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模板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模板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模板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者:常宗瑜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明确实验内容、原理、目的、步骤和注意

事项;课外实验研究项目,实验前应拟定实验方案,并经实验

室管理人员审查同意方可实施;

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实验,要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

规程,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和水、电、气,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数据和结果,认真分析,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爱护仪器设备及其他设施、物品,不得擅自动用与实验无关的

仪器设备和物品;不准擅自将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室外;损坏或

遗失仪器设备及其他设施、物品,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四、实验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水源、气源,清理卫生,将仪

器设备和实验物品复位,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五、注意安全,熟悉安全设施和事故处理措施,实验过程中发现异

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发生危险时,应立即关闭电源、水源、气

源,并迅速撤离;规范处理实验废液、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六、遵守纪律,必须按规定或预约时间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

旷课;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准大声喧哗、嬉闹,不准从事与实

验无关的活动;保持实验室清洁,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

乱扔杂物。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1)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 (3)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6)

实验四、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10)

实验五、机构运动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实验 (16)

实验六机构创新设计 (17)

实验一、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认识典型机构类型及应用,了解其运动特点。

2. 掌握依据实物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建立运动简图。

3. 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方法。

4. 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即通过查看抽象图形(运动简图)想象出实物机器的运动关系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通过机构陈列展示柜认识常见的机构。

2. 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构运行方式。

3. 绘制简图。并进行自由度计算和杆组分析。

图1 引线机构图2摆梭机构

三、实验仪器

1. 创新机构陈列柜

2. 缝纫机机头

3. 尺、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 参观创新机构陈列柜,分析机构类型和工作特点,并绘机构示意图。

2. 了解仔细了解缝纫机机头中典型机构(引线机构、摆梭机构等)的工作

原理,找出原动件、执行构件,确定构件总数和各运动副类型。

3. 实际测量或目测机构中各构件的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4.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并进行杆组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

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姓名成绩

实验名称指导老师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绘出机构运动简图,指出机构的类型,计算自由度并进行结构分析。

1.引线机构简图

2. 摆梭机构简图

3. 其他机构

四、思考题

1.举例说明原动件选不同构件对画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影响?

2.为什么要机构计算自由度?

3.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的意义?

4.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机构运动简图和机构示意图的区别。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2. 了解根切产生的原因及避免的方法;

3. 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了解什么是变位齿轮。

二、实验内容

1. 用范成仪描绘出标准齿轮轮廓,观察渐开线齿廓的形成过程。

2. 绘出根切齿轮轮廓,观察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的现象。

3. 通过改变中心距绘出变位齿轮齿轮轮廓,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形、参数尺寸等。

三、实验仪器

1. 齿轮范成仪

2. 尺、绘图纸、铅笔

图3齿轮范成仪结构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已知刀具的参数和被加工齿轮齿数,选择正变位,负变位系数。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基圆、齿顶圆、齿根圆半径,最小变位系数等。再根据此数据在轮坯纸盘上画出相应各圆。

2. 将轮坯纸外圆及安装孔圆剪出,得到一个待加工的轮坯。

3. 把轮坯纸盘安装到范成仪的托盘上,注意对准中心。

4. “切制”标准齿轮。调节刀具位置,调节零点,使刀具中线与轮坯分度圆相切。此时,刀具齿顶恰与轮坯根圆相切。

5. 开始“切制”齿廓,先将刀具移向一极端位置,并使轮坯的三等分线移到相应的起点位置。然后每当刀具向另一端移动2~3mm距离时,轮坯就转过△Φ角,此时用铅笔描下齿条刀刃在轮坯纸盘上的位置。依次重复,直到在120°扇形区内形成2~3个完整的齿形为止。

6. 观察齿廓曲线包络过程,刀具的齿顶线是否超过啮合线的极限点N,轮齿根部何处出现根切现象,并将其标明。

7. “切制”正变位齿轮。调节刀具位置,将齿条刀具向远离轮坯中心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xm(mm),注意使刀具齿顶线与正变位齿轮的齿根圆相切。再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出2~3个正变位齿轮的完整齿形。

8. “切制”负变位齿轮。注意将齿条刀具向轮坯中心移动 xm(mm)以实现负变位。

9. 取出轮坯,仔细观察分析三种齿形的异同点

图4 齿轮范成效果图

五、实验报告

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姓名成绩实验名称指导老师年月日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结果

(一)基本数据

1.齿条刀具参数: 模数 m=

压力角α=

齿顶高系数 h*

a

=

顶隙系数 C* =

2.被切齿轮参数: 齿数 Z=

正变位系数 x=

负变位系数 x=

3.计算最小变位系数:x

min = h*

a

(Z

min

-Z)/ Z

min

=

1.你所观察到的根切现象发生在何处?用圆圈标出。加工标准齿轮时的根切现象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 如何避免?

