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相关解释

合集下载

粒度名词解释

粒度名词解释

粒度名词解释粒度是指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细致程度或精确度。

在不同领域中,粒度的含义和解释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粒度名词及其相关参考内容的解释。

1. 数据粒度(Data Granularity):数据粒度指数据表示中的细致程度。

其高低取决于数据中所包含的细节和单元的大小。

例如,当数据粒度较粗时,数据可能以整个地区或国家的统计数据表示;而当数据粒度较细时,数据可能以个人或家庭的详细信息表示。

参考内容可包括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等。

2. 时间粒度(Time Granularity):时间粒度是指时间单位的细致程度。

时间粒度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可以是年、季度、月、周、天、小时、分钟或秒等不同的时间单位。

时间粒度的选择可以影响数据的时序分析和趋势预测等。

参考内容可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时间粒度的选择和变化等。

3. 空间粒度(Spatial Granularity):空间粒度是指地理空间单位的分割程度。

它可以用来表示地理区域的精确度和细致程度。

例如,当空间粒度较粗时,可以表示大陆或国家级别的区域;而当空间粒度较细时,可以表示城市、街区或建筑物级别的区域。

参考内容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处理等。

4. 计算粒度(Computational Granularity):计算粒度是指计算过程中处理任务的精细程度。

计算粒度可以根据计算需求和资源限制来选择,可以是整个系统的计算、模块级别的计算,或者更细粒度的任务分解和并行计算等。

参考内容可包括并行计算、分布式系统和任务调度等。

5. 语义粒度(Semantic Granularity):语义粒度是指语言表达的语义信息的精确度和细致程度。

它与词汇、句法和语义结构的层次有关。

语义粒度的选择可以影响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的效果。

参考内容可包括语义分析、语法和语义关系的建模等。

6. 原子粒度(Atomic Granularity):原子粒度是指事物被分解为最小的单位或元素的程度。

粒度和粒径的关系

粒度和粒径的关系

粒度和粒径的关系
粒度和粒径是描述颗粒大小的两种常用概念,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粒度是描述颗粒大小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类型和形状的颗粒。

粒度分布则进一步描述了颗粒群中不同粒径的分布情况,即不同粒径区间内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对于球形颗粒,粒度通常用粒径来表示,即颗粒的直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粒度和粒径是等价的。

但对于非球形颗粒,由于其形状不规则,直接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变得困难,因此引入了等效粒径的概念。

等效粒径是为了描述非球形颗粒的粒度而引入的一个等效直径,它根据颗粒的某些物理特性进行计算,从而对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颗粒进行比较和分类。

粒度和粒径都是描述颗粒大小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取决于颗粒的形状。

对于球形颗粒,两者是等价的;对于非球形颗粒,粒度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用等效粒径来表示其大小。

粒度是什么意思

粒度是什么意思

粒度是什么意思
粒度的意思是指颗粒的大小。

通常球体颗粒的粒度用直径表示,立方体颗粒的粒度用边长表示。

对不规则的矿物颗粒,可将与矿物颗粒有相同行为的某一球体直径作为该颗粒的等效直径。

有时候,在描述粉尘颗粒大小的时候也会用到。

颗粒的大小。

通常球体颗粒的粒度用直径表示,立方体颗粒的粒度用边长表示。

一般所说的粒度是指造粒后的二次粒子的粒度。

对不规则的矿物颗粒,可将与矿物颗粒有相同行为的某一球体直径作为该颗粒的等效直径。

实验室常用的测定物料粒度组成的方法有筛析法、水析法和显微镜法。

①筛析法,用于测定 250~0.038mm的物料粒度。

实验室标准套筛的测定范围为6~0.038mm;②水析法,以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确定颗粒的粒度,用于测定小于0.074mm物料的粒度;
③显微镜法,能逐个测定颗粒的投影面积,以确定颗粒的粒度,光学显微镜的测定范围为150~0.4μm,电子显微镜的测定下限粒度可达
0.001μm或更小。

