观工具.例如A620脑电生物反馈仪(美国瑞菲尔德公司生产)提供的辅助诊断ADHD 的标准为θ/β波段的比值分>2.00.钟昆[7]等对47例临床诊断为单纯ADHD 且CON -NERS 父母问卷多动指数高于常模标准者的儿童,再用脑电生物神经电生理进行检测,真阳性符合率为87.23%.证明了θ/β比值作为辅助诊断ADHD 的可行性.但伏洁[8]等报道θ/β比值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ADHD 患儿的诊断应以临床症状、国际通用标准及神经心理测试量表综合诊断为主,在脑电波辅助诊断上,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制定不同年龄段脑电波θ/β比值的诊断标准,以减少漏诊.SCP (slow cortical potentials )是与事件相关的诱发性皮层慢电位,持续时间由几百毫秒到几秒.是由认知任务诱发的皮层能量资源的动用过程.其中关联性负变(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 )是在完成某种认知任务时由期待、意动、动机、指向、注意和觉醒等多种心理因素综合构成的、心理负荷加重所产生的皮层负电位(negative SCPs ),反映了皮层的兴奋过程.而皮层正电位(positive SCPs )反映了皮层兴奋性的降低和行为抑制过程.SCP 调控能力与CNV 幅度变化之间具有相关性,CNV 幅度增加意味着SCP 调控能力提高[9].ADHD 患儿的CNV 波幅降低,甚至缺失[10].提示他们对主要刺激和注意指向存在缺陷,使他们调控自身SCP 的能力降低.NF 治疗ADHD 是基于此种理论假设:脑电活动可以通过直接的反馈学习来控制和调节.它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原理,以脑电生物反馈仪为工具,训练内容类似于计算机游戏项目,训练中通过选择性强化或抑制某一频段的脑电波,在训练者的引导下,受试者脑电活动模式通常转化为视听觉信号持续不断地实时反馈给受试者,对出现的期望达到的脑电波成分以人工或者电脑自动化调整方式给予受试者即时奖励(正性强化).这种多媒体形式(声音或运动画面)的反馈方式使ADHD 儿童易于接受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脑电活动,以配合多媒体信息变化,使他们的脑电波成分按着预定的方向发生改变,最终学会自主控制大脑,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NF 治疗ADHD 的标准化治疗工具主要有θ/β,θ/SMR and SCP.θ/β训练目标是提高皮层兴奋性,降低θ活动同时增加β活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当动物被诱发出SMR (12-15HZ )后,其静止行为就会出现.人类脑电活动中SMR 在神经调节中有特殊作用,SMR 与ADHD 密切相关,SMR 增强时出现行为抑制,反之,SMR 减弱时(肌肉紧张不能放松)会加重冲动症状.θ/SMR 训练可以通过降低θ活动同时增加SMR 活动来主要减轻多动冲动行为进行调控.SCP 训练旨在增强感觉运动皮层(sensorimotor cortex )的负皮层电位来调配注意资源的分配,提高皮层的自身调控能力.2NF 治疗ADHD 研究和应用2.1单一NF 治疗组的前后测试验NF 手段治疗ADHD 时起效缓慢,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治疗周期(40次以上)[11].张风华等[12]、丁翠玲等[13]采取抑制θ慢波,同时增强β快波治疗ADHD40次后θ/β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且表现在使患者在治疗后的短时记忆得到改善,注意的稳定性(数字划消试验)和视听注意分配能力得到提高,智力水平提高,注意力、多动、冲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注意力测试和Conners 多动指数问卷).同样采取抑制θ慢波,同时增强β快波方法,伏洁等[8]、刘光陵等[14]报道用Conners 教师评定量表TRS 、Achenbach 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 、康氏表量表评估ADHD 的平均分值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相邻疗程间的量表分值降低不显著,与治疗10次相比较,治疗4个疗程(40次)量表平均分值下降最显著.翟杰等[15]报道对共患ADHD 和学习障碍患儿进行NF 治疗(40次),结果是治疗后患儿脑电波θ/β、θ/SMR 功率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听视觉持续注意测验(CPT )注意指标中的漏报数、错误数、反应时间较治疗前降低,瑞文推理测验(SPM )中智商较治疗前改善,且对脑电异常改善作用无左右脑半球特异性.徐海青等[16]报道采取抑制θ慢波,同时增强SMR 波的NF 方法来治疗ADHD 患儿40次后,结果是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ADHD 患儿在IVA -CPT 测试中的综合注意控制商数与综合注意控制商数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Xin Chen [17]在改善综合反应控制商数方面,20次即能获得比较好的疗效,但对视觉与听觉反应控制商和视觉与听觉注意控制商要有显著改善作用需要40次治疗时间,对ADHD 患儿治疗20次的治愈率为73%,40次为93%.黎宁真[18]、吴玲等[19]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在相同的治疗次数(20次和40次)内,θ/SMR 训练对改善ADHD 多动-冲动症状比改善其注意力缺陷快,效果也更明显.这无疑为NF 分型治疗ADHD 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以上无控制组设计的NF 治疗组的前后疗效的效果量评估中,实际包含了患者复杂心理因素(动机、自信心、家长支持管理等),NF 训练中的注意力练习效应,治疗师的引导作用等多种混合变量因素作用.所以这种研究方法要甄别出NF 训练的特异性干预效果是最困难的,也最容易引发对NF 治疗效果的争议.2.2随机控制组试验2.1.1单纯药物控制组Rossiter [20]首次进行了NF 治疗ADHD 与甲醇苯或右旋安非他命治疗ADHD 相比较的对照研究,两组通过3个月20个疗程的治疗,发现治疗后一系列评估(儿童行为评估量表BASC 、持续性操作测试CPT 、注意变化测试TOVA )均显示两组之间不存在差异.NF 组和药物组对ADHD 症状改善有同样积极的效果.很多研究都选取利他林治疗作为NF 治疗的标准对照组,并比较了两者治疗ADHD 患儿的不同疗效特点.陈佩丽[21]在NF 组采取抑制θ波,强化SMR 波的方法治疗ADHD 患儿(40次),发现利他林组患儿注意力、听广度、编码均优于NF 组,Conners 行为问卷减分较NF 组明显,但停药后分值上升,高于随访时的NF 组.孔·77·陈桂芳等:神经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综述第2期德荣[22]在NF 组采取抑制θ波,强化β波的方法治疗ADHD 患儿后发现在改善(减低)患儿Conner 行为方面(品行、学习、心身、冲动-多动问题),利他林组用药1个月后疗效超过NF (20次),但连续用药3个月与NF (60次)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提高韦氏C 因子(记忆/注意力)分方面效果相当,在减低四项TOVA (遗漏、错认、反应时、反应时变化)操作评分方面,利他林效果更明显,但治疗后的随访(6个月和12个月)研究发现:NF 组在Conner 行为评估、C 因子分、TOVA 操作评分方面较利他林组的疗效更稳定持久,利他林组的TOVA 操作评分几乎退回到治疗前的水平.张风华[23]报道,短期内NF (抑制θ波,强化β波)对患儿注意品质(注意稳定性、分配和转移性)的改善不如利他林,而长期随访疗效稳定并优于利他林.因此,NF 对ADHD 的治疗虽不如利他林起效快,但两者的近期疗效相当,而且NF 长期疗效优于利他林,其疗效比较持久、稳定.