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课时】》教案
新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①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是否受到他人尊重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理体验?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②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3.如何理解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5.怎样做到关注、重视他人?①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6.怎样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7.怎样做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样尊重他人。
8.怎样做到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9.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10.我们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①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11.如何理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四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社会生活讲道德 知识精讲课件

▲3.尊重他人的做法。(P35~36)(2019.5)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 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发自内 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 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
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规则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 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原因 对对个社与人会社::会尊使秩重社序是会交生社社往活会会的和规规起谐则则点融明保洽确障社社会会秩秩序序的的内实容现
遵 守 社 会
尊重他人
社会规则积极关与注自、由重视他社人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11.劝导他人遵守规则时应注意什么?(P30·方法与技能) (1)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2)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 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3)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
知识点 2 尊重他人(5年3考)
4.宽容的含义、要求和意义。【解析与检测补充】(2020.7) (1)含义:指宽容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要求:宽容是有限度的;宽容要坚持原则。 (3)意义:宽容有助于化解矛盾、消融冲突,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
5.请你列举几个与人为善的事例。 ①暴雨中请环卫工人上车避雨;②在公交车上给他人让座;③小学生在雨 中撑伞守护摔倒的老人;④给生活困难的同学捐款;⑤帮助社会工作者宣 传爱护社区、保护环境理念;⑥司机路遇伤者及时停车救人等。 【关联考点】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见本书P141);呵护友谊:学会 尊重对方(见本书P15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完美教学PPT1

【环节三:礼仪之星】
评选 礼仪之星
评选标准
① 穿戴整洁,衣着大方,正确佩戴校徽和团徽. ② 语言文明,礼貌待人,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③ 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知道谦让,乐于助人. ④ 上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 ⑤ 课间活动遵守秩序,不在楼道、楼梯追逐打闹,主动维持班级 秩序. ⑥ 爱清洁,讲卫生,不乱丢纸屑果皮,不乱擦乱写乱画,能主动 捡拾校园内果皮纸屑. ⑦ 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 ⑧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勤奋. ⑨ 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⑩ 不在校吃零食,不乱花零用钱.
礼的作用(国家)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 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 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环节二:学会用“礼”——态度用语之礼 】
小游戏:礼貌用语接龙
见面语
您好!早上好!欢迎光临!见到你真 高兴!你好,朋友!晚上好!
•
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 型即词 语解释 题、句 子翻译 题和内 容理解 题。对 于不同 的题目 则采用 不同的 解题方 法.
•
5.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 思路, 把握文 章层次 之间的 关系, 并且能 够概括 出文章 各个层 次的含 义。其 次,能 够抓住 文章的 关键语 句,概 括文章 的要点 ,把握 文章的 主旨。 在答题 之前我 们要结 合注释 ,疏通 文意, 读懂语 段。
问题一:初中男生,可以留长发吗?摇 滚歌星可以吗?为什么?
问题二:初中女生上课时,能化妆吗? 上台表演可以吗?为什么?
《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衣着整 洁、得体、朴素、大方,不得穿奇 装异服,不得穿不符合中学生身份 的时装。男女同学都不许烫发、染 发,不得化妆。不得穿拖鞋、高跟 鞋 。男女同学一律不得佩戴任何 饰件 ,要适时理发,经常梳洗, 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课时《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第2课时以礼待人知识目标1.知道礼貌的重要性或意义。
2.懂得文明有礼的具体方法或要求。
能力目标1.全面、多角度认识礼貌的意义。
2.掌握文明有礼的方法,做文明有礼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文明有礼意识,做文明有礼的人。
2.热爱国家,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
重点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难点1.文明有礼的意义和做法。
教师准备:搜集文明有礼的事例。
学生准备:复习上一课所学,预习本课内容。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文明礼仪故事——千里送鹅毛】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文明有礼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礼仪情意却异常浓厚。
【文明礼仪故事——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2以礼待人 实用课件

