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本质和范围

四、少年儿童文学的范围
(一)少儿文学的现代性 (二)文学传统是少儿文学的土壤 民间文学中的“少儿文学”遗产 古典文学中的 “少儿文学”遗产 古代文学读本“少儿文学”遗产
五、少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一)多元化的美学追求 (二)少年儿童文学美学特征的体现 1、梦幻理想之美 2、变幻荒诞之美 3、幽默喜剧之美 4、惊险神奇之美 5、诗意的悲剧之美
近代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人道主义、 人权旗帜高扬,为新的儿童观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英国的约翰•纽伯利于1744年出版《可爱 的袖珍图书》,并在扉页上写下来“以教 育和娱乐为目的”一语。
英国的约翰•洛克于1693年出版的《教育 漫话》一书,大大推进了人们对童年概念 的认识。洛克把儿童看作珍贵的人的资源。
少年儿童期的年龄特征 生理特征 心理特征 社会文化因素 见教材P8-11
3.儿童文学的划分
婴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 少年文学
第二章 少年儿童文学的崛起
一、少年儿童文学之提出 少年儿童文学作为儿童文苑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上 世纪70年代末 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文坛上显示出强 劲发展势头的。 方卫平:“80年代以来的少年文学作品,构筑了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一道最为亮丽炫目的 青春风景线”这时“严格的当代意义上的少年文学 才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身份从整个儿童文学创作中分 离出来,并最终完成自‘五四’以来一直未能实现 的艺术自觉。”
独船(少年大命运)
内容简介 从1984年的『独船』开始,作家用笔描述 了众多北大荒少年群像。在这部书中出现 的孩子,他们刚毅、率真、坦诚。这些优 良的品质,恰恰是今天的孩子们所缺少的 。作家的笔调简洁冷峻,为我们开通了一 条独特的欣赏途径,让我们直达富有传奇 色彩的北大便看透了的说 教?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像《独船》这 样,重重敲打你的心,不管是孩子,还是 大人,都会被这世间的真情感动。
儿童文学课件

初等教育学院
教学主要内容
※绪论 ※上编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下编 儿童文学的体裁
绪 论
一、日益走向成熟的儿童文学
二、哺育人类成长的儿童文学 三、帮助教师走进儿童的文学 (一)儿童文学帮助教师认识儿童、理解儿童 (二)儿童文学帮助教师永葆可贵的童心
四、帮助教师顺利工作的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二)儿童文学是素质教育的好帮手 五、以对儿童的关心和理解学习儿童文学 (一)学习儿童文学要建立现代的儿童观
(二)学习儿童文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整体建构
上编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本编内容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本质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欣赏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本质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本质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意义及功能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一)社会教育对儿童的要求 (二)儿童心理年龄决定的审美趣味 1、乐观 2、纯美 3、欢愉 4、变幻
二、儿童文学的差异性
(一)幼儿 文学的特征
1、思想内容表达的具体可感 2、形象描绘和艺术构思的充满幻想
3、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的游戏精神
41、题材广阔、内容丰富,蕴涵多方面的知识
格林童话的特点:
1、强烈的人民性。
2、内容丰富充实,故事生动有趣。
3、语言淳朴、粗犷、幽默且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和韵味。
2、豪夫和他的《冷酷的心》
威廉· 豪夫(Wilhelm Hauff):世界最著名的 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明显的讽世意味。亦是 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在德国文学史 上是个彗星似的人物。他生于1802年11月29日, 1824年在神学院毕业后,当了家庭教师,同时也为 孩子们写童话,这样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1827年 11月18日,他因病逝世,年仅25岁。他的作品大都 是他逝世前一两年写成的,主要有长篇小说《列希 登斯泰因》(1826)、《艺术桥畔的女乞丐》 (1826)、《皇帝的画像》(1827)等。在他的整 个创作中,童话创作占有重要地位,并使他举世闻 名。他的童话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 传。
儿童文学完整教学ppt课件

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
❖ 自发型:没有明确的为儿童创作的目的,因 特殊的心理内驱力写出适合儿童欣赏的作品
童心型:创作心理接近儿童,具有儿童般天性 的作家。
儿童崇拜型: 童年回忆型:难忘的童年构成童年情节,并成
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和动机。《中国少女》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 样几层意思:
❖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
术。 ❖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
文学作品。 ❖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
种功能和价值。
结论: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 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 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 的总称。
