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老王》教案最新10篇

《老王》教案最新10篇

《老王》教案最新10篇《老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积累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和典型事例入手,理解人物形象和品德。

理解“愧怍”的深层含义,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全面准确地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新课圈点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自由朗读课文,能不能用两个简单的词语概括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提示:生活环境、为人品质)明确确:不幸、善良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

明确:老王的不幸:孤苦、残疾、贫困师过渡:老王是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困无依的人,但是他的美好品质却没有因为贫困而丧失。

老王的善良具体表现在什么事情上?重点写了那件事情?明确:1、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善良)2、帮我送钱先生去医院。

(有同情心)3、临死前一天给我们家送香油和鸡蛋。

(知恩图报)4、面对像老王这样生活不幸但又善良坚强的人,你会对他抱以怎样的态度呢?(生答:同情、敬仰等)。

对,凡是有爱心善良的人都应该会有如此心态,文中“我”的一家人就是善良之人,他们的善良、爱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照顾老王的生意、女儿给他吃鱼肝油、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时不要钱,但“我”坚决要给他、询问老王的病情、担心老王走楼梯会摔倒。

5、你觉得作者对老王的关心够吗?怎样来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明确: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生前关心不够,这也体现了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

(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文字:我回家看着······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作者与老王非亲非故,但他们互相照料,互相关爱,在无情而荒诞的年代营造了一个美好而和善的世界,从他们身上你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交往的原则呢?明确:以善良去体察善良,以爱心去交换爱心拓展迁移,升华主题每一个社会难免会有这样的一些生活困难,地位卑微者。

《老王》 教学设计(优秀7篇)

《老王》 教学设计(优秀7篇)

《老王》教学设计(优秀7篇)《老王》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解释下列词语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

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四、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五、拓展延伸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学生各抒己见六、知识反馈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②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老王》教案篇一品读课。

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看似平淡之中含有作者深深的感慨。

本设计试图从“品”的角度来领会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厚重的人文内涵。

一、阅读课文,漫谈感受二、介绍背景,加深体验1、介绍如下背景资料:⑴解放初期相关资料;⑵文革期间相关资料。

2、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苦”与“善”。

三、教师引导,品读课文1、思考:文章除了所叙之事本身而外,哪些词句能表现出老王的“苦”与“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⑴有直接表现的,如“此外没有什么亲人”、“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⑵有含蓄其中的,如“荒僻”、“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思考:哪些词句能表现出“我”对老王的关切、感激?⑴有直接表现的,如“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⑵有含蓄其中的,如“强笑”、“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完成“研讨与练习”题二。

四、朗读回味,归纳主题《老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形象。

2、体会人间真情,以善良对待善良。

3、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最令我感动的是哪件事?赏析。

送鸡蛋香油。

读读这一段,体味一下感人的情节、精彩的描写、生动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悟说给大家听。

静静地想一想,这段文字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们?然后按我们平时的作法,这样进行:就是读问说写。

就是读出认为有价值的片断然后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问,再说感受、最后默写字词。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地镶嵌在门框里。

”谁来问?你自己问。

“镶嵌”换成“站立”怎么样?打门的打,换成敲,好吗?“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只说:“我不吃。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善”和“苦”,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3、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

一、导入二、作者介绍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

其丈夫钱钟书,著有小说《围城》。

三、字词基础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翳()镶()嵌()塌败:滞笨:取缔:愧怍:四、整体感知1、你能用两个词概括老王的一生吗?(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老王的生活处境是,老王的内心情感是。

2、在你心目中,老王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的句式表达出来。

五、讨论探究1、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者用了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老王的“苦”和“善”分别有哪些表现?老王的“苦”老王的“善”顺序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表现作者特殊心情的一句话),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六、赏析语言题目见课本76页课后第二题七、作业:完成《南方新课堂》第9课练习;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特色。

3. 探讨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深入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老王》的作者杨绛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5. 案例分析:结合课文内容,举例分析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在作品中的体现。

6.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一对一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0.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心得体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关于《老王》教案(通用7篇)

关于《老王》教案(通用7篇)

•••••••••••••••••《老王》教案关于《老王》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王》教案篇1【创意说明】品读课。

