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图文稿
《论语》全 篇朗读原文及译文

《论语》全篇朗读原文及译文第一部分: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后反复地温习,这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是一个君子吗?”2.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之事,不可为也。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要孝顺父母,孝顺兄长,又喜欢做违背上级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为伴的。
”3.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应该担心你不了解别人。
”4.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动情色,很少有仁爱的。
”5.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有了权势就高傲自大,学识太固执。
要以忠诚与诚信为主,没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
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6. 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要以忠诚与诚信为主,没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
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第二部分:《论语》的讲解与深意《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全书共20篇,其中包含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主张,以及他们对人生、政治、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论述。
《论语》以其简洁、深刻的语言风格和精辟的思想内涵,对我国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尊敬父母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他认为,对父母要尽到孝道,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2.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提倡学习,他认为知识能够使人改变命运,提高自身素质。
3. 朋友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朋友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4. 仁爱之道《论语》中强调了仁爱之道,认为爱人、善待他人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5. 忠诚与诚信孔子强调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认为做人要讲信用,对人要忠诚。
(完整版)《论语》选读(完整)

《论语》选读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而》)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
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学而》)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与有道的人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选录)详细注解、翻译Word版

论语(选录)【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②,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③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④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子曰:“《诗》三百⑤,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⑥。
”(《为政》)【注释】①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
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做过鲁司寇,因不满鲁执政者贪色废政事,愤然离职。
后周游列国而终不见用。
晚年专事教育和古籍整理工作。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儒家文学思想的代表。
②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
郑玄注本无“道”字,解“乐”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见《诗经·卫风·淇奥》。
指君子文雅之貌,如同珠圆玉润,经过切磋琢磨。
④赐———子贡姓端木,名赐。
⑤《诗》三百———《诗》即《诗经》,孔子将“古者《诗》三千余篇”加以整理删定的一部诗歌总集(见《史记·孔子世家》),共305篇。
“三百”乃取其整数而言。
当时通称“诗”或“三百篇”。
至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把孔子整理过的典籍概称为“经”,始有《诗经》之称。
⑥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 》,赞颂鲁僖公重视牧马之业,立心专一纯正。
《毛诗正义》郑玄《笺》:“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
”孔子借以评论整部《诗经》,提出了评诗的一条重要标准。
“思”在《诗经》中为语助词,此处亦然。
也可解为“诗思”。
“无邪”指无邪僻之思,不淫、不乱,即诗思纯正之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其义近之。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论语注疏》)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⑦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⑧曰:“礼后乎?”子曰:“起⑨予者商⑩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翻译(收藏版)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翻译(收藏版)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3. 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大意: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
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全文及解释

【译文】 有子说:“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恭敬符合礼法,才能远离耻辱;任用可信赖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焉(烟):语气词。也已: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约):说。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 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 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第二个贤为名词。 事:为…做事,事奉。"
【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因:沿用。 或:有人。
【译文】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原文、注释、译文、评论[优质文档]
![《论语》原文、注释、译文、评论[优质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a4e00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a.png)
论语原文、注释、译文、评论学而篇第一【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舒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论语六则注释及翻译PPT课件

【原文】
知识
子 曰:“ 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指古代的东西 勤奋敏捷
•
指知识
好 古, 敏 以 求 之 者 也。”
•
•
•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
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第4页/共6页
【原文】
年轻人
怎么
子 曰:“ 后 生 可 畏,焉 知 来 者
【原文】 “知”同“智”;读z hì。
乐,读yào,喜爱的意思。
子 曰:“知 者 乐 水, 仁 者 乐 山;
•
•
知 者 动,仁 者 静; 知 者 乐,
仁 者 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 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第1页/共6页
【原文】
子 曰:“何 事 于 仁! 必 也 圣 乎! 尧 舜 其 犹 病 诸! 夫 仁 者,
••
•
之 不 如 今 也? 四 十 、 五 十 而
默默无闻
无 闻 焉, 斯 亦 不 足 畏 也 已。”
•
•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第5页/共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6页/共6页
就是自己要成功,也让别人成功;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己 欲 达 而
身边的事例
达 人。能 近 取 譬 ,可 谓 仁 之 方 也 已。”
【译文】 孔子说:“岂止是仁呢!那一定是达到圣的境界了。即使尧舜也难以 做到!所谓仁,就是自己要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要通达,也 让别人通达。能够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这就可以说是仁的路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一.仁 仁者爱人 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zh ì。
子曰:“知人。
”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
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zh ì”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5.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h ào 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8.子曰:“巧言令色,鲜xi ǎn 矣仁!”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二.德君之怀德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1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14.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三.孝 孝悌为本17.孝弟t 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道理与行为规范,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仁慈博爱之心的根本所在啊.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 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孔子说:“弟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19.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20.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zhu àn 。
曾是以为孝乎?” 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
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21.子曰:“事父母几j 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
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
”2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司马牛担忧地说:“别人都有兄弟,我死的时候就干巴一个人(就是说他是独子),子夏就说:商朝的时候就有人说了,富贵生死都是说不定的事,君子为人处世,毕恭毕敬做到没有一点失误,对待别人恭恭敬敬尽到礼数,周围人都会待见这样的哥们,谁都愿意把它当兄弟,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君子,然后君子还怕没兄弟么?”四.学 学而不厌2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 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24.子曰:“吾有知zh ì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
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2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w ú,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
”2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
所以他的谥号是“文”。
2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30.子曰:“君子不器。
”五.礼 克己复礼3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了啊!”33.子贡曰:“贫而无谄ch ǎ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3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3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 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烦扰不安;谨慎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畏缩拘谨;勇猛而不符合礼的规定,违法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尖刻伤人。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六.和 和而不同3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3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鄙弃他的好话.3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拘谨与世无争,(虽然)聚集在一起但不结党营私.”4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的是能不能了解别人.”4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2.子绝四:毋w ú意,毋必,毋固,毋我。
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43.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说:“没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了些平凡的知识,从中领悟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4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七.知 知着不惑4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 ì也。
” 孔子说,由,(我)教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46.子曰:“知zh ì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4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叶公向子路问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
(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49.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50.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
”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你说过什么话吗四季不是照样地运行,万物不是照样地生长吗天又说过什么话呢”51.子曰:“知zh 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