❖ 叙述人语言:简单句、色彩感、儿童口语
❖ 人物语言: 体现儿童惯用口头语,真 实再现儿童的心理、性格、年龄特点。
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小头爸爸躺在长椅上,呼噜噜,呼噜 噜睡大觉,大头儿子在公园的草地玩, 太没劲了。他走过去推小头爸爸,可小 头爸爸动也不动。哼!气死我了!大头 儿子朝地上看了看,忽然拿起一只大皮 鞋,走到树下,卟,扔进树下的废物箱 里;还有一只拿出来,把它挂在树上。 嘻嘻,大头儿子开心了,他回到爸爸那 里使劲推,这下终于把爸爸弄醒了。
❖ 富于幻想、惊险、神奇是儿童文学常表现特色。
儿童文学与成人 文学的不同之处 还有:有的文学 体裁专属于儿童, 如儿歌、童话、 儿童故事等
目标指向的区别: 儿童文学作家的 创作目标指向将 创作定位于儿童 能够接受并乐于 接受。
❖ 《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 (郑渊洁)。 ❖ 《我可不怕十三岁》(刘心武) ❖ 《随风飘来的玛丽阿姨》,《淘气包艾米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指导与练习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儿童文学》教材是《儿童文学教程》(王泉根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内容为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文学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儿童文学的人文价值与美学责任、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题、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儿童文学的教学应用等)和儿童文学的文学体裁(包括文体体裁的界定、六大儿童文学体裁的分类及其分析与作品鉴赏等)。
考试内容基本不超出该教材范围。
二、组卷原则试卷组合主要依照“难易适中”的原则进行。
考核要求一般分为三个个层次: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大纲规定的)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具体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述;能够对教材内或难度一般的课外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评述;能够结合理论分析儿童文学作品,阐释儿童文学现象,评议儿童文学思潮,开展儿童文学创编。
原则上一套试题有一定难度的部分(了解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40%,体现一定离散效果的较难部分(掌握与重点掌握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60%。
三、试题类型考试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满分100分;填空题(每空1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判断题(每小题2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简答题(每小题10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论述题(每小题30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
四、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上编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关键问题1.考核目的了解儿童文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层次划分、儿童文学的主要特征等内容,等等。
为儿童文学的学习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儿童文学课件

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还有哪些基本策 略可以反映文学教学的性质并能取 得突出效果?
综合练习与链接
• 1、关于儿童文学的概念,你赞同哪位大家 的观点,为什么? • 2、你读过哪些儿童文学作品?你对《儿童 文学》课程学习有什么期待? • 3、阅读链接: • 波茨曼 美国《童年的消逝》 • 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
王泉根: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适应3~17岁少儿的健 康成长而创造的文学,是幼儿文学、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三个层次文学的集合体。少年儿童年龄 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对文学的不同要求决定并制约 着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各自具有的本 质特征与思想、艺术上的需求,这三个层次的文 学都以其作品的文学价值——认识、教育、审美、 娱乐等作用。将少年儿童培育引导成为灵肉健全 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标。
上笙一郎: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
学价值将儿童培养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 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 阶段而创造的文学作品。
黄云生(方卫平):儿童文学是专为儿
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立艺术性 和丰富价值的审美文学作品的总称。
于虹: 儿童文学是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
心理水平、审美要求及阅读能力相结合,有 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
• 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认为" 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首先,作为 "儿童文学"根本属性的"儿童"、"文学"都 是具有模糊义素的模糊词,这就使"儿童文 学"内涵成为由两个模糊概念组成的集.其 次,"儿童文学"的外延模糊.无论儿童文学 的创作主体、文本,还是读者的范围,都是 模糊的.这三重模糊又构成一个模糊集.造 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一是与 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性 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直 觉的特点是形象的,它凭借心灵的力量对事 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儿童文学课件PPTppt课件

