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一、实验目的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

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4.按GB138-74中规定的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绘制时,应从原动件开始,先画出运动副,再用线联接属于同一构件的各运动副,即得各相应的构件。

原动件的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

在绘制时,在不影响机构运动特征的前提下,允许移动部分 的相对位置,以求图形清晰。

物理实验简单机械原理

物理实验简单机械原理

物理实验简单机械原理简介:本文旨在介绍物理实验中的简单机械原理,通过实践感受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一:杠杆原理材料:杠杆、小石块、测力计、支架、载物挂钩步骤:1. 将杠杆置于支架上,杠杆的一段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悬空。

2. 将载物挂钩挂在杠杆的悬空端。

3. 将小石块分别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

4. 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位置的杠杆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杠杆两侧所受力的乘积相等。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条件下的杠杆运作过程,进而理解杠杆的力学原理。

实验二:滑轮原理材料:滑轮、绳子、载物挂钩、载物步骤:1. 将滑轮固定在支架上,并将载物挂钩挂在滑轮上方。

2. 将绳子绕过滑轮,一端用力拉动,另一端与载物挂钩连接。

3. 观察载物的升起和下降的过程,并记录所需的力的大小。

4. 分别改变滑轮的数量,重复步骤2和步骤3。

原理:滑轮原理是指通过改变绳子和滑轮的组合方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滑轮的作用,并探索不同滑轮的组合对力的传递所带来的影响。

实验三:斜面原理材料:斜面板、小车、测量器具步骤:1. 将斜面板固定在桌面上,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板上。

2. 调整斜面板的角度,观察小车滑下斜面的情况。

3. 使用测量器具测量小车滑下斜面的速度和距离。

4. 改变斜面角度和小车质量,重复步骤2和步骤3。

原理:斜面原理是指利用斜面减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影响,从而减小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斜面的作用,以及改变斜面角度和物体质量对物体滑动过程的影响。

实验四:力的分解原理材料:示波器、振动传感器、托盘、质量块步骤:1. 将示波器和振动传感器固定在托盘上。

2. 将质量块放置在托盘上方,并通过振动传感器测量作用力。

3. 将质量块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力,测量两个方向上的作用力。

4. 改变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重复步骤2和步骤3。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步骤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本实验主要研究机械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运动、速度、加速度、功、功率等。

2. 利用实验器材验证机械原理中的基本公式和规律。

三、实验器材1. 机械运动传感器2. 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3. 齿轮组4. 齿轮箱5. 支架6. 电机7. 电压表8. 电流表9. 千分尺10. 量角器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按照实验要求组装好,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2. 数据采集:a. 将机械运动传感器安装在支架上,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齿轮箱的运动。

b. 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机的工作电压和电流。

c. 启动电机,开始采集数据。

d. 记录齿轮箱的转速、齿轮齿数、电机工作电压和电流等数据。

3. 数据处理:a. 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b.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齿轮箱的转速、齿轮齿数、电机输出功率等参数。

4. 结果分析:a.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机械原理中的基本公式和规律。

b. 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

5. 实验总结:a.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b. 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数据记录1. 实验数据表格:| 序号 | 齿轮箱转速(r/min) | 齿轮齿数 | 电机工作电压(V) | 电机工作电流(A) | 电机输出功率(W) || ---- | ----------------- | -------- | --------------- | --------------- |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 | | | |2. 实验数据记录:a. 齿轮箱转速:通过机械运动传感器测量得到。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

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变频 电机ZJ 扭矩 传感器ZJ 扭矩 传感器工作载荷扭矩测量卡转速调节机械传动装置负载调节工控机扭矩测量卡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

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三)PLC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自动加工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焊接站等工业模型的组装设计,控制原理及PLC在工业中的应用;2)了解和熟悉PLC的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3)掌握顺序功能图的绘制,掌握以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与调试。

大学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大学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受力、强度、稳定性和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本实验主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3. 纸带;4. 尺子;5. 秒表;6.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架上,调整好计时器的高度;2.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固定在打点计时器下方;3.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轮,并将纸带固定在实验装置上;4.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释放,让纸带随实验装置一起下落;5. 观察纸带在打点计时器上打点的痕迹,记录下落高度和打点时间;6. 根据纸带上的打点痕迹,计算出物体的瞬时速度;7. 利用计算器,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下落高度(m):h = 2.0打点时间(s):t = 0.5瞬时速度(m/s):v = 3.0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如下:重力势能(J):E_p = mgh = 1.0 × 9.8 × 2.0 = 19.6 J动能(J):E_k = 1/2 × mv^2 = 1/2 × 1.0 × 3.0^2 = 4.5 J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等非保守力的影响,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

