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球化学-杨学明
德令哈杂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 总 第 2 6 9 期)
中闽高 新技末食业
l C f ^ H} 《 Tt c“ E t} l £‘
NO . 2 6 . 2 01 3
( Cu mu l a t i v e t y N O. 2 6 9)
查 开发 院副总工 ,地质 高级工程 师,研 究方 向 :区域地 质 调 查、金属矿 产勘 查。
( 2 ) 采用锆石 u — P b 法 同位素测年 ,获得锆石u — P b 法 同位素年龄为2 3 1 8 ±1 5 M a ,时代归属古元古代 。
技术 的发展展 望 。 关键 词 :采矿 技术 ;煤矿采煤 ;安 全生产
中图分类 号 :T D8 2 4
文 献标识码 :A Fra bibliotek文章编 号 :1 0 0 9 - 2 3 7 4( 2 0 1 3)2 6 — 0 0 8 2 - 0 2
我 国科学 技术和经 济在近三 十年 来高速发展 ,社会不 断进 步 ,煤炭作 为社会 发展 和经 济发展 的源 动力 ,为人 民 的生 产生活提供 了能源支持 ,也成为 了国民经济 的重要 支
柱之 一 ,并且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 的推进 , 人们
对能 源的需求量越 来越大 ,作 为最重要 的能源 ,煤炭 的需
求 量也 日 趋增 大 ,对煤炭 开采和生产 的技术要求也越 来越 高。目 前, 煤 矿开采 已经成为 了我 国的支柱行业 ,然而 由 于传统煤矿 开采 中忽视 了采矿技术 的应 用 ,采矿效率 和煤
[ 2 ] ( 英) I - i u g l  ̄ ,R o l l i s o n ,杨 学明,等.岩石地球 化 学
【 M】 .合肥 :中国科 学技术 大学 出版社 ,2 0 0 0 .
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

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岩类学(Petrology)。
岩类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的成因、组成、结构、变质过程和变质岩的形成原因等。
3.松西地区灰绿玢岩

P5-WL12 7184WL1 6131WL1 2015WL1 3050WL1 B 18.0 18 14 13.50 15.80
4、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2,辉绿玢岩稀土总量 40.83-329.39×10-6 之间,平均 146.77× 10-6, 轻重稀重比值 2.27-9.98 之间, 平均 6.79。 铕多具有弱的负异常, δEu 在 0.65-1.02 之间,
平均 0.83。在稀土元素标准化蛛状图总体都是向右倾斜的曲线(图 4) ,但明显分两类,一 类曲线斜率大,向右中等倾斜,另一类曲线斜率小,近于水平,这可能与它们的物质来源不 同有关,这也说明辉绿玢岩可能是多次侵入形成的。Sm/Eu 在 2.47-5.49 之间,平均 3.44, 与板内玄武岩相似。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3。大离子亲石元素(LIL)Ba、Rb 含量高出洋脊、洋岛及岛弧 型玄武岩(Wood et al.1976) ,与板内玄武岩相近, Sr 也高出洋脊及岛弧型玄武岩数倍至数 十倍不等,与板内玄武岩相近。铁族元素 Cr、Ni、Co 含量低,只相当于洋脊和洋岛型拉斑 玄武岩的 1/2,与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相近[4]。Y、Yb、Sc 及 Cr 相对亏损,其(Rb/Yb)N 比值远大于 1 总体显示板内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
500
5
100
Ti 2 W t% O
4 3 2 1 3
2 1
10
2
4
Y/N b
6
8
10
0
La C e Pr N d Sm Eu G d Tb D y H o ErTm Y b Lu
图 5 辉绿玢岩 Ti-Y/Nb 图解 (据 Floyd and Winchester) 1-MORB 玄武岩;2-大陆拉斑玄武岩
赵志丹2017-岩石地球化学1-绪论

纪念高山教授
Treatise on Geochemistry,2004, Elsevier 高山教授 (1962-20160503) 是唯一大陆作者
10卷本系列丛书
地球化学新书-2014
Treatise on Geochemistry, 2nd Edition, 2014, 16卷-P. 8015 @
中文翻译版:
赵志丹等(预计翻译此书), 《岩浆岩与深部过程》, 地质出版社,20XX (??)
此书图板-图件-标题表格下载:
/hebcs/Books?action=resource&bcsId=5465&itemId=0632063777&resour ceId=19565
张德会, 赵伦山(主编). 2014. 地球化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
地球化学国内参考书-10年前
陈岳龙,杨忠芳,赵志丹,编著,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地质
出版社,2005年 韩吟文,马振东. 地球化学, 2003, 地质出版社.
