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公开课说课讲解
2024年《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标准教案

2024年《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涉及《房宫赋》第一课时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整体感知,重点词汇解析,课文第一、二段详细解读,以及对赋文结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房宫赋》基本内容,理解其历史背景。
2. 学习并运用重点词汇,提高学生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理解能力,领略古代辞赋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第一、二段句式结构和词义理解。
2. 教学重点:重点词汇掌握和运用,以及对课文整体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和房宫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兴趣。
a. 学生观察图片,解房宫历史背景。
b. 老师简要介绍秦始皇和房宫史实。
2. 课文整体感知:a. 学生自读课文,解大意。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
3. 重点词汇解析:a. 学生预习词汇,查找词义。
b. 老师讲解词汇,引导学生运用。
4. 课文第一、二段详细解读:a. 学生细读课文,分析句式结构。
b. 老师讲解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老师批改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6. 赋文结构分析: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第一、二段重点词汇。
2. 黑板右侧:课文结构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汇:峥嵘、崔嵬、绵延、崇山。
b. 翻译课文第一、二段。
c. 分析《房宫赋》结构特点。
2. 答案:a. 峥嵘:高峻;崔嵬:高大;绵延:连绵不断;崇山:高山。
b. (学生自行翻译,老师课后批改)c. 《房宫赋》结构特点:起兴描述议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点词汇和课文结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历史赋文,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杜牧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杜牧创作《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2)感受杜牧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3)分析杜牧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阿房宫赋》中某些句子的理解;(2)杜牧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牧及《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作品韵律;(2)让学生查找并学习《阿房宫赋》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阿房宫赋》的文学美感;(2)分析杜牧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5.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感受杜牧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阿房宫赋》中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阿房宫赋》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杜牧当时的思想感情。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16-1《阿房宫赋》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妙语匠心赋阿房,欲申炯戒细思量——《阿房宫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阿房宫赋》,“妙语匠心赋阿房,欲申炯戒细思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对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该单元以“责任与担当”为人文主题,选取了两组四篇古代思辨性文本。
第一组为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这两篇围绕国家治理展开讨论;另一组为杜牧的《阿房宫赋》与苏洵的《六国论》,这两篇围绕国家兴亡展开辩论。
单元目标为“领会作者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论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体文,而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史论文,根据“依体定教”,两篇文章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部编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将这两篇文章组成一课,这一课的“学习提示”中写道:“细读课文,结合杜牧、苏洵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
”“感受赋和论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感情和气势。
”据此,“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赋”体特质与质疑、思辨的批判性阅读既是本课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关于文言文的学习,高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劝学》和《师说》两篇古代论述性文本、《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两篇古代写景抒情散文,以及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先秦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第五单元的奏疏《谏逐客书》。
这些文言文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清代,对文言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有所涉及,我们的学生基本具有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
对于“赋”体文,虽然学生比较陌生,但“赋”体句式的整齐、文辞的华美、音韵的和谐,这些特点在古诗词中已被学生认识,因此,学生对“赋”体文也有似曾相识之感。
《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能够分析并欣赏《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能够默写《阿房宫赋》的重要段落和名句。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朗读、背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精神,理解历史教训。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阿房宫赋》的重要段落和名句的理解和欣赏。
2.2 教学难点:《阿房宫赋》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对《阿房宫赋》的深层含义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标记生僻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分析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3.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进行讲解和分析。
3.5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阿房宫赋》,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学生背诵重要段落和名句,提高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以及对《阿房宫赋》的韵律和情感的把握。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5.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和参考资料:准备《阿房宫赋》的文本,以及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解析文章。
人教版新教材《阿房宫赋》示范课公开课优秀课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个性化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培 养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
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技巧、记忆策略等,帮助学生提 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反思与评价
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语句解读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此句高度概括了秦朝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兴建之艰辛。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规模的宏大。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通过对歌舞升平的描写,反衬出秦朝的衰落和宫廷生活的空虚。
写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写作风格
古代文化常识补充
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 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阿房宫
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和权 威,在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阿房 宫,阿房宫规模宏大,壮丽无比
,成为了秦朝的象征。
赋的发展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 文体,它起源于楚辞,经过汉代 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了巅峰。 赋的特点是以铺陈事物为主,讲
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现场提问和答疑环节
学生自由提问
鼓励学生就《阿房宫赋》的相关内容、课堂讲解的疑难点以及自己的思考等问题向老师 提问。
教师答疑解惑
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
问题讨论与拓展
引导学生就一些有争议或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阿房宫是否真实存 在”、“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说”等,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认知能力。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第一篇:《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阿房宫赋》说课稿一、说教材《阿房宫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第一板块“后人之鉴”的第一篇文章。
