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

合集下载

1.4《积的近似数》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Word教案设计(人教版)

1.4《积的近似数》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Word教案设计(人教版)
2. 应用题:小明家的汽车油箱容量是50升,如果每升油可以行驶12公里,他的车大约可以行驶多少公里?请用近似数表示。
答案:50 × 12 ≈ 600公里
3. 实践题:超市的苹果每千克5.6元,如果购买2.5千克的苹果,请计算大约需要多少钱。
答案:5.6 × 2.5 ≈ 14.00元
4. 分析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5米,宽是3.2米,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并给出近似数。
-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和计算技能。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数学思维训练》中关于估算的章节,深入探讨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 《数学故事》中有关数学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趣味故事,特别是与积的近似数相关的实际案例。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源自步骤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采用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案例,为学生清晰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步骤。
-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在特定情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位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提前接触新课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购物结账的情境视频,引出积的近似数的重要性。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题。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对方计算过程,共同解决估算中的问题。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解题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 学习简单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用具、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道题目:“如果我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应该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答案为6元。

2. 学习积的意义(10分钟)教师将一颗水果、一块巧克力等物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相同的数量,介绍数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积的含义。

3. 认识计算积的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多个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积的规律,如2×3=6、4×2=8等,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积的方法。

4. 学习近似数的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小明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应该支付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近似计算方法,得出答案为10元。

5. 操练积的计算(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近似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计算能力。

6.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批改,及时纠正错误。

7.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学会了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七、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但是,在操练积的计算环节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故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一部分进行巩固和加强。

《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积的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似数就是与真实值相差不大的数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近似数来表示一些数量。

(二)讲授新课1. 举例说明:如果我们要买一个价格为98元的商品,我们付了100元,售货员会找给我们多少零钱呢?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98元看作100元,那么找给我们的零钱就是2元。

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3. 教师讲解:求积的近似数,我们可以先算出准确的积,然后根据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整。

4. 教师演示例题:例如,计算5.6×7.8的结果,我们先算出准确的积是43.68,然后根据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到的结果是43.7。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核对答案,解答疑问。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

(五)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积的近似数1. 什么是近似数?2. 如何求积的近似数?3. 四舍五入法的应用4. 例题讲解5. 课堂练习6. 课堂小结。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教学目标篇一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难点篇二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引入篇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很精准的数字,比如:但有些时候又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准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呢?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近似数,回顾四舍五入概念分析篇四一、小数四舍五入的练习保留一位小数0.5964≈1.025≈1.9937≈保留两位小数12.038≈12.3045≈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现在公安警察在捉拿坏人的时候经常要携带一种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幻灯片出示《狗抓坏人》情境图以及问题(1)让学生自读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

(a)题目的条件(b)条件的之间关系(c)题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2)独立列横式和竖式求解(3)根据题目问题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根据哪一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教学目标:篇五1懂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过程:篇六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请大家按要求写出下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小结: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即要看精确数位的下一位是几,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然后在精确的数位上加上1。

2导入新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3积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乘法运算中的进位问题。

2. 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乘法口诀表。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

2. 提问:我们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如何处理进位问题?二、新课讲解1. 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 讲解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让学生进行积的近似数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强调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让学生进行积的近似数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课后作业中,要注重练习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以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四舍五入的规则。

当乘法运算的结果较长或较为复杂时,我们可以使用近似数来简化计算。

近似数是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或指定的小数位数。

积的近似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积的近似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积的近似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学会通过数学方法求得积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积,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通过数学方法求得积的近似数。

2.短期内扩大计算数量的范围。

三、教学难点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计算积时需要观察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学1.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积?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如何在不用计算机的情况下,计算一个数的大约积是多少?2. 新课讲解1.掌握近似数据的基本概念–定义:近似数据是指比实际数据略小或略大的数,用于方便计算。

–计算方法:观察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适当舍入,得出近似数。

2.计算积的近似数–首先将乘数和被乘数改为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更快地得到近似数。

–举例:计算 38×17 ,可以将 38 拆分为 19×2 ,将 17 拆分为 17×1 ,这样就变成了 (19×2)×(17×1) ,可以先计算 19×17=323 ,然后将其乘以 2 和 1,得到的积 646 就是原积的近似数。

