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今后思路和对策

合集下载

民勤县肉羊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民勤县肉羊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 2024年第44卷第2期 总第307期 | 1032.4 接地检查出于配料精度和安全因素的考虑,建议定期检查传感器的接地状态。

在配料过程中,可靠的接地不会让物料颗粒与金属秤体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静电发生累积,防止静电释放时影响配料精度或造成安全事故。

2.5 清洁保持配料秤接线盒以及重传感器的清洁,确保粉尘不会堆积在传感器和接线盒中,避免影响整体测量精度。

2.6 检查紧固螺栓定期检查配料秤传感器的底座或吊杆是否安装牢固,检查称重滚子旋转是否灵活。

确保配料秤的秤体处于“浮动”状态。

3 小结配料系统中的配料秤是精密设备,配料秤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饲料质量。

合理科学地配置、使用和维护配料称,是配料系统稳定准确工作的关键。

赵生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民勤县着力将畜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1],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肉羊产业优惠政策,如“8+N”农业优势主导产业[2]。

2023年底,民勤县有肉羊产业园区1个(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共批准10个肉羊产业园区),规模化羊场601个,规模饲养户1 740户,肉羊存栏量80万只,出栏量240万只,形成了以规模化羊场为主导,农户繁育为补充的肉羊产业发展体系[2]。

2008年民勤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县区;2009年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养羊大县;2013年获得“中国肉羊之乡”的称号;2019年注册了“苏武沙羊”商标,并举办了首届“苏武沙羊节”,建成了苏武沙羊美食街,打造了民勤县羊肉特色饮食和苏武文化宣传的窗口,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中华苏武沙羊美食之乡”称号,民勤县肉羊入选“甘味”农产品“好中优”产品目录。

1 肉羊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1.1 发挥惠农政策优势国家各项扶持养殖业的优惠政策在民勤县得中图分类号:S81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769(2024)02-0103-03摘 要:一系列扶持发展肉羊产业优惠政策的出台,使民勤县肉羊产业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民勤县肉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了肉羊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肉羊养殖是指人类为了获得羊肉而对羊进行饲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肉羊养殖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改进对策两个方面,详细讨论肉羊养殖的现状及其需要改进的方面。

1. 养殖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肉羊养殖主要以散养和半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种低效、低产、低收益的模式导致了养殖效益的降低。

2. 种质资源短缺。

我国肉羊养殖的耕种羊品种单一,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

高品质、高产量的养殖品种稀缺,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 饲料供给不稳定。

养殖业最重要的是饲料供给,而我国的饲料供应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品质不稳定、营养成分不明确、添加剂使用不当等等,这些问题使得肉羊养殖面临较大的风险。

4. 养殖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养殖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养殖技术落后的问题,一些养殖户缺乏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导致养殖业产量低、效益差。

5. 疾病防控困难。

饲养动物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而在我国,疫情防控体系不健全,兽医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因此疾病的防控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1. 推广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提高肉羊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加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密度、优化饲养管理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 改良肉羊品种。

加强肉羊品种的改良,培育适合我国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肉羊的舔舐性、繁殖性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3. 优化饲料供给。

加强饲料生产管理,提高饲料品质,增加饲料供应量,合理搭配饲料种类,控制饲料成本,确保饲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加强养殖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引入科学养殖技术和先进的养殖设备,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效益。

5. 加强疾病防控。

建立完善的养殖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大疫苗和药品的供应,加强兽医服务水平,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肉羊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形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

目前肉羊养殖存在一些问题,如养殖方式落后、养殖管理不规范、饲料和草地资源有限等。

为了改善肉羊养殖的现状,需要采取一些改进对策。

改进肉羊养殖的方式是关键。

传统的户外放养方式虽然能够降低饲料成本,但饲养密度往往较低,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天气的影响。

建立起科学规模的肉羊养殖场,采用舍饲养殖方式,可有效控制羊群数量、提高养殖密度、改善羊群的生长和繁殖性能。

加强养殖管理是关键。

养殖管理直接影响着肉羊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免疫状况。

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体系,包括定期进行疫病防控、合理配种、科学饲养、定期体检等,能够提高羊群的群体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且保证羊群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增加饲料资源也是改进肉羊养殖的重要对策。

