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肉羊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对于我国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全国肉羊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我们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全国各地肉羊养殖的规模和产业布局;2. 分析肉羊养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 提出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全国各地的农牧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养殖户等为调研对象,共计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
四、调研结果1. 养殖规模:在调查的500份问卷中,65%的养殖户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说明我国肉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
2. 产业布局:肉羊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占全国肉羊总数的80%以上,而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肉羊养殖规模较小。
3. 饲料供应:调查发现,全国肉羊养殖业普遍存在饲料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养殖成本上升。
4. 养殖管理:多数养殖户缺乏养殖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养殖效益不高。
5. 品种选择:调研结果显示,黑毛羊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品种,占比达到60%以上,而少数民族地区养殖的本土品种也有一定市场。
五、发展建议1. 加强产业布局调整:应加大对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肉羊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全国肉羊产业的均衡发展。
2. 提高饲料供应能力:加大对饲料供应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强化养殖管理培训:对养殖户进行养殖管理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增强养殖效益。
4. 推广良好品种:通过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推广肉羊良种,提高养殖效益和羊肉品质。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全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促进肉羊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牧民的增收能力,还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羊肉的需求,推动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全面提升全国肉羊产业的发展水平。
河西走廊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河西走廊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肉羊产业是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农牧业产业之一、本报告对河西走廊地区肉羊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着重分析了河西走廊地区肉羊养殖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二、肉羊养殖现状1.地理环境:河西走廊地区属于中国干旱、高寒地带,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
2.养殖方式:目前养殖方式以户养为主,少数农牧专业合作社和大型养殖企业也参与其中。
3.饲养品种:常见的饲养品种有新疆细毛羊、甘肃黑头羊、河西羊等。
4.养殖规模:大多数农户养羊规模较小,数量不超过50只,少数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可达到几百到几千只不等。
5.养殖技术:由于限制条件,部分养殖户科技含量较低,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6.销售渠道:主要通过当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以及与批发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等方式进行销售。
三、问题分析1.供水问题:由于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缺乏,很多农户在夏季供水困难,对肉羊的饮水需求难以满足。
3.养殖技术问题:部分农户缺乏有效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对肉羊疾病的防治和饲养管理不足。
4.市场问题:由于河西走廊地区的肉羊供应相对充足,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养殖户的销售难度增加。
四、发展前景1.科技支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技能,普及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肉羊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2.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草原资源保护,推广种植优质饲料,提高饲养质量,优化肉羊品种结构。
3.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完善肉羊冷链物流,保证肉羊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4.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农牧专业合作社和大型养殖企业发展,引导其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带动周边农户进行规模养殖。
5.拓宽市场渠道:发展肉羊深加工业,扩大加工规模,增加附加值,拓宽肉羊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
6.加强合作交流:与其他肉羊养殖地区进行合作交流,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促进乌鲁木齐地区肉羊产业发展。
五、结论河西走廊地区的肉羊产业发展面临水源、饲料、技术和市场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该地区肉羊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肉羊产业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肉羊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3f0e81c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e.png)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肉羊产业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
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
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二)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
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降低。
(三)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
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四)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
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
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
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
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
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五)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
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思路与建议(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经过对全国肉羊产业的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肉羊产业的现状1. 在我国,肉羊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农牧业部门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目前,肉羊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区肉羊养殖规模较大。
3. 肉羊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较好,但存在一些问题,如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生产管理不规范等。
二、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1. 养殖技术水平不高。
部分养殖户在饲养、防疫、疾病防控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养殖效益低下。
2. 品种结构不合理。
当前肉羊品种主要以本地品种为主,品种改良的工作相对滞后,导致肉质品质不佳。
3. 生产环节不完善。
饲草和饮水供应不稳定,疫病防控手段不到位,造成了养殖损失和生产效率降低。
4. 市场销售渠道狭窄。
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通,许多养殖户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导致销售问题。
三、发展肉羊产业的对策1. 加强技术培训。
