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合集下载

2020秋高一生物1 第4章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2020秋高一生物1 第4章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基础测试]知识点一主动运输1.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收SO错误!的过程答案D解析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不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壁,B错误;苯是脂溶性物质,苯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人的皮肤细胞,C错误;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

2.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B.K+C.胰岛素D.CO2答案B解析图乙为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是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图甲中Na+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被动运输,与图乙不符,A不符合题意;K+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逆浓度运输,符合图乙,B 符合题意;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方式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D不符合题意。

3.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进行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自由扩散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离子移动的过程可知,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A正确;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离子跨膜有选择透过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B错误;磷脂的运动不能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C错误;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D错误。

4.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 +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B.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氧气该植物就不能吸收K+C.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营养液中O2含量D.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答案B解析由图知没有氧气时K+吸收速率不为零,B错误。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教案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教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素养导引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细胞膜的特性与胞吞、胞吐的关系。

2.科学思维:采用比较与归纳的方法,说明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关系。

3.科学探究:基于给定的事实,设计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4.社会责任:运用物质进出细胞的知识,了解与之相关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一、主动运输1.特点:(1)方向:逆浓度梯度。

(2)条件:①载体蛋白的协助。

②消耗能量。

2.影响因素:能量和载体蛋白数量。

3.实例: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逆浓度通过细胞膜。

4.意义:通过主动运输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活的需要。

[思考]通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吗?提示:不参与。

通道蛋白参与协助扩散。

二、胞吞与胞吐1.过程:(1)胞吞: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大分子先包裹在细胞内形成的囊泡中→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大分子排出细胞。

2.条件:(1)消耗能量。

(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膜蛋白参与。

3.实例:(1)胞吞: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变形虫摄取食物。

(2)胞吐:分泌蛋白的分泌。

[思考]胞吞、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何种特性?提示:一定的流动性。

科学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可口服的“瘦素穿肠蛋白”新产品来治疗肥胖,这种药品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瘦素穿肠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是胞吞作用。

(√)2.该产品跨膜转运的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

(×)分析:胞吞作用不需要载体蛋白。

学习任务一: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方向转运蛋白能量自由扩散顺浓度不需要不需要协助扩散顺浓度需要不需要主动运输逆浓度需要需要胞吞、胞吐- - 需要[思考探究]如果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哪些运输方式会直接受到影响?为什么?提示: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第4章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4章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目标 1.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

2.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3.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同生物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2.科学思维:推测影响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环境因素,并能作出合理解释。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图示甲乙条件不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实例水、O2、CO2等葡萄糖等物质的顺浓度梯度运输运输方向高浓度一侧→低浓度一侧2.主动运输(1)物质运输方向:从低浓度一侧→高浓度一侧。

(2)基本条件①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协助。

②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实例:K+进红细胞;Na+出红细胞。

(4)生理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水分子和气体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脂肪酸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与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3)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协助扩散的速率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答案(1)×(2)√(3)×(4)√1.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何特点?提示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不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该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2.从主动运输的条件角度分析,与主动运输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有哪些?提示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提供载体蛋白)。

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1.浓度差(1)图甲:可代表浓度差对自由扩散速率的影响。

(2)图乙:可代表浓度差对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速率的影响,Q点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2.O2浓度(1)图甲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依赖于细胞有一定的流动性 , 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细 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提供,不需要 载体蛋白的协助。
总结: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习题巩固
例题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 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B ) A.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B.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C.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2、协助扩散
小分子物质
定义: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载体蛋白的扩散
细 胞 外
特 点 :①从 高 浓度→ 低 浓度
②需要 载体蛋白的协助
细 胞 膜
细 胞 内
载体蛋白
2、协助扩散
定义: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载体蛋白的扩散
特点:
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②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实 例: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抢答
第3节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清水中
吸水膨胀
失水皱缩
10%的盐水中
图中所示的红细胞各出现了什么现象?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物质跨膜运输掌握主动运输 需要能量,形成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 2.理性思维: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 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式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科学探究:通过合作探究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 变化趋势,提高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举例 能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4.5
(mmol/L)
运输速率 8
16
24
自由扩散
6
7.5
9
32
40
48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的速率
浓度差 1.5
(mmol/L)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对点小题练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答案)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对点小题练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答案)

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对点小题练: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2022江苏南通四模)如图表示耐盐植物的Na+转运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通过NSCC、KORC、AKT1、HKT1通道实现协助扩散B.质子泵主动运输H+可维持细胞内外和液泡内外的H+浓度梯度C.Na+通过SOS1载体主动运出细胞的动力来自H+的浓度梯度D.Na+通过NHX1协助扩散到液泡中可避免高浓度的Na+对细胞的损伤2.(2022河北沧州模拟)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运输离子的通道,是神经、肌肉、腺体等许多组织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可被化学或电信号等激活,从而控制离子进出细胞。

研究发现Na+通道对N也具有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选择具有相对性且运输过程不消耗ATPB.离子通道的选择性与其大小、形状以及带电荷氨基酸的分布有关C.载体蛋白的选择性与其上特定的位点有关,其选择性比通道蛋白强D.神经细胞摄入与运出Na+与细胞质中各种溶质分子的浓度有关3.(2022辽宁沈阳模拟)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Ⅰ、Ⅱ、Ⅲ三种溶液中一段时间, b点时将三组实验的萝卜条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

