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瑞中学研学旅行活动展示材料(成果报告一)
研学活动成果和感悟

研学活动成果和感悟
这次游学,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随着清晨的火车开出车站,在出发之前,妈妈给我准备了一大箱子,一大背包的行李,并再三嘱托我要注意安全并照顾好自己。
在活动基地里,我亲身体验到军人般的生活。
这些天,我们唱军歌,站军姿,进入无声食堂,早睡早起,规律化的生活让我们从假期的杂乱无章中清醒过来;各种有趣的团体游戏让我们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们生活中的不足;同时,严厉的教官们以身作则,告诉我们一个中国男儿应该有怎样的血性,其中,有些看似严厉的教官也有呆萌的一面。
总而言之,这次修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改变了我自己。
五天的活动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走会操。
会操分为6步。
在表演会操时,我们喊出口号的那一刻,那种如军人般的怒吼,让我仿佛浴血于战场之中,血脉贲张,无与伦比的自豪感涌上心头。
那一刻,我如中国军人一般,展现着新生代的雄姿!那一刻,我们都在宣告,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五天下来,我的观念被改变,懒惰已被军刃磨尽,勤劳动,多思考,看淡功名,才是正道。
正所谓 “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洒田园。
”这次研学旅行让我成熟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感谢教官和老师们的教诲。
研学旅行实训作业总结报告

一、前言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组织了本次研学旅行实训作业,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以下是我对本次研学旅行实训作业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背景本次研学旅行实训作业于2023年4月举行,为期一周。
实训地点选择在我省具有代表性的江西星火化工实训基地,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工行业,培养安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安全教育:实训第一天,学生们在消防救援讲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步骤,并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
同时,学生们还了解了高处作业人员的防护要求,树立了安全保护意识。
2. 专业知识学习:在实训基地主任级讲师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化工行业的基本知识,包括化学品的性质、生产流程、安全操作等。
3. 实地参观:学生们参观了实训基地的特种作业室、静电装置与爆破装置体验区等,直观地了解了化工行业的生产环境。
4. 安全体验:在安全体验区,学生们通过VR设备进行安全现场仿真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化工行业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意识。
5. 互动交流: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与实训基地的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了心中的疑问,加深了对化工行业的认识。
四、实训成果1.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对化工行业的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安全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增长专业知识: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学习了化工行业的基本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了基础。
3. 培养实践能力:在实训基地的实地参观和体验过程中,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五、实训总结1. 加强安全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优化实训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优化实训内容,提高实训效果。
研学旅行的情况汇报

研学旅行的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增长知识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这次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是西安,地处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古都”的美誉。
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收获颇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我们参观了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被誉为“万里长城之父”。
古城墙的厚实和坚固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在导游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古城墙的历史渊源和建筑工艺,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们前往了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博物馆里,学生们近距离观赏了数量庞大、规模宏大的兵马俑群,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和秦始皇的雄伟气势。
通过专业讲解和实物展示,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最后,我们参观了大雁塔。
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寺院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珍贵遗产。
学生们在大雁塔内聆听了导游的讲解,了解了佛教文化的渊源和传播历程,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生们还通过登塔眺望,领略了西安古城的风貌和现代城市的发展。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们在参观中积极提问,认真倾听,积极交流,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风貌和团队精神。
同时,老师们也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这次研学旅行是一次很成功的活动。
总的来说,这次研学旅行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会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历史,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希望学校能够继续组织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本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本近年来,研学旅行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将学生带到不同的地方参观考察,使他们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次研学旅行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们前往山区进行了一次富有挑战性和意义的探险之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的主题为“探索山区文化与生态”,目的是让学生们深入山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生态保护的关注和意识。
活动期间,我们选择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来达到教育目标。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次地质考察活动,学生们通过实地观察和收集样品,了解了山区地质特点和形成过程。
他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深入山洞、观察岩层和化石,亲身体验了地质学的奥秘和魅力。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以外的东西,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次乡村体验活动,学生们参观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种植情况。
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到农田劳动中,体验了农民辛勤种田的艰辛。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农业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
第三,我们组织了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和传统艺术表演。
他们通过观看展览和表演,了解了山区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学生们与当地居民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山区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最后,我们组织了一次生态保护活动,学生们参与了山区的环境整治和植树造林。
他们了解了山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意义,通过行动帮助山区改善环境。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进一步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活动,学生们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他们身临其境地了解了山区的特点和状况,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其次,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对其他地区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收获将对学生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学成果的汇报

