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用油种类及功效盘点

常见食用油种类及功效盘点
常见食用油种类及功效盘点

常见食用油种类及功效盘点

常见食用油有哪些种类,各自有什么功效?如何挑选优质食用油,避免遭遇地沟油?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食用油的不得不知道的营养秘密。

常见植物油种类及功效

我国将食用油按品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级为最低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食用油外包装上仅标注“烹调油”、“色拉油”等含糊词汇的将被禁止。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繁多,但所有的食用油按生产工艺区分只有两种,即物理压榨油和化学浸出油。两者只是油脂制取工艺不同,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是安全的食用油,消费者都可以放心食用。下面介绍几种市场上常见的植物油。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花生油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宝宝如果缺锌,就会出现发育不良,智力缺陷等症状,而花生油中所含有的脑磷脂、卵磷脂和胆碱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记忆力,对宝宝的智力开发益处多多。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200℃以下的高温皆可。

2.菜子油

菜子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子油中含花生酸0.4%~l.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子油消化吸收率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子油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子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子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苷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香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为原料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功能,

增强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4.棉子油

精炼棉子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亚油酸14.9%~55.0%,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因为棉清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特别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升高,维护人体的健康。人体对棉清油的消化吸收率为98%。

5.葵花子油

精炼后的葵花子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口味纯正。葵花子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子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子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子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子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6.亚麻油

亚麻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ll%,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亚麻油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食用品质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子油。另外,由于含有过高的亚麻油酸,贮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其营养价值也比亚油酸、油酸为主的食用油低。

7.红花子油

红花子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并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此外,红花子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谷维素等药用成分,所以被誉为新兴的“健康油”、“健康营养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子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油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

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9.橄榄油

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令人喜爱的香味,温和而特殊的口味,在低温(接近于10℃)时仍然透明。因此低压头道冷榨橄榄油是理想的凉拌用油和烹饪用油。橄榄油在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所含维生素A原、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80%以上。其中油酸占86%,亚油酸占1%~5%,花生酸占0.9%,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到94%左右。与谷物油脂相比,它的亚油酸含量较低,维生素E的含量也较低。橄榄油中含有一种名叫多酚的抗氧化剂,它可以抵御心脏病和癌症,并能与一种名叫鲨烯的物质聚合,从而减缓结肠癌和皮肤癌细胞的生长。因此,橄榄油的营养价值较高。

10.米糠油

精炼的米糠油色泽淡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以上,其中油酸含量很高,因此人体对米糠油的消化吸收率较高。油中除含有天然生育酚外(平均总生育酚含量为400毫克/千克油),还含有角鲨烯和多种阿魏酸酯,它们都有助于抗氧化。除此以外,它还具有降低人体血脂的功能,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油脂。

11.核桃油

核桃油中富含丰富的磷脂,是大脑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素,对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维持神经系统机能的正常运转大有好处。核桃油中还含有角鲨烯及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保持骨质密度,并可保护皮肤,防辐射,增强免疫力,对婴幼儿来说还具有平衡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的功效。

烹调方式:低温烹饪或直接调用。

12.茶籽油

山茶籽油是我国传统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之所以称其为“东方橄榄油”是因为山茶籽油的油脂组成及营养成分都与橄榄油极其相似,不但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使宝宝提高免疫力,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钙的吸收,对生长期的宝宝尤其重要。另外,山茶油还是比较接近人奶的自然脂肪,是较适合婴儿的优秀食品,而其中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还有养颜护肤的美容效果。

烹调方式:直接食用。

食用油常见误区盘点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专家针对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对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误区1:高温炒菜

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习惯于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误区2: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者不吃动物油

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误区3: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

现在,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4: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人群,用油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我们更强调的是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

如何选择优质食用油

食用油的质量主要表现:色泽、气味、透明度、滋味。

色泽:品质好的豆油为深黄色,一般的为淡黄色;菜籽油为黄中带点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为淡黄色。

气味:用手指沾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应有其他的异味。

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点油放入嘴里,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的异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食用油里面总有“因油而异”的个别情况。色拉油应是清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透明的淡黄色至橙黄色,麻油则是橙黄色或棕色。大豆、菜籽、花生仁、芝麻等经初步处理得到的是毛油,色泽深、浑浊、不宜食用,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常是变质的象征。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的现象,鉴别时应有所区别。

如何辨识地沟油

鉴别油的质地可以通过看、闻、听、尝、问五个方面入手。首先,纯净的植物油呈无色透明状,如果生产过程中加入色素或杂质,颜色和透明度就会改变。

其次,每种油都有独特的气味。如果有一股轻微的腥臭味儿,可能是“地沟油”,正常的食用油只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将油加热,如果有臭味,就更可能是“地沟油”了。

再者,可以用筷子沾一滴油,品尝味道。如果口感偏酸或者有异味,就很有可能是“地沟油”。

此外,可将油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声响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是由于水分超标;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的,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还可以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来源:

