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视觉传达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视觉符号)
视觉大师作品赏析

总结:福田繁雄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 上的卓越成就使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现代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 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 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 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因此,他 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 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 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 他善于运用图底转换、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以单纯简洁的元素, 诙谐幽默的形式,创造出富有哲理性思维的视觉世界。他的设计理念 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先锋,为我们以后的设计开辟新路。 •
土豆招贴(深度分离)
•
•
冈特· 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 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 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 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 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 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 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 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 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 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 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 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 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 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 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 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 力。
总结
• 靳埭强的水墨作品海报简洁大气,凸显独特的视觉魅力,首先是简 洁,在有限的时间表现出邓福内容页是与中国传统水墨的追求是一致 的,在极简单之中蕴含无尽的内涵,,具有原创风格,用水墨手法表 现现代主义,是对符号内涵的增值和扩充,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是中国古典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设计的典范。
关于视觉传达的简介

最后祝愿每位同学,学习进步学业有成。
谢谢观赏 ――徐杨
LOGOΒιβλιοθήκη 芬兰平面设计大师基奥斯蒂·瓦利斯 在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标志中,北欧 芬兰航空公司的徽标,一定会给你留 下一个这样的印象:蓝天下,一只鸟 在飞翔。当你向芬兰人询问其中的内 涵时,他们一定会告诉您,那是一位 姓氏中包含着"鸟"之含义的设计大师的 杰作。这位大师就是芬兰著名的平面 设计家基奥斯蒂·瓦利斯(Kyosti Varis
什么是视觉传达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Visucl Communication Design) 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 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 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 的接受者。简称为视觉设计 ,即平面设计。
视觉传达专业名人?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1958年进 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 添加 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设计产品 内容 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 ,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 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 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施德明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方式

施德明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方式施德明(Stefan Sagmeister)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视觉艺术家和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著称。
他的创作背景涵盖了平面设计和音乐等多个领域,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跨界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施德明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方式,并分析它们如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施德明简介施德明是一位出生于奥地利的平面设计师,以其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和跨领域的创作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涵盖了海报、包装、品牌形象等多个方面,同时他还是一位音乐家和作家。
施德明的作品常常以简洁的图形、强烈的色彩和独特的版式设计为特点,展现出一种既幽默又深刻的视觉魅力。
二、作品分析施德明的作品往往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他善于运用简洁的图形和鲜明的色彩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我们将通过分析几幅代表性作品,来探讨他在表现方式上的特点。
1.《快乐》海报系列:这一系列海报以简洁的图形和鲜艳的色彩为特点,通过不同的符号和图案来表达“快乐”的主题。
施德明运用大胆的创意和幽默的表现手法,将快乐的情绪传递给观众。
2.《心脏海报》:在这幅作品中,施德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表现手法,将一颗红色的心形符号置于海报中央,表达爱与关怀的主题。
通过简洁的图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感人的氛围。
3.《人鱼》海报:这幅作品运用了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人鱼的形象和简洁的几何图形,传达出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氛围。
色彩的运用也独具匠心,使整幅作品充满张力。
三、表现手法施德明在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象征、隐喻、暗示等。
这些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
例如,《快乐》海报系列通过不同符号的组合,暗示着快乐的多维度含义;《心脏海报》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对爱与关怀的关注;而在《人鱼》海报中,施德明运用隐喻的手法,将人鱼形象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相联系,引导观众探索内心深处的情感。
四、创意与灵感施德明的创意与灵感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0位平面设计师设计师及其代表作

德国设计大师赫尔姆特·朗格尔的“可持续设计”
❖
德国设计师赫尔姆
❖
特·朗格尔,致力于全
❖
球多元文化和可持
❖
续发展的设计课题
❖
的研究,他发起一系
❖
列视觉设计的国际
❖
合作交流活动,向年
❖
轻设计师们传达高质量的
❖
可持续发展理念。他的设
❖
计思想和实践活动体现了
❖
一个有国际视野的设计师
❖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起我
2021/10/10
36
❖ nanna ditzel南娜·迪策尔是丹麦当代著名女设计师,创造出许多别出心裁的独特 产品,其范围包括家具、室内、珠宝、纺织品等。南娜一直从事模数家具系统的
❖ 研究,她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了许多家具和室内设计,其中包括用聚酯泡沫 制造几何造型模数组合家具、多层夹板儿童家具等,这些作品都很成功,而且非
❖
们对设计本质问题的反思。
2021/10/10
32
2021/10/10
Alberto Pinto 法国设计师Alberto Pinto毕业于巴 黎卢浮宫学院。受孩提时代接触过 的各国文化影响,Pinto以熟练混搭 各种风格流派见长,不管是巴洛克 式的繁杂还是现代派的简约,他都 拿捏得恰到好处。 Pinto是室内设计行业不可多得的超 级巨星,他兼收并蓄的设计风格, 以及对精致完美的不懈追求,吸引 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工匠与之合作。 他的设计作品遍布各大洲,包括商 用建筑和私人住宅,其中不乏皇家 宫殿。Pinto的客户一致认为他是把 室内设计提升到“高级定制”境界 的始作俑者。
2021/10/10
5
ANG
2021/10/10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