研学成果的汇报一、前言研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它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研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我参加研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二、研学活动简介我所参加的研学活动是一次文化考察之旅。
我们去了南京、苏州和上海三个城市,分别参观了夫子庙、拙政园、上海博物馆等知名景点和文化遗址。
在这次旅行中,我们通过导游讲解、专家讲座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知识收获1.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夫子庙和拙政园等景点中,我们亲身体验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精髓。
通过导游和专家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如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道家哲学等。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2. 培养了实践能力在研学活动中,我们不仅听讲解、看展览,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在拙政园中,我们亲自体验了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构建过程;在上海博物馆中,我们参加了陶艺制作和书法练习等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 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在研学活动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和讨论。
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主题和任务,需要合理分工和紧密配合。
通过小组合作,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四、心得体会1. 研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研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它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研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2. 研学需要积极参与和思考研学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和思考的过程。
在研学活动中,我们要主动提问、积极探究,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取得收获。
3. 研学可以拓展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参加研学活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拓展自己的视野。
实践研学活动成果报告模板

实践研学活动成果报告模板一、活动简介本次实践研学活动以"探索自然,感悟生命"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探索和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活动包括多个环节,如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团队合作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二、活动目标通过本次实践研学活动,我们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本次实践研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背景准备在活动开展前,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准备材料。
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和研究,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等基础知识。
阶段二:实地考察我们组织了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了附近的自然保护区作为考察地点。
在考察中,学生们观察了各种植物和动物,记录了它们的特征和行为,并采集了一些样本进行后续的实验研究。
阶段三:实验研究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实验研究。
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巧,对样本进行分类、测量和分析,总结了一些有关物种的特征和生态习性的规律。
阶段四:成果展示在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成果展示。
他们用图表、PPT等形式,展示了他们的实地考察记录和实验研究成果。
同时,他们还举办了小型展览,邀请其他同学和家长参观,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四、活动成果通过本次实践研学活动,学生们取得了很多成果:1. 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他们学会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增强。
通过实践活动,他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有关物种分类和生态习性的知识。
3. 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活动中,学生们需要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他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研学旅行实践成果

研学旅行实践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学旅行是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体验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达到深入学习和实践的目的。
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通过参观博物馆、古迹等,我们了解到了这个地方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例如,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献,了解到了这个地方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这些知识不仅扩展了我们的眼界,还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在研学旅行中,我们还学习到了许多实践技能。
例如,在参观农场时,我们亲自体验了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
通过亲自动手,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技术要求。
在参观工厂时,我们了解到了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实践知识。
这些实践技能的学习,使我们更加接地气,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我们还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团队活动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在户外拓展训练中,我们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克服困难。
通过这些团队活动,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本次研学旅行的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例如,在参观一个企业时,我们发现他们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他们能够采取一些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个经历让我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总结起来,这次研学旅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成果。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发扬研学旅行的精神,不断探索、实践,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好充分准备。
研学旅游报告