十大食用油点评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专家范志红点评十大食用油:茶籽油最健康环保 2011-10-05 11:42:32|分类:营养健康|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专家范志红点评十大食用油:茶籽油最健康环保 2011-1-12 10:38:06 来源:新浪网作者:admin 人体包含6大营养物质,其中必需脂肪酸总量的70%来自人们膳食结构中的食用油,因此选择好的食用油对健康是大有好处的。一般来说,选择食用油,要少吃动物油,提倡吃植物油。而市面上植物油又是林林总总,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专家范志红,请她为广大网友逐一点评十大常见食用油。 1、大豆油,小心转基因 大豆油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含有少量α-亚麻酸,维生素E较为丰富,淡黄色来自于少量的胡萝卜素。亚油酸对减少心脏病风险作用有限,但α-亚麻酸较为有益。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亚麻酸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不过,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用大豆油做菜并不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大豆油全部是溶剂浸出法制造,精炼后维生素E损失比较大。而且进口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购买时要瞪大眼睛看看,凡是没有写着“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油都是转基因产品。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炖煮菜用它挺合适,炒菜的话尽量别冒烟。 2、棕榈油,最便宜的油 仅次于大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也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棕榈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为40%,含饱和脂肪酸为44%。两者均衡,这在植物油中不多见。棕榈油为深橙黄色,除了维生素E之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由于饱和程度高,它的耐热性相当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少,是其它植物油不能取代的优点。故而,棕榈油被用在各种煎炸食品当中,包括方便面和炸薯片。它可以分离出熔点高的硬棕榈油,可用来替代黄油制作各种点心。煎炸会破坏其中的大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故用棕榈油制作的食品并无提供维生素E的价值。同时,由于含有太多的16碳饱和脂肪酸,而这种脂肪酸容易升高血脂,日本反对使用这种油脂,很多人对它的健康作用心怀疑虑。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如果你实在放不开煎炸食品的美味,就用棕榈油来炸吧。 3、花生油,就怕黄曲霉毒素 花生油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大概是3:4:3的样子。其中所含的油酸,也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数量。它富含维生素E,风味好,耐热性也不错,适合用来做一般炒菜。在不增加总脂肪的前提下,把牛油、黄油等换成花生油,对预防心脏病危险是有益的。

食用油知识

调和油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 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其加工过程是: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酯,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成为调和油。调和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目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今后,调和油的发展前景是好的,它将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油品之一。 一般有以下几种: 1.营养调和油(或称亚油酸调和油), 一般以向日葵油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调制亚油酸含量为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软脂含量约10%。 2.经济调和油, 以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3.风味调和油, 就是以菜籽油、棉籽油、米糠油与香味浓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合成“轻味芝麻油”。 4.煎炸调和油, 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 5,高端调和油,

例如山茶调和油、橄榄调和油,主要以山茶油、橄榄油等高端油脂为主体,国内厂家有衢州旺盛茶业技术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出品的天然谷物调和油,添加小麦胚芽油,米糠油等多种具有健康保健功效的油类,安全健康营养,老少皆宜 健康调和油 上海高寿康油脂有限公司首家最新研制的4∶1健康调和油,是精选紫苏油、亚麻油、葵花油、麻油、豆油五种植物油的主要天然成份,根据人体的生理需求,严格按照亚油酸48%、亚麻酸12%的含量要求,经科学调配而成。 4∶1健康调和油,是含有4份亚油酸、1份亚麻酸的天然植物食用油。它不但从数量上保证了人体每天对2个必需脂肪酸的需求,而且从质量上达到了均衡营养的目的,既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罗马会议“人类要专项补充亚麻酸”的建议,又符合日本卫生福利部和中国营养学会,对亚洲人群摄取亚油酸和亚麻酸依照4∶1的膳食要求。 亚油酸、亚麻酸是必需不饱和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膳食补充。现今生活中,人们摄取的亚油酸过量,亚麻酸摄入量不足,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1健康调和油不仅有效解决了两个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的摄取失衡,还弥补了当前几乎一统天下的亚油酸类食用油的营养缺陷。 4∶1健康调和油的问世 ,标志着人类利用两个必需脂肪酸,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已经落实到百姓的一日三餐。它不但成为广大消费者生活必需食用油,而且还将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食疗油,在引领人们食用油的消费由营养型向健康型转变过程中,势必引发人类食用油的一场新革命。 健康调和油不同于普通调和油, 它含有的丰富的α-亚麻酸,在人体肝脏酶的作用下,生成二十碳五烯酸(简称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 EPA在临床医学上常称为“血管清道夫”,长期食用对“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症状的人、心脑血管病患者、脂肪肝、肥胖症均有较好效果。 DHA是人体大脑和视网膜的主要成分,对提高智商和增强视力有着很好的效果,它不仅适合于过度用脑的白领阶层、企业高管,而且对婴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还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很好的帮助。 健康油其它脂肪酸的组成(%)范围 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ND~0.1 豆蔻酸 C14:0 ND~0.2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抗生素的分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 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一)(3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的分子结构 中含有3 -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 ienamycins )、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 3 - 内酰酶抑制 剂(3 -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 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 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 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 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链霉素 是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和泌尿道感染等。 金霉素 也叫做“氯四环素”,是从金霉菌(金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生素。金霉素的盐酸盐是金黄色的结晶,味苦,能溶于水中。金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性感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肺炎、沙眼、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灭瘟素 又叫“稻瘟散”、“布拉叶斯”,是一种从放线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用于防治稻瘟病、稻胡麻斑病、水稻菌核病等。但是,番茄、烟草、茄、桑、豆类等植物对灭瘟素较敏感,不能使用。

