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合集下载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9第九章 统计综合评价 习题答案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9第九章  统计综合评价 习题答案

第九章统计综合评价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统计综合评价:是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依据已有的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综合事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质量优劣等方面做出量的判断。

2. 功效系数法:是对多目标规划原理中的功效系数加以改进,经计算得到综合判断的分数。

3.德尔菲法:是借助专家的经验与主观判断的结果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逐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指标比较法:是将相邻两个指标进行比较,以其中一个指标作为对比的基础,确定另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数量化,依次顺序比较,确定各指标权数的方法。

5.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准确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1.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2.性质相同3.同度量4. 权数5. 定量方法、分析法6.标准值、标准值7.消除量纲、阈值、不容许值、满意值8.正态分布、0、19.直接、所包含的信息10.分值、分值三、选择题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CD 2. A 3. CD 4. AB 5. AD6. A7. AD8. AB9. BD 10. ABCD2四、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变异系数法赋权是一种人工赋权法。

(×)客观2. 资产负债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比率和物耗率皆为逆指标。

(√)3.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权数之和一定为1。

(√)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要从同一方向说明总体。

(×)不一定5. 在对指标的无量纲处理时,如果指标是相对数,就不要进行无量纲处理。

(×)也要6. 在对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时,各科考试成绩的单位都是分,因此就不需要进行无量纲化操作。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和。

2、从统计发挥作用的层次来看,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信息职能、______和______。

3、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和______。

4、统计资料按是否直接取得,分为_______和______。

5、统计资料按时间属性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6、统计资料按所覆盖的范围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7、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_______,“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_______。

8、凯特勒是_______的先驱者,同时也是_______的奠基人。

二、单选题1、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反映职能D、监督职能2、统计学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概括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

A、15世纪末叶B、16世纪末叶C、17世纪末叶D、18世纪末叶3、历史上最先提出统计学一词的统计学家是()。

A、威廉·配弟B、阿亨瓦尔C、康令D、约翰·格朗特4、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

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C、数理统计学派D、社会统计学派5、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

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C.数理统计学派D.社会统计学派6、统计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

A、威廉·配弟B、阿亨瓦尔C、康令D、约翰·格朗特7、“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一、填空题1、统计总体按其所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计量水准(标志)是指对客观现象总体内各个个体单位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测量所依据的标准。

4、统计指标是指对总体数量特征进行计量的_______和_______。

曾五一《统计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一章 统计综合评价 【圣才出品】

曾五一《统计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一章 统计综合评价 【圣才出品】
3 / 3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C.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D.一种主客观相结合赋权的方法 【答案】C 【解析】变异系数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简单平均法和加权统计法是主观赋权的方 法;最大组中值法和 AHP 构权法是主客观结合赋权的方法。简单平均法、加权统计法、最 大组中值法和 AHP 构权法都需要利用评判者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构权。
A.② B.②③
4 / 35
圣才电子书

C.①③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②④
【答案】D
【解析】逆指标就是指标数值越小就越好的指标,容易判断出物耗率、流动资产周转天
数都是逆指标;而产值利润率、增加值率当然是越大越好,因而是正指标。
10.利用相对化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若有逆指标,( )。 A.改变处理后的指标的符号 B.以实际值对比标准值 C.无须进行特殊处理 D.以标准值对比实际值 【答案】D 【解析】利用相对化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对于正指标,以实际值对比标准 值;对于逆指标,以标准值对比实际值。
1 / 35
圣才电子书

B.相关程度低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定量
D.精确度高
【答案】B
【解析】进行统计综合评价,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评价对象的
评价系列,因此评价指标应选择相关程度低的,使之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评价对象。
4.利用标准化方法处理同度量因素的基本前提是变量服从( )。 A.t 分布 B.F 分布 C.χ2 分布 D.正态分布 【答案】D 【解析】利用标准化方法处理同度量因素的基本前提是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在标准化处 理中,将变量值转化为数学期望为 0、方差为 1 的标准化数值。

统计综合评价 习题及答案

统计综合评价 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统计综合评价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统计综合评价:是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依据已有的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综合事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质量优劣等方面做出量的判断。

2. 功效系数法:是对多目标规划原理中的功效系数加以改进,经计算得到综合判断的分数。

3.德尔菲法:是借助专家的经验与主观判断的结果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逐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指标比较法:是将相邻两个指标进行比较,以其中一个指标作为对比的基础,确定另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数量化,依次顺序比较,确定各指标权数的方法。

5.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二、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变异系数法赋权是一种人工赋权法。

(×)客观2. 资产负债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比率和物耗率皆为逆指标。

(√)3.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权数之和一定为1。

(√)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要从同一方向说明总体。

(×)不一定5. 在对指标的无量纲处理时,如果指标是相对数,就不要进行无量纲处理。

(×)也要6. 在对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时,各科考试成绩的单位都是分,因此就不需要进行无量纲化操作。

(×)也需要7. 无量纲化操作不仅适于绝对数、平均数,而且也适于相对数,因为各相对指标的标准不一样,范围也不相同。

(√)8. 权数按表现形式来分,有绝对数的权数和相对数的权数,相对数权数可以直观的反映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9. 权数按形成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然权数和人工权数,自然权数亦称主观权数,人工权数也称客观权数。

