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樱花音乐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

樱花音乐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

樱花音乐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樱花》这首民歌生动率真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

对于《樱花》的教学过程,做好教案的设计及反思,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樱花》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樱花》教案1教学目标1. 复习歌曲《茉莉花》,欣赏钢琴独奏曲《樱花》。

2. 通过欣赏乐曲《樱花》,感受日本乐曲的风格,体会异国情调,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1. 欣赏钢琴独奏曲《樱花》。

2. 感受日本乐曲的风格。

教材分析《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

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人民格外喜爱它,它是日本的国花。

每年花开时节,日本人民便会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

《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在三月的春光中,结伴前往赏樱花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

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后一句里“4─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异国韵味,旋律虽然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却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复习歌曲《茉莉花》1.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让我们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教师提出歌曲演唱的要求:用悠长的气息,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2.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介绍乐曲1. 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樱花视频,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画面?学生欣赏后自由回答。

教师讲授: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被尊为日本国花,赏樱是日本国内一项重大的民间传统风俗活动。

日本是樱花的国度,其位于亚洲东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在日本有着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而樱花、和服、武士、浮士绘画、能乐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2. 介绍樱花及钢琴独奏曲《樱花》。

(1)师:刚才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是什么情景?生:樱花飘落的情景。

《第五单元唱歌樱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唱歌樱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唱歌樱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樱花的美,感受樱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

2. 学生能够通过歌唱樱花,表达对樱花的喜爱之情,增强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音乐素养,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樱花的美,通过歌唱表达对樱花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樱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以及如何通过歌唱表达这种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音乐素材,包括樱花盛开时的录音、歌曲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具,如樱花图片、音乐播放器等。

3. 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欣赏樱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樱花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对樱花的感受,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唱歌《樱花》。

2. 初步学习歌曲: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唱。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哼唱。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一首歌曲,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担任伴奏、伴舞等角色。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 拓展延伸: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樱花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歌曲《樱花》所表达的日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和意义;2. 能够正确演唱《樱花》,掌握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3. 通过对日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音乐歌曲樱花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歌曲樱花教学设计

歌曲《樱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

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3、4、6、7、1、)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后一句旋律里的“4一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异国韵味。

整首歌是一个非对称的结构:前两小节是引子,具有呼唤性,接下来的四小节是主句,然后主句重复一遍,最后四小节是尾声,与引子前后呼应。

歌曲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和音乐认知力逐渐增强,能够感受到不同国家、地域及风格的作品风格。

歌曲采用齐唱的形式,是演唱形式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在学唱形式上,七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伴奏下进行歌谱学唱。

教学模式:参与一一体验式、情境一一陶冶式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聆听并齐唱歌曲《樱花》,进一步体验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体验、模仿、合作、探究、舞蹈等方式,使学生在听、唱、演、跳、创中参与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其音乐作品的风格。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对《樱花》的旋律特点和不同表现形式,说、唱、跳出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歌谱⑵感受旋律特点和不同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⑴感受音乐特点,说出感受和联想。

⑵用舞蹈表现音乐的美感。

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钢琴、学具:课本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责(课件播放《浪漫樱花》电影视频片段)(播放幻灯片1)师:同学们,从视频中看见了什么?生:一群人在跳舞。

师:他们在哪里跳舞的?(他们在盛开的樱花树下跳的樱花舞)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开始我们的环球之旅,走进东亚一一日本,去领略它的民歌和舞蹈吧。

(播放幻灯片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38页,我们今天就学唱这首好听的日本民歌一一《樱花》。

(板书课题一一《樱花》)简介樱花: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花。

《樱花》教学反思

《樱花》教学反思

《樱花》教学反思第一篇:《樱花》教学反思《樱花》教学反思通过对该首歌曲的学习,我发现学生有很多的问题,例如孩子们对这算歌的音乐背景了解的不够深入,对歌曲的情绪表达理解也不是到位,唱的时候无感情变化。

甚至有的学生对音乐中最基本的音符都不会唱,我之所以在一学期上课前会先选择教这首C调的非常简单的乐曲就是能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去学习,可是还是出现在唱简谱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们不会唱。

由此,我只能一个音一个音的去教,然后再去识别这首教唱曲目。

当然在教学之前我必须准备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们能更好的了解异域风情,比如播放异国的图片、或者音乐片段、音乐等等,把他们带入到那境地之中,培养情绪,学唱的时候能有感觉的唱把这首歌曲很好的完成。

第二篇:《樱花》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聆听歌曲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本人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我为歌曲起名字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