张风华[24]还发现NF 治疗具有利他林治疗所达不到的效果,即NF 治疗可显著减轻ADHD 患儿的心身问题和焦虑症状;并且NF 对曾经接受过系统利他林治疗3个月以上而无明显效果的20例ADHD 患儿进行治疗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因而认为NF 可作为对部分利他林治疗无效的ADHD 患儿的替代疗法.王荣等[25]研究比较了NF 联合哌甲酯(哌醋甲酯)治疗ADHD 与单纯采用哌甲酯(哌醋甲酯)治疗ADHD 的效果,两组使用药物方法及疗程(3 4个月)相同,结果是两组在IVA -CPT 测试中的FRCQ 、FAQ 和Conners 量表中6个因子分均有明显改善,但单纯药物组6个月后随访时下降,联合组6个月后随访仍保持较高水平,而且FIQ 、VIQ 、PIQ 及C 因子均上升;药物组服用药物最大量大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NF 联合药物治疗可减少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有效改善ADHD 患儿核心症状,长期提高其认知功能.李晶莹[26]比较了实验观察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ADHD 患儿的远期疗效的干预作用,前者采取NF 训练(抑制θ波,提高β波和SMR 波,共20次)与药物(哌醋甲酯)和感觉统合训练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方式,两组的用药剂量、方法相同,都在多动症状控制后停止治疗,半年后评估,发现在药物组重现多动症状患儿的比例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学习成绩、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瑞文智商(IQ )、记忆商(WMS )、知觉组织因子商(PoIQ )、记忆/注意力因子商(M /CIQ )的改善都好于单纯药物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证明了综合干预对ADHD 的远期疗效比单纯药物治疗ADHD 效果好.2.1.2其他随机组试验和盲法(安慰)控制组试验实际上,目前对NF 治疗ADHD 的效果评价多数都不能甄别出NF 训练的特异性效果.因为受试者神经调控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受试者非特异变量(动机、信念、父母管理、自我效能等).NF 的治疗效果往往包含了神经生物调控、个体心理、社会强化等方面的综合作用结果.心理干预措施研究中,是很难把特异和非特异两种试验因素区分开来的,因此,为了克服研究方法中的缺陷和限制,目前已有些学者在NF 训练研究中通过设置控制系列非特异性因素的随机对照和盲法(安慰)试验来区分显示NF 特殊干预的效果.由于考虑到NF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游戏任务训练,包含有注意力任务要求的训练内容,能够提高训练者警觉、反应注意力等多方面的认知能力.因此Gevensleben [27-28][30]和Wangler [29]等在试验中以大样本ADHD 患儿(102人)为受试者,将对照组设为计算机化的注意力训练(attention skills training AST ).NF 组包括θ/β和SCP 先后两块训练模式(各包含18个单元),受试者被随机分配但非盲法,人数比例为NF :AST =3:2,两组训练环境和各方面要求尽量保持一致性,以显示NF 干预的特有效果.文[27-28]结果是NF 组在训练后父母和教师FBB -HKS 评估总分降低明显,注意缺陷和冲动多动核心症状改善优于AST 组(中等效果量).社会适应能力提高(FBB -SSV ,SDQ ,HSQ ,HPC ).治疗有效率也高于AST 组.两组父母对治疗的期望和满意度评估没有差异,说明涉及父母方面的这些非特异因素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由于是非盲设计,两组患儿的动机和努力程度可能会不同,评估中没有涉及.在文[29]中对NF 和AST 两组训练前、中、后CNV 测试,训练后在提示性任务操作中CNV 幅度增加,而且训练前有比较高的CNV 患者在训练后获得的治疗效果更好,其症状降低更明显.文[30]在进一步比较θ/β和SCP 两种训练工具产生的不同的神经生理机制时,发现θ/β训练效果与训练前测到患者在颅顶中线的θ波活动相关,训练前θ波成分越多,训练后降低也越明显,症状改善效果也越好.SCP 训练后测得患儿的α波在顶叶区有少量的增加,在中央区有大量的增加,并且与患儿的行为问题改善密切相关,对多动和冲动的改善比注意改善更明显.这些试验研究不仅证明了NF 特殊干预效果,而且有助于人们对NF 训练的神经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今后针对不同的ADHD 亚型及对治疗无反应的患儿制定个体化的优化治疗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李荔等[31]将40例ADHD 患儿按双盲区组随机方法,设试验组为联合组(哌甲酯+NF 训练),对照组为哌甲酯+无反馈注意力训练.与对照组相比较,联合组患儿教师DSM 量表总分、注意缺陷分值和多动冲动都有降低的趋势(治疗40次),半年随访时注意缺陷改善作用更明显.Conners 教师量表总分随访时明显降低.学校汇报卡总分和各项目得分在20次、40次和半年随访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Rezai [32]在治疗ADHD 患儿时,NF 训练工具为θ/β(18人),设肌电生物反馈(EMG biofeedback ,BF )为单盲随机对照组(安·87·第32卷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慰组17人),除电极安放位置不同,两组的治疗条件和过程尽量保持一致(例如,提供相似的即时反馈等).结果是两组EMG 和θ/β都降低;FBB -HK 评估患儿行为问题时,NF 组的注意、多动症状(父母问卷)和冲动症状(教师问卷)改善优于BF 组;CPT 评估患儿注意选择、注意持久性和冲动行为时,NF 组患儿的反应时和错误反应率成绩明显好于BF 组;纸笔注意力测试患儿反应速度、错误率和总分时,NF 组成绩超过BF 组.总体上,NF 组患儿的核心症状和注意力改善明显优于BF 组.由于BF 训练本身具有精神放松效果[33],可能对脑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之伦理准则限制,因此,BF 作为NF 训练的对照组条件是否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Leins [34]将ADHD 患儿随机分为SCP 训练和θ/β训练组,分组过程对受试者和评估者实施双盲.目的是考察两种治疗方法对患儿认知、行为、电生理变化的影响及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并评估父母对治疗的期望和治疗师的满意程度以及父母管理方式等混合变量.结果是两组治疗显示了显著的效果,使患儿在治疗后的行为问题(父母和教师评估Eyberg -Questionnaire 和Conners -Questionnaire )、注意缺陷(TAP )和IQ (HAWIK -III )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两组随访效果稳定与治疗结束时相同.父母管理方式上两组无差异,但由于参与SCP 组和θ/β组的训练师分别是执业医师和实习生,父母的期望和满意度在两组存在差异(SCP 组超过θ/β),非特异性因素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直接比较SCP 和θ/β训练两者的特异性干预效果存在困难.随机对照盲法试验是优选试验设计,但随机对照试验要求就比较严格,例如,样本取样是否随机,是否执行随机分配隐藏、样本大小估计(test strength /power )、非特异因素的控制等.另外,在有标准药物治疗ADHD 的情况下,采用盲法治疗就需要考虑伦理学方面的限制,首先要征得受试者家长和儿童的同意,让他们有知情权,治疗中可以不明确告诉受试者接受的是哪种具体治疗类型,但应该告诉他们有可能接受到的治疗类型(如NF 和安慰试验).Lansbergen[35]考察了严格实施盲法(组的分配对受试者及家长、训练者和评估者都是盲法)试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NF 训练和安慰对照组不同的方面是:给予NF 组受试者的是实时真实的脑电反馈信号,而给予安慰效应组的是模拟的脑电信号,为了解决伦理限制,训练中还允许两组患儿继续服用药物治疗.