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舍饲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精)
2023年羊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羊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1.1 国内经济较为稳定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0.03万亿元,同比增长6.6%,经济总量保持在全球第二位的水平。
尽管面临外部风险和内部压力,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为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
1.2 羊肉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羊肉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是我国肉类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品种。
羊肉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以及消费者对品质、健康、营养方面的追求逐渐增强,成为消费者健康养生的选择之一,需求不断扩大,为羊行业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3 养殖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生态环保责任意识的加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低效、低质、低收入的养殖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现在许多地区出现了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养殖模式,为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行业内环境:2.1 羊肉市场广阔羊肉市场广阔,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在一些重要节日和宗教节日中献礼和作为食品的使用,市场需求非常大,为养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2 兽药和饲料的问题兽药和饲料问题一直是限制羊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些厂商为提高羊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而滥用违禁药物,导致兽药残留的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同时也损害羊肉的形象。
饲料的优质化与科学化也是制约养殖效益的因素之一。
2.3 善款偏低中国养殖羊的善待者并不灿烂,饲养羊的技术能力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化管理,营养不良和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使得养殖的投入成本较高,限制了部分养殖企业的发展。
三、小结总体来说,随着社会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对环境和质量的关注不断加强,我国羊行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同时,在行业发展中,生产者和企业也应积极应对行业内的问题,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保持行业健康发展,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3年我国肉羊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

我国肉羊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我国养羊业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全面进展,肉羊业已成为进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特殊是近十多年来,我国羊业生产快速腾飞,已跨入世界生产大国行列。
目前我国羊业生产快速进展,羊的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肉羊业生产现状依据行业统计,2022年全国绵、山羊存栏37480.6万只,羊肉产量280.62万吨,比1985年绵、山羊存栏15588.42万只,羊肉产量59.35万吨,分别增加21892.2万只、221.27万吨,增长140.4%和3.73倍;比1990年绵、山羊存栏21001.2万只,羊肉产量107.1万吨,分别增加16479.4万只、173.52万吨,增长78.47%和1.62倍;比2000年绵、山羊存栏29031.9万只,羊肉产量274万吨,分别增加8448.7万只、6.62万吨,增长29.1%和2.4%。
从1985年到2022年的19年间,全国绵、山羊存栏增加21892.2万只、羊肉产量221.27万吨,增长1.4倍和3.73倍。
目前,我国羊业生产保持快速进展态势,并在很长—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朝阳产业。
肉羊业生产进展前景我国羊肉产量尽管逐年增加,但还是满意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羊肉增幅最高。
我国2022年羊产品出口量为2.24万吨,同比1.25万吨增长93.7%;羊肉出口额为4180.85万美元,同比2061.94万美元增长1.03倍,占羊产品出口总额的89.22%;羊肉进口额为4259.10万美元,同比3859.73万美元增长10.35%;贸易逆差为78.25万美元。
我国中粮集团大力开拓中东市场取得胜利,抓住出口机遇,向约旦、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等国家出口羊产品和活羊。
活羊出口增加,我国恢复向中东出口活羊。
2022年活羊出口量为15.38万只,同比增长20.17倍;活羊出口额为504.93万美元,同比增长21.83倍,占羊产品出口额的10.77%;活羊主要出口约旦,出口额为470.73万美元,占活羊出口总额的93.23%。
肉羊产业链分析报告(二)2024

肉羊产业链分析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是肉羊产业链分析报告的第二部分,将继续深入探讨肉羊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过对肉羊的养殖、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详细研究,为读者提供了解肉羊产业链的全面视角。
正文:一、肉羊养殖环节1. 不同地区的肉羊品种与特点2. 肉羊饲养技术与管理要点3. 养殖场规模化经营的现状与优势4. 羊肉副产品的利用与开发5. 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二、肉羊加工环节1. 肉羊屠宰与分割技术流程2. 肉羊肉品质与安全的保障措施3. 肉羊肉制品的加工与开发4. 肉羊毛的剪切、收购与加工5. 加工环节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三、肉羊销售环节1. 市场需求对肉羊销售的影响2. 肉羊销售渠道与农产品市场的结合3. 肉羊产品销售的价格趋势与波动原因4. 肉羊肉制品的品牌建设与宣传5. 肉羊出口的机遇与挑战四、肉羊产业链中的政策与支持1. 国家对肉羊产业的政策支持2. 肉羊生产的扶贫与农民收入增加3. 专业合作组织与产业链发展4. 肉羊产业链中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支持5. 肉羊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五、肉羊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 绿色养殖模式的推广与应用2. 全程追溯系统在肉羊产业中的作用3. 非遗文化与肉羊产品的结合4. 全球市场对肉羊产品的需求趋势5. 肉羊产业链中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总结:本文围绕肉羊产业链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深入探讨了肉羊的养殖、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关键要点。