但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2. 操作打点计时器时,要确保纸带平稳下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无误,以便后续分析;4.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保持实验室整洁。

机械原理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机械运动的规律和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

在机械原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简单机械实验。

1.杠杆原理实验。

杠杆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研究杠杆在平衡条件下的力和力臂的关系。

在杠杆原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观察杠杆的平衡条件,验证杠杆原理的成立。

2.轮轴原理实验。

轮轴原理是研究轮轴在转动运动中的力和力矩关系的原理。

通过轮轴原理实验,我们可以验证轮轴原理的成立,了解不同大小力矩对轮轴转动的影响,加深对轮轴原理的理解。

二、复杂机械实验。

1.齿轮传动实验。

齿轮传动是机械中常用的一种传动方式,它通过齿轮的啮合传递力和运动。

在齿轮传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组装不同齿轮传动装置,观察齿轮传动的速度比和力比,验证齿轮传动的原理和规律。

2.连杆机构实验。

连杆机构是机械中常见的一种机构,它通过连杆的连接传递运动和力。

在连杆机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组装不同形式的连杆机构,观察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传递方式,加深对连杆机构原理的理解。

三、机械原理应用实验。

1.简易起重机实验。

起重机是机械中常见的一种机械装置,它通过杠杆、轮轴、齿轮传动等原理实现货物的起升和运输。

在简易起重机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组装简易起重机,观察各种原理在起重机中的应用,加深对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理解。

2.简易发动机实验。

发动机是机械工程中的重要装置,它通过燃烧能源转化为机械能。

在简易发动机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组装简易发动机,观察燃烧、气缸、活塞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参与机械原理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为未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标题:摆线齿轮副的运动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摆线齿轮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了解其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能,掌握机械原理中摆线齿轮的使用及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摆线齿轮副是由摆线齿轮与摆线架构成的齿轮副。

摆线齿轮由一对圆弧法线生成,具有平稳传动、无滑动的特点,因此在某些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1. 摆线齿轮副的运动规律摆线齿轮副的运动规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直线传动和曲线传动。

直线传动时,摆线齿轮的齿线是直线,从而使得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的滚子运动成为直线运动。

曲线传动时,摆线齿轮的齿线是曲线,从而使得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的滚子运动成为曲线运动。

2. 摆线齿轮副的力学性能在传动中,摆线齿轮副的力学性能表现为传动效率、干扰等。

传动效率是指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其数值一般在95%以上。

干扰是指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接触失配,一般不应产生变位。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内容通过摆线齿轮副装置的调整和测量,得到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2. 实验步骤(1)调整摆线齿轮副装置,使之工作平稳、不卡滞。

(2)测量输入齿轮(摆线齿轮)和输出齿轮(摆线架)的齿数。

(3)使用光电测速仪测量输入齿轮转速,使用电磁测力仪测量输出齿轮所承受的力。

(4)记录测量数据,计算传动效率和干扰。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摆线齿轮副的直线传动情况进行研究。

测得输入齿轮的齿数为20,输出齿轮的齿数为30。

通过测量输入齿轮的转速为300rpm,输出齿轮所承受的力为6N。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出传动效率和干扰:传动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输出力×输出转速/输入力×输入转速)×100%=(6N×300rpm)/(20N×300rpm)×100%=90%干扰=(输出齿数-输入齿数)/输入齿数×100%=(30-20)/20×100%=50%通过计算可知,本次实验得到的摆线齿轮副的传动效率为90%,干扰为50%。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答案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答案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答案实验一,杠杆原理。

本实验旨在验证杠杆原理,通过测量不同力臂和力的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计算力矩的大小来验证杠杆原理。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木制的杠杆,上面有两个固定的滑块,分别位于杠杆的两端。

我们在滑块上分别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并通过移动滑块的位置来调整力臂的长度。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测力计来测量施加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力臂较长时,需要施加较小的力才能使杠杆达到平衡。

而当力臂较短时,则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平衡。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力矩的计算公式,M = F d,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施加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d表示力臂的长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原理,即力矩的大小与力臂的长度成反比。