结果是实施严格的盲法试验时可行的,也没有出现睡眠负作用的影响,两组患儿的注意缺陷、冲动和多动症状都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这种改善程度无组的差异,该严格的盲法试验(双盲或三盲)并未显示出NF 的干预效果.总之,盲法试验特别是双盲试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影响了此类试验的广泛研究.但如果不施盲法,诸多的混合变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如果由受试者自行选择治疗方式,更会夸大治疗效果.随机对照组盲法试验虽然要求比较高,但对甄别出NF 训练的特异性干预效果和认识NF 训练作用机制是必要的,而且也有利于个性化训练.单盲试验相对实施难度低些,因此应该得到积极实施.3结论与展望3.1目前NF 治疗ADHD 的疗效得到了多数相关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肯定,与药物治疗相比较,认为NF 治疗ADHD 的疗效比较稳定持久,可以减轻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但是治疗的周期长,起效慢,治疗费用高.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NF 治疗ADHD 的疗效评定上,但在实际情况中要真正评定其特异性效果是很困难的,而且不同试验中得到的效果量通常不能直接比较.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随机、盲法及安慰控制组的试验研究来显示NF 特殊干预的效果.3.2NF 标准化的治疗工具(θ/β,θ/SMR and SCP )往往对ADHD 个体不具备针对性,而基于个体心理特质和脑电活动特征的个性化的治疗将有助于提高NF 的治疗效果.这有赖于将来对NF 治疗ADHD 神经作用的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与揭示.因此,实施个性化的NF 治疗是今后ADHD 治疗研究的主攻方向.3.3儿童ADHD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NF 治疗手段主要侧重于神经生物方面,而个体的发展不仅包括生理发展,而且包括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ADHD 患者的治疗应该针对个体采用多元化的有效治疗模式,将NF 治疗与药物治疗、行为-心理治疗、各类教育(家庭和学校环境)相结合等,从而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多元化治疗模式也是目前国际上积极倡导的治疗ADHD 的主要形式.参考文献:[1]Faraone SV ,Biederman J ,Mick E.The age -dependentdecline of attention def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meta -analysis offollow -up studies.Psychol Med ,2006,36(2):159-165.[2]Volkmar FR.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ADHD.Am J Psychiatry ,2003,160(6):1025-1027.·97·陈桂芳等:神经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综述第2期[3]冀永娟,匡桂芳,解金娜,等.脑电生物反馈和哌甲酯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比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5):573-575.[4]Barkley,R.A.,&Murphy,K.R..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 clinical workbook.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8.[5]Lubar,J.F.,&Shouse,M.N.EEG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a hyperkinetic child concurrent with training of the sensori-motor rhythm(SMR):A preliminary report.Biofeedback and Self Regulation,1976,(1),293-306.[6]Hobbs MJ,Clarke AR,Barry RJ,et al.EEG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tmales with ADHD.Clin Neurophysiol,2007,118(2):363-371.[7]钟昆,文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脑电生物指标变化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4):377.[8]伏洁,刘光陵,夏正坤,等.脑电生物反馈对诊断和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3):241-243,246.[9]Doehnert M,Brandeis D,Straub M,et al.Slow cortical potential neurofeedback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is there neu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specific effects?J Neural Transm,2008,(115):1445-1456.[10]Sartory G,Heine A,Müller BW,Elvermann-Hallner A.Event-and motor-related potentials during th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 Psychophysiol,2002,(16):97-106.[11]陈桂芳,张开发.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评估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0):5969-5969.[12]张风华,沈晓明,金星明,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多动性障碍患儿脑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2):94-96.[13]丁翠玲,汪萍,周琴.儿童多动症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及护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2):2790.[14]刘光陵,伏洁,夏正坤,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的疗效及合适疗程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2):1853-1855.[15]翟杰,省金岭,仇新华,等.脑电反馈治疗对共患ADHD和学习障碍患儿注意、智力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4):407-408.[16]徐海青,石淑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207-208.[17]Xin Chen,Gong-Kai Jiao,Chen-Yang Wang,et al.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y biofeedback o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90-3691.