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沽源县高一语文上期中调研试卷语文卷

河北省沽源县高一语文上期中调研试卷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有人认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困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让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 . ①③④B . ①④⑤C . ②⑤⑥D . ②③⑥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B . 建设时期看党员干部是否先进,重要的是看他生产、工作上的成绩。
C . 你给我评评这个理,我的车他随便骑,他的车我一次也不让骑。
D . 桂林确实很美,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3.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最新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doc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1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老屋,这有什么作用?(6分)答:14、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简要分析。
(6分)答:第Ⅱ卷表达题四、语言运用(18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家庭条件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他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B.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放寒假了,他终于踏上了海南的土地。
海水清澈,风平浪静;沙白如絮,清洁柔软。
于是,他乐不思蜀,久假不归。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1996年错判冤杀到2014年沉冤得雪,从最初重重阻碍到最终拨云见日,“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冲破各种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的转变。
B.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不动产登记条例的长期缺位,腐败官员得以藏匿大量房产,且被揭发的可能性很小。
C.企业完成保健品注册通常需要2到4年,费用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
如果是新品,则需要花费五年时间和高达300万左右的资金投入。
D.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患感冒时,求助于止痛药,不但会让我们传播更多病毒,治疗时间也会更长,反而无助于康复。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①而人生的美丽与否②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③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④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⑤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⑥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A.③④⑥②①⑤B.①④③⑤⑥②C.⑥②①④③⑤D.③④①⑤⑥②18.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1. D(D项,“重视研究基础理论和方法,重视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赋能”的方法,不是“盘活”的方法。
)2. A (A项,“论述了智慧社会与信息化、数字经济的关系”理解错误,应是“论述了智慧社会的形成”。
)3. C(A项,“我国社会已经进人信息化阶段”未然当做已然,原文是“我们正在进入”;同时“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拉动”也是未然当做已然,原文是“信息技术开始……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
B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严重不足” 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并没有说“严重不足”。
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需要“万物数字化”,而不是说“万物数字化”需要“基础建设”。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题3分,5题3分,6题6分)4. C(C项,“选手超水平发挥”无中生有,而且此选项表述不符合题干要求。
)5. C (A项,“起到了其他传统文化无法企及的作用”无中生有;B项,“攻擂失败者则被淘汰出局”错误,应是“攻擂失败者重新回到百人团”;D项,“淡泊名利”不合适,应该是平和淡定,上海学生只是“台风稳健”故选C。
)6. (1)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在浮躁纷扰、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保持恬淡与从容。
(3)滋养心灵,使人生充满诗意。
二、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5分,其中:7-10每题2分,11-13每题3分,14-15每题4分)7.D(按:握住。
)8.C(①句中“之”是动词“到”;②③⑤均为代词;④⑦⑧为结构助词“的”;⑥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9.B(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③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④籍:名词作动词,登记;⑤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⑥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

2020 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24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A. 铿锵 (k ēng) 嵯峨 (cu ō) 缱绻 (ju ǎn) 茕茕孑立 (jié)B. 剔透 (t ì) 逡巡 (q ūn) 伛偻 (g ōu) 命途多舛 (chu ǎn)C.愧怍 (zu ò) 媲美 (p ì) 趿拉 (t ā) 一蹴而就 (c ù)D.氛围 (f èn) 倨傲 (j ù) 谄媚 (xi àn) 瞋目而视 (ch ēn)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在青年心目中,咬文嚼字的作文训练尤其不和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是好角色。
C.时间蹂躏记忆,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凛冽忘却,记忆消褪如潮,最终亦只留下一些细微深入的细节。
D.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侯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A.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C.为中国女曲打拼 9 年,也取得了不俗战绩,但 08 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体管中心续约。