食用油怎么选

食用油怎么选 在日常饮食中,食用油是我们天天都要用到的食品,无论是 炒菜,凉拌还是炖煮,食用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市 面上的食用油从种类到品牌多到数不胜数,如何在玲琅满目价格 不一的食用油中挑选到健康好油呢?下面就跟大家分享几个挑 选食用油的小技巧。 食用油不是等级越高越好? 在超市和粮油店购买的食用油,包装上通常标有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这些等级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等级 越高的油品质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食用油的等级是根据精炼 程度来制订的,也就是说食用油的精炼程度越高等级就越高。 经过充分精炼后的食用油,一二级食用油中的有害物质有所降低,不过它们的营养成分也有些损失,比如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这种级别的食用油纯度高,杂质少,具有无味,色浅,炒菜油烟 少等特点,一般适用于较高温度的烹饪,比如爆炒,煎炸等。与 一二级食用油相比,三四级食用油油精炼程度低,营养物质保留 得比较好,同时还保留了原料原本的风味。但由于其精炼程度低,所以油质色泽偏深,油烟大,杂质比较多,所以比较适合中低温 度的烹饪。 包装上分辨食用油的优劣 1、看配料表原材料的标注。 食用油配料表主要看其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根据相关规定,转基因食品应在标签,说明书上进行明显、醒目的标示。因为转 基因食品尚未证实对人体没有危害,所以在选购食用油的时候我 们一定要选择非转基因的食用油。 2、看加工工艺的标注。 食用油的加工工艺一般分为两种:压榨和浸出。其中压榨工艺的 成本更高,它使原料中的营养物质保留得更充分,有害物质产生 的更少;浸出工艺的成本低,它在制作过程中高温处理很容易产

生有害物质,所以选购时建议选择压榨工艺的食用油,一般情况下,市面上压榨工艺的食用油要比浸出工艺食用油价格高。 3、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会标识每100克食用油中所含有多少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数据,这里我们重点看两组数据即可,一组是脂肪和维生素E含量,这两个含量越高,说明有的营养成分好,品质越高,另一组是看胆固醇和钠含量,这两个含量一定要为零,如果不是,则品质不好,同时不建议年纪大的人食用。 不同的食用油有不同的烹饪方法 不同的食用油有不同的特点和烹饪方法,比如大豆油营养均衡,适合炖菜;花生油耐高温,适合煎炸;橄榄油味道香,适合凉拌和炒菜;茶籽油脂肪含量接近母乳,适合小朋友;菜籽油好消化,适合病号。 日常炒菜适合的食用油: 花生油,菜籽油,茶籽油,大豆油,玉米油。 日常凉拌适合的食用油: 橄榄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日常油炸、烘焙适合的食用油:黄油,牛油,猪油,棕榈油,椰子油。 小小的建议 1、不同类型的食用油它们的脂肪酸种类不一样,所以建议换着吃。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居民每日食用25-35克食用油,每日食用这个用量油比较健康。 3、无论用什么油,尽量降低烹饪的温度,减少烹饪时间。 食用油选购技巧总结:配料表中原料为非转基因+加工工艺为压榨+营养成分表中维生素和脂肪含量越高越好,反之,出现原料为转基因,加工为浸出工艺和胆固醇及钠含量高的3种食用油转身就走,不建议购买。

各种食用油的功效

健康知识 走进超市,站在食用油的陈列架前,看着品种众多的油类,突然间觉得无所适从,花生油、菜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茶油、红花油、黑醋栗籽油,还有部分调和油。有没有一种植物油是最好的呢? 其实各种植物油各有特点,成份不同,作用也有所区别,合理的使用对身体的健康都有益,而不能简单就说谁好和谁坏。很多人主要是从油的成分上来区分它们的好和坏。比如说饱和脂肪酸多对身体更有危险,因此多数人放弃了动物油、黄油等,而专用植物油。而植物油中又会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同又分出好坏来。现在,橄榄油、茶油等因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高而被认为是最好的植物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所含的亚油酸、DHA、EPA(俗称“脑黄金”)对大脑的发育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大的好处。但过多摄入的多不饱和脂肪会消耗身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出现其他的损害。 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使用可避免多不饱和脂肪的使用比例过高,造成身体内过氧化物产生而损害健康。但单不饱和脂肪不具有多不饱和脂肪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而从营养学上对油质的摄入推荐来看,多数建议是:在每日的脂肪总摄入量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各占1/3,其中饱和脂肪最好不超过1/3,而用部分单不饱和脂肪来替代。 因此,从植物油的成分和作用来看,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使用上也各有要求,仅以成分论其好坏是不全面的。 1.做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减慢心跳的速度,减少神经张力,降低血压。