目前我国饲料资源有限,粮食价格日益上涨。

科学开发农业废弃物、副产品和禽畜粪便等资源,利用真空乾燥技术、纤维降解技术、糖化技术等加工方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高效的饲料,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提高肉羊品种的肉质品质也是改进肉羊养殖的关键。

通过选配出生长快、肉质好、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合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肉羊品种基因资源,进行种群改良和杂交培育,培养出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肉羊品种。

加强市场营销也是改进肉羊养殖的重要对策。

通过建立畜牧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加强养殖户之间、养殖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起稳定的市场渠道。

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品种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

要改进肉羊养殖的现状,需要从养殖方式、养殖管理、饲料资源、肉羊品种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改进对策。

只有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才能提高肉羊养殖的效益和竞争力,为我国的肉羊养殖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肉羊肉作为传统的主要肉类产品之一,其养殖业也日益得到关注。

目前我国肉羊养殖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进对策,以推动肉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一、肉羊养殖的现状
1. 供给不足:当前我国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但由于我国肉羊养殖技术相对滞后,导致肉羊供给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技术水平低:我国大部分肉羊养殖户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饲养模式上,缺乏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肉羊生产效益较低。

3. 疫病防控不足:由于肉羊养殖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疫病防控措施薄弱,导致疫病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肉羊的生长和发育。

4. 品种单一:我国肉羊养殖以绵羊为主,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

5. 包装销售不足:肉羊养殖产业链条相对薄弱,包装和销售环节需要加强。

二、改进对策
1.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倡导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养殖户的技能,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2. 强化疫病防控措施: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提高防疫意识,推广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技术,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3. 增加肉羊品种:引进高产、优质的肉羊品种,改善肉羊群体遗传质量,提高肉羊的市场竞争力。

4. 发展农村合作养殖:鼓励农民合作组建肉羊养殖合作社,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益,加强市场竞争力。

5. 健全肉羊产业链:加强肉羊养殖产业链建设,完善肉羊产地与市场的对接,加强包装销售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市肉羊发展实施方案

市肉羊发展实施方案

市肉羊发展实施方案一、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肉类产品中,羊肉因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而备受青睐。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肉羊产品供应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二、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业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产能低效等问题,导致了市场供应不足的局面。

同时,由于市场监管不严、质量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导致消费者对肉羊产品的信任度不高,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制定市肉羊发展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肉羊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增加肉羊产品的供应量,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四、发展策略。

1.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活动,提升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 建立质量监管体系。

加强对肉羊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达标,树立消费者信任。

3. 支持政策倾斜。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肉羊养殖业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更多的人投身肉羊养殖业。

4. 加强市场营销。

通过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拓展肉羊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

五、发展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肉羊养殖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贷款、补贴等扶持措施,帮助养殖户改善生产条件。

2.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肉羊养殖业的发展,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3. 建立行业协会。

建立肉羊养殖行业协会,为行业内的养殖户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行业的共同发展。

六、发展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市肉羊发展实施方案,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1. 增加肉羊产品的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

2. 提高肉羊产品的质量,树立消费者信任。

3. 推动肉羊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七、总结。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肉羊养殖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肉类供应及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肉羊养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牧草不足、疾病防控不力、养殖规模小等。

为了改善肉羊养殖的现状,我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加强牧草的种植与利用。

牧草是肉羊的主要饲料,优良的牧草品种及合理的利用方法对于提高肉羊饲养效益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引进优良牧草品种,提升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可以利用先进的牧草种植技术,如恰当施肥、合理浇水、科学割草等,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率。

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肉羊养殖中常常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对养殖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按时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并严格隔离新进羊只,避免疾病传播。

可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拓展肉羊养殖的规模。

目前我国肉羊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规模较小,影响了养殖效益。

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推动养殖规模的扩大。

通过集中养殖,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规模化养殖可以提高养殖的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第四,加强养殖技术培训与支持。

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对于推动肉羊养殖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组织定期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养殖者的养殖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提供养殖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解答养殖者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

