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渗透试验..
土的渗透试验和渗透系数

土的渗透试验和渗透系数土的渗透试验和渗透系数2010-04-1511:04由达西定律可知土的渗透系数k反映了土的渗透性能是渗流计算用到的必须指标它的大小可通过试验或经验决定试验可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而室内测定渗透系数有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 1.室内常水头渗透试验常水头渗透试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与达西渗透试验装置相似。
在圆柱形试验筒内装置土样土的截面积为A即试验筒截面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土样上的水头保持不变。
在土图2-4常水头试验装置图2-5变水头试验装置样中选择两点1、2两点的距离为L.分别在两点设置测压管。
试验开始时水自上而下流经土样待渗流稳定后测得在时间t内流过土样的流量为Q并同时读得两测压管的水头差为△h。
则单位时间内渗流量由达西定律从而可求得土样渗透系数2-4 常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测量砂土渗透系数对于粘性土由于渗透系数很小应采用变水头法测量其渗透系数。
2.变水头渗透试验变水头渗透试验装置如图2-5所示。
土样的截面积为A高度为L。
试验筒上设置储水管储水管截面积为a试验开始时储水管水头为h1经过时间t后水头降为h2令在时间dt内水头降低了dh则在dt时间内通过土样的流水量为由达西定律在dt时段内流经试样的渗水量又可表示为由以上两式可得对上式两边取积分并整理后可得可得土渗透系数为2-5 式2-5中的a、L、A为己知试验时只要量测与时刻t1、t2对应的水位h1、h2就可求出渗透系数。
3.现场抽水试验对于粗颗粒土或成层土室内试验时不易取得原状土样或者土样不能反映天然土层的层次或土颗粒排列情况这时从现场试验得到的渗透系数将比室内试验准确。
图2-6为一现场井孔抽水试验示意图。
在试验现场沉入1根抽水井管穿过要测定k值的砂土层并在距井中心不同距离处设置一个或两个观测孔然后自井中以不变的速率连续进行抽水抽水造成井周围的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形成一个以井孔为轴心的降落漏斗状的地下水面。
测定水头差形成的水力梯度使水流向井内。
生物渗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渗透现象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渗透现象在生物细胞中的表现。
3. 通过实验观察,验证渗透现象在植物细胞中的具体表现。
三、实验原理渗透现象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通过,不允许大分子通过)向浓度较低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在生物细胞中,渗透现象表现为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导致水分子的流动,进而影响细胞形态和功能。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管、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等。
2. 试剂:0.9%生理盐水、1%蔗糖溶液、1%氯化钠溶液、清水。
五、实验步骤1. 将新鲜韭菜叶洗净,分别称取长势相同的韭菜叶各50g,置于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并编号为1号和2号。
2. 在空气比较干燥的地方进行试验,向1号试管中加入5g食盐,2号试管不作处理。
3. 等待10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
4. 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记录。
六、实验结果1. 1号试管中韭菜叶片边缘出现明显的水泡,叶片变软。
2. 2号试管中韭菜叶片没有明显变化。
七、实验讨论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韭菜叶片在食盐溶液中发生了渗透现象,导致水分从叶片内部流向外部,叶片变软。
2. 在清水中,韭菜叶片没有发生渗透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3. 在食盐溶液中,由于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部溶液,导致水分从细胞内部流向外部,使叶片边缘出现水泡。
八、实验结论1. 渗透现象在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导致水分子的流动。
2.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
3. 渗透现象对生物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细胞吸水、失水等。
九、实验改进建议1. 可以尝试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观察渗透现象的变化。
2. 可以使用其他植物细胞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细胞在渗透现象中的差异。
3. 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渗透现象的机理。
渗透定律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渗透定律试验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渗透定律试验的操作方法。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渗透系数。
4. 分析不同条件下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渗透定律,又称达西定律,描述了在层流条件下,土体中水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之间的关系。