完整编辑ppt
54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 接受对象
完整编辑ppt
55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作家
完整编辑ppt
56
一、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1、独特的精神气质
❖ 内容: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
❖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 基调:奇异狂放。
❖ 顽童的母题的意义:渴望自由,向往无拘 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人类的未来 指向,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 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
完整编辑ppt
46
完整编辑ppt
47
自然的母题: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0
三、审美形态的发展
❖ (一)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类型化 ❖ 1、母题类型化 ❖ 2、结构类型化 ❖ 3、人物类型化
完整编辑ppt
41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刘绪源)
❖ 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 件、场面、手法、意象,也可以指主题或 题材。
父爱型
爱的母题 母爱型 顽童的母题
自然的母题
完整编辑ppt
术。 ❖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
文学作品。 ❖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
种功能和价值。
完整编辑ppt
11
结论: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 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 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 的总称。
完整编辑ppt
12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及任务。
❖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2、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语文教育《儿童文学》讲义(上)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发现儿童”与儿童文学的诞生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标志着人类对儿童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性的转折——儿童开始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生阶段来认识。
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
成为人类真正发现儿童、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已经彻底完成的一个标志。
儿童文学的诞生并走向自觉是儿童被发现的结果。
《爱弥儿》:“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卢梭认为,儿童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成人应该让儿童自然地成长,不要妄图逾越“规矩”。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一“儿童文学”释义(一)几个观点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本位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专为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工具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专写论)▲儿童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杜威周作人鲁迅对“儿童本位论”的评价:“儿童本位论”对儿童文学概念的揭示,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一定的合理性,又带着难以避免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
( 如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
英国作家巴里的《彼得·潘》违背了儿童渴望快快长大的自然心理,隐含了作者的儿童崇拜心理和童年情结▲“专为论”思考:《西游记》、《静夜思》、《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唐•吉诃德》等文学作品属儿童文学吗?对“专为论”的评价:这种观点肯定了儿童文学的社会职能,肯定了儿童文学是成人针对儿童阅读欣赏的心理需求,年龄特点,注意了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但从儿童文学整体来观照,显出不严密的地方,其所指不能包容全部的儿童文学作品。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20世纪60年代鲁兵提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儿童文学课程优秀课件(可编辑)