实验期间持续观察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观测指标是萝卜条的体积变化B.随着萝卜条体积减小的同时,萝卜细胞的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C.初始Ⅰ溶液浓度小于Ⅱ溶液,Ⅰ溶液和Ⅱ溶液中的溶质都能进入细胞D.b点时Ⅱ溶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Ⅲ溶液中的细胞已死亡4.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形式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肠腔葡萄糖浓度较低时,SGLT1利用钠钾泵产生的Na+浓度差来转运葡萄糖(如图所示)。

当肠腔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以囊泡形式储存的GLUT2向肠腔侧细胞膜定向转运,增加膜上的GLUT2数量,以提高葡萄糖的转运速率。

2019-2020学年潮州市饶平县第五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潮州市饶平县第五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潮州市饶平县第五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关下图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食物网中,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图中的所有成分构成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2. 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

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较高葡萄糖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B. 在较低葡萄糖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C.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GLUT2转运葡萄糖的动力来自葡萄糖的浓度差D. 该实验中,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同时通过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这两种方式来吸收葡萄糖3. 科学家在太平洋深海热泉附近新发现两种微生物,现在想研究这两种微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来作为理论依据,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A. 蛋白质B.DNAC.RNAD. 核苷酸4.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A. 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 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C.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D. 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5. 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①该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①该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①该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①该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 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6. 将RNA分子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脱氧核糖、磷酸、碱基B.核糖、磷酸、碱基C.核苷酸、脱氧核糖、碱基D.核苷酸、磷酸、碱基7. 观察3H标记核膜的变形虫,发现分裂期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06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含详解)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06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含详解)

专题三细胞代谢课时06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2.Na+、K+等离子不能通过纯粹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膜,加入离子通道(蛋白质)后却能高速地顺着浓度梯度跨过人工膜。

这种运输方式属于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胞吞胞吐3.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最可能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是()A.甘油进入皮肤细胞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C.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D.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4.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

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A.顺浓度梯度经自由扩散排出B.逆浓度梯度经协助扩散排出C.通过离子通道排出D.含该酶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排出5.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摄子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B.将外表皮平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状态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D.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6.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D.与蛋白质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7.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

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测试题及答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测试题及答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测试题及答案【学海导航】1.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方面(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基础整理】一、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的扩散。

2.类型(1)自由扩散①特点:物质通过简单进出细胞。

②实例:水、、、、乙醇、苯等。

(2)协助扩散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的扩散。

②实例:葡萄糖进入。

二、主动运输1.运输方向:由一侧运输到一侧。

2.所需条件(1)需要细胞膜上相应的协助。

(2)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3.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排出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氧气、CO2、水、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补充:大分子的跨膜运输1.: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如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等。

2.: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实现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ATP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提供。

【跟踪训练】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B.细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C.细胞提供的能量多少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
简单扩散
细 胞 外
细 胞 膜
细 胞 内
小分子物质
简单扩散
细 胞 外
细 胞 膜
细 胞 内
小分子物质
简单扩散
1、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2、特点:不需要载体蛋白、能量
3、实例: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 强的物质,如氧气、乙醇、甘油等通过 此方式通过细胞
·被动运输:
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
细 胞 外
细 胞 膜
细 胞 内
载体蛋白
易化扩散
1、实例:
葡萄糖等其他营养性物质进入红细胞
2、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3、特点: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
思考:被动运蛋白
主动运输
能量
载体蛋白
主动运输
1、方向: 低浓度
高浓度
2、特点:需要载体蛋白、能量
3、意义: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 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 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实例:1、细胞积累K+,排出Na+
2、海带吸收碘 3、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4、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总结出,活细胞的细胞膜的 生理特点:
选择透过性
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 的离子或分子也可以通过。
选择透过性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细胞膜
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细胞膜 内陷形成小囊,这些物质就被包入小囊内,然后,小囊从 细胞膜上脱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 叫做内吞作用。
外排作用:
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小囊泡, 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小囊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 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涵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现象 叫做外排作用。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因: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致使细胞失水 内因: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植物如何从土壤中吸水?
土壤
表皮细胞
溶液
导管
根毛
·实验原理
渗透:水分子从浓集区域通过细胞膜结构,向水分 子稀少区域扩散的现象。
A
饱和的葡萄糖溶液
B
葡萄汁
C
自来水
比较实验前后葡萄的位置和质量变化,分 析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 1、ATP
线粒体 呼吸作用
• 2、载体蛋白的种类、数量
毒剂
• 3、细胞被杀死,使细胞膜丧失特性
高温、醋酸、盐酸等
水的渗透
渗透:水分子从浓集区域通过细胞膜等结构, 向水分子稀少区域扩散的现象。 (简单扩散)
·实验原理
渗透:水分子从浓集区域通过细胞膜结构,向水分 子稀少区域扩散的现象。
A
饱和的葡萄糖溶液
B
葡萄汁
C
自来水
比较实验前后葡萄的位置和质量变化,分 析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如何判断细胞的死活?
·推荐器材:
酵母菌悬液,台盼蓝染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 盖玻片,吸管等
活 死
磷脂分子+ 组成
蛋白质分子
结构
功能
决定
(物质交换)




具 有
导致
运动性
一定的 流动性
保证 物质交换 体现 正常进行
简单扩散

水的跨膜运输
动 运

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
水的渗透:
水分子浓集区域
(稀溶液)
细胞膜等结构
水分子稀少区域
(浓溶液)
低浓度
细胞膜等结构
高浓度
液泡
内含细胞液
外界溶液
液泡膜

细胞质 原生质层

(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
植物细胞进行渗透作用的原理
1、成熟细胞有中央大液泡 2、具备渗透作用的条件 • 半透膜——原生质层 • 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