通过对产业链各环节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肉羊产业链在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潜力与机遇。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的支持,肉羊产业链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肉羊养殖开始时间较早,在1990年之前我国肉羊养殖处于自由发展期,没有养殖政策,肉羊饲养主要为本土羊,,出肉率较低;饲养方式为放牧饲养,效率低下,且对环境破坏大。
随着对于羊肉需求增长,我国开始改进肉羊品种,同时引进国外优质肉羊品种,中国羊肉产量迅速增加,占世界羊肉生产比重也由1980年的6.1%,增长到2008年的34.6%。
同时饲养方式出现舍饲饲养和半舍饲饲养的新饲养方式。
我国肉羊出栏率持续上升,养殖方式主要为舍饲饲养和半舍饲饲养,出现大批养殖小区,肉羊行业规模化、集中化提高。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技术也逐步应用到肉羊养殖过程电信行业信息花程度提高。
2023年肉羊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肉羊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述肉羊是指纯种羊或混合羊,以肉类为主要目的进行饲养和屠宰的一种家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肉羊消费量不断增加。
肉羊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是具有很高投资价值的行业。
二、市场需求肉羊的消费需求受到人口、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羊类养殖大国,每年的肉羊需求量高达4000万头,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消费量较大。
同时,随着人们对餐饮健康的重视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肉羊在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也为肉羊市场的保持和扩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现状与问题肉羊养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生态条件好且草原面积较大。
但是,相对于牛、猪养殖,肉羊养殖的技术门槛较高,存在着养殖成本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
同时,肉羊行业也存在养殖规模小、技术落后、饲料不合理、疫病防治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生产效益和羊肉的品质。
四、市场机遇1. 消费结构升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2. 国家政策支持,出台养殖补贴、农村金融扶持等措施,为肉羊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加快,养殖成本逐步降低。
4. 新型肉羊品种的引种和培育,使得肉羊产量不断提升和品质得到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
五、市场前景未来肉羊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市场需求会更加旺盛。
根据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肉羊行业未来发展迅速,并逐渐实现规模化养殖和科技型养殖。
随着真正实现肉羊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肉羊行业具有的发展潜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肉羊行业在逐步慢慢地加强生产标准、生产管理,提高自身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强了对市场的分析和了解,更好地掌握市场动向,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使肉羊行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也更容易获得更为宽广的市场空间。
总之,肉羊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大力投资的优质行业。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肉羊养殖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肉羊肉作为传统的主要肉类产品之一,其养殖业也日益得到关注。
目前我国肉羊养殖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进对策,以推动肉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一、肉羊养殖的现状
1. 供给不足:当前我国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但由于我国肉羊养殖技术相对滞后,导致肉羊供给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技术水平低:我国大部分肉羊养殖户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饲养模式上,缺乏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肉羊生产效益较低。
3. 疫病防控不足:由于肉羊养殖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疫病防控措施薄弱,导致疫病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肉羊的生长和发育。
4. 品种单一:我国肉羊养殖以绵羊为主,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
5. 包装销售不足:肉羊养殖产业链条相对薄弱,包装和销售环节需要加强。
二、改进对策
1.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倡导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养殖户的技能,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2. 强化疫病防控措施: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提高防疫意识,推广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技术,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3. 增加肉羊品种:引进高产、优质的肉羊品种,改善肉羊群体遗传质量,提高肉羊的市场竞争力。
4. 发展农村合作养殖:鼓励农民合作组建肉羊养殖合作社,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益,加强市场竞争力。
5. 健全肉羊产业链:加强肉羊养殖产业链建设,完善肉羊产地与市场的对接,加强包装销售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产业概况全国肉羊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目前全国肉羊存栏规模较大,各地区均有不同规模的肉羊养殖基地。
我国肉羊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其中以新疆和内蒙古的肉羊产业规模最大。
二、现状分析1. 产能过剩目前,我国肉羊产业整体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波动较大。
2. 产品结构单一我国肉羊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鲜肉为主,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偏低。
3. 养殖方式落后目前,我国肉羊养殖方式以传统饲养模式为主,现代化、标准化养殖方式较少。
三、问题分析1. 养殖技术落后由于养殖技术的滞后,导致肉羊养殖成本偏高,养殖效率低下。
2. 市场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肉羊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多以散户经营为主,缺乏统一的品牌和销售渠道。