研学旅游报告
在这次研学旅游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了解了这个地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通
过参观展览,我们对当地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古老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这些都让我们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其次,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名胜古迹,感受了这里特有的人文景观。
在古老的建
筑群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在古迹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传统工艺,还体验了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这让我们对这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们还参与了当地的民俗活动,与当地人民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在
民俗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当地的传统歌舞和手工艺制作,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
通过与当地人民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淳朴,也更加珍惜了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的来说,这次研学旅游让我们收获颇丰。
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我们对
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希望通过这次研学旅游,我们能够将所学所感带回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学问题之一
玉山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历史上是赣浙闽三省
的交通要冲,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玉山县民风淳
朴,人杰地灵,自古书香浓厚,人才辈出。建国以来共培养出新 中国首批18位博士之一的理论物理学家黄朝商等玉山籍博士200 余人、硕士600余人,遍布国内外,享有“才子乡、博士县”美 誉。 请结合此次旅游,说说玉山为何人才辈出,且经久不衰?
研学内容
我校在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前,由教导处牵头,让语文组、 政史地组对旅行的景点及主题进行了梳理、推敲,最后确定以 “古典旅游”为主题,因此精心选择了“古城墙---考棚--冰溪第一楼---普宁寺---端明书院---江南第一祠”六大景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学意义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活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旅游和夏令营,它是每位中学生需修的一门课程,是综合实践课程 的形式之一。研学旅行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创新举措, 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有效 途径。 为此学校就这两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精心选取了富有历 史文化内涵和现实教育意义的旅游景点,并为这一天的综合实践活动 安排了相应的任务,确保不虚此“行”。
谢 谢 观 赏!
第三站:贴近冰溪第一楼
小楼在何许,正在南溪上。 空蒙过钓船,断续闻渔唱。 征途苦逼仄,舒啸喜清旷。 安得此溪水,为我发春酿。 宋代陆游《玉山县南楼小望》便出自此楼。它座落于冰溪南岸,这是一 座白墙青瓦的四方形两层盔顶建筑,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 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向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 顶。冰溪南楼也称冰溪第一楼、魁楼、文昌阁,关于它的身世,《玉山县志》 中有记载,古时文人墨客常在楼上谈论诗文。 现在,玉山县政府在冰溪下游万柳洲公园复制了南楼一座。
第一站:亲近古城墙
城墙,是中国文化“不灭”的元素。在中国古代,只要出现城市,就有 城墙文化。无论是京畿重地,还是普通州县,甚至连一些山寨,都有城墙。
玉山县古城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围城七里”。墙高 一丈六尺,女墙四尺,墙基宽一丈八尺,东西南北辟有四门。隆庆年间增辟 小东门、小西门。由于自然侵蚀、战争和人为之原因,城墙被毁被拆大半, 但至今仍保留有大东门、小东门、南门三座城门,在东南面还留有1430米的 明代古城墙。解放后,留存的古城墙成为历史的见证和旧城一大景观,1982
谢 谢 观 赏!
第四站:拜谒普宁寺
普愿身心奉尘剎 宁於法界度众生 位于玉山县城冰溪河南岸、武安山北麓的普宁寺,始建于唐总章年间 (公元668-670年),由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法嗣智常将阎 立本所捐住宅改建而成。宋时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共百余间, 占地面积30余亩,僧徒160余人,香火极盛,元末毁于兵, 明重建后复被火 烧。道光二年重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寺塌,法森和尚重建。民国二十二 年(1933年),兴建浙赣铁路,中厅拆毁,铁路横贯其中。民国三十一年( 1942年),日军入侵玉山县城,普宁寺被焚毁殆尽。 玉山普宁寺建寺至今已1330余年,是玉山县最早最大的寺庙,是佛教 禅宗派曹洞宗的法脉。今大雄宝殿是1991年由江西省政协委员,省佛教协 会副秘书长云居山真如寺首座和尚达定法师主持兴建,历3年而成。现普宁 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各殿共塑佛像180多尊。 寺前有浙赣铁路、 冰溪河通过。寺后有唐朝宰相、著名画家阎立本墓。 1987年12 月列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与人员
教师2名:许奕塘
江河昌
组织整个旅学活动 学生4名: 小 组 长: 吴红美 联络员:汪馨悦 材料收集:王 妍 宣传员:何 颖
参与旅学活动每一环节
岩瑞中学2017年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委会研 究决定,利用1天时间开展 部分同学研学旅行活动。 一、活动目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研学旅行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 经历和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提升学生 知识迁移的能力,为将来社会人才选拔增加筹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校学习的兴趣和求学欲望。 二、活动对象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吴红美 汪馨悦 王妍 何颖四位同学 三、活动时间 2017年9月26日 四、活动的方式 有指导老师带队的玉山周边一天古色游。 五、活动内容 我校选择了“古城墙---考棚---冰溪第一楼---普宁寺---端明书院---江南第一祠”六大景点。 六、职责分工 (一)领导机构 许奕塘 江河昌两位教师带队 (二)具体职责 (1)许奕塘负责本活动的安全工作。 (2)江河昌组织建立合理的宣传形式,建立学校公众号、电话联系,对家长朋友进行宣传此次研学 旅行的重要意义,让家长理解、放心,得到家长的支持,推动我校学生校外学习的有序进行。 玉山岩瑞中学 2017.9.18