[18]黎宁真,谢朝德.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3):188-189.[19]吴玲,范瑜,许琼,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评价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9-30.[20]Rossiter TR,LaVaque TJ.A comparison of EEG biofeedback and psychostimulants in treating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ournal of Neurotherapy,1995,(1):48-59.[21]陈佩丽,张芳蓉,叶妙婷.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17-2519.[22]孔德荣,霍军,付惠鹏,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跟踪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20-22.[23]张风华,张劲松,沈晓明.脑电生物反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注意品质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4):270-273.[24]张风华,张劲松,金星明.脑电生物反馈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的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74-76.[25]王荣,孙素真,吴秀芳,等.联合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功能远期疗效[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6):15-19.[26]李晶莹.综合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远期疗效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2):88-90.[27]Gevensleben H,Holl B,Albrecht B,et al.Is neurofeedback an efficacious treatment for ADHD?A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9,50(7):780-789.[28]Gevensleben H,Holl B,Albrecht B,et al.Neurofeedback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ADHD:6-month follow-up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0,(19):715-724.[29]Wangler S,Gevensleben H,Albrecht B,et al.Neurofeedback in children with ADHD:Specific event-related potential find-ing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linical Neurophysiology,2011,122(5):942-950.[30]Gevensleben H,Holl B,Albrecht B et al.Distinct EEG effects related to neurofeedback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ADHD: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Int.J.Psychophysiol,2009,74(2):149-157.(下转第98页)。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关联 。赵爱玲 等 对湖南省 1 3 9例 A D HD患者 和 1 1 5例正 常
对 照进行 研究 , 发现 D R D 4基 因 4 8 b p V N T R多 态性 与 A D HD
无关联 ; 同时还发现此多态性 的等位基 因频 率分 布存 在地 区差 异 。陈智 等 对广西地 区汉 族人 群进 行研 究 , 结果 显示 在 中
候 雪 关 明杰
( 包头 医学 院 ,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6 0 )
儿童 注 意 缺 陷多 动 障 碍 ( A t t e n t i o n —d e i f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 A D HD ) , 又称 儿童 多动 症 , 是最 常见 的 儿童 时期 神经
1 . 1 D A T 1 基 因 大量研究 表 明 , D A T 1基 因多态性 与 A D HD
的发生存在 显 著关 联 。 目前 , 研究 的重点 为 D A T 1基 因 3 端
V N T R多 态性 , 主要 是 4 4 0 b p等 位基 因和 4 8 0 b p等位 基 因。 1 9 9 5年 C o o k最早 报道 了 D A T 1基 因与 A D HD的关 系 , 他检 测
态性 进行检测 , 结果显示 D R D 4基因多态性与 A D HD无显 著性
1 多巴胺代谢基 因
近年来 , 多 巴胺合成代谢调节 的基 因成 为 A D H D遗传学 研 究关注点之一 , 其 中多 巴胺 转 运体 ( D A T 1 ) 和 多 巴胺 D 4受 体 ( D R I M) 基因成为研究热点 , 但 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频振荡幅度增高,提示ADHD患者存在自发神经元活动的异
homogeneity,ReHo)的数据分析方法,比较ADHD患
者与正常对照脑区的差异,探讨静息态下ADHD患者的脑功 能特点,从而进一步分析相关功能脑区在ADHD病理机制的
常[1“。对于功能连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息状态下, ADHD患儿的以背侧前扣带回为种子点的脑连接网络存在
Neuroscience,2009:1
下降.突触前膜小泡的储存和突触后膜的信号转导异常,其钙
调蛋白激酶Ⅱ的活性和c—fos、zif一268基因的早期即刻表 达均低于WKY;应用哌甲酯治疗可逐渐恢复钙调蛋白激酶 Ⅱ的正常活性,从而纠正多巴胺能的传导功能以达到治疗目 的[1”。SHR多个脑区包括蓝斑、黑质和前额叶中的去甲肾 上腺素浓度高,这与在前额叶特异性表达的以自身受体(a2一 autoreeeptor)的反馈调节功能损害密切相关。从蓝斑至顶叶 及前额叶相关区域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投射,控制着警觉 n阳 口幻
der.ADHD)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的患病率居于首位。 70%的患儿的症状可持续至青少年,30%可持续终生,患儿
在成年后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药滥用的风
额叶功能失调假说。提示ADHD患者反应抑制等功能存在 缺陷,从而导致其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及冲动异常等症状。有 研究结果显示,ADHD组顶下小叶ReHo值低于对照组。以
Clin Psychiatry,1999,
studies of
disorder[J].Acta
Psychiatr
60:9—13
Suppl 2003:146—153 a1.Cereb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binding
[43

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和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分析