D.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 ?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B.德拉孔查指出,略萨是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用一种新的写作风格丰富了西班牙语文学,其作品弥合了西班牙语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的差异。
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过度的自我重要感,这种明显的自恋常常伴随着脆弱的自尊,这使患者不断地检查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并且会对他人的批评作出愤怒和失望。
河北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卷

河北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庸之道要“本于诚”,①诚信之道要“诚于中”,②,诚之为贵,③它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④本末倒置,⑤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内心意愿的安顿,⑥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①②③④⑤⑥A而所以所以假如/就B//因为一旦就才C/由此可见就在于若只便D所以因为所以倘若/就A . AB . BC . CD . D2.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 .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 . 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 . 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3. (2分)(2017·西安模拟) 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当今社会已由农业文明步人工商文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必然有所发展、变化,正如孔子所说,“礼”有相“因”继承,有“损益”发展。
在笔者看来,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中的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人与天调、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内涵,是当今时代仍有现实价值的文化之“常道”。
A . 虽然就然而既又B . 既然也可是不仅而且C . 虽然也但是既又D . 既然就可是不仅而且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4. (6分) (2017高二上·庄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
沽源期中试卷语文答案高一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未然恍若隔世恍若身临其境B. 漫不经心漫不经意漫不经心C. 畸形病态畸形人态畸形变态D. 洋洋得意洋洋大观洋洋洒洒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B. 由于他的努力,成绩在短短几个月内有了很大的提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终于获得了第一名。
D.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答案:D3. 下列词语中,与“天籁之音”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金玉良言B. 画龙点睛C. 雕梁画栋D. 琴瑟和鸣答案:D4.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A5. 下列成语中,与“举世闻名”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家喻户晓B. 人尽皆知C. 举世无双D. 骄阳似火答案:A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______。
”(温故而知新)2.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3.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后天下之乐而乐)4. “床前明月光,______。
”(疑是地上霜)5. “千山鸟飞绝,______。
”(万径人踪灭)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以及教育思想。
其特点有:以对话为主,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影响深远。
2.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内涵。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强调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个人幸福应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
这种思想内涵体现了儒家“仁政”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
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
当然从最简单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应当位于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上,以便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
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
而从三河缩小到一个地点的天下之中则是洛阳。
所以,从西周到唐代,都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
虽然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但有时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现实位置。
因为除了理想以外,政治军事经济因素要起着实际的作用。
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一方面要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
在这种考量下,首都就可能设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
具体而言,在唐代以前,适合这一要求的是西安一带。
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盐铁论·非鞅》所说:“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
”就是这个意思。
而这一地区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制不了东方,也能据险保守独立。
洛阳则没有这个优势,万一四方叛乱,则难以保全国家政权。
这是控内。
而对于御外而言,由于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敌威胁来自西北,对于强盛王朝而言,首都偏于西北有利抗敌自保。
如西汉、隋、唐都是如此。
到了宋以后的外患则来自正北或东北,所以,首都的定位也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迁。
河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964年,美国纽约曾发生一起谋杀案,一名年轻的妇女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的袭击,她大声呼救。
周围居民楼的一些房间亮起了灯,有人打开了窗户,一位男士大声呼喊:“放开她!”歹徒溜走了。
灯光熄灭后,歹徒返回,再次袭击这名妇女,她再次呼喊,灯光再次亮起,窗户再次打开,歹徒再次逃走,灯光熄灭。
当这名妇女到住处大门时,歹徒第三次袭来,她被杀死,整个谋杀过程持续了35分钟,38个目击者竟没有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一事件中人们表现出的冷漠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亲社会行为”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热点即始于这一惨剧。