3. 课后练习1.利用课上所学,完成教材 P44 习题 3。

2.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积的近似数,解决该问题,并将思路和过程记录在本子中。

五、课堂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会了通过数学方法求得积的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也有了应用。

但也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计算时没有仔细观察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合理的计算方法,需要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第一章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我的口吻,为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的数学课编写一份教案,这一课的内容是第一章小数乘法中的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数乘法中的积的近似数。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求出一个乘法运算的近似结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解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求解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积的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想请大家思考,如果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商品的价格往往会有小数,比如一件商品的价格是2.5元,我们如果要买3件,该怎么计算总价呢?2. 例题讲解: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将2.5元乘以3,得到7.5元。

但是,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往往是需要精确计算的,所以,我们需要求出这个乘法运算的近似结果。

我们可以将2.5元乘以3,得到7.5元,然后将7.5元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得到8元。

所以,买3件商品的总价近似为8元。

3. 随堂练习:请大家计算一下,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2元,我们要买4件,总价是多少?六、板书设计1. 小数乘法2. 积的近似数3. 四舍五入七、作业设计(1) 2.5 × 3(2) 1.2 × 4答案:(1) 7.5元(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得到8元)(2) 4.8元(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得到5元)2. 题目:应用假设一件商品的价格为2.5元,买3件的总价是多少?答案:2.5元× 3 = 7.5元(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得到8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求解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但在讲解练习时,有些学生对四舍五入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后加强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积的意义
2.能够用近似数表示积
3.能够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
1.积的概念理解
2.近似数表示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近似数计算积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道题目:“23 * 47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积。

2. 引入新知识
•介绍积的概念: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3. 讲解近似数表示积
•老师给出一个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用一些较为容易计算的数值来代替准确的数值。

•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近似数表示积。

4. 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积,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

5.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近似数计算更复杂的积。

6. 总结
•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强调积的概念和近似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业,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反思
针对今天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6课时积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1
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

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

(求0.049的45倍,就是求45个0.04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0.049×45。


学生算出:0.049×45=2.205
(4)(出示)追问学生:如果给题目加一个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
先让学生独立求出2. 205的近似数,再交流:0.049×45=2.205≈2.2(亿个)
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保留积的一位小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0.049×45≈2.2(亿个),
2.205要保留一个小数,因为0<5,舍去O和5,取2.2,即保留一位小数。

(5)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O,0<5,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O和5,积的近似数约是9.9。

由于求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表示。

(6)提出问题:求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指一小组汇报并加以引导小结。

师小结: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2.拓展延伸。

出示生活中要按实际情境取近似值的实际例子:(出示题目):一个箱子可以装13.5千克土豆,27箱的土豆可以装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3.5×27=364.5(千克)
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学生约等于365千克,有的可能约等于364千克。

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到底应该保留多少呢?
通过讨论,学生会得出:364.5不够365千克,所以27箱不能装365千克土豆,只能装364千克。

接着提问:如果是做衣服用多少布料,保留整数时要怎么办?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要算能装多少东西或用多少材料,即使小数大于四也要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得的积可以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积的近似数。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保留整数,就看第一位小数是几;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1题。

按题目要求先计算出算式的乘积。

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取积的近似值的。

2.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学生汇报:3. 85×2.5=9.625(元)≈9.63(元)时,问:题目没有要求取近似值,你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呢?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处理。

强调: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付款时通常只算到“分”,即保留两位小数,因此9. 625要约等于9.63。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生1:这节课我知道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生2:我还学会了有时还要根据生活实际来求积的近似值。

五、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1、2、3题。

达标测评
1.1.61×1.5的积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0059×1.7的积有()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2.列竖式计算。

4.17×0.12(精确到十分位) 3.8×0.48(保留两位小数)
3.《故事会》(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半年的,要花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4.王老师为参加文艺演的16名小演员定做服装,已知每套服装用布1.65m,做这些服装至少需要多少米布料?
★5.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3.23。

三位小数准确值最小是( ),最大是( )。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0.049×45≈2.2(亿个)。

0 .0 4 9 方法:先求出准确的积,再用“四舍五入”
× 4 5 法求出结果。

2 4 5
1 9 6 注意: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0﹤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