研学问题之二
古城墙、考棚、冰溪第一楼、普宁寺、端明书院、江南第 一祠,或毁或立或修,这是有形文化(物质遗产)。胡氏家规、 族训则是无形文化(非物质遗产),已传承六百余年,而有些 氏族的家规、族训早已消失。就如何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 产,谈谈你的看法和措施。
胡氏家规
胡 氏 族 训
此外,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意识、野外生存能力明显增强,挖 掘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一个问题能够 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培养了学生 的爱护文物、鉴赏文物的能力;与人交 往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总之,行万里路 胜读万卷书,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年12月20日,玉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玉山古城墙从1562年建成至今,已有446年了。它突显出我县古代人民的 勤劳和智慧,是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玉山县政府正在投巨资修复古 城墙。不久,古老的城墙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谢 谢 观 赏!
第二站:走进考棚
玉山考棚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其布局结构仍保存完整,实属罕见。
目 录
1
活 动 概 况 前 期 准 备 旅 行 经 历
2
3
4
研 学 收 获
活动主题
古韵今风看玉山
感受古韵
畅享今风
——岩瑞中学玉山古色研学之行
活动背景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 引导学生走入社会,拓宽知识面。我校根据县教体 局《关于举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成果展的活动方案》
的要求,积极在非毕业班开展研学旅行的活动。我
第六站:漫步江南第一祠
玉山官溪胡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按“千长古月” 造型设计和牌楼上“飨保万龄”四个古朴遒劲的大字共同寄寓 着祖宗对子孙的美好祝福。 宗祠按缩小的皇宫的规模设计,因内村胡氏一祖宗曾是太 子陪读,太子登基后,特赐该陪读以皇宫造型建宗祠,以示皇 恩。整个外型远望像一只龙,左右有两口井,那是龙的双眼, 前面是一月亮塘,即“千长古月”的“月”字,龙不可缺水。 门前正对桃溪,清水潺潺,源源不断。可见宗祠构思巧妙。
第五站:端明书院
端明书院与汪应辰 汪应辰(1118—1176年),初名洋,字圣锡,玉山县紫湖汪坞人,世称“玉 山先生”。宋绍兴五年(1135年)参加礼部会试,名列第八,殿试擢为第一,时 年十八岁,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而且他的状元卷被后人誉为“ 吏治宝典”。 理学宗师朱熹《祭汪尚书文》评价:“惟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 一世,而不自以为名。道尊德备,而不自以为得。位高声重,而不自以为荣。” 他晚年还乡讲学,建端明书院,并置学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端明 书院移建在冰溪之南,武安山东麓古岁寒庵(普宁寺左)废址上。书院左右各3间 ,前面是讲堂,门对冰溪;门内左边为科举仓,右边是理事所;两庑后面有书舍 各5间,西北角有书舍4间。后二度被毁,几经重建,现规模尚存,大部分建筑仍 在。武安山上林木茂盛,山下冰溪如一丝带,萦绕吴越古城;河畔有绿洲成片, 挑楼成排;且有城墙浮桥,青山绿水,嬉戏其间。 汪应辰创办书院,使得许多学子在不平等的时代,获得了平等教育的权利, 奠定了玉山文化教育的基础,对繁荣玉山文化、培养人才有莫大的好处。
玉山县岩瑞中学 2017年秋季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切实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特制定研学 旅行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这次师生外出安全的管理,学校成立了研学旅行工作组,成员如下:许奕塘、江河昌 二、安全工作小组具体分组情况及职责 1、交通及活动安全:许奕塘 2、食品及宣传安全:江河昌 三、安全教育 为确保此次活动的安全顺利,学校将于活动前召开参加研学旅行小会,有针对性地对参加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主 要内容如下: 1、成立联络组,要求每负责人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的安全负责; 2、要求每个同学在与陌 生人打交道时,既要注重礼仪,也要“慎重”对待陌生人的各种“友好请求”,自己把握交友分寸。遇到可能会产生 的纠纷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控制情绪; 3、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通知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要求每个人在 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保护好自身安全,服从指挥。 四、应急事故处理 (一)处理程序 1、如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带队教师; 2、所发生的事件在自己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的,领队老师要做好各种应急工作,采取应急措施;如果不能处理,需 要相关部门处理的,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拨打110、120向有关部门求救; 3、突发事件处理完成后,要及时向带队老师汇报处理情况。 (二)具体处理方法 1、研学旅行前 (1)如遇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不能出行,则将活动延期; (2)如遇特殊情况,部分人员身体不 适,则向带队老师汇报,并为其请假; (3)若有同学会晕车,提前做好准备。 (4)熟记领队老师电话号码。 2、研学旅行途中 (1)人身安全。万一发生意外,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如打110、120等,同时维持好现场的秩 序,同时做好应急抢救工作。 (2)行车过程中,要求同学保持车内秩序,不能把头伸出车外。 五、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纪律要求 1、旅行过程中,带队老师和各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时时注意成员的动向,确保研学安全、顺利地进行。 2、旅行过程中,全体成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注意景区内的安全提示,争做文明的研学旅行者。 201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