3. 信息不对称养殖户对市场需求和行情信息了解不足,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大,盈利空间受限。
四、发展建议1. 推进养殖技术创新加大对肉羊养殖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成本。
2. 拓展产品多样化积极拓展肉羊深加工产业链,增加肉羊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肉羊产品的竞争力。
3. 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肉羊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市场行情、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使养殖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4. 加强品牌建设推进肉羊品牌化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五、结语全国肉羊产业发展呈现出产能过剩、产品结构单一、养殖方式落后等问题,需要全面推进养殖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市场信息化和品牌化建设,以提高我国肉羊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3年肉羊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肉羊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肉羊行业是指以养殖肉羊为主要产业的一种养殖业,包括饲养、屠宰、加工等环节。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肉羊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要想在市场中立足,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市场需求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对羊肉消费需求量较大,而且市场规模还在扩大。
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营养、安全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对肉羊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二、市场供给从市场供给来看,我国肉羊行业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成本偏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肉羊行业需要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于肉羊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比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减税政策等,这些政策都对肉羊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政策监管方面,政府对肉羊行业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这也为行业内部整体提升和消费羊肉的信心提供了保障。
四、市场竞争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的提高,肉羊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领域里,国内外企业以及一些创业者都积极进入,行业内部的竞争不断加剧。
对于肉羊养殖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在品种和养殖技术、食品安全、产品品牌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市场环境对于肉羊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肉羊行业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供给,研究政策、竞争、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应对和改进措施,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发展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我国舍饲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近几年来,市场对羊肉的需求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就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加快养羊业的发展,对于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十五”期间我国养羊业发展比较快,2005年,我国羊存栏达到3.72亿只,比2000年增长28%,羊肉产量达到435.5万t,比2000年增长59%,羊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达到 5.7%,比2000年提高1.3%,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
要。
随着我国草原工作指导方针的调整,传统的养羊模式已不适应养羊业现代化生产的要求,禁牧舍饲、保护生态、实现生产生态双赢已是大势所趋。
为此,作者试通过对我国舍饲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我国舍饲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与方法。
发展舍饲养羊的必要性养羊业总体生产水平低,优质羊肉产量不高:目前,尽管养羊业的形势很好,需求很旺,但由于目前养羊业的生产方式落后,农区主要为家庭副业式饲养,牧区仍以靠天养畜为主。
长期以来,“靠天养羊”、“头数养羊业”等传统观念影响深远,沿袭至
今。
我国肉羊胴体重只有世界水平的79%,高档羊肉的比重不足5%.在羊肉生产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发展肉羊生产不够重视,至今尚为培育出专门化的肉羊品种,更没有规模化的肉羊繁育体系和肉羊的产业化生产,致使我国肉羊产肉性能差,羊肉质量不高。
2005年进口羊肉4.1万t,比2004年增加24.2%。
总之我国养羊业的饲养水平总体来说还很低。
规模化饲养程度不高,肉羊育肥才刚刚起步,饲养标准制定滞后,疾病也制约着养羊业的发
展。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是养殖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舍饲以其固有的特点与传统畜牧业相比,更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利于资金的集中投入使用。
同时,由于禁牧舍饲又可以使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的步伐。
有利于生态恢复和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生态现状看,实施禁牧舍饲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前提。
草原资源既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至今遭到破坏最严重的生态要素。
实施禁牧舍饲,从根本上消除了超载过牧这一造成草原“三化”的人为因素,使草原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植被得以再生和恢复,从而加快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进程。
从牧业生产方式看,实施禁牧舍饲是改变传统饲养方式的客观要求。
过去多年来,由于单纯注重畜牧业数量型增长,致使我国的牲畜总量超常发展,放牧强度远远超出了草原的适宜载畜能力。
超载过牧必然导致草畜矛盾激化,严重阻碍畜牧业发展。
因此,面对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现代畜牧业的客观趋势,放牧这一原始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由于其固有的管理落后、质次低效和对生态的破坏作用,必然要被先进的舍饲养畜方式所取代。