每天做10~15的深呼吸练习,另外,任何时候,当你感觉紧张或压力很大时,就做做深呼吸。让空气充满你的胸部和腹部,然后再慢慢地呼出。迈克施密德特著有《厌倦疲劳》一书,建议每分钟呼吸12~16次。 2.沉思。 人们常常通过沉思来放松自己,而沉思确实可以帮助人们解除疲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舒舒服服地坐着、放松,闭上眼睛,想象一个像“一”那样简单的字。当其他想法侵入时,集中精力,再去想先前的那个字。 3.慢慢地做一些伸展运动。 做伸展运动的效果跟做深呼吸差不多。它可以减轻肌肉张力,加速血液在体内的循环,以及帮助把氧气输送到大脑等。 每天开始时都来一次和缓的、适度的、给身体增加活力的伸展。弯曲脊柱可加速体内的循环。最好的伸展运动是:双手和膝盖着地,然后慢慢地、用劲地把背弯成弓形。保持这种姿势10秒钟,然后慢慢地放松。或双脚以肩宽分开,身体略微向前倾斜、屈膝,把你的手放在大腿中部,然后轻轻地弯腰,保持10秒钟,再放松。再重复做。 1.做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减慢心跳的速度,减少神经张力,降低血压。每天做10~15的深呼吸练习,另外,任何时候,当你感觉紧张或压力很大时,就做做深呼吸。让空气充满你的胸部和腹部,然后再慢慢地呼出。迈克施密德特著有《厌倦疲劳》一书,建议每分钟呼吸12~16次。 2.沉思。 人们常常通过沉思来放松自己,而沉思确实可以帮助人们解除疲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舒舒服服地坐着、放松,

省重点高中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 测试题

省重点高中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测试题 生物 2018.1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植物细胞内积累的有机物也达到最大值 B.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C.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叶绿体产生的水可以被线粒体利用,线粒体产生的水也可以被叶绿体利用 2.下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C.过程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D.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B.恩格尔曼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证明了叶绿体是水绵光合作用的场所 C.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D.大棚种植蔬菜时通常首选红色或蓝紫色的玻璃或塑料薄膜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放出的能量较少,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酵母菌破碎离心后,向只含细胞器的沉淀物中滴加葡萄糖,没有CO2和H2O的产生C.叶绿体内色素有四种,但只有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 D.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实际是NADPH(还原型辅酶Ⅱ)的简化表示方式 5.下列关于豌豆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及时排涝,能防止豌豆根细胞受乳酸毒害 B.豌豆叶片黄化时,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 C.豌豆种子萌发时,不同部位细胞的蛋白质产生差异而核酸无差异 D.豌豆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 6.现用叶绿素b完全缺失水稻叶片(下称色素缺失水稻)进行的相关实验中,正确的是 A.用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进行光合色素分离实验,滤纸条上距画线处最近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B.自然光照下色素缺失水稻叶片放氧速率表示叶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其有氧呼吸速率差值 C.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表明各种绿色植物中叶绿素b均不参与吸收传递光能 D.同色素正常水稻叶片相比,自然光照下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能吸收红光但不吸收蓝紫光 7.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A.红光和黄绿光B.红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橙光D.黄光和蓝紫光 8.某研究小组在温室大棚内测得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D段、DE 段分别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 B.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总量=S2+S4 D.大棚用红色或蓝紫色薄膜对提高棚内植物的产量最有效 9.为探究光谱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某同学将丝状绿藻和一些细菌放在暗箱中一起培养。经过反复实验后,他观察到的现象如下:黑暗时,细菌不围绕在丝状绿藻周围;日光通过三棱镜射入暗箱,一段时间后,细菌围绕在藻体周围并在红橙光区和蓝紫光区聚集成两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食用油对健康的作用

?食用油对健康的作用 ?来源:饭菜网评论: 导读 食用油对健康的作用。食以油为先,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作为人们饮食保障的必需品,食用油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脂肪酸以及多种营养物质,有效改善了菜肴的色香味形,增进 食用油对健康的作用。食以油为先,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作为人们饮食保障的必需品,食用油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脂肪酸以及多种营养物质,有效改善了菜肴的色香味形,增进食欲。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玉米油、菜籽油等一系列油类产品不断涌现在百姓的餐桌上。但是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缺乏了解和正确认知食用油的相关知识,缺乏用油的科学指导,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产品,往往一头雾水,消费者对于如何选好油,如何用好油还存在认知的盲点。 菜籽油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油种之一,菜籽油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和维生素等脂质活性成分,菜籽油中由于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亚麻酸含量较高,且-亚麻酸与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适当,其作为膳食脂肪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加拿大、芬兰、德国和美国所进行的研究表明,优质菜籽油能降低高脂血症人群和正常血脂人群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食用油除了调节菜肴的口味,还时刻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日三餐所吃的油,可能会让你健康长寿,也可能使你的身体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选择食用油时,健康应为第一标准。康饮食首先要学会选好油,而选好油,包括了选好的品牌,选好的质量,控制好用量,另外不同种类的油品之间相互搭配使用,效果更佳,比如菜籽油搭配其他食用油使用。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为首的专家鼓励消费者多吃菜籽油。多年来傅廷栋院士一直在致力于油菜产业的开发和应用,他始终坚信“优质菜籽油含饱和脂肪酸低最健康”。他说“以"双低" 油菜籽为原料的优质菜籽油,营养丰富,食味纯正,最具健康标准,因而被誉为"东方橄榄