在心理学中,助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
亲社会行为也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类行为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是社会倡导的行为,也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
在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帮助、捐献等几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备受关注,一直强调的都是这种行为的利他性和自我牺牲。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互惠性的亲社会行为最为常见,例如我们在帮助对方时赢得了对方的友谊和赞誉。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亲社会”是与“反社会”相对的,因此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
司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教师或父母对儿童适当的惩罚等,这类行为虽然具有潜在的伤害性,但符合社会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的,其目的并不是伤害,所以是亲社会的。
亲社会行为可能是由利他主义引起的,个体在做出利他行为时只关心他人利益而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利他行为的特点就是自愿帮助别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
利他行为经常有个人遭到损失和面临危险的可能,“舍己为人”实际上就是利他行为。
在每个重大灾难时,我们几乎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别人的生命。
在做这一行为时,人们并没有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只是在帮助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
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有删改)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答案】1.B2.D3.A【解析】1.试题分析:B项“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理解有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D项“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A项“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分析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归旸字.彦温,汴梁人。
将生,其母杨氏梦朝日出东山上,有轻云来掩之,故名旸。
学无师传,而精敏过人。
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锄奸击强,人不敢以年少易之。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
至元五年十一月,杞县人范孟谋不轨,诈为诏使,至河南省中,杀平章月鲁帖木儿、左丞劫烈、廉访使完者不花、总管撒里麻,召官属及去位者,署而用之,以段辅为左丞,使旸北守黄河口。
旸力拒不从,贼怒,系于狱,众叵测所为,旸无惧色。
已而贼败,污贼者皆获罪,旸独免。
明年,转国子博士..,拜监察御史,及入谢,台臣奏曰:“此即河南抗贼者也。
”帝曰:“好事卿宜数为之。
”赐以上尊。
已而辞官归,养亲汴上,亲既殁,家食久之。
至正..五年,除佥河南廉访司事,行部西京,以法绳赵王府官属之贪暴者,王三遣使请,不为动。
宣宁县有杀人者,蔓引数十人,一谳得其情,尽释之。
沁州民郭仲玉,为人所杀,有司以蒲察山儿当之,旸察其诬,踪迹得其杀人者,山儿遂不死。
八年,升左司员外郎。
九年正月,转河西廉访使,未上,改礼部尚书。
会开端本堂,皇太子就学,召旸为赞善。
旸言:“师傅当与皇太子东西相向授书,其属亦以次列坐,虚其中座,以待至尊临幸,不然,则师道不立矣。
”时众言人人殊,卒从旸议。
十二年,除刑部尚书,十七年,授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
明年,乞骸骨...,侨居弘州。
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三。
(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三》,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B.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C.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D.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旸的出生富有神奇色彩。
他快出生时,母亲做了个奇梦,于是就给他取了个跟梦境有关的名——“旸”。
B.归旸敢于抵制图谋不轨的杞县人范孟,因此得到了皇上的称赞和赏赐,调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官职。
C.归旸担任河南廉访司佥事时,将赵王府中贪暴官员绳之以法,赵王多次派人说情无效,反映出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性格。
D.归旸担任赞善时,提出了皇太子老师与皇太子相向而坐、其他属员再依次列坐的建议,表现了他对师道的重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锄奸击强,人不敢以年少易之。
(2)沁州民郭仲玉,为人所杀,有司以蒲察山儿当之,旸察其诬,踪迹得其杀人者。
【答案】4.A5.C6.B7.(1)至顺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同知颍州事,铲除奸邪,打击豪强,人们不敢因为他年少而轻视他。
(2)沁州平民郭仲玉,被人杀害,有司以蒲察山儿抵罪,归旸察觉他是被诬陷的,寻找线索抓到杀人罪犯。
【解析】4.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首先要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注意下列地方的断句,“遣奏差至颍”不可拆分;“时”是副词,作状语,前面要断开;“之”作代词宾语,后面要断开。
这样大致可以选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C项,理解错误。
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试题分析:B项,理解错误,是先调他担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官职”,然后才知道他是抵抗范孟的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
关键字(1)“登”、“授”、“以”、“易”、句意;(2)“为......所”、“当”、“察”、“踪迹”、句意。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归旸字彦温,汴梁人。
将出生时,母亲梦见朝阳从东山出来,有薄云掩盖,所以取名旸。
旸学习未经老师传授,而聪敏才智超过常人。
至顺元年考中进士,授予同知颍州事,铲除奸邪,打击豪强,人们不敢因为他年少而轻视他。
山东盐运司派遣奏差到颍州,(奏差)仗势为非作歹,旸将他拘捕投入狱中。
当时州县官员奉承盐运司都很谨慎,盐运司官员颐指气使,州县官员竞相为之奔走,只有归旸不屈服。
至元五年十一月,杞县人范孟图谋不轨,伪称是诏使,到河南省,杀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左丞劫烈、廉访使完者不花、总管撒里麻,把那些已离职的官属召来,签署录用,任命段辅为左丞,命令归旸北守黄河口。
归旸坚决不服从,范孟大怒,将他关入狱中,众人不知他们要干什么,都感不安,而归旸毫无惧色。
不久,贼寇失败,凡是受贼寇任用的官员都受到处罚,只有归旸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