有利于防灾抗灾:实施禁牧舍饲是提高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根本措施。
我国牧区多属大陆性半干旱地区,以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但是实行舍饲养畜的地区和农牧户,基本都经受住了灾害的考验,而以放牧为主的地区和农牧户,牲畜尤其是羔羊死亡率很高,给当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从吸取这一深刻教训出发,实行禁牧舍饲是必然选
择。
我国舍饲养羊业的现状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人们对羊肉产品的需求增长,舍饲养羊生产日益得到重视。
饲养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使草地得到休养生息。
一些草地生态脆弱的地区,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分散饲养正向相对集中饲养方式转变,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
2005年出栏30头肉羊的规模场户187万个,出栏量占总数的41.4%。
目前,随着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生产布局不断优化,肉羊业生产区域正在由传统牧区向农区转移,中原和西南等省的农区已成为我国羊肉的主要产区。
2005年,肉羊产业带14省(区、市)肉羊产量占全国的80.5%。
肉羊的舍饲育肥发展迅猛,使肉羊业作为畜牧业生产的新型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养羊业的科学研究工作与科技投入,进行了多项科技攻关,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技术贮备,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规模化舍饲养羊业的发展。
在新品种培育方面,“十五” 期间,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开展了肉用绵羊品种育种工作,培育形成包括肥羔系和多胎系两个新品系,但还没有适应舍饲环境专门化的肉羊新品种。
在饲养管理方面,对舍饲肉羊的营养需要量进行了研究,调整畜禽结构,增加母羊的比例,改变饲养管理方式和推行配合饲料的加工利用,积极实行羔羊育肥技术,在北方地区积极推广暖棚养羊。
在繁殖技术上采用经济杂交、同期发情和全年均衡配种、产羔的综合技术,可以成批地、均衡地生产育肥用的羔羊。
在疾病防治方面,加强了在舍饲条件下羊病的预防和防治的研究。
在综合生产技术上,对如何提高舍饲养羊的规模化经济效益,肉羊研究、生产、加工体系进行了系统地探讨研究。
内蒙古畜牧所在20世纪90年代曾进行了“百万只肉羊生产和技术开发”的研究和应用,新疆石河子大学和新疆兵团畜牧局在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品种改良、羔羊育肥等方面进行了舍饲养羊的生产实践,内蒙古国家科技园区中的种羊场在舍内地面的处理、运动场的设计及促进羊的运动等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舍饲养羊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缺乏优良的舍饲肉用羊品种:发展舍饲肉羊产业是今后我国养羊业的主流,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培育成一个专门化的肉用品种。
国内一些产肉性能较好的品种仍与国外的肉用品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速度、早熟性、肉的品质和繁殖性能等方面。
目前国内引进的肉羊品种,虽对我国的肉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仅是小范围的饲养和利用其杂交改良,未形成规模化的杂交肉羊生产体
系。
基础设施薄弱:由于长期放牧影响,绝大多数农牧民养畜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棚舍简陋,缺少饲料机械,饲喂设施也不配套等等,现有的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适应舍饲畜牧业的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舍饲的发
展。
饲料供应不足且种类单一,不能满足羊只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在舍饲肉羊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饲料种类的丰富和储量的充足,而且应根据羊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成分配制全价日粮。
在目前的养羊生产中,饲料供应无法保障,饲料利用率低,而且饲料种类过于单一、饲草品质差、日粮配合不科学等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我国舍饲肉羊产业的发展。
经营管理粗放:禁牧舍饲后部分农牧民仍然沿用传统粗放的饲喂方式,牲畜饲养粗放简单,饲草料加工技术不足,营养搭配也不尽合理,还不能做到精养精喂,发病率提高。
在舍饲经营成本相对提高的情况下,养殖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了农牧民发展舍饲畜牧业的积极性。
舍饲肉羊产业的发展对策大量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已经证明,要加快我国舍饲肉羊产业化发展,需要在品种
结构、基础设施建设、饲草饲料利用模式、疾病综合防治以及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因此,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依靠科技创新和龙头带动,加快舍饲肉羊产业化进程,已势在必行。
进一步提高肉羊品种良种化水平及强化高效、高频繁殖与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注重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同时,加强新品种(品系)的培育,从引进为主转向引进和培育并重,逐步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体系。
积极探索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相结合的育种新机制,扶持肉羊良种企业集团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结合常规技术的应用,加快新品种培育。
重点加强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在保种的同时加强新品种培育和开发,逐步形成以保护促开发。
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建立优质种羊扩繁与推广体系;利用杂交优势,推广商品肉羊杂交化;运用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实现批量繁育与规模化养殖;利用营养调控技术,发展肥羔生产。
研究和开发舍饲养羊工艺模式、配套设施与设备:舍饲养羊在我国刚刚兴起,对工厂化舍饲养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很成熟的工艺模式及工程设施配套技术。
今后,可通过借鉴和参考工厂化养猪、养鸡、养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羊的生物学特点和行为学特性,积极开展舍饲养羊工艺模式、配套设施设备研究,解决舍饲养羊中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养羊业生产水平。
建立饲草、饲料高产栽培、加工与高效利用的生产供应新体系:饲料、饲草是发展舍饲养羊业的基础。
采用非蛋白氮的利用,饲料组合效应、饲草青贮与秸秆微贮,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目前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被家畜利用的可食部分不足20%,开发潜力很大,若将可食部分的利用率提高到50%,尚有2亿t以上的作物秸秆可被利用。
要对天然草地进行人工改良,或者种植人工牧草,在耕作制度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实行三元结构,从而保证羊群饲草、饲料的全年均衡供应。
采用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