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和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分析

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和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分析作者:李秀萍, 刘南平, 杨莉, 沙彦妮, LI Xiu-ping, LIU Nan-ping, YANG Li, SHA Yan-ni作者单位:李秀萍,LI Xiu-ping(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银川,750004), 刘南平,杨莉,沙彦妮,LIU Nan-ping,YANG Li,SHA Yan-ni(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4)刊名:宁夏医科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9,31(4)被引用次数:1次1.杨得森行为医学 19982.Lubar JF Discour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EG diagnostics and biofeedback fo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1991(03)3.Corkum PV;Siegel IS Is th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 a valuable research tool for use with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1993(07)4.Lubar JF;Swartwood MO;Swartwoed J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 of EEG neurofeedbaek t rainingfor ADHD in a clinical setting as measured by changes in T.O.V.A.seores,behavioral ratings,and WISCR perfor mance 19955.姜林;苏渊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与DSM2 Ⅳ诊断ADHD的对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4(05)6.Tinius TP The 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ee test as a neuropsychological measure 20037.罗学荣;李雪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持续性注意测验的对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02)8.Fox DJ Neurofeedback:an alternative and efficacious treatment fo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外文期刊] 2005(4)1.李艳苓.汤艳清.刘冰.隆晟祎.孙刚.沈丽红.孙晶.Li Yan-ling.TANG Yan-qing.Liu Bing.Long Sheng-yi.Sun Gang.SHEN Li-hong.Sun Jing脑电诊断及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5,9(8)2.伏洁.刘光陵.夏正坤.高春林.付元凤.高远赋.樊忠民.张连丰.任献国.黄慧敏.FU Jie.LIU Guang-ling.XIA Zheng-kun.GAO Chun-lin.FU Yuan-feng.GAO Yuan-fu.FAN Zhong-min.ZHANG Lian-feng.REN Xian-guo.HUANGHui-min脑电生物反馈对诊断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探讨[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3) 3.陈一心.焦公凯.王晨阳.柯晓燕.王民洁.陈怡脑电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4.张芳蓉.程红.陈佩丽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5)5.李进华.范松丽.尚煜.刘静.闫承生.卢莉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5)6.孔德荣.霍军.付惠鹏.刘俊德.邱松伟.张岩滨.袁海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跟踪研究[期刊论文]-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7.李革新.武斌.常蜀英应用A620脑电生物反馈仪诊断和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期刊论文]-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20(3)8.毛青峰.胡广书.MAO Qingfeng.HU Guangshu脑电生物反馈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2)9.李革新.武斌.常蜀英应用脑电生物反馈仪诊断和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10.聂陆一.王改青.王慧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期刊论文]-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4)1.周国岭.周圆月.孙晓花.唐光政.潘顺英.佘玉宇.朱琴芳.方程瑛.黄春娟.孙玉燕.孙锦华.朱晓华ADHD儿童不同干预方案的疗效对比[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 2012(17)引用本文格式:李秀萍.刘南平.杨莉.沙彦妮.LI Xiu-ping.LIU Nan-ping.YANG Li.SHA Yan-ni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和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课堂PPT)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课堂PPT)
ICD10 研究用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DSM-Ⅳ(1994)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3
12
采用诊断标准
为使临床诊断ADHD有章可循; 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便于科研协作,统一诊断标准; 临床可选用诊断标准。
13
ADHD诊断标准ICD-10与DSM-Ⅳ的比较
引自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资料,210004
不同年龄段ADHD的表现形式
注意力不集中
儿 不能完成指定任务 童 容易转移注意力 期 不能集中精神
多动
烦躁、坐立不安 走来走去 过多的语言
冲动
自制力差 难以等待按顺序作事情 言语轻率
青 不能完成作业
主观上有不安宁的感觉 自制力差
少 不爱说话,沉默少语 物质滥用
17
[严重标准] 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 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 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 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 发育障碍、情绪障碍。