家庭食用油要注意的几个小常识

家庭食用油要注意的几个小常识 家庭使用食用油要注意哪些呢?今天我把我所了解的知识综合一下,让我们可以选购食用油的时候更加明白。 1.要经常调换品种:没有一种油是十全十美的,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烹调习惯、经济条件等,有目的地选择,经常调换品种,达到油品消费多样化,不同的食用油肯定有它的优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茶油等经常换着吃,可以取长补短(橄榄油,山茶油,葡萄籽油当然好,但是价格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承受的。) 2.了解各种油的基本特点:这还是很有必要的。 葵花籽油:葵花籽油中含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帮助人体调节新陈代谢、保护血压稳定及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活性维生素E,可以活化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精炼向日葵油适合温度不太高的炖炒,不宜用于煎炸食品。 花生油:含丰富的油酸、卵磷脂和维生素A、D、E、K及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可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因此粗榨花生油很不安全。我

们在购买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店或超市,挑选有品牌保证的高级花生油。花生油富含单不饱和酸和维生素E,热稳定性比色拉油还要好,因此是品质优良的高温烹调油。 玉米油: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人体吸收率可达97%以上;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还能帮助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强人体肌肉和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玉米油的热稳定性很强,可以用于炒菜和煎炸。 大豆油:营养均衡,经济实惠。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必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D以及丰富的软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且价格便宜,综合价比较高。但大豆色拉油不耐高温,所以不适合用于强火爆炒和煎炸食品。 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精炼油脂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将营养与美味融合,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口感和更丰富的营养。适合日常炒菜使用。 橄榄油:价格最昂贵。所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一类,它有良好的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胆固醇的作用,所以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胆囊炎、胆结石发生的作用。橄榄油还含维生素A、D、E、K、胡萝卜素,对改善消化功能、增强钙在骨骼中沉着、延缓脑萎缩有一定的作用。橄榄油在各种烹调油中价格最为高昂,因为我国所销售的橄榄油主要靠进口供应。橄榄油的优势在于,其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据研究证实,亚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在体内引起氧化损伤,过多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血脂的上升。作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则避免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买橄榄油最好选特级初榨的的,品质最好。橄榄油具有独特的清香,可用来炒菜,但最高温度不宜超过190度,用于凉拌会食物增加特殊的风味。 猪油:含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吃得太多容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肥胖等。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应用原则与方法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G+ 球菌或G -杆菌,这样可以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 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 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一杆菌为主(如肠 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 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 学检查。 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 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B -内 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B -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 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B -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 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B -内酰胺酶, 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 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 各种抗菌药物对G+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

18种食用油的常识及其功效(1)

18种食用油的常识及其功效 18种食用油的常识及其功效 我们每天吃饭都离不开油,但是你对油这种每天都要吃的东西了解多少 怎样挑选食用油 1.颜色清淡、无沉淀物或悬浮物。 2.无臭味,保存中也没有使人讨厌的酸败气味,油的气味正常、稳定性好。 3.要求其富有耐寒性,若将油放在低温下,也不会产生浑浊物。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色拉油主要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米糠色拉油、棉籽色拉油、葵花籽色拉油和花生色拉油。烹调油又叫炒菜油、烹饪油或煎炸油。一般来说,烹调油主要作烹调、煎炸食品用,色拉油主要是用作凉拌用。色拉油不宜作为煎炸油使用,但可以作炒菜油使用。 评价食用油质量优劣主要看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 和脂肪酸的含量。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危害,所以常被形象地称为“坏脂肪”;而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作“好脂肪”。 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时,尽量到有一定信誉度的商家购买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选购带包装的、近期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并注意产品标签上有无厂名、厂址、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观察产品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渗漏现象。产品是否澄清透明,有无明显的沉淀或其他可见的杂质。还可闻其气味,各种植物油都有其固有的气味,如有较明显的异味,则表明油已经氧化变质。另外,消费者购买食用油时量不要过多,以免开罐后,受光线、空气中的氧分、水分和金属等因素影响,油容易被氧化,长时间不用会导致酸败。 因此,家庭购油时应根据需要,适量购买。食用油开封后及用后应及时将盖封好,于阴凉处贮藏,存放最好不超过两个月。使用食用油不宜过多煎炸,因为它受空气氧化、加热等原因易造成油脂黏稠,使油脂营养下降,并产生有毒物质,食量过多对身体无益 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上述调和油所用的各种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榈油外,均为全炼色拉油。 油温问题: 油脂的油温大体相近,除了动物性油脂有较大差异以外,比如,牛油就需要很高的温度才可以开始炒菜(150度