(×)自然权数称客观权数,人工权数称主观权数10.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咨询法,是集中专家的经验和建议来确定权数的方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6%B、46%C、54%D、64%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B、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的值为()。

A、0.9750B、0.9500C、0.0500D、0.0250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B. 内容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结构效度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A、平均差B、差异系数C、标准差D、中数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90%B、10%C、78%D、22%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A、称名B、顺序C、等距D、比率答案提示:1.B2.C3. C4.D5.B6.A7.B8.D9. B 10.B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答案提示: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的绘制,见第一章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P10-12。

16秋实用卫生统计学终考综合练习题详解

16秋实用卫生统计学终考综合练习题详解

16秋实用卫生统计学期末终考综合练习题说明:1.本套综合练习题仅针对16秋期末终考而编制,每个题的解题 方法在学习网实用卫生统计学课程主页的“每章重难点辅导”中,或在教材后面的习题答案中,找到相应题目或类似题目的详细解答过程 和答案。

2.16秋期末终考试题与本综合练习题的题型完全相同。

有些数据可能稍有变化,但解题方基本一致。

本次期末考试时间为60分钟,开卷考试,时间短,题量大,希 望同学们考前一定要做足准备,考试时仔细审阅试题,争取好成绩。

一、填空题1. 经调查某地10岁男童身高均数为135厘米,标准差为 4.74厘米,其变异系数是 3.51% _____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

2. 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参数是11. 均数标准误的计算公式为12. 均数的抽样误差是 —对于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 13.根据总体标准差b 是否已知及样本含量 n 的大小,总体均数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不3.某市6岁男童的身高均数为 115.0cm ,标准差为10.0cm 。

试计算6岁男童身高大于 134.6cm 的约占百分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___4 .常用的相对数有构成比、率、比。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关系为 _____________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环比发展速度的算式为 以前一个时间(年)数据为作基数,以相邻的后一。

7.动态数列是 _一列按时间顺序 _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它包括 :绝对数,相对数或 平均数,这些指标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统计表是由 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9. 统计学中常见的统计图形有: 百分条图和散点图10.置信区间的两个要素:一是四部分构成。

普通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条图、直方图、圆图、 准确度 ,二是; 精确度14.根据四格表卡方检验的适用条件,当n>40且所有T >5时,需要用卡方检验的四2格表专用公式为_ 7.2 =(ad-be) n— (a + b)(c + d)(a+c)(b+d)15. 行X 列表的卡方检验专用公式为n R n c16. 非参数检验的两个特点是:(1) _对总体分布未做出任何假定,因此适用于任何分 布的资料_;(2) _易于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比较简便 _______________ 。

黄良文《统计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统计综合评价 【圣才出品】

黄良文《统计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统计综合评价 【圣才出品】

以上各式中的 xij 是对第 i 个参评单位、第 j 项逆指标的实际值进行转化后生成的正指标 数值, xij 是第 i 个参评单位、第 j 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i =1,2,…,m;j=1,2,…,n。
②适指标转化为正指标
设某一适度指标的理想值为 a,则 xij 与 a 的距离越小越好,因此 xij j 与 a 的距离 a xij 相当于一个逆指标,将 a xij 转化为正指标,则有:
第五步,以各评价项目的分值为变量,根据既定各评价项目的权数,利用加权平均法综
合评价总分值。
(3)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①相对化处理方法
进行相对化处理,必须先对每个评价指标确定一个对比的基准值,而后计算实际值与基
5 / 3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系统聚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度量指标(类)间的相似程度。 常用的方法是相关系数或判别系数法。根据 N 个指标的历史资料,分别计算两两指标 的相关系数(或判别系数)并形成相关系数矩阵 R(或判别系数矩阵 R2),以相关系数矩阵 R(或判别系数矩阵 R2)表示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第二步,度量指标(类)间的距离。 利用相关系数矩阵 R(或判别系数矩阵 R2)表示指标(类)间相似程度时,必须将其 变换为距离 d,d 值若越小,则表明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越密切。d= 第三步,根据聚类图确定指标(类)的个数,从每类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3.数据预处理方法 (1)评价指标的类型一致化
2 / 3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家意见趋于集中,然后由最后一次咨询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2)定量方法 ①试算法 它是通过历史资料的试算来判断指标的有效性。 ②系统聚类法 它是通过判断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来筛选指标的一种方法。假设有 N 个指标,将每个

统计学习方法习题

统计学习方法习题

《统计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1、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2、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①、x> me>mo②、x<me<mo ③、x>mo>me3、方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 )①、各水平总体方差是否相等②、各水平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③、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4、某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月平均收入的离散程度( )①、甲类较大②、乙类较大③、两类相同5、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 15%,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为()①、187.5% ②、7% ③、106.48%6、.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①、应用统计学②、描述统计学③、推断统计学7、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①、扩大2倍②、减少到1/3 ③、不变8、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则最大艇速的均值的无偏估计值为()①、32.5 ②、33 ③、39.69、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0、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②、离散程度越大③、稳定性越高 11、季节指数刻画了时间序列在一个年度内各月或季的典型季节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综合评价法最终需要计算一个____________来评价现象的优劣。