儿童文学课程优秀课件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概念关于儿童的年段划分生物性和社会性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岁以下的任何人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岁的公民历史上儿童文学的概念西方18-19世纪末儿童文学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训导的文学中国的三个阶段儿童本位的文学20世纪20年代胡适周作人教育儿童的文学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初适应儿童的心理和趣味的文学20世纪80年代后解放儿童的文学21世纪初几种典型的儿童文学观念教育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稻草人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卢梭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童心主义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现在的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是考虑到儿童理解力的文学 2为儿童写作并不是把成人的思想信条强加给儿童 3其内容必须要让读者能够理解领会 4其内容和结构应符合儿童审美激发儿童的情趣 5必须要了解到儿童读者的心身发展阶段 6作者在具有文学才能的同时还应持有与儿童共鸣的思想和心绪浦漫汀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有助于其健康成长的文学其中有成人特意为少儿创作的作品也有一部分作家抒写主观意愿却能为儿童接受理解且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的文学作品也有少年儿童自己创作的一部分作品王泉根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适应317岁少儿的健康成长而创造的文学是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文学的集合体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对文学的不同要求决定并制约着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各自具有的本质特征与思想艺术上的需求这三个层次的文学都以其作品的文学价值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作用将少年儿童培育引导成为灵肉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标吴其南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是成年人对儿童的心灵进行审美召唤并能得到儿童的响应的文学儿童文学的内涵文学价值独特的美学意蕴特定的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和审美理解审美接受终极目的引导培养社会健全的一员儿童文学的范围存在表现1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2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3成人为自我表现而被儿童认同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特殊性王泉根认为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生产者是主宰现世社会运转的成年人而消费者是天真未凿的孩子一件儿童文学作品必须经过成年人接二连三地用文化规范的味觉和理性评判的筛子过滤之后才能送到孩子的手中儿童文学特殊性原因社会教育的方向性要求成年人的儿童观儿童的年龄心理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认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首先作为"儿童文学"根本属性的"儿童""文学"都是具有模糊义素的模糊词这就使"儿童文学"内涵成为由两个模糊概念组成的集其次"儿童文学"的外延模糊无论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文本还是读者的范围都是模糊的这三重模糊又构成一个模糊集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一是与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性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直觉的特点是形象的它凭借心灵的力量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用以表现作家直觉感受的东西只能是意象并且具有独特性创作是形象而具体的而儿童文学概念却是理性的逻辑的用理性的逻辑的语言去概括形象的极富个性化的创作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理论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儿童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个理论家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也是难以做到的这些就是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你赞同哪种儿童文学概念为什么 4培养儿童对其父母自身的文化背景语言和价值观居住国的民族价值观原籍国以及不同于本国的其他文明的尊重 5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组裔民族和宗教群体以及原为土著居民之间的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里过着有责任感的生活 6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最主要的目的和意义是陪伴和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1丰富儿童的精神心灵和情感 2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社会成人世界以及儿童自身 3帮助儿童理解爱友善人性4向儿童传达自由平等和平等人类公认的美德和理想 5让儿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及生活方式 6让儿童感受并喜爱文学 7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8引导儿童观察社会生活 9培育儿童对他人的理解宽容和同情 10帮助儿童建立勇气信心和希望 11向儿童表达来自成人的理解和安慰 12激励儿童运用理智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 13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儿童探索未知世界 14让儿童学会与人交流分享思想成果 15培养儿童的文学艺术趣味 16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17增进儿童的文化修养 