陈俊, 王鹤年, 地球化学, 2004, 科学出版社.
赵伦山, 张本仁. 地球化学, 1988, 地质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高等地球化学.1998, 科学出版社
中文翻译版: 杨学明等, 《岩石地球化学》,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 版社,2000
本课程主要参考书 (第2本/共3本)
Gill Robin. 2010. Igneous Rocks and Processes: A Practical Guide. Wiley-Blackwell [ John Wiley & Sons, Ltd ], pp. 428 @
(2) 有些目前学习岩石-矿物-矿床等专业的研究 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球化学》。
碳酸岩是大陆岩石圈构造背景和地幔交代作用的指示岩石

碳酸岩是大陆岩石圈构造背景和地幔交代作用的指示岩石杨学明;杨晓勇;M.J.LeBas【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1998(0)S1【摘要】根据已知碳酸岩的地质产状、岩石学特征、Nd—Sr—Pb同位素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资料,论述了其地幔源区的物质成分、交代过程、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机制和碳酸岩岩浆的演化模型碳酸岩既可以产生于裂谷环境,由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的霞石质超基性-基性岩浆经液态不混溶作用而形成,与硅酸不饱和过碱性杂岩构成环状碳酸岩-碱性杂岩;也能够产生于碰撞造山过程中派生的引张岩石圈断裂带,直接导源于岩石圈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单一的透镜状。
【总页数】8页(P228-235)【关键词】碳酸岩;霓长岩;同位素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岩石圈引张构造环境;地幔交代作用;热地幔柱【作者】杨学明;杨晓勇;M.J.LeBas【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DepartmentofGeology,UniversityofLeicester【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5【相关文献】1.北部湾涠洲岛橄榄岩中熔体包裹体——大陆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的新证据 [J], 樊祺诚;隋建立;孙谦;李霓;赵勇伟;杜星星2.华北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含金云母地幔岩提供的证据 [J], 赵新苗;张宏福;朱祥坤;张文慧;杨岳衡;汤艳杰3.大陆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的产物--且干布拉克蛭石矿床 [J], 姜常义;卢登蓉;白开寅;张蓬勃;叶书锋;冯金星;陈文革4.鲁西纯橄岩捕虏体中富硅质熔(流)体的交代作用:对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减薄的意义[J], 许文良;王冬艳;王清海;高山;林景仟5.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组成与交代作用 [J], 茹艳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拉善苏红图—乌力吉盆地白垩纪苏红图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阿拉善苏红图—乌力吉盆地白垩纪苏红图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摘要通过对苏红图-乌力吉盆地白垩纪火山岩野外露头观察、实测地质剖面并结合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和主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苏红图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基性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和和粗面安山岩组合,局部发育火山碎屑岩,属于碱性系列的钾质类型。
根据火山岩中沉积夹层分析,为陆相滨浅湖沉积;通过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测定和分析,可以确定苏红图组火山岩石是在板内的非造山拉张环境下产生的碱性火山岩。
关键词阿拉善地区;苏红图-乌力吉;火山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0引言苏红图-乌力吉盆地地处银根-额济纳盆地(以下简称银额盆地)的中东部地区。
银额盆地位于内蒙古中西部阿拉善地区及甘肃北部,隶属中亚造山带,由一系列次级盆地构成(图1)。
白垩纪是中亚造山带形成之后的又一重要演化时期,发育了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并伴有陆相火山喷发活动。
前人对该套火山岩进行过一些研究,吴少波等[1]通过苏红图组火山岩氧化物分析数据认为苏红图组火山岩为一套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根据岩石化学及岩石系列特征认为苏红图组火山岩形成于挤压环境下的陆内造山带;郭彦如[2]通过盆地演化分析认为苏红图组火山岩产于张裂断陷环境;张爱平[3]通过对该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主量及稀土元素分析认为苏红图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反映了造山期后造山带进一步发生伸展垮塌的区域构造环境;钟福平等[4]对苏红图组火山岩地化特征及同位素分析结果研究认为苏红图火山岩来自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火山岩的地化特征基本代表了其地幔源区的地化特征。