其表达式为:\[ V = k \cdot i \]其中,\( V \) 为水渗流速度,\( k \) 为渗透系数,\( i \) 为水力梯度。
渗透系数 \( k \) 是土体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其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土体的颗粒组成、孔隙结构、孔隙水性质等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达西实验装置:包括直立圆筒、滤板、土样、测压管等。
2. 天然土样:采集不同类型的土样,如砂土、粘土等。
3. 量筒、天平、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直立圆筒、滤板、土样等。
2. 将土样放入圆筒中,使其密实。
3. 在土样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测压管,并用橡皮塞封闭。
4. 向圆筒中加入水,使水位高于土样顶部。
5. 记录初始水头差 \( h_1 \)。
6. 打开橡皮塞,让水自由渗流,同时开始计时。
7. 每隔一定时间 \( t \) 记录测压管中的水头差 \( h_2 \)。
8. 当水头差基本稳定时,记录最终水头差 \( h_3 \)。
9.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处理1. 计算水力梯度 \( i \):\[ i = \frac{h_2 - h_1}{L} \]其中,\( L \) 为土样长度。
2. 计算渗透速度 \( V \):\[ V = \frac{h_2 - h_1}{t} \]3. 计算渗透系数 \( k \):\[ k = \frac{V}{i}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土样的渗透系数 \( k \)。
2. 分析不同压实方式和配合比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3. 比较不同土样的渗透系数,探讨其渗透性能差异。
七、实验结论1. 渗透定律适用于层流条件下土体中水的渗流。
红细胞渗透性实验

细胞膜的渗透性高熹1120152430(李安一)(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16121501班)摘要: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可以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但是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由于细胞膜对于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渗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甚至有些不能渗入细胞中。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分子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建立等渗概念并理解溶血原理。
实验以人和鸡的红细胞为材料,用自然渗透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测量红细胞的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得出了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红细胞;细胞膜;渗透性;实验1 引言新近国内外有关红细胞膜的表面超精细结构的研究包括了红细胞膜流动性、膜载体与膜离子信道等各方面,涉及到信息和分子识别传导的有关问题。
可见对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细胞膜渗透性试验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本科生对有关于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在对于各物质进出细胞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细胞膜本质的认识,同时在其中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等渗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摄入超过水分子的流出,导致红细胞逐渐胀大,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到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此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
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在试管中细胞形态的絮状物消失,溶液由细胞存在的悬浊液变为非细胞结构的澄清液。
这一现象是判别细胞是否溶血的一个现象证据。
将红细胞放入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于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可以渗入,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后促使水分进入细胞,从而引起溶血;由于溶质进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渗透试验

24小时
1
2
3
4
5
6
控制开关
电源开关
关掉5号开关,记录 此时水压力,停止实验
抗水渗透试验等级确定