本课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本课在“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们学习本课应立足当代,寻找历史在当今的意义,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本,读活了文本。
二、说学情学生对“赋”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深入,读文章也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很难读透文章。
本文无论是从语言本身还是结构意蕴上都有较典型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理解文本时,应让学生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①体会赋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句式。
②在诵读中抽丝剥茧,逐步把握文中“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逐步把握文中“形象”,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学法上主要采取诵读法、探究法、读写结合和联想想象法。
诵读法:旨在让学生能在读中再现阿房宫的显性和隐性形象,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读出文本内涵,培养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模仿,模仿很大成分上要背诵,实践证明背诵确实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
文言文学习必须强化背诵,这样做是事半功倍的。
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教师的示范朗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阿房宫赋》教案3篇 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3篇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下面是分享的精选《阿房宫赋》教案3篇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精选《阿房宫赋》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大声地自读。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
3.学生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
(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六王毕:完了、结束北构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不霁何虹雨止初晴(2)特殊用法四海一“一”数→动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骊山”名→状从骊山未云何龙“云”名→动出现云彩“龙”名→动出现龙未霁何虹“虹”名→动出现虹歌台暖响“响”动→名歌声5.段意理解。
本断可分四层: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兀”“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房宫赋》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2.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3. 领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句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相关背景资料,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唐代历史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2)阐述《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句的意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人的悲愤;(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杜甫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 绝
枝子第成
句
来笑开堆
(
。,。,
其 一
)
隔商夜烟
江女泊笼
犹不秦寒 唱知淮水 后亡近月
杜 牧
泊 秦
庭国酒笼
淮
花恨家纱
。,。,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
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 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 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 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 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古文观止》
第三学时
【学习要点】
1、疏通课文第四自 然段
2、借古讽今的写作 目的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第
不爱民
四
段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哀之,鉴之
卒章显志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 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 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 之于天,亦惑矣!
奢亡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杜牧,字牧之,有《樊川文 集》。他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 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 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人称为 “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 杜”。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 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 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 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 “汉赋”、“骈赋”和 “律赋” 的独特文体“文赋”。 《阿房宫赋》:
宫女 众多
明星——妆镜
绿云——晓鬟 比喻
渭流——脂水 排比
烟雾——椒兰 夸张
雷霆——宫车
贪欲
哀怨:望幸,不得见。
来源 六国 (剽掠其人) 珍宝 数量 倚叠如山
挥霍
处置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三、写秦始皇因为骄奢淫逸而自取灭亡。
第 三
贪欲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常情
段 挥霍 使……多于……
《阿房宫赋》公开课
(二)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 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的意思 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惠文王死, 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 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 故名阿房宫。
(三)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 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 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 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 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赋
赋者,铺也。古文体。 铺采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也。
艺术表现: 注重铺陈, 讲究声韵之美, 使用华丽词藻, 着上绚丽色彩。
内容重在: 摹写事物, 抒发情感, 表达思想。
❖
写作背景
❖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23岁的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 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 李湛16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 不视朝政,在位3年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 借此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毁,实则用秦骄 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
明兴亡大道。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
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总写外貌(巨大耗资、宏伟规
第
模、楼阁之高)
一
段
先写楼阁
建
筑
细写内部 次写长桥复道
宏伟壮丽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人 物
第二学时
【学习要点】
疏通课文第二、三自 然段
第二段内容分析
阿房宫的美人珍宝,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
来历:辇来于秦
积怨
(六个排比)
灭亡 叫、举、一炬
爆发
使
夸对排 张比比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剥削与被剥削
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 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罪证。
❖“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 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 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 意在。”
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 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 渭水 河啊甘泉口, 石落水断流。”
第一学时
【学习要点】
了解作者及背景,整 体感知课文,疏通第 一自然段
多南水千
少朝村里
楼四山莺
江
台百郭啼 杜 烟八酒绿 牧 雨十旗映
南 春
中寺风红
。,。,
过
无一山长
华人Βιβλιοθήκη 顶安清知红千回杜 是尘门望牧 荔妃次绣
总结全文
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 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
❖1 主题: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
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2 写作特色: ❖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力。 ❖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