第五,加强市场信息的引导与推广。

市场是肉羊养殖的终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养殖品种和规模,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可以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向农民提供市场行情、销售渠道等信息,指导农民做出养殖决策。

要改善肉羊养殖的现状,需要加强牧草种植与利用、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拓展养殖规模、加强养殖技术培训与支持、加强市场信息的引导与推广等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改进对策,能够提高肉羊养殖的效益,促进我国肉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一、肉羊产业现状分析我国是肉羊生产大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019年,我国肉羊饲养数量已达2.79亿只,产量占全球的47.5%,但肉羊养殖发展不平衡,中小规模养殖户聚集,大型养殖企业少见,效益较低,肉羊品牌建设薄弱,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等少数自治区。

二、肉羊产业发展目标1.确立肉羊产业现代化、产业链一体化方向,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2.统筹发展肉羊养殖和肉羊产品加工,优化肉羊产业布局结构,提高肉羊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

3.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消化慢、营养高的草原柳枝苜蓿等牧草品种,推广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化育种,提高养殖效益和肉羊品质。

4.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养殖管理制度、优化养殖结构,逐步推行“科技+资本”模式,提升肉羊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肉羊产业的重点1.加强肉羊品种选育,推广优质良种,提高肉羊产出率和品质。

2.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强养殖标准化和智能化,提高肉羊养殖效益。

3.加强草原建设和草地综合治理,增加牧场草场面积,推广精细化管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4.发展肉羊产业远程市场,提升肉羊附加值,加快品牌建设。

5.扩大肉羊加工规模,提高产品价值,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政策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扶持“三品一标”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实施土地政策,支持肉羊养殖土地供应,提供肉羊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等扶持政策。

3.加大金融支持,降低肉羊养殖资金成本,促进肉羊产业发展。

4.加快肉羊与农业、畜牧业、渔业等业态的融合,依托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建立健全农业与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体系。

五、总结发展肉羊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之一。

我们应该重视肉羊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突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肉羊养殖是我国畜牧业中重要的一个领域,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类需求的增加,肉羊养殖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与此肉羊养殖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肉羊养殖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推动我国肉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一、肉羊养殖的现状1. 养殖模式单一目前,我国的肉羊养殖模式主要以散养和畜牧业为主,而工厂化的规模化养殖占比较小。

这种养殖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散养和畜牧业生产效率低下,规模化养殖虽然生产效率高,但却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和动物福利问题。

2. 饲料和饲养技术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羊养殖业的饲料和饲养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饲料质量参差不齐,对饲养环境的要求也不够严格,这容易导致肉羊生长缓慢、肉质差等问题。

3. 人工成本高在肉羊养殖业中,人工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从放牧到喂养、管理和疾病防治,都需要大量人工投入,这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

4. 品种改良不足我国的肉羊品种偏重于产量,而对于肉质和适应性的选育还有待加强。

当前,市场上流通的肉羊品种大多数是生长速度快但肉质较差的品种,导致了市场供需矛盾。

二、改进对策为了提高肉羊养殖的效率和质量,可以适度推广规模化养殖模式。

规模化养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推广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养殖环境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提高饲料的质量和适口性是提高肉羊生产效率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饲料和饲养技术的研究。

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效饲料和饲养技术,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和肉质,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3. 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场,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养殖管理技术,加强疫病防控等,都可以提高养殖效率,提高肉羊的产量和质量。

加强对肉羊品种的改良,选育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好的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通过肉羊品种的改良,提高肉羊的生产性能,使肉羊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今后思路和对策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总体要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肉羊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种草养畜抓普及,建园抓场扩规模,散户大场同步走,标准养殖上水平”的发展思路和“扩种玉米广种草、村有大户户有场、乡有小区县有网”的发展模式,突出“扩张总量和提质增效”两大重点,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条延伸、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全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农民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至目前,全县70%以上的养羊农户改建了暖棚圈舍,累计建成设施养殖园区1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20个,培育万元规模养殖户5550户,肉羊饲养量达172万只,羊产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70%。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㈠政策引导,助推肉羊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政策引导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和资源。