这也为我们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二,轮轴原理。

本实验旨在验证轮轴原理,通过测量不同半径的轮轴上所施加的力和输出力的大小,以及计算力矩的大小来验证轮轴原理。

我们准备了两个不同半径的轮轴,分别在轴上施加相同大小的力,并测量输出的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轮轴原理的计算公式,F1 d1 = F2 d2,其中F1和F2分别表示施加在轮轴上的力和输出的力的大小,d1和d2分别表示轮轴的半径。

实验结果表明,当轮轴半径较大时,输出的力较小;而当轮轴半径较小时,输出的力较大。

这与轮轴原理的预期结果一致,即输出力与轮轴半径成反比。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轮轴原理,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轮轴原理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结论。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并得出了它们的计算公式。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也为我们今后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机械原理的实验报告到此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台配置的计算机软件,通过建模可对该机构 进行运动模拟,对曲柄摇杆及整机进行运动仿真, 并做出相应的动态参数曲线,可与实测曲线进行 比较分析,同时得出速度波动调节的飞轮转动惯 量及平衡质量,从而使学生对机械运动学和动力 学,机构真实运动规律,速度波动调节有一个完 整的认识。
3.曲柄摇杆机构动态参数测试分析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 通过对实际机构的模型进行机构测绘,掌握机构运 动简图的测绘方法;
➢ 进一步熟悉常用运动副的代表符号和巩固自由度的 计算方法;
➢ 增进对机构组成原理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机械模型(如曲柄滑块泵、曲柄摇块泵、曲柄摇杆 泵、颚式破碎机、简易冲床、铆钉机构等);
四、实验内容
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 (模数m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 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X
五、思考题
✓两个齿轮参数测定后,怎样判断它们能否啮合及传动 类型?
✓测量齿根圆直径 d f 时,对于齿数分别为奇数和偶数
的齿轮测量方法有什么不同?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2420.10.24Saturday, October 24, 2020
4.按上述位置将齿条刀具退后(即远离中心O)—距离xm,然 后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相同齿数、模数、压力角的变位齿轮。 观察齿形,有无齿顶变尖现象。
5.比较所得标准齿轮和移距变位齿轮的齿厚、齿间、调节、顶 圆齿厚、基圆齿厚,以及根圆、顶圆、分度圆和基圆的相对 变化特点。
加工过程模拟
双击标准齿轮及正变位可观看加工过程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420.10.2407:22:4407:22:44October 24,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4日上午7时22分 20.10.2420.10.24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4日星期 六上午7时22分 44秒07:22:4420.10.24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7时 22分20.10.2407:22Oc tober 24,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24日星期 六7时22分44秒 07:22:4424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7时22分44秒 上午7时22分07:22:4420.10.24
齿顶圆直径da=D+2H1 齿根圆直径df=D+2H2 计算全齿高h: 奇数齿全齿高h= H1- H2 偶数齿全齿高h=1/2(da-df)
4..确定变位系数
判定一个齿轮是标准齿轮还是变位齿轮并求出 其变位系数X
X WK' WK
2m sin
若x﹥0,则被测齿轮为正变位齿轮 若x﹤0,则被测齿轮为负变位齿轮
实验步骤示例
单击继续可观看实验步骤演示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示例一
单击作图,光标放在图上 可观看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过程
单击此处三个按钮可观看破碎机的工作过程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示例二
单击运动或作图可观看活塞泵的工作及作图过程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示例三
单击运动或作图可观看螺旋泵的工作及作图过程
五、实验内容
每位同学至少测量、分析三个机构,标出机构的名称;绘 制机构运动简图,其中一个简图要求按比例绘制,另外几 个可不按比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可用目测法使各构件大 致成比例,以利分析;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判断机构是否 具有确定运动;最后作出书面报告。
实验四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应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 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巩固并熟悉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参数之间 的关系和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待测齿轮 、游标卡尺; 渐开线函数表及计算器 (自备)。
三、实验步骤及原理
1.确定齿数Z 2.测定模数m和压力角α
➢ 体验机构的结构参数及几何参数对机构运动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机构运动学和机构的真实运动规律;
➢ 熟悉计算机多媒体的交互式设计方法,实验台操作及虚拟 仿真。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内容的选择,学会综合分析能 力及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实验设备和 现代测试手段。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曲柄摇杆机构实验台; 测试分析及运动仿真软件、计算机。