可见苏红图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仍然存在争议,且对苏红图组火山岩喷发旋回、以及沉积夹层反映的构造环境意义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对苏红图-银根盆地白垩纪苏红图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夹层进行研究,详细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1 岩石石化学特征苏红图组火山岩底部与巴音戈壁组整合接触,顶部与乌兰苏海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岩石地球化学-杨学明

第一章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控制因素和分析方法第一节引言本书主要讨论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及其如何用来获取有关地质过程和成因信息的方法。
习惯上,地球化学数据可分四类:主要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见表1.1)。
我们将以这四类地球化学数据为主线,分别来进行介绍和编写本书的主要章节。
每一章将说明如何用特定的地球化学数据来追索一套岩石的成因,讨论数据的表达方式和评价其优缺点。
表1.1 津巴布韦Belingwe绿岩带科马提岩岩流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据Nisbet等,1987) ZV14 ZV85 ZV10 ZV14 ZV85 ZV10主要元素氧化物(wt%) 微量元素(ppm)SiO2 48.91 45.26 45.26 Ni 470 1110 1460TiO2 0.45 0.33 0.29 Cr 2080 2770 2330Al2O3 9.24 6.74 6.07 V 187 140 118Fe2O3 2.62 2.13 1.68 Y 10 6 6FeO 8.90 8.66 8.70 Zr 21 16 14MnO 0.18 0.17 0.17 Rb 3.38 1.24 1.38MgO 15.32 22.98 26.31 Sr 53.3 32.6 31.2CaO 9.01 6.94 6.41 Ba 32 12 10Na2O 1.15 0.88 0.78 Nd 2.62 1.84 2.31K2O 0.08 0.05 0.04 Sm 0.96 0.68 0.85P2O5 0.03 0.02 0.02S 0.04 0.05 0.05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比值H2O+ 3.27 3.41 2.20 εNd+2.4 +2.4 +2.5H2O- 0.72 0.57 0.28 87Sr/86Sr 0.7056 0.70511 0.70501CO2 0.46 0.84 1.04总计100.38 99.03 99.20 稳定同位素比值(‰)δ18Ο+7.3 +7.0 +6.8*注明: 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Ni,Cr,V,Y,由XRF测定;FeO由湿化学法测定;H2O和CO2由量重法测定;Rb,Sr,Sm,Nd由IDMS测定。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罗志波;夏训银;杨学明;张艳国;王佳奇【摘要】通过对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区内发现铜矿体1条、铜(金)矿化体1条、铜矿化蚀变带8条.铜(金)矿化体均赋存于NEE向、NNW 向断裂破碎带内,且以NEE向为主;矿化与褐铁矿化石英脉密切共生,伴随明显的硅化、钾化热液蚀变.认为矿区Cu-Au-Ag原生晕组合异常明显,与断裂构造套合良好;铜(金)矿化受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强烈,初判为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矿区深部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8页(P235-242)【关键词】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化探异常;矿化地质特征;热液充填交代型;找矿前景;内蒙古【作者】罗志波;夏训银;杨学明;张艳国;王佳奇【作者单位】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30 引言查干德日斯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西。
由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新生界覆盖严重,工区内除早期有民采铁矿活动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未涉及。
邵和明等(2002年)曾对区域成矿系列进行过总结①,李俊建等(2003年)对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及成矿区划进行过总结②,其地质研究程度总体较低。
2013—2014年间,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此区内基于1∶5万航磁异常圈定的蒙C-2010-1001航磁异常开展了查证工作。
本文基于该区航磁异常查证成果③,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力图阐述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化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初步探讨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前景,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控制因素和分析方法第一节引言本书主要讨论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及其如何用来获取有关地质过程和成因信息的方法。
习惯上,地球化学数据可分四类:主要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见表1.1)。
我们将以这四类地球化学数据为主线,分别来进行介绍和编写本书的主要章节。
每一章将说明如何用特定的地球化学数据来追索一套岩石的成因,讨论数据的表达方式和评价其优缺点。