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看似平淡之中含有作者深深的感慨。

本设计试图从“品”的角度来领会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厚重的人文内涵。

【教学步骤】一、阅读课文,漫谈感受二、介绍背景,加深体验1、介绍如下背景资料:⑴解放初期相关资料;⑵文革期间相关资料。

2、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苦”与“善”。

三、教师引导,品读课文1、思考:文章除了所叙之事本身而外,哪些词句能表现出老王的“苦”与“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⑴有直接表现的,如“此外没有什么亲人”、“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⑵有含蓄其中的,如“荒僻”、“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思考:哪些词句能表现出“我”对老王的关切、感激?⑴有直接表现的,如“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⑵有含蓄其中的,如“强笑”、“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完成“研讨与练习”题二。

四、朗读回味,归纳主题《老王》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作者一家的“善良”。

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二、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

本课属讲读课文,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文章。

2、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024年《老王》教案四篇_7

2024年《老王》教案四篇_7

2024年《老王》教案四篇《老王》教案篇1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走近老王(投影画像)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不错。

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作者),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__。

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刚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

2、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二、认识老王:生速读课文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没有留下了新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1、老王是苦人。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

(多媒体展示)⑴生活艰苦。

明确:课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

老王一辈子艰苦。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

这些说明他的生活艰难。

(板书:生活上--条件艰苦)⑵精神凄苦。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

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板书:精神上--内心凄苦)2、老王是善人。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

2024年《老王》教案三篇

2024年《老王》教案三篇

2024年《老王》教案三篇《老王》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突破手段:教师认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逐个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段媒体、录音机,讲义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及作者时代背景等简介随着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像我们余姚这样的城市也逐渐迎来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各项各业的打工者。

他们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但他们贫苦而善良。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

板书:老王杨绛这篇__的作者是著名的女作家和翻译家杨绛,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__重点出来的有关该作家与其夫钱钟书先生在这个特殊年代里的遭遇。

出示PPT: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员。

1935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同留学英、法等国。

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

1972年回北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老王》公开课教案】《老王》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教学重难、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十分的关注,那是当然,名人嘛,最能吸引我们的眼球。

但我们接触得最多的却仍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

你是否曾关注过他们?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女士就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并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杨绛来关注老王的命运。

二、作者简介三、课前预习(一)生字注音(二)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四、文本研习(一)“画”说老王看课文插图,你觉得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以“从他的()看,他是一个()的老人。

”的句式回答。

123(二)认识老王速读课文1-4段,作者给了我们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分别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姓名:老王职业:蹬三轮车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便就没了。

外貌特征: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荒僻小胡同里一个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地位卑微,谋生手段艰苦老光棍,孤独终老居住条件恶劣苦生理缺陷居住条件恶劣(三)评说老王快速阅读5-22段, 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哪几个生活片段?分别体现了老王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片段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第一件事:送冰厚道老实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有良心,不贪钱第三件事:改装三轮体贴顾客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懂得感恩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善小结:生活——艰苦苦关爱老精神——凄苦王善老实厚道尊重思考: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是什么顺序?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条理清晰。

先是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和居住条件等基本情况;接着按时间顺序回忆了老王的工作和为人,以表现老王的善良与忠厚。

以人物交往为线索坐老王的三轮,叙闲↓告以身世↓老王有眼疾,送鱼肝油↓老王对我家好↓不坐车,依然关心老王↓临终前送鸡蛋香油表示感谢(四)品味老王文章写了老王的很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却具体详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详写”和“略写”。

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要详写。

课文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1、文中写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为详细?为什么要详写?送鸡蛋香油。

因为这件事更能表现老王的善良和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明确: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而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杨绛的感谢关心之意。

杨绛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来自心灵最真实的馈赠。

也让杨绛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

这最能表现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所以要详写。

(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2、分角色朗读“送鸡蛋香油”片段(8—16段),回答以下问题:(1)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文章从动作、语言、外貌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

除了正面对老王进行描写外,作者还写了自己见到老王时心里的想法,即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说明了什么?(外貌描写,表现老王久病之后的干瘦、脱形。