近年来,我县为了扩大畜牧养殖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在畜牧业发展上做足了文章,2001年制定实施了“双百万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全县皮棉产量突破一百万担,养羊突破一百万只),提出了禁杀禁卖能繁母羊的要求,迅速在全县各村组掀起了改建暖棚圈舍的热潮,牲畜饲养量迅速增加。

2008年出台了《关于建设百万只羊产业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规定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资金,采取“补、奖、贴”的形式,全力创建肉羊产业重点县。

“补”:按照引进良种基础母羊每只补贴200元、纯种公羊每只补贴1000元、新建青贮氨化窖每立方米补贴50元、牧草种植每亩补贴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奖”:新建规模场(小区)养殖数量万只以上的奖励10万元,5000只以上的奖励5万元,千只以上的奖励3万元的标准进行鼓励。

“贴”:肉羊养殖场(小区、户)养殖所需贷款全额贴息1年,养殖场(小区)每户最高贴息3万元,养殖散户最高贴息1万元,以此来激发农户养殖积极性,加快全县肉羊产业发展步伐。

2010年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酒航路沿线百公里、百个场、百万只设施规模养殖产业带建设规划》,和此同时制定了《***县“十二五”羊产业发展规划》,以此来推动全县肉羊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4年全县肉羊饲养量突破172万只,县委、县政府又趁热打铁,不失时机的制订了《***县200万只肉羊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让我县肉羊产业的发展势头不减,羊只饲养量不断增加。

自2010年以来,县上采取银行贷一点,招商引一点,养殖农户筹一点,财政补一点,项目投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有效的促进了肉羊产业的发展,全县共投入羊产业发展资金4.8亿元,其中:县委、县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发放草食畜牧业贷款2.8亿元,招商引资投入5000万元,养殖户自筹1.2亿元,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县财政补贴1000万元。

㈡示范引领,大力发展标准化设施养殖为了提高养殖小区集约化程度和设施利用率,在千家万户发展养羊产业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有能力的养殖大户发展壮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四统一”要求,采取政府引导,农户投入、项目扶持、社会参和的办法,主攻养殖园区和大场大户建设,全县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近年来,先后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4个,市级25个。

同时在大场大户的示范引领下,全县积极推广“五配套养羊模式”(即:每户饲养小尾寒羊等多胎多羔母羊15-20只,肉用种公羊1只,配套修建暖棚圈舍3间,青贮池1座,配备铡草机1台,种植3-4亩草,通过青贮秋玉米或各种农作物秸秆相互搭配,铡短粉碎,清水滤净,补饲精料,科学饲喂,育肥3-4个月出栏,年出栏肉用羔羊50只以上,收入过万元),动员千家万户发展模式化肉羊养殖,并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在养殖户中积极培育“5136”养殖示范农户(即:在全面落实“五配套”的基础上,户均每年增加1只基础母羊,增加出栏羔羊3只,人均增加牧业纯收入600元),以此来推动全县肉羊养殖规模的发展壮大,逐步提升千家万户的养殖水平。

至目前,全县“5136”养羊养殖示范农户达到8300户,占养殖农户的45%。

㈢科技推广,全力支撑肉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县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设施养殖和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组建了畜牧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加强了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了良种繁育、杂交利用、人工授精、饲草料调制、饲养管理等技术推广。

一是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结合《国家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现代农业肉羊产业项目》,按照引进良种、纯繁扩群、杂交改良、育肥生产的改良路线,大力引进小尾寒羊、无角道赛特、萨福克、波德代等良种羊,不断更新扩大多胎多羔基础母羊群体,加快基础母羊更新换代步伐。

近年来,每年坚持从山东梁山等地引进纯种小尾寒羊基础母羊3000只以上,新建良种羊扩繁场6个,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展杂交改良。

采取肉羊温精授配和高代杂种公羊本交“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全县共建立肉羊温精授配点75个,高代肉羊杂交改良点2200个,进行纯种繁育、改良扩繁、杂交育肥。