这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招贴设计,很好的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元素和 现代设计思想的巧妙结合。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大家熟悉的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以及多 幅招贴,都能体现这一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此作品提取了中国的传 统元素:毛笔的笔触,结 合日式的构图,巧妙的体 现了沟通交流的主题。让 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智 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 对话。
靳埭强曾出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三任主席、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现任香港艺术馆荣誉顾问、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客座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荣誉教授、 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比利时国际商标中心荣誉大使及香港艺术发 展局委员,出版有《平面设计实践》、《商业设计艺术》、《海报设计》、 《广告设计》、《日本设计师对谈录》及《商标与机构形象》。
在靳埭强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元素——红点,一个朱 红而鲜亮的红点。他说“红点是我在八十年代开始衍生的一个视觉元素,也 是精神元素,它可以融汇我的设计意念,有生命地传递着丰富的讯息。
福田繁雄,1932年生于 日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 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 于东京国立艺术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 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 --紫绶勋章,1998 东京艺术 大学美术馆评委,曾任日本 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国际平 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四川大
视觉传达设计经典案例

视觉传达设计经典案例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和传播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图形、色彩、排版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意图。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视觉传达设计案例,它们以其出色的创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了行业的典范。
1.苹果公司的标志设计苹果公司的标志设计简洁而富有识别度,是设计界的经典之作。
设计师罗伯特·杨在1977年创作了这个标志,它以一个咬过的苹果形象为基础,象征着知识的诱惑和创新的精神。
这个标志不仅成功地传达了苹果公司的品牌形象,也成为了设计界的标杆之一。
2.圣诞可口可乐广告每年圣诞节,可口可乐都会推出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广告。
其中最经典的一则广告是在1995年播出的“圣诞卡车”广告。
广告以可口可乐的红色卡车为主角,通过独特的动画手法展现了圣诞节的欢乐和温暖。
这个广告以其唯美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成为了圣诞季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奥运会的标志设计每届奥运会都有一个独特的标志设计,代表着主办城市的文化和精神。
其中最著名的一例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标志设计。
这个标志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奥运五环,并结合了美国国旗和奥运火炬的元素,形象地展现了洛杉矶作为主办城市的特色和自豪感。
4.纽约地铁图纽约地铁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铁图之一,它以其简洁明了的设计而闻名。
设计师迪特·拉姆斯在1972年创作了这个图表,通过简化和扁平化的图形和标志,将复杂的地铁线路呈现得清晰可读。
这个设计不仅解决了乘客在地铁导航中的困惑,也成为了地铁图设计的经典范例。
这些经典的视觉传达设计案例不仅令人赞叹,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启发。
它们通过独特的创意和出色的执行,成功地传达了信息和表达了意图。
无论是在品牌设计、广告宣传还是图形导航领域,这些经典案例都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实现更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平面设计大师及其作品简介