常用的粒度分析仪有激光粒度分析仪、颗粒图像分析仪、超声粒度分析仪、消光法光学沉积仪及X射线沉积仪等。

颗粒是指尺寸在毫米到纳米之间,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粒度指颗粒的大小。

通常
球体颗粒的粒度用直径表示,立方体颗粒的粒度用边长表示,对于不规则的颗粒,可将与之有相同行为的某一球体直径作为该颗粒的等效直径。

粒度相关的名词解释

粒度相关的名词解释

粒度相关的名词解释1、颗粒:颗粒就是指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且可以独立存在。

一般从几个毫米到几个纳米。

如:空气中的雾滴与烟尘,水中的泥沙与气泡,建筑用的水泥以及血液中的红细胞等都可以认为是颗粒。

2、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之为粒度,一般指等效球体的直径。

3、等效粒径:是指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那么这个球形颗粒的直径就称为该颗粒的等效粒径。

常见的等效粒径有等效体积径(激光法所测的粒径)等效面积径(显微镜法所测的粒径)、等效沉速径(又称Stokes径,沉降法所测的粒径、等效筛分径(筛分法所测的粒径)等等。

由于等效的方法不同,一个颗粒也可能有多个不同等效的粒径。

这就是不同粒度测试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同的主要原因。

如图不同的等效方法得到的等效粒径等效体积粒径:与实际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物质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叫做等效体积径。

等效面积径:与实际颗粒具有相同投影面积的同物质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叫做等效面积径等效沉速(Stokes)径:在相同环境下与实际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物质的球形颗粒的直径等效沉速(Stokes)径。

等效筛分径:在相同的筛分条件下与同物质的球形颗粒通过相同筛孔的直径叫做等效筛分粒径。

4、粒度分布:颗粒大小经数理统计后的表示方法,一般按不同粒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重量或体积的百分含量来表示。

5、中位径D50:指累计分布含量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也可以表示为D(v,0.5)或D(v,50).即:一个样品的D50=5μm,说明大于5μm的颗粒的体积占总体积的50%,小于5μm的颗粒也占50%.6、D10: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颗粒总重量(体积)的10%,又称D(v,0.1)或D(v,10)。

同样,D16,D25,D90,D97等也是同样的概念。

7、D(3,2):表面积平均直径或称Sauter平均直径。

是颗粒直径的平均值之一,它的意义是与实际的颗粒具有相同表面积的球体的直径。

土力学第一章名词解释

土力学第一章名词解释

1.土的粒度:天然土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土粒的大小成为粒度。

2.粒度成分:土中各种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干土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它可用来描述
图中不同粒径土里的分布特征。

3.土的含水率: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称为土的含水率。

4.土的密度: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称为土的天然密度。

5.土的重度: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所受的重力。

6.土的空隙比:指土中空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7.土的孔隙率:指土中空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8.土的饱和度:土的饱和度是土中水的体积与空隙体积之比。

9.界限含水率:粘性土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含水率分界点成为界限含水率。

10.液限:涂油咳速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

11.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

12.塑性指数:从液限到塑限含水率的变化范围,即液限与塑限之差。

13.液性指数:从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相对关系的指标。

14.最优(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对应的特征含水率。

粒度端元组分 -回复

粒度端元组分 -回复

粒度端元组分-回复什么是粒度?粒度是指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的细粒度程度。

在数据领域中,粒度是用于描述数据的详细程度的一个关键概念。

粒度可以从总体的角度来衡量数据的完整性和细腻度。

一个粗粒度的数据集合可能只提供少量的总体信息,而一个细粒度的数据集合则能提供更加详细和具体的信息。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粒度是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分析目的来确定的。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需求在粒度选择上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可能需要对产品销售数据进行分析,而可以选择的粒度包括日销售量、周销售量或者月销售量等。

另外,根据数据的来源和形式,也可以对时间粒度、空间粒度、属性粒度等进行划分。

粒度的选择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过大的粒度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和不准确性,而过小的粒度则可能增加计算和存储的开销,同时还可能带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困难。

因此,在确定粒度时需要考虑到研究问题的特性、数据的可用性以及计算资源的限制等因素。

端元组分是指将数据按照某种粒度进行划分和归类,从而得到不同粒度的数据集合。

粒度端元组分是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和分析。

通过将数据按照不同粒度进行分组,我们可以发现数据的潜在规律和特征,从而提高数据的价值和应用效果。

粒度端元组分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分析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分析的目标。