2.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前,需要对每一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权数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权数之和一般为____________。

4.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弥补统计指标体系方法的不足,便于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改进的排队计分法或功效系数法,不同的评价对象的某一单项得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_____。

6.加权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是_________的。

7.最优值距离法实质上是计算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的最优值的____________的平均数。

8.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又叫单项________。

9.指数综合法由于使用了统一标准作为评判尺度,使综合评价总指数在不同空间具有__________。

10.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中,若某一单项评价指标的不满意值低于实际值和满意值大于实际值,则单项功效系数取值在____________分之间。

二、单项选择题
1.要对现象作出综合评价,最终需要计算( ) A 单项功效分 B 总功效分
C 综合评价指标值
D 综合评价总指数
2.进行综合评价,先要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
A 选择的评指标越完整越好
B 选择的评价指标越系统越好
C 选择评价指标越能搜集到真实数据越好
D 选择评价指标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 3.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单项评价指标时( )
A 都只能是正向指标
B 都只能是逆向指标
C 只要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正向、逆向指标均可
D 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均不可 4.单项评价指标权数赋予时( ) A 必须是主观赋权 B 必须是客观赋权
C 一般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的权数之和应为1或100%
D 纯粹是人为的
5.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但权数不同,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其结论( ) A 一定相近 B 一定相反 C 可能相反 D 没有可比性
6.采用排队计分法时,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是( )
A 1(
,)1001001i k f k n x -=-
⨯- B 1
(,)1001001i n f k k x -=-⨯- C (,)1001001i n k f k n x -=-
⨯- D 1
(,)100100i n f k n k
x -=-⨯- 7.最优值距离法中的距离是“相对距离”,即( )
A
i i
x X
B 1i i
x X
-
C
i
i
x X
- D
i
i
x X -
8.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综合评价总指数其公式为( )
A 1
n
i =∑=
综合评价总指数
B =
综合评价总指数
C =综合评价总指数
D 1n
i =∑=综合评价总指数9.运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单项功效分的计算公式为( )
A 4060h s i i i
s
i
i x x d x x *-=⨯+- B 4060s
i i i h s i i
x d x x x *
-=⨯+- C 4060i
i h s i
i
s i d x x
x x
*=
⨯+-- D 6040s i
i i h s
i i x d x x x *-=
⨯+-
10.在计算改进的单项功效系数(i d *
)时,若
s i
i
x x =,则有( )
A 60i d *=
B 0i d *
= C 40i d *= D 100i d *
=
三、多项选择题
1.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同向化方法一般有( ) A 倒数法 B 求和法 C 平均法 D 替代法 E 水平法
2.综合评价的局限性主要有( )
A 评价结果不唯一
B 评价结果带有主观性
C 评价结果带有客观性
D 评价结果具有相对性
E 评价结果具有绝对性
3.单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时正确的公式为( ) A
i
i X
X
Z σ
-=
B
min()max()min()
i
i
i i
i
X X Z X X -=
- C
100%i i
X Z X =
⨯ D
1
100%i
i
i X Z
X
-=

E
i i
X Z
X
=标
4.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主要有()
A 目的性原则
B 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C 数据内容一致原则
D 时间长度统一原则
E相关性低原则
5.在指数综合法中,计算单项评价指标的指数时,标准值()
A 可以是总体平均水平B可以是某规划值
C 可以是其它某个公认值D不同评价对象的相同的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必须统一
E 可以是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基期数值
四、判断题
1.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只能采用平均法。

()
2.综合评价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客观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因此综合评价完全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
3.排队计分法和功效系数法中使用了比较特殊的无量纲化方法。

()
4.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总资产负债率是正指标。

()
5.综合评价指标值越大,表明被评价的对象越优。

()
6.运用综合计分法时,需要确定单项评价指标的得分。

如果动态相对数大于1,计满分;等于1,减半计分;小于1计0分。

()
7.不管采用何种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结论)是一致的。

8.改进的单项功效系数的取值在60—100之间。

()
9.综合计分法评价结果有时不可靠,因为当采用基期水平作为比较的标准时,有“鞭打快牛”之嫌。

()
10.正指标与逆指标一定互为倒数。

()
五、简答题
1.简述综合评价的程序?
2.如何认识综合评价的局限性?
3.在综合评价时如何将单项评价指标同向化和无量纲化?
4.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哪些?应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5.比较综合计分法和指数综合法的异同。

六、计算题
下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7),是关于华北5省(市区)、东北3省及有关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数据。

根据以上资料,要求:
(1)采用综合计分法、排队计分法评价2006年华北5省(市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状况(假定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销售率的标准得分或权数(%)分别为25、20、20、25、10)。

(2)采用指数综合法、最优值距离法、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评价2006年东北3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状况(假定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销售率的权数分别为25%、20%、20%、25%、10%;最优值与满意值取当年全国各省市区中的最高值,不允许值取最低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