18丰富儿童业余生活排遣孤独和寂寞儿童文学的所有功能是通过其作品的文学功能及价值得以表现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性质全美英语教师协会在课程文件《英语的要素》中将文学教学的目标定为 1认识文学作为人类经理的一面镜子的重要性这面镜子反映了人类的动机冲突和价值 2能够把文学当作与他人联系的方法在人类环境中找出文学虚构的任务从与文学相联的复杂事物中获得洞察力 3初步了解代表种种文学背景和文学传统的重要作家 4逐步熟悉古今的文学代表作 5培养口头和书面评论种种文学形式的有效方法 6把文学当作欣赏语言的韵律和优美的有效的体验方法 7培养延续到成年上升货的阅读习惯●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理念1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在兼顾语文基础学习的前提下明确反映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与一般语文课文教学的差异 2将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和习惯视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3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与阅读心理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安排上有所体现 4尝试将课文还原成文学作品将教师本人学生看成读者 5开展文学作品欣赏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文学作品而不是仅仅关注阅读的结果 6贯彻并理解文学的阅读不单纯以获得资讯进行道德建设或修复为目的同样重视作品在陶冶性情丰富心灵感受抒发情感获得美感享受情趣等方面的意义 7重视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根据不同体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构成确立教学的重点 8确立学生是文学欣赏的主体同时明确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发展欣赏理解文学的能力 9了解阅读是个性化的体验个人的反应应该得到尊重启发组织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 10可学生在态度严肃的情况下运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文学 11在教室里开展的文学作品欣赏的阅读同样可以包含娱乐阅读的因素 12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评估应不同于一般的语文学习的评估●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策略1针对不同作品的特点进行专门的阅读教学设计 2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 3尽量保持阅读过程的新鲜感和完整性 4不将所有的阅读课程都处理为文本的分析性阅读 5调动和推动学生进行有兴趣的自主阅读建立他们的阅读自信 6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文学阅读体会和经验 7将阅读教学适当转化为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8配合运用包括绘画音乐戏剧表演在内的艺术手段欣赏文学 9注意到教材对文学作品的改写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原作的延伸阅读 10鼓励学生提问题而不是教师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 11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想象和假定 12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做出即时的反应并通过讨论修正他们的观点 13避免过多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免中断干扰学生的阅读欣赏过程14重视学生的阅读经验的唤起和回顾引导他们联想比较正在阅读和曾经阅读的文本 15根据学生年龄阅读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独立评价 16用与学生分享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阅读体验 17关注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18运用有实际效果的教学手段 19设计不同深度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 20在实践中调整并寻找新策略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还有哪些基本策略可以反映文学教学的性质并能取得突出效果综合练习与链接 1关于儿童文学的概念你赞同哪位大家的观点为什么 2你读过哪些儿童文学作品你对《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有什么期待 3阅读链接波茨曼美国《童年的消逝》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第三节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民间文学儿童读物●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相同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思想性倾向性民族性等儿童文学的儿童性与成人性的融合在广义上尚属儿童时代必然具有儿童的特性与此相适应儿童文学的性质必然要植根于其儿童天性之中专注于表现主人公的天真情怀和对未来人生的理想憧憬因此从总体上看儿童文学既有对儿童天性的关注尤其是儿童文学又有对成人心理的关注主要是少年文学具有儿童化和成人化的双重倾向儿童文学既可以有对儿童天真稚气的再现也可以有对渴望成长的成人化心理的描写两者可以达到有机的融合 