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3、歌曲模唱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学生共同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三、欣赏合唱曲《樱花》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学生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及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四、欣赏器乐曲让学生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樱花》这节课我首先明确两个目标,一是唱好这首歌,二是明白这首歌曲的风格来源,而这两个目标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本节课就以探索歌曲风格来源为主线贯穿始终。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樱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主动探寻中了解东亚——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开阔视野,学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见证中国文化对其的深刻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明确亚洲音乐文化分区;2.通过《樱花》的学唱和赏析,初步感受、理解、表现日本音乐文化的风格及相关知识,最终准确表现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准确演唱《樱花》,感受日本音乐风格。

2.了解日本都节调式和主要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感受东亚(日本)音乐的特点,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教学难点准确演唱出歌曲《樱花》的旋律和意境,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亚洲地图(图片)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亚洲约有一千个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设计意图】从视觉和概念上建立亚洲文化圈的整体概念,了解其地理分布。

2、聆听音乐,思考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为什么同学们你能一下就听出来?导入本节课,一起来学习一首日本歌曲,了解一些日本音乐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专注听赏,并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自然地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授1、观看日语版《樱花》视频,让学生感受日本的风土人情及优美景色。

2.简单介绍日本的文化亚洲的每个民族都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日本也是如此,并且它有很多文化象征的符号。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日本文化的象征符号。

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日本文化象征符号。

教师:补充介绍日本“三道”。

【设计意图】点明中国对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

3、学唱歌曲过渡语: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音乐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类。

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一首歌曲的学习,一起了解日本音乐的风格特点。

气息训练教师:在学唱之前,用吹纸条分别外化两种表现气息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本首歌曲应如何正确运用气息。

《樱花》教学设计(1)+反思

《樱花》教学设计(1)+反思
三味线:三味线又称三昧线,是日本传统弦乐器,与源自中国的三弦相近。由细长的琴杆和方形的音箱两部分组成。三味线一般用丝做弦,也有用尼龙材料做成,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用象牙、玳瑁等材料制成的拨子,拨弄琴弦,其声色清幽而纯净,质朴而悠扬。义太夫三味线是三味线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尺八:尺八,中国传统乐器,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竹制,内涂朱砂拌大漆填充(地)外切口,今为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出空灵、恬静的意境。
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樱花是春季开花的出名欣赏植物,日本人民非常宠爱它,它是日本的国花。每年花开季节,日本人民便会竞相欣赏它的千姿百态。《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在三月的春光中,结伴前往赏樱花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终一句里“4-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颜色和特殊的异国韵味,旋律虽然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却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沉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3.请同学们仔细看曲谱,教师弹唱旋律,提问:同学们认真看曲谱有哪些音符组成?(13467)简单介绍都节调式。(都节调式:是一种日本传统音乐中常见的调式,它由特定的音阶组成,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韵味。都节调式的音阶通常包括3、4、6、7、1等音,这些音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五声调式。都节调式的特点之一是包含二个半音,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它与其他五声调式有所不同。)
4.简单的开嗓练习
5.学唱歌曲
6.组织小组唱
(三)深化拓展
通过认识日本乐器,理解中国文化与日本音乐文化有融会贯通之处。
(1)认识日本乐器,日本筝、三味线与尺八
日本筝:日本筝(koto),拨奏弦鸣乐器。8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 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自古将筝比作“龙”,并依此为各部件命名。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樱花》教学设计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用柔和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发声、咬字方法准确演唱歌曲《樱花》。

2、了解日本都节调式和主要乐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樱花》的学唱和赏析,初步感受、理解、表现日本音乐文化风格及相关知识,最终准确表现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开阔视野、学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见证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演唱《樱花》,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够在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基础上分析并掌握“都节调式的音阶构成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哆啦A梦》动画主题曲)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看看他是谁?他是那个国家的?生:哆啦A梦、日本师:哆啦A梦有许多神奇的宝贝,比如说竹蜻蜓、任意门,今天他就要带上它的竹蜻蜓打开他的任意门,一起去他的国家看一看!在这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发言,师评价)[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走进日本音乐的视野]二、学唱1、初听师:说到樱花,那可了不得,他可是被称为日本的国花。

浪漫的暮春三月,伙伴们挽手走在櫻花烂漫的大街小巷,芬芳扑鼻的花香仿佛预示着他们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人们怀着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由日本音乐家清水修创作了这首著名的歌曲《樱花》。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这首歌曲,竖起你的耳朵,仔细听、认真想。

(出示问题):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感受)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生:速度:慢速;情绪:1.抒情优美、明朗的色彩;2.淡淡的忧伤师引导总结:同样的旋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欣赏会有不同的感受,[优美抒情,是看到了樱花绚丽开放的美景;淡淡的忧伤则是看到樱花凋落时与内心产生的共鸣]2、复听出示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师:我们知道了歌曲的速度、情绪,那任何一位作曲家在创作歌曲的时候都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再次聆听,结合歌词思考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生交流)师点评:樱花的花期很短,每朵花从开放到凋零,只有短短的七天左右。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樱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唱歌曲《樱花》,能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正确的发声、咬字方法准确演唱。