•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按下式计算: • P=10H-1 • 式中:P―混凝土抗渗等级; • H― 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渗水时的水压力 (MPa). 注:混凝土抗渗标号分级为:P6、P8、P10、P12、 若压力加至1.2Mpa,经过8h,第三个试件仍未渗 水,则停止试验,试件的抗渗标号以P12表示。
仪器准备
试 验 步 骤
试件的制作 试件的准备 试件的养护 制作试模
试件的测试 试件的测试
抗渗试验设备
抗水渗透试验
• 6.1.3抗水渗透试验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 1、应先按第3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抗水 渗透试验应以6个试件为一组。 • 2、试件拆模后,应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的水泥浆膜,并 应立即将试件送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
抗渗原理
• 混凝土中掺入的防水剂与水泥水化作用生成物 Ca(OH)2反应,生成几乎不溶于水的凝胶状结晶物 质,即胶体。该胶体是一种悬浮状的颗粒,具有 良好的扩散性,他能填满混凝土内的空隙,增强 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了可溶性物质Ca(OH)2遇水 析出现象。
抗渗试验示意图
试件制备
每组试件为六个,采用人工插捣成型,分两层装入混 凝土拌合物,每层插捣25次试件成型后24h拆模,试件 24h拆模后,用钢丝刷除去两端面的水泥浆模后送标养室 养护,在标准条件下养护龄期为28d
• 在稳压过程中随时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当有某一个 试件端面出现渗水时,应停止该试件的试验并应记录时间, 并以试件的高度作为该试件的渗水高度。对于试件端面未 出现渗水的情况,应在试验24h后停止试验,并及时取出 试件。在试验过程中,当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时,应重 新按本标准第6.1.3条的规定进行密封。
(完整word版)煤油渗透试验方法

第三章、煤油渗透试验方法一、术语解释煤油渗漏试验利用煤油的浸润特性进行的渗漏试验。
试验时,将待检焊缝便于检查面涂以石灰粉浆,另一面涂以煤油,经规定时间后检查石灰有无油渍的试验方法。
三、试验原理对焊接件、铸造件中一些穿透性的微小缺陷,如气孔、砂眼、裂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公用工程Ⅱ厂区给排水-煤油渗透试验方案 3 纹等,可以用煤油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
煤油试验通常使用纯煤油。
利用煤油对微小缝隙的渗透,使被涂敷在背面的白垩粉吸附出来并产生油斑来发现缺陷。
煤油的渗透力很强,能够渗小的毛细孔。
如果煤油喷涂浸润以后过12h,在涂白色焊缝的表面没有出现斑点,焊缝就符合要求;如果环境气温低于0℃,则需在24h后不应出现斑点。
冬天为了加快检查速度,允许用事先加热至60~70℃的煤油来喷涂浸润焊缝。
此时,在1h内不应出现斑点。
四、试验准1、材料准备根据煤油渗透试验要求,所需的材料如下表所示:2、人员准备石灰乳液涂抹人员三人、安全看护人员2人、检查人员一人(班长)3、实验前的检查3.1参加实验的管道系统施工结束,流程贯通,按照图纸形成完善的检测系统。
3.2所有焊口施焊完毕,外表检测循环水管内外侧无气孔、砂眼、裂纹等可视问题,如无这类明显问题,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3.3所有焊接接头及其他相应检查的部分,尚未涂防腐漆。
3.4所有设计修改部分按设计变更完成施工。
3.5所有焊口已进行编号。
五、煤油渗透试验操作流程1、外表检测循环水管内外侧是否有气孔、砂眼、裂纹等可视问题,如无这类明显问题,可对循环水管进行煤油渗透试验。
2、对循环水管对接焊缝内外侧附着的赃物和铁锈进行清理。
3、调制石灰粉乳液,将其均匀涂抹在循环水管外侧对接焊缝处80mm宽位置。
4、石灰粉乳液干燥后在循环水管内侧焊缝处涂抹上煤油,10分钟后再次在循环水管内侧焊缝处涂抹上一次煤油。
5、煤油浸润以后过12小时,检测循环水管外侧焊缝处表面是否出现斑点。
6、如发现干燥石灰乳液涂抹带出现油渍,使用记号笔对该部分进行标记,待该段管线焊口全部检测完后方可对标记处进行处理。
十三 经皮渗透试验

59实验十三 经皮渗透试验一、 实验目的1.掌握体外药物经皮渗透实验的方法。
2.熟悉药物经皮渗透实验中数据的处理方法。
3.了解经皮渗透实验中所用皮肤的处理方法.。
二、 实验指导药物通过皮肤(或人工膜)渗透的体外实验是经皮给药系统开发的必不可少的研究步骤,它可以预测药物经皮吸收的速度,研究介质、处方组成和经皮吸收促进剂等对药物经皮速度的影响,是药物经皮制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保障。
药物经皮渗透实验是将剥离的皮肤(或人工膜)夹在扩散池中,角质层面向给药池;将药物置于给药池中。
于给定的时间间隔测定皮肤另一侧接受池内的介质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经皮肤渗透的动力学。
皮肤由角质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等组成。
药物置于皮肤表面后向皮肤内渗透, 通过表皮达到真皮, 由于真皮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药物能很快吸收进入体循环,因此药物在皮肤内表面的浓度很低, 即符合所谓"漏槽"条件, 药物的浓度接近于零。
在体外实验条件下, 如果置于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保持不变, 而接受介质中的药物满足漏槽条件,即接受池中的药物浓度远远小于给药池中的药物浓度。
如果以t 时刻药物通过皮肤的累积量M 对时间作图,则在达到稳态后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药物的稳态流量(稳态经皮吸收速度)。