加大对肉羊养殖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推广优良品种。
加强对肉羊品种的改良和推广工作,提高肉羊的肉质品质。
3. 完善生产环节。
改善饲草和饮水供应条件,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生产效益。
4. 拓宽销售渠道。
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养殖户解决销售问题。
四、肉羊产业的发展前景1. 我国消费肉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肉羊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2. 政府对肉羊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3.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安全、营养的肉类需求的不断增加,肉羊产业在国内市场有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综上所述,我国肉羊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但也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全面加强技术培训,推广优良品种,完善生产环节,拓宽销售渠道是进一步发展肉羊产业的关键。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肉羊产业的支持力度,为肉羊养殖户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促进肉羊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羊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肉羊产业的调研,分析了目前肉羊养殖情况、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肉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肉羊养殖情况分析1. 养殖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肉羊养殖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是我国肉羊养殖区域分布的两个主要中心。
养殖规模主要以家庭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为主,养殖户普遍采用山地放牧、圈舍养殖和半围栏养殖等方式。
2. 优势品种我国常见的肉羊养殖品种主要有细毛羊、北山羊、小尾寒羊等。
其中,细毛羊是广泛养殖的品种之一,适应性强、生长快、毛色优美,广受养殖户青睐。
3. 养殖管理调研结果显示,养殖户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盲点。
缺乏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疫病发生率上升等问题。
三、市场需求分析1. 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肉类供应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品质、营养和健康的追求,肉羊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地方特色市场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和口味偏好,一些地方以当地特色肉羊制品为经济支柱,如新疆的羊肉串、内蒙古的烤全羊等。
这些地方特色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我国肉羊产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缺乏对新兽药、新饲料等科技成果的及时采纳,制约着肉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养殖标准不统一我国肉羊养殖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动物疫病的扩散,同时也制约了行业内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3. 产业链条短缺肉羊产业的发展还受制于缺乏健全的产业链条,包括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不够完善,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2023年肉羊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肉羊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述肉羊是指纯种羊或混合羊,以肉类为主要目的进行饲养和屠宰的一种家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肉羊消费量不断增加。
肉羊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是具有很高投资价值的行业。
二、市场需求肉羊的消费需求受到人口、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羊类养殖大国,每年的肉羊需求量高达4000万头,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消费量较大。
同时,随着人们对餐饮健康的重视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肉羊在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也为肉羊市场的保持和扩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现状与问题肉羊养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生态条件好且草原面积较大。
但是,相对于牛、猪养殖,肉羊养殖的技术门槛较高,存在着养殖成本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
同时,肉羊行业也存在养殖规模小、技术落后、饲料不合理、疫病防治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生产效益和羊肉的品质。
四、市场机遇1. 消费结构升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2. 国家政策支持,出台养殖补贴、农村金融扶持等措施,为肉羊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加快,养殖成本逐步降低。
4. 新型肉羊品种的引种和培育,使得肉羊产量不断提升和品质得到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
五、市场前景未来肉羊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市场需求会更加旺盛。
根据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肉羊行业未来发展迅速,并逐渐实现规模化养殖和科技型养殖。
随着真正实现肉羊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肉羊行业具有的发展潜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肉羊行业在逐步慢慢地加强生产标准、生产管理,提高自身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强了对市场的分析和了解,更好地掌握市场动向,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使肉羊行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也更容易获得更为宽广的市场空间。
总之,肉羊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大力投资的优质行业。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产业概况全国肉羊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目前全国肉羊存栏规模较大,各地区均有不同规模的肉羊养殖基地。
我国肉羊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其中以新疆和内蒙古的肉羊产业规模最大。
二、现状分析1. 产能过剩目前,我国肉羊产业整体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波动较大。
2. 产品结构单一我国肉羊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鲜肉为主,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偏低。
3. 养殖方式落后目前,我国肉羊养殖方式以传统饲养模式为主,现代化、标准化养殖方式较少。
三、问题分析1. 养殖技术落后由于养殖技术的滞后,导致肉羊养殖成本偏高,养殖效率低下。
2. 市场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肉羊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多以散户经营为主,缺乏统一的品牌和销售渠道。
3. 信息不对称养殖户对市场需求和行情信息了解不足,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大,盈利空间受限。
四、发展建议1. 推进养殖技术创新加大对肉羊养殖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成本。
2. 拓展产品多样化积极拓展肉羊深加工产业链,增加肉羊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肉羊产品的竞争力。
3. 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肉羊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市场行情、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使养殖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4. 加强品牌建设推进肉羊品牌化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五、结语全国肉羊产业发展呈现出产能过剩、产品结构单一、养殖方式落后等问题,需要全面推进养殖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市场信息化和品牌化建设,以提高我国肉羊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肉羊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推动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的现状分析1. 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规模目前,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规模较大,占全国肉羊养殖总量的30%以上。