或者传递一个甜美的微笑,就会把快乐带给整个世界。这是因
为( A )
①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②语言文明会让
人感到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③和气的态度能避免竞
争 ④只要举止文明,就可广交朋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观察右边漫画,“出国要学礼”是因为( D )
①我们的一言一行体现着中国形象
2.歌曲《六尺巷》唱道:“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
走/礼让站两旁……”下列与该歌词主旨一致的是( C )
①礼之用,和为贵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③苟日新,日日
新 ④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每年的 11 月 21 日是“世界问候日”,这是一个温馨的节
日。我们需要做得很简单,只要向遇到的人发出真挚的问候,
10.“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
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句话告诉我们与人交
往时应该( B )
A.着装得体
B.以礼待人
C.语言复古
D.表情自然
课后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意思最 相近的语句是( D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C.敬人者,人恒敬之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小慧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小慧很 认真地听课,但有几个同学总是在课堂上讲话,而且声音越 讲越大。老师对这几个同学提出批评,这几个同学却低声说 道:上课讲几句话而已,小事一桩,我们犯的又不是什么大 错误。
(3)了解小慧的这两种经历之后,请你围绕“礼貌”来谈谈自 己的感悟。 文明有礼增进人际和谐。讲究文明礼貌,可以拉近人与人之 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使我们在尊重他人的 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要从自己 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等。做到态度谦和, 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 观察、思考和践行。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4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框 以礼待人

第二框 以礼待人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意义。
教学难点:文明有礼的做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礼仪之邦》。
子曰: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教师导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们希望得到尊重与友爱,首先自己就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为什么要以礼待人、怎样做才是以礼待人,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有礼的道德之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待人礼为先1.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年轻人哪个方面做得不好?他悟出了什么?提示:语言不文明。
他悟出了为人处世要讲文明,有礼貌。
教师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小岩的哪些行为体现了文明有礼?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3.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提示: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明有礼;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团结友好,敬老爱幼,亲如一家;小区车辆管理规范;居民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创建活动;小区秩序良好;人人做到讲究卫生,自觉将垃圾放在指定地点;人人具有环保意识,小区环境整洁优美;等等。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课件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 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 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 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方法与技能
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1 容貌整洁。
男生头发要短而干净,修剪好指甲。女生头发要梳 理有型、洁净美观,不能披头散发。青春是自然的 美,无须化妆,如果化妆也要自然淡雅。
2 服装整洁、美观、大方。
要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格、 气质相协调,适合社交场所。参加文艺晚会等演出 活动,衣着可适当鲜艳些;参加重要集会,则要深 沉庄重些。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 尊重他人
目标导航
1. 理解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懂得尊重的 重要性。
2. 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运用你的经验
教材32页
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第一种场景感受到一种友好的氛围,第 二种场景感受到学生的不礼貌,不尊重 他人。
就上述场景,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 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3课时 诚实守信
目标导航
1. 理解诚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知道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努力践行
诚信。
诚信无价
诚信的含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 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 尊重自己。
别人是否尊重我,我不在乎,我只 关注自己的内心想法。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课件

新课讲解
一、待人礼为先
1.礼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表现: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新课讲解
2.以礼待人的原因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 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这时,小刚 应该(C ) A.“随大流”,与大家一块过去 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 C.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等待 D.走自己的路,无需遵守信号灯
当堂小练
2.作为中学生,我们要面对各种校规校纪。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我们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学会自我约束 B.校规校纪对遵守纪律的同学没有什么用 C.新的校规校纪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 D.制定校规校纪的目的在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学习目标
1.了解礼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懂得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体会礼的 价值和意义。
2.掌握做文明有礼的人的要求。 3.本框体现了“健康生活”这一核心素养中的“健全人格”。要求我们 掌握以礼待人的原因和要求,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探究与分享
小岩一家约朋友吃饭, 在就餐前和就餐时,小岩的 种种行为是否符合礼仪呢?
拓展与延伸
交通歌谣
过马路、左右瞧, 大家要走人行道。 公路若无斑马线, 直行通过勿打闹。 远离汽车不猛跑, 迅速安全通行好。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框 以礼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礼待人》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
做到言谈举止
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引出课题《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
(一)礼的含义
活动一:阅读教材——识礼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活动二:情境讨论——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1.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
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所以,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思考: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
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四: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
(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
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思考: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分组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
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目标导学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三)做到文明有礼
活动五:自主学习——知礼懂礼
学生阅读教材P39—40。
1.思考: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教师总结:(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四)教师评判学生讲述的礼的做法。
活动六:情境判断——明礼守礼
(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教师讲述: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举止得体;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
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 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
⎩⎪⎪⎪⎨⎪⎪⎪⎧待人礼为先⎩⎪⎨⎪⎧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