2.正变位齿轮的分度圆齿厚增加了,其齿顶圆的齿厚是否也加大了? 为什么?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2. 加深巩固齿轮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的知识。

二、实验内容

利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k及Wk+1 ,齿轮的顶圆直径da,根圆直径df,根据这些数据并运用一些基本公式去推求齿轮的基本参数(m、z、α、h*a、C*、x、Δy)。

图5 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三、实验仪器

1. 被测渐开线直齿轮圆柱齿轮两种

2. 游标卡尺、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测量公法线长度W k及W k+1求出m、α。

如图5所示: 游标卡尺的两个卡脚与渐开线齿廓部分相切,两切点之间的长度即为公法线长度。首先跨过k个齿测出W k,然后再跨过k+1个齿测出W k+1,根据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的基本性质可知,公法线长度W k应等于对应基圆上的弧长ab。显而易见:

W k =(k-1)P b + S b

W k+1 = kP b + S b

故基节P b = W k+1 - W k

又∵ P b = mcosα

∴ m = (W k+1- W k)/πcosα

分别设式(1)中的α为20°和15°,求出模数m,由标准模数表确定m 的值及相应的α。

为保证卡尺的两个卡脚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跨测齿数k 可由表查取。

2.求变位系数x

图6正变位齿轮和标准齿轮的公法线 图7齿轮轮齿的参数

由6可以看出,刀具远离轮坯的回转中心时,所加工出来的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 k 比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 k ′增大了ΔW ,若刀具的移距量为xm,由Δa ’ab 中可得:

ΔW =2ab=2xmsin α

故W k-W k ′=2xmsin α x=( W k-W k ′)/2msin α 公法线长度的计算推证如下: 由图3-3可知,基圆齿厚S b 为:

S b = r b (β+2θ)= r b ((m π/2+2xmtg α)/r+2inv α) = m((π/2)cos α+2xsin α+zcos αinv α) 又 ∵ P b = m πcos α ∴W k = (k-1)P b + S b

=〔(k-0.5)π+2xtg α+zinv α〕mcos α (2) 当 x=0时,即为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W k ′=〔(k-0.5)π+zinv α〕mcos α (3)

(2)式-(3)式得: W k -W k ′=2xmsin α

∴x=( W k -W k ′)/2msin α (4)

当α=20°时:

W k ′=〔2.9521(k-0.5)+0.014Z 〕m (5)

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 k ′由(3)式或(5)式计算。

标准齿轮θθ

βS b S r

b

r

图8 齿轮齿顶圆、齿根圆的测量

3.测量齿根圆直径d f,齿顶圆直径d a,求出h*a、c*。

如图 3-4 所示,测得顶圆直径d a,根圆直径d f。若被测齿轮的齿数为偶数时,可直接测得d a、d f。若被测齿轮的齿数为奇数时,可间接测得d a、d f。此时,

d a =D+2H1

d f =D+2H2

由根圆公式可知:

d f =m(z- 2h*a- c*+2x)

对于模数制:

正常齿: h*a =1 c*=0.25

短齿: h*a =0.8 c*=0.3

判断被测齿轮是正常齿还是短齿,将两组值分别代入根圆公式,最接近实测值的一组即为所求的h*a、c*。

4.求齿高变动系数Δy

根据顶圆公式可知:

d a = m(z+2h*a+2x-2Δy)

∴△y = z/2 + h*a+ x - d a /2m

五、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班级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评语

1.测量数据

Wk = S b =

α

=

2.确定m ,系数

=m

=*

a h =*c

m X ?

No.

代号 验算公式

验算值 误差

Z1 Z2 Z1 Z2 1 Z

------

2 da ' da= m(Z+2ha*)

3 df ' df= m(Z-2ha*-2c*)

4 Wk ' Wk= mWk*(按要求,查直齿轮公法线长度表)

5

a' a= (m/2) (Z1+Z2)

确定参数:

α= , m= , ha*= ,c*= , x1= , x2=

实验四、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实验方法及使用的设备仪器; 2. 巩固动不平衡和动平衡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柔性动平衡机和智能动平衡试验机进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三、实验仪器

1. JPH-A 动平衡机; JPH-B 智能动平衡机 2. 转子及平衡块 3. 百分表

(a )

1、 摆架

2、工字形板簧座

3、转子试件

4、差速器

5、百分表

6、补偿盘

7、蜗杆

3 2 1

(1)

(2)

4 5

6

7

8

9 10 1 2

3

N 1 N 3

8、弹簧9、电机10、皮带

(b)

图9 JHA-动平衡实验台的外观(a)和结构简图(b)

四、实验步骤

A. JPH-A动平衡实验

1、将平衡试件装到摆架的滚轮上,把试件右端的联轴器盘与差速器轴端的联轴器盘,用弹性柱销柔性联成一体。装上传动皮带。

2、松开摆架最右端的两对锁紧螺母,用手转动试件和摇动蜗杆上的手柄,检查动平衡机各部分转动是否正常。调节摆架上面的安放在支承杆上的百分表,使之与摆架有一定的接触,并随时注意振幅大小。

3、开启电源,转动调速旋扭。实验时的转速定在320—420转之间(以后试验时不要再转动旋扭,只是关总电源)。转动蜗杆,观察百分表的振幅,找到最佳的平衡位置。厂家出厂规定,最佳平衡状态0.01—0.03mm(百分表1—3格)百分表的位置以后不要再变动停机。