三是推广利用秸秆综合加工技术。

为了解决畜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饲草料不足的问题,我县积极开发饲草料利用技术,在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的基础上,积极推广饲草料复种、套种技术和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技术,多元化开辟饲草料资源;同时,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带穗青贮,秸秆饲草铡短粉碎、清水滤净、加拌精料等科学饲喂技术,以各种方式支持全县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㈣强化服务,为全县肉羊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加快推进全县肉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建设进程中。

一是健全完善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贴近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推进产业发展”的原则,加强乡村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和业务管理,强化乡村农技人员岗位职责和服务能力,让乡村农技人员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领头人、指导员和宣传员,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加大畜牧科技培训。

利用短期培训、技术下乡、科技赶场等形式,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三是加强疫病防控和监测。

按照“完善县级、加强乡级、建设村级”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畜牧养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牲畜防疫责任制,确保牲畜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实现“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的目标。

并在14号国防基地、鼎新镇及县城众鑫三个大型集贸市场建立了牲畜产品监督检查点,建立了86个村级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强化了对活畜及产品上市、流通环节的监管检查。

四是积极创建申报肉羊品牌。

近年围绕肉羊产业全县先后申报创建“沙草肉羊”和“一口香”、“西盛”、“老徐家”羊肉等品牌,生产的羊肉远销北京、广东、上海、新疆等地,受到了客商的一致好评。

五是加大流通,提质增效。

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合作伙伴,在县工业园区建成年屠宰、分割、加工50万只肉羊的生产线;在距县城16公里的酒航公路旁,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肉羊交易市场,每天的交易量达到了1000只左右,为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肉羊产业打开了销售市场,有效解决了群众养羊卖难的问题,促进了肉羊产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的发展。

二、今后发展思路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肉羊产业,提升全县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平。

我县将紧紧围绕“建设畜牧强县、全省养羊大县”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基本原则,继续按照“种草养畜抓普及,建园抓场扩规模,散户大场同步走,标准养殖上水平”为发展思路,按照布局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狠抓“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加工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和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五大体系和“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化养殖工程、畜产品安全工程”三项工程建设,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使肉羊产业发展步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从而促进我县肉羊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㈠五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加工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和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良种繁育体系。

以纯种繁育为基础、杂交改良为主要手段,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快建设一批肉羊温精授配点,加快良种扩繁,加强基础母畜供应能力建设,形成性能优良的基础母畜核心群,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

逐步在全县建成千只良种羊扩繁场10个以上,小尾寒羊基础母羊达到55万只,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2、饲草料加工体系。

在全县种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12万亩的基础上,积极推广饲草料复种、套种技术和秸秆加工技术,开辟饲料资源。

一是依托相关政策加大退耕还草力度,落实退耕还草面积,扩大优质牧草留床比例,加强饲草料基地的灌溉、施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二是积极引导农户适量腾出一些三荒地扩大种草,并充分利用有限的小麦空闲地复种饲用秋玉米;三是引进推广粮饲兼用玉米、美国黑金钢、健宝等优良饲料、牧草品种,建立饲草料基地;四是利用玉米秸秆资源,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带穗青贮,其它秸秆饲草铡短粉碎、相互搭配和“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加工技术,配置搅拌、喂料,秸秆揉切粉碎等各种机械设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高效利用秸秆的产业格局,逐步使全县秸秆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三贮一化”养羊农户达到全县养羊农户的60%。

3、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按照“完善县级、加强乡级、建设村级”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肉羊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肉羊防疫责任制。

一是加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免疫和消毒灭源,确保免疫密度和消毒面积达到100%;二是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确保规模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检疫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免疫标志制度的实施和可追溯制度建设,确保牲畜免疫耳标率达到100%。

实现“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的目标。

积极筹措建设县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在大型集贸市场建立肉羊及产品监督检查点及村级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强化对活畜及产品上市、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实现“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的目标。

4、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

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民参和”的方针,以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为核心,建成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促进标准化技术的推广使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前景的名牌产品;以现有市场为依托,以城镇为中心,建立多个信息网点和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较完备的城市和农村相衔接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5、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性服务和执法主体在县、服务工作在乡”的原则,重点建设标准化乡镇畜牧兽医站,形成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纽带、村站为骨干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实现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由计划经济条件下“责、权、利”分离,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责”相统一的利益机制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