18
其它的分型
ADHD认知型: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分析能力及学习成绩 差可伴有冲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
诊断命名互用的名称
多动性障碍(Hyperactive disorder) 儿童多动综合征( Hyperactive syndrome) 儿童多动症( Hyperactive children) 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isorder;ADD)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29
Ebert M H,etal,200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分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分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分析全琰;肖莉娜;乔桂香;张玉;熊莉;李红辉【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的特点。

方法:对100例ADHD患儿(研究组)[注意缺陷为主型( ADHD-I )34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24例、混合型(ADHD-C)42例)]和10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前额区(Fz)、中央区(Cz)两个脑区的ERP P300潜伏期及波幅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ADHD各亚型及不同SNAP-Ⅳ评分分组(1.6~2.0为中度组、>2.0为重度组)的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

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靶刺激在前额区( Fz)及中央区( Cz) 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②ADHD各亚型组间P300潜伏期与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SNAP-IV评分组间,P300潜伏期与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DHD患儿P300的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降低,提示ADHD患儿对信息加工处理的速度减慢,注意力、记忆力缺陷及认知加工能力不足。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 P300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 Method:The latency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 in prefron-tal cortex(Fz) and central(Cz) were detected to all participants,including 100 cases with ADHD and 100 healthy children. Then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P300 between the ADHD children and healthy children.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latency of P300 in ADHD children were prolong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Fz) and central( Cz)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of the P300 latency and amplitude among the three subtype ADHD groups(P>0. 05);and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fferent scores of SNAP-IV group(P>0. 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ADHD children is slow down,and the capacity of attention,memory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ADHD children are insufficient.【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6)005【总页数】3页(P314-316)【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者】全琰;肖莉娜;乔桂香;张玉;熊莉;李红辉【作者单位】545001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545001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545001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545001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545001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545001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集中困难、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根据症状维度将ADHD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视听注意反应与P300的相关性研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视听注意反应与P300的相关性研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视听注意反应与P300的相关性研究陶丹红;吴绪旭;石敏;邹莹;孔微;韩耀静;陶明【摘要】目的探讨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IVA-CPT)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DSM-V中ADHD诊断标准的30例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IVA-CPT检测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中文版(SNAP-IV)评估.同时运用视觉oddball范式,记录P300脑电信息参数.结果在IVA-CPT测试中,ADHD患者的综合注意力商数、综合控制力商数、听觉/视觉控制力商数和听觉/视觉注意力商数均显著降低(均P<0.01).ADHD患者及三个亚型与对照组相比,P300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或0.01),尤在Cz更显著;但是波幅下面积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另外,ADHD患者IVA-CPT的视觉注意力商数和视觉控制力商数与P300波幅呈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 ADHD患者的P300有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P300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可能与注意反应延缓和抑制控制损害有关.