20世纪80年代曹文轩提出了儿童文学要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文学主张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开朗的充满生气的强悍的透着灵气和英气的作为社会化的人其个性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个性与社会文化之间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之中由于儿童尚处于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时期对社会文化规范包括伦理道德法规法律等还远不能作出全方位的适应因而其个性与社会性的冲突对立会更强烈一些这种冲突与对立如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或有效的扼制就会形成许多不良后果造成人格上的严重缺陷如要儿童的个性不能保持独立完善为强大的社会规范所湮没他就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个性缺乏质疑精神丧失创造力和故步自封的庸人而一量其个性发展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或者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规范那么又将会滋生出极端的个人主义或是一种无理性的反社会倾向将自己置于社会的对立面其激烈和极端的行国也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不同因年龄特征和终极目的等因素表现为题材内容主旨风格形式审美特征等●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源头●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儿童读物种类儿童启蒙读物思品教育和励志读物科普读物历史读物图画读物文学读物第四节儿童文学的年段差异性及其各形态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差异与接受能力决定并影响着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各自具有的美学特征及思想上艺术上的要求儿童年龄特征带来的儿童读者文学接受能力和趣味的分化意味着每一年龄阶段的儿童读者都要求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学接受空间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享受童年与发展自我的文学儿童文学在本质上是供儿童审美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纯真美稚拙美欢愉美变幻美质朴美日本的坪田让治向孩子直截了当展示人生的光明部分使其总怀着光辉的希望这是作家必须经常做好思想准备的事情在反映生活上欢快明朗向上美在表现情感上纯真稚拙美在儿童情趣上幽默欢愉美在文学形式上质朴自然美《小胖和小松》杲向真片段姐姐七岁是一年级学生穿着白色的衬衫和蓝色的学生裤胖墩墩的像个小冬瓜又像个胖鼓鼓的花生米她的名字就叫小胖她跑起来很吃力脸蛋累得通红微微突出的前额渗出细小的汗珠小松等一等要不我不跟你玩了小胖气喘地叫着小松回转身看了看就怕姐姐不跟他玩可是现在他知道姐姐是吓唬他的这里有没有大皮球冬冬和小林他们都不在姐姐不跟他玩还能跟谁玩这一点也吓唬不了他小松得意地笑着退了几步回过身又想跑啪嗒小松恰好撞在一个叔叔的腿上跌了跤那个叔叔立刻把他抱了起来可是小松很不服气跌到了要自己爬起来不哭这才算是有本事呢他跌倒了就从来不要人家拉起来的托儿所的小朋友自己会爬起来的我自己我自己会起来小松说着又照原先的姿势倒在地上然后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又往前跑了一整体的艺术构思上具有浓郁的想象与幻想的色彩二故事性是儿童文学的崇尚与追求故事性在儿童文学各体裁中的作用与体现 1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力以便更好理解作品的情感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 2以故事性加强形象的塑造童话儿童小说报告文学 3以故事性负载思想和哲理寓言童话报告文学等 4以故事性吸引儿童享受体验释放宣泄儿童影视图画文学 5以故事性传播科学知识儿童科学文艺三语言上具有儿童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如何使语言具有儿童审美的形象性 1善用贴近儿童经验的修辞格《家》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孩子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突出语言的动作感 3让语言呈现鲜明的色彩呈现具有鲜明色彩感的物象●欣赏《狐狸的窗户》日本安房直子我迷路了眼前是一片蓝色的桔梗花田这时闪出一只白色的小狐狸可我追着追着竟像丢了白天的月亮一样应是被它甩掉了身后传来招呼声一个系着藏蓝色围裙的小店员站在一家挂着印染桔梗屋店招的店前面我一看就明白了是方才那只小狐狸变的染染你的手指吧狐狸说着用染成蓝色的四根手指搭成了一个菱形的窗户四文本装帧上的绘本化儿童文学的插图性插图的特征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艺术性第三章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一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1对儿童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基本品格与人格素质安徒生我用全部的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2独特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敏感力 3高超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A想象力与幻想力 B儿童化的叙事技巧●欣赏《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唏里呼噜历险记小猪的生日片段doc C 诗意的营造与追求 D善用富有幽默感的艺术手法夸张变形拟人比喻等 E双重的审美意识的交织与理性剥离作家的成人审美意识与儿童审美意识的交织与理性剥离是儿童文学作家独特的双向结构的心理视角和心里层次儿童审美意识具有幼稚性单纯而率真审美上成为作品的儿童性的表现内容成人作家的儿童审美意识来源于其独特的关于儿童世界的生活积累而成人审美意识的意义一方面提高和引导儿童审美意识趋向成熟方面另一方面又以浓厚的兴趣和宽容的态度保护和调动儿童审美的积极性从而促成儿童的发展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与儿童在精神生命里的交流 4独特的精神气质A童真气质 B幽默气质●俄国别林斯基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是生就的而不是造就的这是一种天赋 1职业身份 2儿童文学观念与创作动机自觉型与自发型教育派别社会派别童真娱乐派别哲思派别第二节儿童文学读者思考与练习 1 任选一篇儿童文学作品聊聊其中的成人作家双重审美意识的表现 2依据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聊聊你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 