有关色素的小知识

问1:常见的天然色素有哪几大类? 答:血红色素化合物、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黄铜与其他酚类物质、甜菜色素类等等问题2:肌红蛋白主要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在食品贮藏中控制这些变化? 答:肌红蛋白是由单条多肽链组成的球状蛋白质,该分子的蛋白质部分为珠蛋白,导致光吸收和显色的发色团是被称为血红蛋白的嘌呤环。肌红蛋白主要发生两种类型的反应:氧化反应和变色反应 1)氧化反应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变,一部分发生氧合反应生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一部分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棕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两类反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变色反应有两个不同的反应可使肌红蛋白变为绿色。过氧化氢可与血红素素的Fe2+和Fe3+反应生成绿色的胆绿蛋白。硫化氢和氧气同时存在时,可形成绿色的硫代肌红蛋白。 食品贮藏中控制这些变化讨论如下: 除了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水分活度、PH及细菌的种类会影响肉类色素的稳定性。若加入某些抗氧化剂如抗环血酸、维生素E、BHA或PG,它们可阻止或延缓脂质的氧化,从而延长肉组织颜色的保留时间。动物屠宰前氧气消耗的速度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活力也会影响新鲜肉颜色的稳定性。利用气调法包装新鲜肉可有效防止血红素氧化。选择透气率低的包装膜,先除去包装袋中的空气,再充入富氧或映氧空气密封后可延长新鲜肉色泽的保留时间。若将肌肉组织贮存于缺氧(100%C02)条件下或与氧清除剂共存能提高额色的稳定性。气调成功的部分原因是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问题3:导致植物丧失绿色的原因可能是哪些因素,食品加工或保藏中如何有效地保持蔬菜的鲜绿色? 采后植物组织内新合成的酸以及由热引起细胞酸的去局部化可引发叶绿素的降解而丧失绿色的可能原因。食品加工或保藏过程中有效保持蔬菜的鲜绿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叶绿素的保留、叶绿素绿色衍生物的形成和保留,或通过生成金属络合物以形成一种更易接受的绿色。 1)中和酸以保留绿色 在罐装绿色蔬菜中加入碱性物质可改善加工过程中叶绿素的保留率。 2)高温瞬时处理 商业化食品在较高温度下杀菌比在常规温度下杀菌所需时间短,因而与常规热处理食品相比,它们具有较好的维生素、风味和颜色的保留率。 3)将叶绿素酶促转化为脱植醇叶绿素以保留绿色 与常规方法相比,在较低温度下热烫灭酶是保留绿色蔬菜颜色的一个较好手段,人们采用此法是相信所产生的脱植醇叶绿素比其母体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要高。 4)金属络合物的商业应用 FAO已批准可将叶绿素衍生物安全用于食品,但游离铜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00mg/kg。 5)热加工蔬菜的绿变 目前,使罐装蔬菜具有满意绿色的最好方法包括将锌添加于热烫液中,在热烫前先将组织加热以增加膜的通透性,然后在60℃或略高温度下热烫,选择适于形成金属络合物的pH,以及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改变组织的表面电荷。

必看!食用油健康排名,市面上的油几乎都在这儿了!

必看!食用油健康排名,市面上的油几乎都在这儿了! 生活中,不管是煎炸、炒菜还是煲汤、凉拌,都离不开食用油。食用油的安全问题也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身边。但是,色拉油,牡丹籽油,橄榄油、玉米油、椰子油、花生油······这么多,买哪个好呢? 食用油的健康排名 NO.1 牡丹籽油

牡丹籽油,是由牡丹籽提取的木本坚果植物油,因其营养丰富而独特,又有医疗保健作用,被有关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也是中国独有的健康保健食用油。 牡丹籽油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是所有食用油总营养价值最高,成份结构最合理的。中川牡丹油里面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特别α-亚麻酸达49%,多项指标均超过橄榄油,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油中之王”、“人类健康之油”。

NO.2 橄榄油、茶籽油 橄榄油和茶籽油富含油酸,有降血脂、抗血凝的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斑块有好处。而且橄榄油还含有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抗氧化物,能帮助预防心血管病。(橄榄油更适合在凉拌菜肴中使用哦。) NO.3 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

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的香气比较浓郁。花生油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芝麻油也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对预防心血管病有好处。 这类油的耐热性不错,适合炒菜。 NO.4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除此之外,大豆油里的卵磷脂、玉米油里的阿魏酸酯、葵花籽油里的植物固醇和磷脂,都是好东西,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要注意这几种油都不耐热,如果是用来煎炸容易氧化聚合,反而对健康有害。所以最好是炖煮或炒菜时用,别用来油炸。 NO.5 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

常见食用油种类及功效盘点

常见食用油种类及功效盘点 常见食用油有哪些种类,各自有什么功效?如何挑选优质食用油,避免遭遇地沟油?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食用油的不得不知道的营养秘密。 常见植物油种类及功效 我国将食用油按品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级为最低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食用油外包装上仅标注“烹调油”、“色拉油”等含糊词汇的将被禁止。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繁多,但所有的食用油按生产工艺区分只有两种,即物理压榨油和化学浸出油。两者只是油脂制取工艺不同,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是安全的食用油,消费者都可以放心食用。下面介绍几种市场上常见的植物油。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花生油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宝宝如果缺锌,就会出现发育不良,智力缺陷等症状,而花生油中所含有的脑磷脂、卵磷脂和胆碱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记忆力,对宝宝的智力开发益处多多。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200℃以下的高温皆可。 2.菜子油 菜子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子油中含花生酸0.4%~l.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子油消化吸收率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子油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子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子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苷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香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为原料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功能,