主要集中在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
养殖户数量众多,但规模相对较小。
2. 内蒙古地区肉羊品种内蒙古地区主要以蒙古羊、细毛羊、山羊等品种为主。
其中,蒙古羊是当地最主要的肉羊品种,适应性强,抗病能力较强。
3. 内蒙古地区肉羊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羊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内蒙古地区肉羊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内地的大中城市,以及出口市场。
然而,目前内蒙古地区的肉羊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养殖规模和肉羊品质。
三、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户多为传统养殖方式,缺乏现代化养殖技术的运用。
养殖过程中存在饲养管理不规范、疾病防控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较低。
2. 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的市场营销体系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推广。
导致产品销售难度较大,价格波动较大。
3. 肉羊品种改良不足内蒙古地区肉羊品种改良工作相对滞后,缺乏高产、高品质的肉羊品种。
这影响了肉羊养殖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四、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建立健全养殖管理制度,加强疾病防控,提高肉羊的健康水平。
2. 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加强与大中城市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加强肉羊品种改良工作加强对肉羊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工作,哺育出高产、高品质的肉羊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
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万只,已具备年提供羊肉2.5万吨的能力。
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吨,创汇65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20.73% ,占畜产品出口创汇
总额的28.01%。
最近,信息科就我市进一步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建议,供参阅。
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生产基础良好。
我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发展畜牧业、从事肉羊养殖的传统,生产经验丰富。
我市又是农业大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20万亩,每年可提供农作物秸杆710万吨,为肉羊养殖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上近年来青贮氨化技术的应用和人工牧草种植的推广,为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
(二)专业宰杀市场(村)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市培植规范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在肉羊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如莘县朝城、冠县城关镇等羊肉批发市场和茌平洪屯回民李、临清尚店焦庄、高唐南镇梁庄等羊肉宰杀专业村经营思路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倍受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
目前全市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已具备年宰杀销售羊100多万只的能力,年交易额达2亿元。
(三)宰杀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我市拥有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两个,总投资1468元,现已具备年宰杀加工肉羊110万只的能力,产品主要供应中东、俄罗斯、港澳、欧盟等国际市场。
其中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68万元,年宰杀加工能力8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际市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出口创汇1520万美元,列全省首位。
该企业现已获得haccp认证,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约旦、利比亚、巴林、刚果、海地、黎巴嫩等国家的自营进出口权。
(四)规模生产效益可观。
实践证明,农村养羊的适度规模繁殖母羊为50-100只、育肥羊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为例,存栏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获纯收益17万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
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
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二)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
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
降低。
(三)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
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四)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
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
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
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
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
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五)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
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
积极宣传肉羊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切实增强农
户发展肉羊养殖业的信心;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扶持肉羊品种改良、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畜牧合作社发展;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肉羊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落实肉羊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产业规划,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做好小尾寒羊主产区规划,以阳谷、东阿、莘县、冠县四县为主建设肉羊生产基地。
大力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存关系。
实施肉羊生产加工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
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原则,鼓励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村),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准入要求标准。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
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优质肉羊品种普及率,带动产业升级。
小尾寒羊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肉味好、裘用价值高等遗传特点,是优良的地方良种,被誉为“国宝”,对其杂交改良后,可以进行高档羊肉生产。
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高档羊肉生产非常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
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各个环节搞好服务,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产销对接。
组织肉羊饲养场(户)、饲料生产企业、种羊繁育场、羔羊生产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体系,架起饲养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
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对肉羊产业化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尽快建立起支撑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肉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五)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筛选合理利用方案。
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
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
定期公布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价格、采购方向、加工保存技术、饲喂注意事项等,推广玉米秸青贮和麦秸氨化饲喂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