比喻手法。

其作用是借僵尸外表的恐怖、干枯以及不经打的特点,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恐怖、干瘦和衰弱的特点。

)(3)为什么只有十到二十个鸡蛋,而作者却说多得数不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当时生活艰苦,老王给“我”送鸡蛋让我备受感动。

作者记住的不是老王所送鸡蛋的多寡,而是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情谊。

这份情谊无法用冷冰冰的数字表示。

)(4)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为什么又“站着等我”?(“赶忙止住”是出于老王真心,“站着等”是为我的话,是在领受谢意。

他知道作者一定会给的,不拿,反而要托人捎,老王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怕给作者添麻烦。

)(五)善待老王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表现如何?1. 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2. 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3. 老王再客气也付他应得的报酬4. 关切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5. 他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6. ……作者对老王态度如何?同情、关心、尊重善良,富有爱心、同情心,关爱和尊重不幸者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平等关爱爱心善(人道主义精神)(六)怀念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五、语言揣摩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一句话或哪一个词?为什么?揣摩一:“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这段叙述看起来平平淡淡,有些幽默和调侃的味道,其实却蕴含鲜明的对比。

不仅写出了对老王的同情、关怀,为下文老王知恩图报作铺垫,更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对以践踏弱者为乐的世风的厌恶和批判。

揣摩二:“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这一句表明老王是怎样一个人?“大概”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1、这一句是对前面“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的一个补充说明,表明老王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占“我们”的便宜或是欺负“我们”,2、“大概”一词不能删去。

因为“大概”表示一种猜测,它并非是老王的想法,而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而作出的一种猜测。

揣摩三: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其中的“强笑”改为“笑着”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笑”仅是高兴、喜悦的;加上“强”字则含有假装的、勉强的。

因老王送来油、蛋而高兴,所以笑;但此时老王是在临终前,已变成僵尸般的人了,内心感到悲伤。

“强笑”包含着以含量大于“笑”。

六、拓展延伸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存在。

你认为应如何对待自己周围的“老王”?从许多人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七、布置作业【篇二:《老王》公开课教案】《老王》杨绛彭山观音中学:曾群芳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杨绛、钱钟书及其作品。

2、积累词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情感。

3、速度课文,理清文中的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4.学习通过几个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从中品味作者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仁道主义精神。

2、学会善待他人,学会关心生活中的普通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1、把握文意,理清情节2、感知老王的苦与善,3、理解文末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激发他们的平等意识。

2、深入领会句子意味,以及人物刻画中表现出的人间博爱。

一、导入——“老王”画像导新课:1、由《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引入课文。

明确:善良是为人之本。

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板书课题)2、了解作者和作品:(过渡)老王是个普通人,可写老王的作者杨绛可不一般的。

杨绛(杨季康的笔名),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研究专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

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3、画像导新课:请同学们看书上78页,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老王。

从画像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①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②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③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④从弯腰曲背的样子看,他是一个病人。

??观察很仔细,考虑得也很周全!但我们要更全面的认识老王,只靠对这幅画像的解读还不够!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作者杨绛的散文,一同走近老王,去结识这位平凡的却有金子般心灵的人!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勾画积累字词,注意读音,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词义:2.用心品味老王的故事,用情体悟老王的形象。

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分别用文中的两个关键词概括: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在。

3.“我”,“我”的一家,又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4.课文最后一句应该怎样理解!三、整体感知思考: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分别用文中的两个关键词概括。

——不幸;善良————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1、讨论老王之“苦”“命苦”“不幸”生活艰苦职业——蹬三轮(谋生手段)身体——残疾(生理缺陷,谋生苦难)生活——塌败小屋(居住条件)精神凄苦孤独、无亲还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生活和精神的双重不幸者,特别是精神上,那个时代真正同情关心甚至能够怜悯他的人很少。

(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

)2、研读老王之“善” “心善”“善良”送冰——冰大,车费减半(老实厚道)送人——送默存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送香油和鸡蛋——3、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为什么这件事最让人感动?有这么多的邻居,老王为什么唯独送礼物给我?欣赏第三个片断——送香油和鸡蛋!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因为。

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