为了处理问题的简单化,可以将皮肤可看作简单的膜,用Fick 扩散定律分析药物在皮肤内的渗透行为,药物的稳态流量J 与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梯度呈正比,可以用下式表示:)(t O C C h DK A dtdM A J −== (1) 式中A —为药物的有效扩散面积;D —为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系数;K —为药物在皮肤/介质中的分配系数;h —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路径;C O — 给药池中药物的浓度;C t — t 时刻接受池中药物的浓度。
如果接受池中的药物浓度远远小于给药池中的药物浓度,即C O >>C t ,式(1)则可以改写为60O C hDK A dt dM A J == (2) 所以对于特定的皮肤和介质来说,D 、K 和h 均为常数,所以可以令p hDk =, 称渗透系数。
实验二 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渗透脆性测定

一、红细胞比容测定 掌握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 目的 掌握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 原理 将定量的抗凝血灌注于带刻度玻璃管中,定时、定速 将定量的抗凝血灌注于带刻度玻璃管中,定时、 离心后,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 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 离心后 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上层呈淡黄色的液体是血 中间很薄一层为灰白色,即白细胞和血小板( 浆,中间很薄一层为灰白色,即白细胞和血小板(或栓细 ),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 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 胞),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彼此压紧而不改变细胞的 正常形态。根据红细胞柱及全血高度, 正常形态。根据红细胞柱及全血高度,可计算出红细胞在 全血中的容积比值,即为红细胞比容(压积) 全血中的容积比值,即为红细胞比容(压积) 。
二、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 目的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理解细胞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 外液渗透张力对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 性。 • 原理 正常红细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若置于高 正常红细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 渗溶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反之, 渗溶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反之,置 于低渗溶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 于低渗溶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 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 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 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为红细 胞的渗透脆性。 胞的渗透脆性。
NaCl浓度 浓度(%) 0.90 0.70 0.65 0.60 0.55 0.50 0.45 0.40 0.35 0.30 浓度
④把比色管插入标准比色箱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 把比色管插入标准比色箱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 ⑤使无刻度的两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向,便于透光 使无刻度的两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向, 和比色。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 和比色。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 并不断搅匀,边滴,边观察、 并不断搅匀,边滴,边观察、边对着自然光进 行比色, 行比色,直到溶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板的颜色 一致为止。 一致为止。 ⑥读出管内液体面所在的克数,即是每100 ml血中 读出管内液体面所在的克数,即是每 血中 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比色前, 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比色前,应将玻棒抽 出来,其上面的液体应沥干净, 出来,其上面的液体应沥干净,读数应以溶液 凹面最低处相一致的刻度为准。 凹面最低处相一致的刻度为准。换算成每升血 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 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g
h1 h2
变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变水头渗透试验的试样分原 状试样和扰动试样两种,其制备方法分别 为: (a)原状试样:根据要测定的渗透系数的 方向,用环刀在垂直或平行土层面方向切 取原状试样,试样两端削平即可,禁止用 修土刀反复涂抹。放入饱和器内抽气饱和 (或其它方法饱和);(b)扰动试样:用 饱和度较低(Sr≤80%)的土压实或击实 办法制样,然后饱和。