根据问题的不同,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粒度进行分析。

例如,如果要分析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额变化趋势,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粒度,比如日粒度、周粒度或月粒度。

2. 数据预处理:在开始进行粒度端元组分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去重、转换和归一化等。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减少噪声和错误的影响。

3. 确定粒度: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数据的特性,确定最适合的粒度。

这可能需要根据数据的时间、空间、属性等不同维度进行划分。

例如,如果要分析一个地区的人口变化趋势,可以选择按照年份和地区进行粒度划分。

粒度简介

粒度简介

粒度是磨料微粉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然而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实际测试存在的困难,许多用户甚至部分制造商对“粒度”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这实际上成了我国磨料技术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

为此对“粒度”的基本概念作一通俗{TodayHot}介绍。

“粒度”是指一个粉体样品颗粒大小的总体描述。

详细的要用粒度分布来表示,在实用中一般只取几个关键参数,例如磨料JIS标准中的D50、D94、D3。

由于实际的微粉颗粒是不规则的,而且同一样品中各颗粒之间也不一致,所谓颗粒的大小,用不同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因此任何一个粉体产品的粒度标准,都必须注明所用测量仪器的原理。

有的标准允许用几种原理的仪器,这时标准数据也是不同的。

下面对几种国内常用的中国国家(W)标准和日本JIS标准作具体说明。

国家标准:俗称W标准,因在粒度号前冠以字母W而得名,W是汉语“微粉”中“微”字的拼音(WEI)的字头。

实际上该标准已于1998年废止,但现在还在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的磨料制造商和广大用户中流行。

W标准是建立在用显微镜刻度尺测量颗粒大小的方法上的。

这种方法规定用颗粒的最大宽度代表颗粒的大小。

该标准以大致为公比对颗粒大小(又称“粒径”)分档,例如40、28、20、14、10等等(单位为“μm”),又把一个粉体样品中的颗粒按上述分档法为基本粒、混合粒、细粒、粗粒和最大粒。

以粒度W14{HotTag}为例。

基本粒:10-14μm混合粒:7-14μm细粒: <7μm粗粒: 14-28μm最粗粒: 28-40μm基本粒是磨料中最有用的部分,希望比例越高越好,国标要求在50%以上。

混合粒则占磨料的主要部分,比例当然也是越高越好,国标要求在80%以上。

W 标准粒径的定义日本标准推荐的仪器有两种原理:一是电气抵抗法(即电阻法或称库尔特法),二是沉降管法。

两种方法由于原理不同,标准值也不同,例如,JIS#1500,电阻法D50值为8.0±0.6μm,而沉降管法的D50为10.51μm。

土力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复习

土力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复习

1.粒度:土粒的大小2.粒组:介于一定范围内的土粒3.粒径范围:粘粒,粉粒,砂粒0.005 ,0.075 ,24.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个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5.结合水:强结合水(吸着水),弱结合水(薄膜水);自由水:毛细水,重力水6.毛细水对工程影响:建筑物地基冻害;地下结构侧壁过分潮湿;侵蚀钢筋混凝土;引起沼泽化;引起盐渍化7.粘土颗粒的矿物成分:粘土矿物和其他化学胶结物或有机质8.亲水性膨胀性: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9.土的微观结构:简称土的结构,是指土粒的原位集合体特征,是由土粒单元的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及其联接关系,土中水及孔隙特征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

土的宏观结构:简称土的构造。

是同一层土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想进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

10.土的结构: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11.稠度:土的软硬程度。

土受外力作用引起的变形或破坏的抵抗能力12.可塑性:当粘性土在某含水范围内,可用外力塑成任何形状而不发生裂痕,并当撤去外力后扔能保持既定的形状。

13.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14.冻土危害:冻土的冻胀会是路基隆起,使柔性路面鼓包开裂,是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使建筑物抬起,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甚至倒塌15.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土的粒度成分;土的密实度;土的饱和度;土的结构;水的温度;土的构造16.流砂突发;管涌渐进。