各种健康食品(食用油)

各种健康食品(食用油) WH9在2011年的健康食品排行榜中,橄榄油为冠军,其次是玉米油、米糠油、这3种油都含有大量的不饱脂肪酸,能够帮助人体清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有助于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 (1)橄榄油:橄榄油含极高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加速治疗皮肤损伤和湿疹,适合于干注、老化的皮肤。以榨取方法获取的橄榄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适合心脏病患者食用。橄榄油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更好,故适宜高温烹调。食用初榨橄榄油,不会提高坏胆固醇的含量,而可防止升高,防止高血压,抑制血小板凝固,防止心脏病发作。食用橄榄油优于食用其他植物油,但有专家不主张长期食用橄榄油,应适当与其他植物油搭配食用。 (2)芝麻油:熟芝麻油,俗称香油,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其他营养成分。而香油还可以防治多种疾病。例如:将柿饼适量,用香油煎后食用,每天3次可治心动过速;每天早晚各服5毫升香油可治气管炎咳嗽;口含香油,每次约含3分钟,隔2小时再含,可治牙周炎、口臭、龋齿、扁桃腺炎等;晚上睡觉前含一口香油,慢慢咽下,可治嗓子干、刺痒、有烧灼感;将香油放在锅里蒸30分钟,放凉后涂在手足上,包上热毛巾敷10~15分钟,可缓解皮肤干燥;皮肤肿胀、跌撞,烧烫伤,可立即在患处涂一层香油,约半小时就可消肿;将核桃仁拌香油吃,每天1次,可治常年便秘;经常口含或喝点香油,可治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每天食用35克芝麻油,可降血压,等等。

(3)黄油:它营养极为丰富,是奶制品之冠。它是维生素A 的丰富来源,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E和维生素D,以及硒、碘等微量元素。黄油含有相当丰富的酪酸,因此种脂肪酸有抗癌作用,故可防治癌症。黄油还含少量但比例均衡的必需脂肪酸。 (4)奶油:奶油中的脂肪含量仅为全脂牛奶的20%~30%。营养价值介于全脂牛奶和黄油之间。 (5)深海鱼油:它富含被誉为"第三营养素〃的卵磷脂,还含有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等,常吃可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 因此,除了橄榄油、玉米油、米糠油等为好的食品之外,而香油、黄油、奶油和深海鱼油等也都是很好的食品。

粉饰类化妆品的种类及作用

粉饰类化妆品的种类及作用 粉饰类化妆品具有遮盖性、修饰性,有改善、美化人的肤色,调整面部轮廓、五官比例的作用。粉饰类化妆品包括粉底(霜、液、粉条、粉饼)、蜜粉、胭脂、眼影、眼线液、睫毛膏、唇膏、指甲油、唇笔、眉笔、香水等。 粉底包括粉底霜、粉底液、粉条和粉饼。这类化妆品具有较强的遮盖性,可掩盖皮肤的瑕疵,改善皮肤质感,使皮肤显得光滑细腻有整体感. 粉底霜 粉底霜是遮盖性较强的化妆品,主要成分: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甘油、硬脂酸、羊毛醇、乳化剂、蜂蜡、色素和去离子水等;粉底液遮盖性次于粉底霜,使用后清爽舒适,自然清新,其大体成分与粉底霜相同,水分加大而脂类减少;粉条比粉底霜遮盖性更强,其成分与粉底霜相同,但水的比例下降,油脂及粉料比例加大;粉饼亦称为加脂粉,以粉料为主要基体,还有羊毛脂、胶质、甘油和色料。 使用方法:皮肤清洁后上好底妆,用潮湿的海绵涂敷均匀. 蜜粉 蜜粉主要是固定粉底和定妆,可以减少粉底霜对皮肤的油光感,固定妆面不易脱妆。以滑石粉为主要成分,还有硬脂酸镁或锌盐。 使用方法:用粉扑将蜜粉按匀在皮肤上,再用毛刷扫去浮粉. 胭脂 胭脂可以改善肤色使皮肤显得健康红润,涂于适当的部位,可以调整脸型的视感。粉状胭脂以粉料和颜料为基体,还有胶合剂、香精和水;膏状胭脂与唇膏相近似,以油、脂、蜡为主要基体,其他成分还有香精、色素。 使用方法:要因人而异地刷在面颊部位。 眼影粉 眼影粉是用于眼部的化妆用品,可以改善和强调眼部凹凸结构,并有修饰眼形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有滑石粉、硬脂酸锌、高岭土、碳酸钙、色料及少量胶粘剂。 使用方法:用化妆棉签蘸相应的眼影粉,涂在眼部皮肤上. 睫毛膏 睫毛膏是用于睫毛的修饰化妆品,可加强睫毛的浓密度和长度,使眼睛显得富有魅力。其主要成分有油、脂、蜡、乳化剂、胶合剂、颜料、纤维质等。 使用方法:从睫毛根部向上转刷。 眼线液 眼线液是用于修饰眼睛轮廓的化妆品。眼线液大体可分为乳剂型眼线液、非乳剂型眼线液和抗水性眼线液。乳剂型眼线液以流动性强且易干燥的蜜类乳剂为基体,其他成分还有色素、滑石粉、增稠剂、水溶性胶质;非乳剂型眼线液无油脂和蜡,以虫胶作膜体,其他成分还有羧甲基纤维素、丙二醇、色素、尼泊金丙脂等;抗水性眼线液是在乳剂型眼线液中加入天然或合成的乳胶,使其产生抗水性,常用的乳胶有聚乙烯酸树脂、丙二醇、高粘度硅酸镁铝等。使用方法:沿睫毛根部或需要的部位整齐描画。 唇膏 唇膏是用于唇部的化妆品,可以修饰勾画唇形轮廓,增强唇部色彩。其主要成分有棕榈油、精制蓖麻油、硬脂酸丁脂、无水羊毛脂、可可脂、加洛巴蜡、色料及食用香精等。 使用方法:用羊毛唇笔蘸唇膏涂敷唇部。 眉笔 眉笔是修饰眉毛的化妆品,可以调整眉形强调眉色,使面部看起来更生动。其主要成分是油、