表1.1 津巴布韦Belingwe绿岩带科马提岩岩流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据Nisbet等,1987)ZV14 ZV85 ZV10 ZV14主要元素氧化物(wt%)SiO2 48.91 45.26 45.26 Ni 470TiO2 0.45 0.33 0.29 Cr 2080Al2O3 9.24 6.74 6.07 V 187Fe2O3 2.62 2.13 1.68 Y 10FeO 8.90 8.66 8.70 Zr 21MnO 0.18 0.17 0.17 Rb 3.38MgO 15.32 22.98 26.31 Sr 53.3CaO 9.01 6.94 6.41 Ba 32Na2O 1.15 0.88 0.78 Nd 2.62K2O 0.08 0.05 0.04 Sm 0.96P2O5 0.03 0.02 0.02S 0.04 0.05 0.05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比值H2O+ 3.27 3.41 2.20 εNd+2.4H2O- 0.72 0.57 0.28 87Sr/86Sr 0.7056CO2 0.46 0.84 1.04总计100.38 99.03 99.20 稳定同位素比值(‰)δ18Ο+7.3*注明: 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Ni,Cr,V,Y,由XRF测定;FeO由湿化学法测定;H2O和CO2由量重法测定;Rb,Sr,Sm,Nd由IDMS测定。
主要元素(第三章)是指在任何岩石中占绝对多量的元素,如Si,Ti,Al,Fe,Mn,Mg,Ca,,Na,K和P,它们的含量用氧化物重量百分数表示(wt%)。
主要元素的测定通常只测其阳离子,并假设有适量的氧与之相匹配。
因此,主要元素氧化物的总量大约是100% 。
样品的氧化物分析数值的总和可作为其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的粗略指标,一般要求误差不能大于±1% 。
铁可测定为FeO和Fe2O3,但有时以总铁表示,即以FeO(total)或Fe2O3(total)形式表示。
微量元素(第四章)是指含量低于0.1%的那些元素,它们的含量用ppm(百万分之一)表示,或者更为稀少以ppb(十亿表示分之一)。
然而,大家可能注意到并不是总按照这样约定的,有时含量高于0.1%(1000ppm)元素也被列为微量元素(表1.1)。
从表1.5和图4.1,我们将会看到微量元素在地球化学中的重要性。
有些元素在一类岩石中呈现为主要元素,而在另一类岩石中则表现为微量元素。
例如,K是流纹岩的主要组分,含量高于4.0 wt%;它是正长石和黑云母的基本结构元素。
但是,K在某些玄武岩中的含量极低,不存在含K的单矿物相。
在这种情况下,K的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微量元素。
挥发份,如H2O,CO2和S一般包括在主要元素分析数据之中(表1.1)。
结合于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水,若温度高于110o C就会释放出来,这种水叫做结晶水,以H2O+表式。
附着于岩石矿物裂隙或缺陷中的水,在温度低于110o C就会释放出来,这种水称为吸附水,以H2O-表示。
吸附水不是岩石的主要组份。
有时岩石的挥发份以温度为1000o C的烧失量来确定,以LOI表式(Lechler and Desilets,1987)。
同位素可分为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第六章)包括那些因天然放射性而自发衰变的同位素以及衰变体系最终的子体。
例如,母体-子体对:Rb-Sr,Sm-Nd,U-Pb,Th-Pb 和K-Ar,等等。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以同位素比值表示,如87Sr/86Sr,或者相对于一个参考标准,换算为ε-值来表示(表1.1)。
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稳定同位素(第七章)集中在自然存在的轻元素的同位素,如H,O,C,S等。
它们的同位素因其质量的差异而发生同位素之间的分馏。
例如,18O比16O重12.5%,它们在水的蒸发过程中必然发生分馏,轻的16O富集在蒸汽之中,较重的18O 则在液体相中富集。
稳定同位素在研究地质流体和挥发份中的意义很大。
稳定同位素以其比值相对于标准值表示为δ-值的形式(表1.1)。
本书的主体就是讨论上述概括的四类地球化学数据,如何利用它们来识别地球化学过程。
此外,第五章介绍了用微量和主要元素地球化学来确定某些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大地构造环境。
第二章讨论了在分析地球化学数据组时遇到的一些特殊的统计学问题,对数据的容许的和不容许的表示方法作了分析和讨论。
第八章给出一些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解决地球化学问题的实例,以展示其作用和功能。
在这一章里我们讨论三项内容:(1)自然界可能的地质过程及其地球化学指纹;(2)野外地质工作和地球化学数据解释的相互关系;(3)当前用于现代地球化学中的分析技术和方法。
第二节地质过程及其地球化学指纹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介绍如何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来识别岩石形成的地质过程。
这一节以图(图1.1至1.3)和表(表1.2至1.4)的形式扼要地总结火成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过程的主要地球化学指纹或者特征。
这里先作简要的说明,在后继的章节里再做全面的介绍和讨论。
表1.2至1.4列举了地质过程及其地球化学指纹,标明了后继的章节里哪里可以找到用主要元素或微量元素、放射性成因同位素或稳定同位素判别特定的地质过程。
这样安排可能有助于读者阅读和使用本书。
一、制约火成岩石化学成分的地质过程火成岩石的化学成分从根本上来看受其源区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所制约。
熔体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由部分熔融过程类型和部分熔融程度而决定,尽管熔体在从源区迁出上侵定位的过程中或许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图1.1)。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成分能够完美地限定源区的性质,因为其初始比值在部分熔融和岩浆房过程中保持恒定。