二、了解日本传统“都节调式”的音阶构成,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分析歌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1、准确演唱歌曲《樱花》,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够在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日本民歌的特点,通过对比欣赏,探究“都节调式”与“民族五声调式”的风格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们都说音乐是沟通人心灵的语言,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大家思考,这节课,老师想跟大家探讨的是哪个地方的音乐作品?(播放《五木摇篮曲》)。

[生(日本)]你是如何听出来的,日本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日本民歌,让我们共同探讨他的这种独特的韵味究竟源何而来。

二、新歌教学1、初听歌曲《樱花》,谈感受。

听过这首歌吗?这是一首日本民歌《樱花》,听完这首歌曲,你觉得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谈)总而言之跟刚才的《五木摇篮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日本民歌的风格,让我们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也观察歌曲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2、再听歌曲,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白云起,芬芳扑鼻多美丽)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而《樱花》这首歌曲也是日本众多民歌中最为代表性的一首,让我们一同视唱歌曲的主旋律,从音乐中去感受樱花的美。

3、视唱曲谱。

探究旋律创作特点。

节奏:简单规整,一字一音。

旋律进行特点:音符之间的距离很近,以级进为主。

哪些音符出现的特别频繁?6734,特别当“4、7”出现在句末时,大家感受,那种浓郁的日本风味立刻就浓郁了。

再次视唱旋律,感受特点。

规整的节奏,严谨的旋律进行,让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人物性格?(身穿和服,脚踏木屐,很含蓄又很严谨的人物性格,大家沉浸在樱花的海洋之中)4、唱歌词,用最美的声音再去表现歌曲。

5、处理歌曲:气息:樱花好香啊,深深吸一口气,从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慢慢绽放--- “快来呀,快来呀,同去看樱花”,呼唤远方的亲人早日归来,思绪逐渐飘向远方----三、对比分析歌曲刚才大家的一曲《樱花》仿佛真的把老师带到了日本,来到美丽的樱花树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一、图片导入
请同学们根据课件判断是哪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日本)
二、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日本的三道以及樱花文化等
三、过程
1、初听古筝樱花旋律,请同学们说说音乐的速度、情绪、情感
2、用手来代替古筝,来弹奏樱花的部分旋律感受音乐的旋律是跳跃的还是级进的?(级进的)
3、观课件复听音乐,做手部动作,体会音高概念,找找听听音乐中使用了哪几个音符?(34671)
4、引出日本都节调式的概念及特点
5、再听音乐感受都节调式的特点
6、学唱歌曲的旋律(跟琴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自主学习,师弹琴范唱,一条条进行,本部分可以反复几次,解决纠正错误。

7、分组进行唱音符(4条)学生进行分组,并放音乐进行。

8、完整展示全曲旋律,提问各乐句出现了几次?用小花表示
9、学唱歌词,师弹琴范唱,学生听音乐随唱,可反复纠正
10、学会了唱歌词后,师讲解花的周期,感受樱花的含苞待放、迎春怒放及随风飘落的形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随伴奏旋律进行,可加上手部动作作为辅助四、拓展
出示课件,认识日本的乐器,并听音色,比较与中国乐器的区别,引出中国乐器对日本乐器的影响。

五、小结
1、讲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2、鼓励学生多欣赏音乐。

3、学习花的精神对同学们进行德育。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亚洲东部日本的民族文化和音乐风格,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及不同喜好,造就了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很神奇,希望同学们多聆听一些其他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青春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愿你们这一朵朵鲜花,能够绽放光彩,下课!)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
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效果分析:
1、大部分学生对日本的民歌有简单的认知
2、全体学生都能熟练的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学生基本知道正确的歌唱状态,科学的演唱方法运用不到位,需加强
4、对日本的都节调式概念全部掌握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与第四单元有共通之处,都是通过系列化的介绍来扩大学生了解音乐的途径和视野。

不同的是,第四单元是在华夏神州范围之内,而本专题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内,分别以六大洲(不包括南极洲)为题介绍各地有特色的音乐以及通过这些音乐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民族、自然风光等。

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要求。

这一专题的内容不仅涉及了地理知识,也涉及到人种、建筑、乐器等许多侧面。

这一部分的学习要求面面俱到,但不要求精通,教学中以开放的领略式欣赏为主。

应注意音乐作品仅是展示世界各国不同文明各个侧面的窗口,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材料。

课标分析: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