什么牌子食用油最健康

什么牌子食用油最健康 生活中,我们常吃的食用品牌很多,如常见的金龙鱼,多力,福临门,欧利亚提ONLYADI (进口食用油)等等,油各种油的营养成份各不相同。为了摄取全面的营养,专家的观点是米吃得糙一点,油吃得精一点。如今的超市货架上都摆放着品种繁多的烹调油,什么色拉油、调和油、橄榄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实际上,各种烹调油都有自己的营养特点,许多方面难分高下。只要使用得当,就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也叫向日葵油,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比例约为1∶3.5,是高亚油酸的油脂,与玉米油的成分比较相似。葵花籽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的绿原酸等成分,营养价值较高。葵花籽油呈淡琥珀色,精炼后呈淡黄色,有独特的香气。国内有些葵花籽油一般只适合温度不太高的炖炒,不宜用于煎炸食品,但是国外有款欧利亚提ONLYADI葵花籽油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它特别适合中式烹饪的,烟点高、油烟少、能满足重视高温烹饪的同时保留了食品的天然风味,是当之无愧的中式烹饪首选食用油。西式烹饪及烘焙理想食用油,清淡透明、味道醇正,气味芳香,做出的菜及糕点鲜香美味,品味诱人。 橄榄油 橄榄油在各种烹调油中价格最为高昂,因为我国所销售的橄榄油主要靠进口供应。橄榄油的优势在于,其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据研究证实,亚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在体内引起氧化损伤,过多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血脂

的上升。作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则避免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橄榄油具有独特的清香,可用来炒菜,但用于凉拌会食物增加特殊的风味。 色拉油 类油脂的总称,原料一般是大豆和菜籽,其颜色很浅,气味较淡,杂质极少。色拉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需达到80%以上,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另外维生素E含量也比较丰富。色拉油可以生吃,也可以用来烹调菜肴,其中菜籽色拉油富含油酸,热稳定性好于大豆色拉油,适合作为日常煎炒用油。 花生油 高级花生油是较高档的烹调油,含有独特的花生气味和风味。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独特,所以在冬季或冰箱中一般呈半固体混浊状态。它的浑浊点为5℃,比一般的植物油要高。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因此粗榨花生油很不安全。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店或超市,挑选有品牌保证的高级花生油。花生油富含单不饱和酸和维生素E,热稳定性比色拉油还要好,因此是品质优良的高温烹调油。 茶油 我国有些地区盛产茶油。茶油的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有类似之处,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主要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73%之多。亚油酸含量仅为16%。由于茶油的脂肪酸比例合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因而为营养学界所重视。未精炼的茶油有令人不舒服的气味,必须精炼之后才能食用。精炼茶油的风味良好,耐储存,耐高温,适合作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喜欢使用橄榄油的家庭可以用茶油作为替换品。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

抗生素种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

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近十多年来已证实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的作用靶位,PBPs的功能及与抗生素结合情况归纳于图38-1。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数目、分子量、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但分类学上相近的细菌,其PBPs类型及生理功能则相似。例如大肠杆菌有7种PBPs,PBP1A,PBP1B与细菌延长有关,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等与PBP1A、PBP1B 有高度亲和力,可使细菌生长繁殖和延伸受抑制,并溶解死亡,PBP2与细管形状有关,美西林、棒酸与硫霉素(亚胺培南)能选择性地与其结合,使细菌形成大圆形细胞,对渗透压稳定,可继续生几代后才溶解死亡。PBP3功能与PBP1A 相同,但量少,与中隔形成,细菌分裂有关,多数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与PBP1和(或)PBP3结合,形成丝状体和球形体,使细菌发生变形萎缩,逐渐溶解死亡。PBP1,2,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PBP4,5,6;与羧肽酶活性有关,对细菌生存繁殖无重要性,抗生素与之结合后,对细菌无影响。基本结构: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杀菌力强、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