提示ADHD患者存在神经认知功能异常.%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visu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 P300 with integrated visual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IVA-CPT)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Methods Thirty children with ADHD and 30 normal children (control group)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 visual oddball paradigm was applied,P300 was measured;and the IVA-CPT and SNAP-IV was assessed in all patients and controls.Results The full and secondary scales for attention and response accuracy on the IVA-CPT in children with ADH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normal controls (P< 0.01).Children with ADHD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latency andlower amplitude of P300 compared to normal children,especially for Cz (P <0.05 or P<0.01).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area below the wave amplitude between children with ADHD and controls.The visual attention quotient and visual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300(P<0.05 and P<0.01),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atency of P300 (P<0.01).Conclusion The endogenous ERPs (P300)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n children with ADHD;the increased latency of P300 suggests a slower processing speed,and decreased P300 amplitude suggests the inhibitory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ADHD.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neurocognitive abnormality in ADHD.【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7(039)023【总页数】5页(P2093-2097)【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注意功能【作者】陶丹红;吴绪旭;石敏;邹莹;孔微;韩耀静;陶明【作者单位】310005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310005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310005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310005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310005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310005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正文语种】中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以注意缺陷为主,常伴有活动过多、行为冲动等临床特点的精神障碍,常发生在12岁前,是当今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研究广泛的疾病之一,影响着世界约5%的儿童[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反馈治疗后, A D H D儿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刺激的 P 2波潜伏期 [ ( 2 1 0 . 0 0±2 7 . 5 4 ) m s ] 和N 2波潜伏期 [ ( 3 1 0 . 5 9± 4 5 . 8 2 ) m s ] 明显短于治疗前[ ( 2 2 8 . 2 7± 3 4 . 1 7 ) m s , ( 3 2 8 . 0 0± 4 2 . 2 7 ) m s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 0 5 ) ; P< N o g o 刺激的 N 2波幅治疗后[ ( 0 . 2 3± 3 . 7 9 ) V ] 明显低于治疗前[ (- 1 . 8 4± 4 . 2 3 ) V ] , 差异有统计学意 μ μ 义( < 0 . 0 5 ) 。结论 P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减少 A D H D儿童多动冲动行为, 提高对靶刺激的察觉能力, 改善注意力和冲突监测能力。脑电生物反馈是一种治疗 A D H D的有效方法。 【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G o / N o g o 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A ne v e n t r e l a t e dp o t e n t i a l s s t u d yo nc h i l d r e nw i t ha t t e n t i o nd e f i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d i s o r d e r b e f o r e a n da f t e r E E Gb i o f e e d b a c kt h e r a p y R E NY a n l i n g , W A N GS u h o n g , M aL i n g , D O N GX 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s c i e n c e , t h e T h i r d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 S o o c h o w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z h o u2 1 3 0 0 3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e x a m i n e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E E Gb i o f e e d b a c kt h e r a p y o nc h i l d r e nw i t ha t t e n t i o nd e f i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 A D H D ) , a n d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n