3课外链接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是奴隶是主宰谈作家与童真的关系杨实诚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方卫平主编《中国儿童文化》第一章儿歌儿童诗学习要点儿歌的概念儿歌的艺术特征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儿童诗的艺术特征儿童诗的类型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第一节儿歌一儿歌的概念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对象以韵语描述一件或数件事物的富有情趣的歌谣儿歌的接受方式是吟唱儿歌在古代也叫童子谣童子歌孺子歌小儿语等二儿歌的演变古代多为时政歌即谶语《史记》一尺布暖童童一斗粟饱蓬蓬兄弟两人不相容宋代欲得天下宁须眼中钉欲得天下好无如招寇老明朝吕得胜创作《小儿语》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吕坤于1593年辑成中国第一部儿歌专辑《演小儿语》相彼儿曹乍悲乍喜小事张皇惊动邻里清代郑旭旦痴悟生辑录《天籁集》《广天籁集》 1896年意大利人韦大利编选《北京儿歌》初用儿歌名称民国初期蔡元培沈尹默等倡导歌谣运动成立歌谣研究会创月刊《歌谣》正式确立儿歌名称当代民间儿歌创作儿歌●3月21日世界儿歌日●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祝你一路顺风半路掉坑两腿一蹬壮烈牺牲三儿歌的艺术特征 1内容浅显单纯圣野《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它吃东西不肯张嘴巴 2结构短小单一诗节单节双节多节句数四句六句八句字数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不等 3自然合节的音乐性韵律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中间换韵通押一韵节奏节拍字数一致节拍字数不一致节拍不固定●皮作玖《小鸟学我操操》风吹杨柳飘飘小鸟学我操操我伸腿它踢脚我拍手它跳跳我把腰儿弯弯它把尾巴翘翘操好了再见了小鸟扑哧扑哧飞走了 4歌戏互补操作性强周作人儿童游戏有歌以先之或和之者妙哉●欣赏柯岩《坐火车》《拍手歌》《摇篮曲》●思考儿歌一定要有歌戏互补性吗 5天真活泼的童稚美●北京地区儿歌《丫头丫》丫头丫打蚂蚱蚂蚱跳丫头笑蚂蚱飞丫头追河南地区儿歌《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剩下一朵给白鸽四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及功能1摇篮曲 2游戏歌 3数数歌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训练儿童数数能力加强儿童数理概念建立数理逻辑的儿歌●思考嵌有数字的儿歌就是数数歌吗袁秀兰《小蚂蚁》一只蚂蚁自己走两只蚂蚁握握手三只蚂蚁交朋友搬回一头呢大蜗牛陈伯吹《摇篮曲》风不吹风不吹风不吹浪不高树不摇云不飘小小船儿轻轻摇小鸟不飞也不叫蓝蓝的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要睡觉小宝宝啊快睡觉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4问答歌盘歌设问辞格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欣赏《谁会飞》 5连锁调顶针辞格●欣赏《做习题》小调皮做习题习题难画小燕小燕飞画乌龟乌龟爬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吓一跳 6颠倒歌滑稽歌正话反说●欣赏《东西街南北走》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捡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了手●欣赏《听我唱个颠倒歌》太阳起西往东落同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儿地下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腊月酷热直流汗六月爆冷打哆嗦姐在房中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咸鱼下饭淡如水油煎豆腐骨头多黄河中心割韭菜龙门山上捉田螺捉到田螺比缸大背了田螺看外婆外婆在摇篮里哇哇哭放下田螺抱外婆 7绕口令双声叠韵音近词 8谜语歌以寓意手法抓住谜底和谜面之间的某种联系以歌谣的形式叙说本体特征请对方猜出本体的儿歌●普天下是一家家家户户种棉花今年种棉没留种明年冬日又开花●它的身体像圆筒浑身上下一片红一见火焰便生气口吐白沫倒栽葱 9字头歌每句尾字完全相同一般多以头子儿作为尾字的儿歌●东家有个小豆子西家有个小柱子自己洗手绢补袜子给小妹妹钉扣子浇花扫地抹桌子天上日头地下石头嘴里舌头手上指头桌上笔头床上枕头背上斧头爬上山头喜上眉头乐在心头 10时序歌●十二月花正月百花云里开二月杏花送春来三月桃花红似火四月芦花就地开五月栀子心里黄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菱花铺水面八月桂花满村香九月菊花黄似锦十月芙蓉赛牡丹十一月无花无人采十二月梅花斗雪开●十二生肖一是老鼠吱吱叫二是牛儿尾巴摇三是老虎威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中世纪以前没有儿童 ↓ 传统基督教的儿童观 ↓ 清教徒的儿童观 17世纪
洛克的“白板说”
↓ 18世纪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儿童不是作为仅
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才重要,而是本来就是重要的”)
↓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儿童观(儿童是成人之父“) ↓ 童心主义儿童观(一味歌颂童心纯洁无瑕) 二十世纪初的 弗洛伊德的儿童观 ↓ 二十世纪“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关注现实生活中儿童
的原生态)
二、中国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1.“儿童本位”:五四儿童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原点 2.新中国八年:教育工具主义的时代 3.新时期:向文学性与儿童性回归 4.九十年代,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也没有都 摆正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
三、中西儿童观比较 指向成人的儿童观 指向儿童的儿童生活和心灵世界
进行关照而生成的对儿童生命形态、 性质的看法和评价,是成人面对儿 童所建立的人生哲学观。
近代社会存在着两种儿童观:“一种是成人把 成人的世界看成是完善的东西,而要把儿童 领入这个世界;另一种观点是,意识到自己 和生活的不完善和不能满足,而不想让下一 代人重蹈覆辙。”“从前一种观点出发,便 产生了强制和冷酷;从后一种观点出发,便 产生了解放和爱。”——秋田雨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