易发生流砂:饱和的级配均匀的细沙粉砂等。

易发生管涌:颗粒大小差别大,缺失中间粒径,细砂孔隙直径大且相互连通的17.流砂防治:垂直截渗,设置水平铺层,设置反滤层。

基坑突涌防治:设置板桩,水下挖掘。

18.土的压缩性: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19.地基固结度:是指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变形量的比值20.直剪仪的优点:构造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剪切面限定在上下盒之间的平面,而不是沿着图样最薄弱面剪切破坏;剪切面上剪应力分布不均匀,土样剪切破坏时先从边缘开始,在边缘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在剪切过程中土样剪切面逐渐变小,而在计算抗剪强度是却是按原来面积计算;实验是不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不能测孔隙水压力21.三轴压缩仪优点:能较为严格的控制排水条件以及可以测量试件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那么这个球形颗粒的粒径就是该实际颗粒的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具体有如下几种:①等效体积径:与实际颗粒体积相同的球的直径。

一般认为激光法所测的直径为等效体积径。

②等效沉速径:在相同条件下与实际颗粒沉降速度相同的球的直径。

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径,又叫Stokes径。

③等效电阻径:在相同条件下与实际颗粒产生相同电阻效果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电阻径。

④等效投进面积径:与实际颗粒投进面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显向镜法和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大多是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7、表示粒度特性的几个关键指标:① 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

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② D97: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

D97常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的粒度指标。

其它如D16、D90等参数的定义与物理意义与D97相似。

③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的颗粒的表面积之和。

比表面积的单位为m2/kg或cm2/g。

比表面积与粒度有一定的关系,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是正比关系。

8、粒度测试的重复性:同一个样品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偏差。

重复性指标是衡量一个粒度测试仪器和方法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

它的计算方法是:其中,n为测量次数(一般n>=10);x i为每次测试结果的典型值(一般为D50值);x为多次测试结果典型值的平均值;σ为标准差;δ为重复性相对误差。

影响粒度测试重复性有仪器和方法本身的因素;样品制备方面的因素;环境与操作方面的因素等。

粒度测试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是对仪器和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9、粒度测试的真实性:通常的测量仪器都有准确性方面的指标。

由于粒度测试的特殊性,通常用真实性来表示准确性方面的含义。

由于粒度测试所测得的粒径为等效粒径,对同一个颗粒,不同的等效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等效粒径。

可见,由于测量方法不同,同一个颗粒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

也就是说,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颗粒,如果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它的大小时,这个数值不是唯一的,而是有一系列的数值。

而每一种测试方法的都是针对颗粒的某一个特定方面进行的,所得到的数值是所有能表示颗粒大小的一系列数值中的一个,所以相同样品用不同的粒度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颗粒的形状越复杂,不同测试方法的结果相差越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粒度测试结果可以漫无边际,而恰恰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就是应比较真实地反映样品的实际粒度分布。

真实性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标准,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但有些现象可以做为测试结果真实性好坏的依据。

比如仪器对标准样的测量结果应在标称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经粉碎后的样品应比粉粉碎前更细;经分级后的样品的大颗粒含量应减少;结果与行业标准或公认的方法一致等。

二、粒度测试的基本方法粒度测试的方法很多,具统计有上百种。

目前常用的有沉降法、激光法、筛分法、图像法和电阻法五种,另外还有几种在特定行业和领域中常用的测试方法。

1、沉降法:沉降法是根据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测量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过程是把样品放到某种液体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悬浮液中的颗粒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将发生沉降。

不同粒径颗粒的沉降速度是不同的,大颗粒的沉降速度较快,小颗粒的沉降速度较慢。

那么颗粒的沉降速度与粒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通过什么方式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呢?① Stokes定律:在重力场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受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的作用将发生运动,其运动方程为:这就是Stokes定律。

从Stokes 定律中我们看到,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比如两个粒径比为1:10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之比为1:100,就是说细颗粒的沉降速度要慢很多。

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量时间,现代沉降仪大都引入离心沉降方式。

在离心沉降状态下,颗粒的沉降事度与粒度的关系如下:这就是Stokes定律在离心状态下的表达式。

由于离心转速都在数百转以上,离心加速度ω2r远远大于重力加速度g,Vc>>V,所以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离心沉降的测试时间将大大缩短。

②比尔定律:如前所述,沉降法是根据颗粒的沉降速度来测试粒度分布的。

但直接测量颗粒的沉降速度是很困难的。

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通过测量不同时刻透过悬浮液光强的变化率来间接地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的。