e u r a l m e c h a n i s mu n d e r l y i n g t h e e x e c u t i v e f u n c t i o ni nc h i l d r e nw i t hA D H D . Me t h o d s 4 2c h i l d r e nw i t hA D H Dp a r t i c i p a t e da G o / N o g o t a s kb e f o r e a n da f t e r t h e E E Gb i o f e e d b a c kt h e r a p yw h i c hw a s c o n s i s t e do f 2 0t i m e s o f t r e a t m e n t s .T h e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 w a s e v a l u a t e du s i n g t h eb e h a v i o r a l a n de l e c t r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x e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h e G o / N o g o p r o c e s s i n g i n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R e s u l t s C o m m i s s i o ne r r o r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e c r e a s e da f t e r t h e t h e r a p y ( ( 2 . 9 5± 2 . 2 2)v s ( 4 . 6 5± 4 . 4 7 ) , < 0 . 0 5 ) . L a t e n P c i e s o f P 2( ( 2 1 0 . 0 0±2 7 . 5 4 ) m sv s( 2 2 8 . 2 7±3 4 . 1 7 ) m s )a n dN 2c o m p o n e n t s( ( 3 1 0 . 5 9±4 5 . 8 2 ) m sv s ( 3 2 8 . 0 0± 4 2 . 2 7 ) m s )e l i c i t e db yG ot r i a l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e x h i b i t e ds h o r t e r a t t h ee n do f t h e r a p y .A d d i t i o n a l l y , t h e a m p l i t u d eo f N 2c o m p o n e n t e l i c i t e db yN o g ot r i a l s e x h i b i t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d e c r e a s e da f t e r t h e r a p y ( ( 0 . 2 3± 3 . 7 9 ) Vv s (- 1 . 8 4± 4 . 2 3 ) V , < 0 . 0 5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E E Gb i o f e e d b a c kt h e r a p yi s e f f e c t i v ei nd e b a s i n gt h e P μ μ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 i m p u l s i v eb e h a v i o r s a n di m p r o v i n gt h ea b i l i t yo f t a r g e t d e t e c t i o n , w h i c hm a yb eb e n e f i c i a l t ot h ea t t e n t i o na b i l i t ya n dc o n f l i c t d e t e c t i n g i nc h i l d r e nw i t hA D H D .E E Gb i o f e e d b a c ki s a n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t o A D H D . 【 K e yw o r d s 】 A t t e n t i o nd e f i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d i s o r d e r ; E E Gb i o f e e d b a c k ; G o / N o g o t a s k ; E v e n t r e l a t e dp o t e n t i a l s
任艳玲 王苏弘 马岭 董选
【 摘要】 目的 通过 G o / N o g o 任务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 D H D ) 儿童 选择 4 2例 A D H D儿童进行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变化,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A D H D的疗效。方法 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2 0次, 治疗前后分别完成 G o / N o g o 任务, 同时记录行为学和脑电数据, 对治疗前后的行 A D H 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虚报错误数[ ( 2 . 9 5 ① 行为学: ± 2 . 2 2 ) 个] 明显低于治疗前[ ( 4 . 6 5± 4 . 4 7 ) 个]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 0 5 ) 。 ② 事件相关电位: 脑电生 P<
注意缺 陷 多 动 障 碍 ( a t t e n t i o nd e f i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 A D H D ) 又称多动症, 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 精神疾病之一, 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 多动和冲动等, 学龄儿童患病率为 3 %~ 5 %, 对患儿学习及日常生活 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 对A D H D的治疗干预至关重要。 脑电生物反馈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以脑电生 物反馈治疗仪为手段, 通过训练选择性强化某一频段 的脑电波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干预治疗领域, 脑电 生物反馈成功用于训练多种成人和儿童的功能障碍, 如A D H D 、 外 伤 性 脑 损 伤、 癫 痫、 孤独症及抽动障碍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选择 2 0 0 7年 8月至 2 0 0 9年 8月本院儿童心理门
·1 0 5 8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 0 1 1年 1 2月第 2 0卷第 1 2期 C h i nJ B e h a v M e d&B r a i nS c i , D e c e m b e r 2 0 1 1 , V o l . 2 0 , N o . 1 2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 0 1 1年 1 2月第 2 0卷第 1 2期 C h i nJ B e h a v M e d&B r a i nS c i , D e c e m b e r 2 0 1 1 , V o l . 2 0 , N o . 1 2
·1 0 5 7 ·
·青少年行为专题·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