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的
基圆上的弧长A0B0长度相等。游标 卡尺跨过k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
长度为W,k' 然后再跨过K+1个齿测
得其长度为 Wk'。1
Wk (K 1)Pb Sb
W' k 1
KPb
Sb
测定公法线 W和k' 可W求k'出1 基节Pb,从而确定出齿轮的压力
角α和模数m。
(1)测定公法线长度 Wk和'
机械原理实验
前言
机械原理实验是理论学习基础上的一个 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使学 生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实验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 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内容等。
实验项目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分析及运动分析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常用运动副的符号
四、实验步骤
➢ 缓慢转动被测机构的原动件、找出从原动件到工作部分的 机构传动路线。
➢ 由机构的传动路线找出构件数目、运动副的种类和数目。
➢ 合理选择投影平面,选择原则:对平面机构运动平面即为 投影平面。对其它机构选择大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作为投 影平面。
➢ 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联接顺序。 逐步画 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然后用数字标注各构件的序号, 用英文字母标注各运动副。
➢ 加工标准齿轮:齿条刀具线(模数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 园相切。
➢ 加工变位齿轮:齿条刀具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园二者 分离。
➢ 刀具中线相对齿坯中心外移为正变位,刀具中线内移为 负变位。
四、实验步骤
1.根据被加工齿轮的齿数、模数和压力角计算标准齿轮、移距 变位齿轮的基圆、分度圆、根圆及顶圆直径,并按计算结果 画好图纸。
六、思考题
✓一张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能否任意选择? 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实验二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分析及运动分析
一、实验目的
➢ 掌握机构运动参数测试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利用测试结果, 重新调整、设计机构的原理;
参数输入
曲柄曲线
摇杆曲线
四、录。
➢ 打开计算机,运行有关实验测试分析及运动分析软 件。
➢ 等实验设备运行稳定后,由有关实验测试分析及运 动分析软件的主界面选定与实验台相对应的实验项 目,进入该实验界面。
➢ 填写与“调整量取试验台上的杆机构的各杆长度” 相对应的有关数据,调定电动机运转速度。
四、实验内容
切和都须制负画m变=出位2(两0xm个2m=完、-整0z.的5=)齿8渐的形开标,线准比齿、较廓正这,变三三位种种(齿齿x廓1廓=。每0.5种) 判断所画齿轮齿廓曲线是否是渐开线,有无根切并
指出。 分析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形状哪
些相同,哪些不同,为什么?
五、思考题
根切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根切?
➢ 仔细测量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如回转副的中心距和移动副 导路间的相对位置、标注在草图上。
➢ 在图纸上任意确定原动件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把草 图画成正规的运动简图。
比例尺的选定:
L
LAB AB
式中: L ——比例尺(单位:m/mm)
LAB ——构件的实际长度(单位:m)
AB ——图纸上表示构件的长度(单位:mm)
➢ 注意的事项:
如因需要调整实验机构杆长的位置时,要特别注意,当各 项调整工作完成后一定要用扳手将拧紧的螺母全部检查一 遍,用手转到曲柄盘检查机构运转情况,方可进行下一步 操作
实验三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
➢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廓的切齿原理,观察齿 廓的渐开线及过渡曲线的形成过程;
➢ 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的原 因及用变位来避免产生根切的方法;
➢ 分析、比较渐开线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同异点。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渐开线齿轮范成仪; 园规、剪刀、铅笔、绘图纸 (自备)。
三、实验原理
➢ 齿轮与齿条啮合时,其相对运动可视为是齿轮分度园沿 齿条节线做纯滚动。如果将齿条换为齿条刀具,图纸换 为齿坯使它们保持上述相对运动,再使齿条刀具沿齿坯 轴心线方向作切削运动就可加工出齿轮,这种方法称为 范成法(滚切法)。
机构活动构件杆长可调、平衡质量及位置可调。 机构的动态参数测试包括:用角速度传感器采集 曲柄及摇杆的运动参数,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整 机振动参数,并通过A/D板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 最后输入计算机绘制各实测动态参数曲线。可清 楚地了解该机构的结构参数及几何参数对机构运 动及动力性能的影响。
动画演示
连杆轨迹
W' k 1
注意
测定时使游标卡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 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 圆附近。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在齿轮的不同部 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2)确定基节Pb,模数m和压力角α
Pb WK' 1 WK'
m Pb π cos α
3..测定齿顶圆和齿根圆及计算全齿高
当齿数为偶数时,可用游标卡尺直 接测出,当齿数为奇数时,直接测 量得不到真实值,而必须采用间接 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先量出齿轮 安装孔直径,再分别量出孔壁到齿 顶的距离H1,和孔壁到齿根的距离 H2。则可按下式求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