源区的本身成分是曾经发生在源区的各种地质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对于地幔的研究尤其重要。
在过去十年中,通过对幔源大洋玄武岩的同位素研究,我们对地幔动力学的理解已经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第六章第三节)。
大多数岩浆在侵位至地表或近地表之前都经过了岩浆房的渗透作用。
岩浆房过程通常要调整由源区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原始岩浆的化学成分;岩浆房过程包括分离结晶作用、岩浆混合作用、混染作用或者几种这些过程的动力学混合。
理解这些不同的过程的化学效应需要完整的地球化学手段,即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以及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成分的分析测定。
Hall(1987)和Wilson(1989)都曾详细地讨论了岩浆房过程。
随着岩浆的侵位或者喷出,火成岩石的化学成分可能受到去气作用或者与流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
火成岩的去气作用主要影响稳定同位素成分,而与流体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所有的岩石化学成分。
理想的情况是,化学分析样品应选择新鲜的火成岩,但有时难以找到新鲜的样品。
例如,大多数采自海底的样品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风化作用或者甚至遭受了海水的蚀变作用。
许多侵入岩体在其侵位的过程中,开始引起围岩中发生地下热水循环,进而导致火成岩自身发生化学蚀变作用。
如以下将讨论的,变质火成岩石与流体相相互作用,其化学成分同样也发生了明显的调整。
表 1.2 后续章节将讨论的火成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指纹表 1.3 后续章节将讨论的沉积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指纹二、制约沉积岩石化学成分的地质过程沉积岩石物源区的化学成分可能是控制沉积岩化学成分主要因素,尽管随后的过程对之有很大程度的调整(图1.2)。
物源区的化学成分是大地构造环境的函数。
风化条件可能将其指纹留在沉积物中,沉积岩的主要元素研究表明沉积物的化学能够反映其风化条件(第三章第三节)。
在搬运的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某些微量元素富集于粘土矿物和重矿物中,而另外一些元素分散在富石英的粗粒部分之中。
这些过程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侵蚀和沉积作用的时间跨度。
在沉积过程中,化学变化取决于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受沉降速率控制。
化学和生物化学控制元素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海水中的风化和氧化还原条件同样对特殊沉积物来说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利用稳定同位素可以很好地研究沉积后的过程。
氧和氢稳定同位素是海水类型的重要示踪剂,它们在研究成岩流体中起关键作用。
碳和氧同位素可用于石灰岩的成岩作用研究。
与温度有关的氧同位素分馏作用能够用来研究成岩过程中的地热梯度,并可以对岩石的埋藏历史进行制约。
三、制约变质岩石化学成分的地质过程控制变质岩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是变质之前的原岩成分。
有时,变质重结晶作用可能是等化学的,但是伴随的化学成分变化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图1.3)。
这主要受变质作用过程中流体的运移和热力学条件的控制。
变质作用常伴有变形;尤其在高级变质作用中,或许有不同成分的原岩因构造作用而迭置在一起,构成混合比例不同的变质岩石。
在变质作用中,因水化作用和脱水作用反应而出现水的参入和溢出,促使某些元素被活化转移,引起母岩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这些过程受流体相成分、温度和变质流体与寄主岩的比例等因素所制约。
高级变质作用常伴有含水流体的熔融作用,这种熔体的分离和移出,把原岩分异为成分截然不同的残留体和熔体二个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成分变化的特征主要受熔融程度和熔融过程所控制。
在无流体相条件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受固态离子扩散作用控制。
这与矿物稳定性和变质反应相对应,它们是变质作用P-T 条件的函数。
表 1.4 后续章节将讨论的变质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指纹变质岩)第三节制约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地质因素检验一个特定的模式或者假说是地球化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性的工作。
这最终将给出对地质关系清晰的理解。
所以,任何成功的地球化学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对研究区域的地质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仅仅进行网格式系统采样,采集大量样品回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而不了解样品之间的关系以及样品与区域地质的关系,是难以得到地球化学研究的目标的,往往是事倍功半,以失败而告终。
利用地质学解释地球化学数据是大家常用的方法。
但是,反过来却很少见,如果野外的地质关系没有查明,即便最好的地球化学数据也可能给出莫棱两可的解释。
所以,我们强调扎实的地质基础是从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的前提。
再好的地球化学数据自己不会说话,必须要人来进行解释,从而给出合理的结论。
举个例子来说,考虑一个包括若干个世代的来自不同源区的熔体的混合岩地体。
按照网格式系统采样,进行的区域研究,这从统计学上似乎是精确的,但是实际上对混合杂岩体的成因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