福田利用"图"、"底" 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 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 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 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 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 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 互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 趣的效果,其手法为"正倒 位图底反转"
靳埭强(中国广东)
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 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 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 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 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 ,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 ,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 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 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 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靳在8 0年代初设计的中国银行的行徽 至今仍然被视为典范。
基本要素: 创意+构图+色彩
中外平面设计大师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大师
▪ 岗特兰堡(德国) ▪ 西摩·切瓦斯特(美国) ▪ 福田繁雄 (日本)
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大师
▪ 靳埭强(中国广东) ▪ 刘小康(中国香港)
冈特·兰堡 (德国)Gunter Rambow
• 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 • 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 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 构的艺术总监, 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 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 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教授 ,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 ,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 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传统的“艺术遗老 ”,而是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 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他成功地揉合西 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 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展出的有柄 瓷杯、茶叶盒、文具以及杯垫等作品中 国风味浓重,却又不失优雅精细。他在 东京新宿的高岛屋有一家命名“茶语”的 茶馆, 陈幼坚在展馆现场 从茶馆的室内装潢和司标设 计到茶具的选用,都堪称是陈幼坚设计 艺术精髓,而东京三菱银行的CI、 NIKKO的现代中国餐具都让人体会到了 东西合璧的唯美。
“视觉诗人”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的作 品总是通过寻常的 形象表达深刻的含 义,通过隐喻的物 体联想到实际事物。
谢谢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 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式样的转换是兰堡创造 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这个系列作品展现 了平面书籍给人带 来的想象空间十分 广阔。
通过元素的密 集获得张力凸 显效果是兰堡 尝试的又一种 方法。
冈特·兰堡的每一幅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 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颤动。
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 识观念和形态立场。 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 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在视觉 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基本上可 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兰堡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 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 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
冈特·兰堡简介 冈特 兰堡简介
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 1958~1963年在卡塞尔造型 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 术。1960年在法兰克福成立 图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毕 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 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 人设计事务所。
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 (AGI)。同年,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 设计教授。1987年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 1993年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 授、副校长。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 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他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 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 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兰堡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
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
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
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
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这包装主要目的不在直接的商业功能,而在建立第一高品质的企业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这种产品与一般同类产品不同的定位。
两个瓶子的造形都非常精美,以琥珀的素材突显名酒的厚重感,金色招纸营造尊贵的风格,亦可增强礼品市场的吸引力。
承作总监为清野嘉平深泽直人深泽直人(),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0”的创始人。
他曾为多家知名公司诸如苹果、爱普生进行过品牌设计,其作品在欧洲和美国赢得过几十余设计大奖。
他的设计主张是: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为±0)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设计理念——无意识设计深泽直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无意识设计”。
“无意识设计”()又称为“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
比如,经常做饭的人一般都知道,煮米饭时放一些辅料可以使做出的米饭达到意想不到的口味,比如放醋可以使煮出的米饭更加松软、香嫩,即使大部分人知道这个常识,但是因为一时疏忽仍会有忘记添加辅料的时候。
因此我们需要做一种设计,就是在煮米饭时的一个无意识动作中自动添加相应辅料,而这种设计就称为“无意识设计”。
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一种生活需求,而非改变,设计是方便人的生活方式,而非复杂。