常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4.量测试样顶面至筒顶余高,计 算出试样高度。称量剩余土样, 计算出装入土(试样)质量,计 算试样干密度和孔隙比;
5.供水管向圆筒顶面供水,使水 面始终保持与渗透仪顶面齐平 (试验操作表明保持水位与溢水 孔面平齐较困难),同时降低调 节管高度,形成自上向下方向的 渗流。固定调节管在某一高度。 过一段时间以后,三个测压管水 位达到稳定值,表明形成稳定渗 流场;
操作步骤
常水头试验
10.计算渗透系数均值;
11.按下式折算到20℃时的渗透 系数k20;
k20
kT
T 20
变水头试验。
▪ (1)变水头渗透装置 ▪ (2)其他:切土器,
温度计,削土刀,秒 表、钢丝锯,凡士林 等。
变水头试验。
试验时,与试样底部相连的玻璃测 压管内充一定高度的水,自试样底向试 样顶渗透,从试样顶部的出水口流出。 对于饱和土体的渗流,出水口出水后单 位时间测压管内的水渗入试样的量应等 于出水口排出的量,即渗流量。
▪ 水在土中渗透的渗流量q 与渗流断面积A及水头差 △h 成正比,与断面间 距L成反比,
q k h A L
v q k h ki AL
试验原理
在试验装置中测出渗流量,不同点的水头高 度,从而计算出渗流速度和水力梯度,根据达西渗 流定律计算出渗透系数。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范 围很大,自大于10-1cm/s到小于10-7cm/s。实验室 内常用两种不同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常水头试验 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比较大的无粘性土(砂土)的 渗透系数;变水头试验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较小的 粘土和粉土的渗透系数。
常水头试验
▪ 仪器设备 (1) 70型渗透仪,其中 封底圆筒高40cm, 内径10cm,金属孔扳距 筒底6cm。 (2)其他:木锤、秒表、 天平、量筒等。
常水头试验
试验时,由于供水瓶不
断补充水,使土样上游水位 保持不变。出水口位置可调, 一旦固定好出水口位置,上 下游水位差就固定了。当达 到稳定渗流后,三个测压管 中水位即为定值,相邻两根 测压管间渗径长度均为L= 10cm;设从测压管后标尺 上读出的测压管的水位分别 为h1、h2、h3,则在L长度 上平均水头差为:
变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5. 待出水管有水流出后,开始测定试验数 据。记录t=t1时,上下游水位差h1;t=t2时, 上下游水位差h2。改变测压管中水位(由 进水管补充水),进行5~6次平行试验。 记录测压管内径a,量测渗透水温T℃;
6.按公式计算每次量测的水温T℃时的渗 透系数kTi;
7.按下式折算到20℃时的渗透系数k20;
v a dh dt A
v ki k h a dh L dt A
变水头试验
dh k A dt h aL
从t1时刻到t2时刻进出水口水位差 从h1到h2。
h2 dh k A t2 dt
h1 h a L t1
k
2.3
aL
At2 t1
设t1时刻测压管中水位与出水口水 位差为h1,到t2时刻水位差降为h2。设 在(t1,t2)时段内某一时刻t,进出水口水 位差为h,经过dt时段后,测压管中水 位降低dh。若测压管内截面积为a,试 样横截面积为A,试样高度为L。t时刻, 土样中的平均水力梯度为:
变水头试验。
i h L
dt时段内的渗出水量为dQ=-adh, 故渗透速度为:
常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6.记录三个测压管水位h1、h2、 h3 , 计算平均水位差h和水力 梯度i; 7.开动秒表,用量筒接取经过一
t的渗水量Q,量测 渗透水的水温T℃; 8.改变调节管的高度,达到渗透 稳定后,重复6、7的步骤,平行 进行5~6次试验; 9.按公式计算每次量测的水温 T℃时的渗透系数kTi;
h h1 h2 h2 h3 h1 h3
2
2
常水头试验
用量筒测定渗流量,若t时段内测得的渗出水量为Q, 则渗流速度为:
v Q t A
渗透系数为:
v ki k h L
k vL h
k Q L t A h
常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1.按图将仪器装好,接通 调节管和供水管,使水流 到仪器底部,水位略高于 金属孔板,关止水夹;
2.取具有代表性风干土样 3~4kg,称量准确至1g,并 测其风干含水率;
常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3.将试样分层装入仪器, 据预定孔隙比控制试样密 度。每层装完后从调节管 进水至试样顶面。最后一 层应高出上测压管孔3~ 4cm,并在试样顶面铺 2cm砾石作为缓冲层。待 最后一层试样饱和后,继 续使水位上升至圆筒顶面。 将调节管卸下,使管口高 于圆筒顶面,观察三个测 压管水位是否与孔口平齐;
k20
kT
T 20
注意事项
▪ 渗透试验几次平行试验测得的渗透系数采用表达式kti=Bi×10-n时,Bi保留一位 ▪ 非零整数位,允许差值不大于2×10-n,对不太均匀的原状土,限制可适当放宽; ▪ 常水头试验适用于砂性土; ▪ 变水头试验适用于粘性;
渗透试验
基本知识
渗透:水在土体孔隙中流动的现象;渗透系数是表达这 一现象的定量指标,由于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十分复杂 ,目前室内和现场用各种方法所测定的渗透系数,仍然 是个比较粗略的数值。
土的渗透性:土具有被水透过的性能。
渗透所引起的问题:
1. 水的问题; 2.土的问题。
基本知识
达西渗透定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法国人达西,1855年提 出了达西定律
变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2.将盛有试样的环刀套入护筒,装好各部 位止水圈。注意试样上下透水石和滤纸按 先后顺序装好,盖上顶盖,拧紧顶部螺丝, 不得漏水漏气; 3.把装好试样的渗透仪进水口与水头装置 (测压管)相连。注意及时向测压管中补
4. 在向试样渗透前,先由底部排气嘴出水, 排除底部空气,至排气嘴无气泡时,关闭 排气嘴,水自下向上渗流,由顶部出水管 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