那么光强的变化率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比尔是律告诉我们:设在T1、T2、T3、……Ti时刻测得一系列的光强值I1<i2<i3……<ii,这些光强值对应的颗粒粒径D2>D3>……>Di,将这些光强值和粒径值代入式(5),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2、激光法:激光法是根据激光照射到颗粒后,颗粒能使激光产生衍射或散射的现象来测试粒度分布的。

由激光器的发生的激光,经扩束后成为一束直径为10mm左右的平行光。

在没有颗粒的情况下该平行光通过富氏透镜后汇聚到后焦平面上。

如下图所示: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一定量的颗粒均匀地放置到平行光束中时,平行光将发生散现象。

一部分光将与光轴成一定角度向外传播。

如下图:那么,散射现象与粒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大颗粒引发的散射光的角度小,颗粒越小,散光与轴之间的角度就越大。

这些不同角度的散射光通过富姓氏透镜后在焦平面上将形成一系列有不同半径的光环,由这些光环组成的明暗交替的光斑称为Airy斑。

Airy斑中包含着丰富粒度信息,简单地理解就是半径大的光环对应着较小的粒径;半径小的光环对应着较大的粒径;不同半径的光环光的强弱,包含该粒径颗粒的数量信息。

这样我们在焦平面上放置一系列的光电接收器,将由不同粒径颗粒散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米氏散理论对这些信号进行数学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3、筛分法:筛分法是一种最传统的粒度测试方法。

它是使颗粒通过不同尺寸的筛孔来测试粒度的。

筛分法分干筛和湿筛两种形式,可以用单个筛子来控制单一粒径颗粒的通过率,也可以用多个筛子叠加起来同时测量多个粒径颗粒的通过率,并计算出百分数。

筛分法有手工筛、振动筛、负压筛、全自动筛等多种方式。

颗粒能否通过筛几与颗粒的取向和筛分时间等素因素有关,不同的行业有各自的筛分方法标准。

4、电阻法:电阻法又叫库尔特法,是由美国一个叫库尔特的人发明的一种粒度测试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颗粒在通过一个小微孔的瞬间,占据了小微孔中的部分空间而排开了小微孔中的导电液体,使小微孔两端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原理测试粒度分布的。

小孔两端的电阻的大小与颗粒的体积成正比。

当不同大小的粒径颗粒连续通过小微孔时,小微孔的两端将连续产生不同大小的电阻信号,通过计算机对这些电阻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如图所示:用库尔特法进行粒度测试所用的介质通常是导电性能较好的生理盐水。

5、显微图像法:显微图像法包括显微镜、CCD摄像头(或数码像机)、图形采集卡、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显微镜放大后的颗粒图像通过CCD摄像头和图形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边缘识别等处理,计算出每个颗粒的投影面积,根据等效投影面积原理得出每个颗粒的粒径,再统计出所设定的粒径区间的颗粒的数量,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由于这种方法单次所测到的颗粒个数较少,对同一个样品可以通过更换视场的方法进行多次测量来提高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除了进行粒度测试之外,显微图像法还常用来观察和测试颗粒的形貌。

6、其它颗粒度测试方法:除了上述几种粒度测试方法以外,目前在生产和研究领域还常用刮板法、沉降瓶法、透气法、超声波法和动态光散射法等。

(1) 刮板法:把样品刮到一个平板的表面上,观察粗糙度,以此来评价样品的粒度是否合格。

此法是涂料行业采用的一种方法。

是一个定性的粒度测试方法。

(2) 沉降瓶法:它的原理与前后讲的沉降法原理大致相同。

测试过程是首先将一定量的样品与液体在500ml或1000l的量筒里配制成悬浮液,充分搅拌均匀后取出一定量(如20ml)作为样品的总重量,然后根据Stokes定律计算好每种颗粒沉降时间,在固定的时刻分别放出相同量的悬浮液,来代表该时刻对应的粒径。

将每个时刻得到的悬浮液烘干、称重后就可以计算出粒度分布了。

此法目前在磨料和河流泥沙等行业还有应用。

(3) 透气法:透气法也叫弗氏法。

先将样品装到一个金属管里并压实,将这个金属管安装到一个气路里形成一个闭环气路。

当气路中的气体流动时,气体将从颗粒的缝隙中穿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