因此,好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生活细节,方便人的生活习惯,使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特别是在工业设计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设计师力图否定约定俗成的设计,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样就无形中加重了人们的“适应负担”,“无意识设计”并不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而是关注一些别人没有意识到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放大,注入到原有的产品中,这种改变有时比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更伟大。
“无意识”并不是真的没有意识去参与,而是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某些东西,但还没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深泽关注的,正是我们所忽略的有关“无意识”的种种生活细节。
深泽用一个简单的道理向我们阐释了他设计的思想根源:在发短信的时候,一般人会选择沿着给盲人专用的道路走,他可以不用眼睛看而不走错。
也就是说,这条黄色的、平时提供给盲人使用的路,又体现了它的新价值。
而人走路并不仅仅是儿时学会的一种行为,而是你在走路的时候要看你的脚往哪儿踩,也就是在寻找你的脚踩的一种价值。
所以,上述发短信时循着盲道而行,就是一种寻找价值的连续的行为,而当人、物与环境达到完美和谐的时候,我们说这种行为就找到了一种无意识的有价值的行为。
手表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物件,但是关于手表的设计样式可谓层出不穷,应有尽有。
其实手表的基本功能就是显示时间,而可延伸的功能有搭配衣服,代表身份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为买一块手表而费尽心思,要不然就是不够稳重、要不然是太过呆板、抑或是华而不实,而深泽是如何设计手表的呢?如图所示的手表,12格时间刻度简化为结构形体中的12边形顶点,表盘留白,只剩下干净利落的时针和分针,这比功能主义多了一份细腻和温和式的简洁,在简洁中又不失高雅,是契合了功能的简洁,是简洁的更高层次基奥斯蒂·瓦利斯基奥斯蒂·瓦利斯(1933年-),生于芬兰的约恩苏市,芬兰著名的平面设计家,代表作品芬兰航空公司徽标等在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标志中,北欧芬兰航空公司的徽标,一定会给你留下一个这样的印象:蓝天下,一只鸟在飞翔。
当你向芬兰人询问其中的内涵时,他们一定会告诉您,那是一位姓氏中包含着"鸟"之含义的设计大师的杰作。
这位大师就是芬兰著名的平面设计家基奥斯蒂·瓦利斯()。
1933年,瓦利斯生于芬兰的约恩苏市,年轻的瓦利斯在一家印刷公司工作时,就梦想着有一天成为字体设计师。
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遍览设计大师们的作品,埃里克·布鲁恩、拉伊莫·莱梅拉等大师们的海报和平面设计佳作,成为他学习平面设计艺术的楷模。
1957年,瓦利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字体设计师。
此后10多年中,他一直担任一家设计公司的美术指导和设计师;1969年至1985年,他自己经营了一家设计公司;1985年开始与埃萨·奥贾拉合作,创办了瓦利斯暨奥贾拉·奥伊设计公司,专门从事企业形象设计;1974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瓦利斯成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的一名会员;1983年,因其在平面设计领域内所做出的卓越成就,芬兰总统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1963年,年仅30岁的瓦利斯,获得了他设计生涯中的第一个年度最佳海报奖,直到90年代,他先后24次获得此项大奖。
1968年在波兰举行的华沙海报双年展上,荣获设计银奖,1970年又在布尔诺双年展上,获得了设计金奖和全场大奖。
此后,他的作品为他赢得了拉提海报双年展大奖、里佐里广告比赛大奖等许多奖项。
在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中,瓦利斯设计了无数的招贴、海报、企业标志、商品包装和广告,并拍摄了数部电视节目,他也因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独特性,而荣获了多达150多项奖项瓦利斯认为,无论是商标设计,还是海报招贴,它们如同绘画一样,是一种需要创新精神的艺术品,在视觉上要给观者一种心灵的愉悦感,要达到一种能够为观者所理喻的意念。
正是基于这种设计理念,瓦利斯在他的设计中并不拘泥于高超的设计技巧,而是去寻求一种创意,一种给人以思索、震撼人的心灵世界的意象。
而不同的处理手法,也带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受:精致雅趣,平衡对称,简洁明快,风趣幽默。
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他运用不同的技巧创作的作品,从而能够从中体会出他的设计风格。
阅读他的设计作品,我们无需太多的语言去描述,只要静静地看,就会有越来越浓厚的回味。
设计理念我们中国人常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今天,我们可以说,设计如其人。
瓦利斯的设计是他那种与众不同的儒雅幽默性格的折射,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他对设计语言的诠释,更多地是他对芬兰文化和北欧文化的理解。
而对我们来讲,是需要去细细地品味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西摩•切瓦斯特西摩•切瓦斯特(,1931~)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切瓦斯特是除德国的岗特•兰堡、日本的福田繁雄之外的现代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会员。
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早在7岁时他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尤其喜欢插图绘画。
1947年(16岁)便在《十七岁》的杂志上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
1948年(17岁)毕业于纽约林肯中学,随后进入美国库柏州立艺术学院()学习插图和平面设计。
1953年(22岁)切瓦斯特与爱德华•索勒(,1929~)、雷诺兹•鲁芬斯(,1930~)共同出版了《图钉年鉴》( ),这是他们在1954年(23岁)成立著名的“图钉设计事务所”()注2之前,用于推销三人插图作品的小册子,旨在推广他们前卫的设计理念,[2](P.132)他们热衷于折衷主义版式设计的插图设计,并发起了一场与瑞士理性主义风格相对应的装饰风格运动。
[2](P.134)“图钉”设计集团中的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风格,切瓦斯特关注的并不只限于作品的本身,还注重个人风格的表达,并结合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实现作品的个人价值。
“图钉”设计集团形成的这种自由的、综合的、统一的和艺术的风格被称为“图钉风格”(),并得到世界的广泛流传和模仿,对美国战后的平面设计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70年(39岁),切瓦斯特被邀请参加巴黎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为时两个月的、主题为“图钉风格”的回顾展,得到了法国艺术界的高度肯定。
之后,这个展览在巴西、日本、欧洲等地继续展出,奠定了他及“图钉”设计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
他的设计作品被永久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库柏休伊特史密森学会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古腾堡博物馆和以色列博物馆等。
西摩•切瓦斯特的设计创作与当时他的生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二战的影响,世界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使远离战火的美国因为免受战争破坏而迅速发展。
战后的美国占有着天时地利,经济达到新的高峰,并促进了设计的繁荣,美国设计基本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发展:第一个是国际主义的大企业行为,它代表资本主义的、主流的发展方向;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的迅速增加。
在当时设计运动繁多的背景下,切瓦斯特开始丢弃工业化的刻板的设计面貌,重视画面感性思维的投入及注重表达个人观念,重视把艺术表现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去,达到艺术性和功能性同时兼顾的效果。
消除口臭》()是切瓦斯特在1968年(37岁)设计的反战海报,反对美国在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中对河内进行轰炸。
这幅海报以浓郁的色彩、简洁的标语、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反战主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海报里男子口中描绘的正是飞机轰炸的战争场面,而标语“ ”中的“ ”在英文中是“口臭”的意思,以“消除口臭”来影射“反对战争”,传递热爱和平的愿望。
海报以标志美国的“星条旗”为背景,以此来讽刺美国对越南的无理干涉,并激发美国民众考虑受战争侵袭的越南人民的感受,从中可看得出切瓦斯特作为一名艺术家其热爱民主、和平的人文主义情怀佐藤晃一佐藤晃一1944年出生于日本群马县高崎市,1969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视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日本著名的化妆品公司资生堂公司广告宣传部,两年后离开资生堂,成为独立的自由设计师。
1982年至1987年在东京艺术大学设计专业任客座讲师,现为社团法人日本平面设计家理事,多摩美术大学教授,东京会员。
佐藤晃一的设计作品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