4、打破平衡将试件右端圆盘上装上适当的待平衡质量(四块平衡块),接上电源启动电机,待摆架振动稳定后,记录下振幅大小y0余若20丝左右(格)(百分表的位置以后不要再变动)停机。

5、找平衡在补偿盘的槽内距轴心最远处加上一个适当的平衡质量(二块平衡块)。开机后摇动手柄观察百分表振幅变化,手柄摇到振幅最小时手柄停止摇动。记录下振幅大小y1和蜗轮位置角β1(差速器外壳上有刻度指示),停机。(摇动手柄要讲究方法:蜗杆安装在机架上,蜗轮安装在摆架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间隙。蜗杆转动到适当位置可与蜗杆不接触,这样才能使摆架自由地振动,这时观察的振幅才是正确的。摇动手柄蜗杆接触蜗轮使蜗轮转动,这时摆动振动受阻,反摇手柄使蜗杆脱离与蜗轮接触,使摆架自由地振动,再观察振幅。这样间歇性地使蜗轮向前转动位和观察振幅变化,最终找到振幅最小值的位置)。在不改变蜗轮位置情况下,停机后,按试件转动方向用手转动试件使补偿盘上的平衡块转到最高位置。取下平衡块安装到试件的平衡面(圆盘2)中相应的最高位置槽内。

6、在补偿盘内再加一点平衡量(1~2平衡块)。按上述方法再进行一次测试。测得的振幅y2蜗轮位置β2,若y2<y1<y0;β1与β2相同或略有改变,则表示实验进行正确。若y2已很小可视为已达到平衡。停机、按步骤4方法将补偿盘上的平衡块移到试件圆盘2上。解开联轴器开机让试件自由转动若振幅依然很小则第一步平衡工作结束。若还存在一些振幅,可适当地调节一下平衡块的相位,即在圆周方向左右移动一个平衡块进行微调相位和大小。

7、将试件两端180°对调,即这时圆盘2为驱动盘,圆盘1为平衡面。再按上述方法找出圆盘1上应加的平衡量。这样就完成了试件的全部平衡工作。

JPH-B动平衡实验

1-弹簧调整紧固件2-支架座3-光电传感器4-支架部件5-横梁6-钢管

7-调整圈8-转子9-机座10-光栅传感器11-圆带

图10 JPH-B智能化动平衡实验台结构简图

(1)在实验转子两个待平衡盘外侧面上粘贴窄条黑胶布作为测试的O位标记,把转子安装到实验台上,并装好圆带,把控制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放到“关”

的位置,调速旋钮逆时针旋至最低点。

(2)启动微机,安装实验软件后进入动平衡实验主界面。

(3)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并将光电传感器移近转子带轮,调整转子每转一周光电传感器反映一次。

(4)停机,在转子待平衡面上加某一质量(如10g左右)的不平衡质量(磁铁块等)。开机,缓慢顺时针旋转电机调速旋钮,使转子转速逐渐升高,框

架随即逐渐摆动起来,待框架摆动最大并稳定后,面板LED显示实验转

子的平均转速。

(5)①在运行主界面上点击“开始采集”,待数据采集完成后,界面上显示振幅曲线和时间曲线。再点击“数据分析”,界面上同时显示转子的瞬时转

速、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角(此角为从转子右端《图一》看顺时针

方向度量)。

②点击“系统S”,设置折算系数,再点击“数据分析”直到显示的不平

衡质量数与所加的克数相等为止。

③点击“删除数据”,重新点击“开始采集”、“数据分析”,重复三次,

以得到转子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角的稳定值。

(6)停机,在转子待平衡面上所加不平衡质量位置的对面180Ο处加等量配重,以取得初步平衡。

(7)再开机,点击“开始采集”、“数据分析”,重复三次,得到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角的稳定值。

(8)停机,根据界面上显示的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角,找到转子不平衡量的位置,在其对面180Ο处加配重(显示的克数)

(9)重复(7)(8),直到试验转子达到平衡要求为止。此时点击“数据分析”

时出现“通讯错误”,即振幅很小,已采集不到了;或振幅曲线的大部分

都在横坐标轴上,显示的不平衡质量已经很小了(如0.5克以下)。(10)点击“打印”,可打印出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曲线。

(11)点击“频谱分析”进入振幅曲线频谱分析窗口,通过此窗口可进一步了解振幅曲线通过FFT变换处理后的振动信号幅值图谱以及实用相位分布图。

(12)停机,将实验转子调头,对第二个待平衡面进行平衡。

五.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日期指导教师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表

1.JPH-A 动平衡实验数据

注:次序中4、8 可能不需要做。

智能动平衡实验实验曲线

三、思考题:

1、何为动平衡?哪些构件需要进行动平衡?

2、说明JPH-A动平衡机转动手柄可改变补偿盘与试件圆盘之间相对相位角的原

理。

3、JPH-B智能动平衡和JPH-A动平衡方法之间有何异同?

实验五、机构运动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机构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学会机构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多通道通用实验仪器、传感器等先进实验技术手段开展实验研究的方法;

3.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作出实测的动态参数曲线,并通过计算机对该平面机构的运动进行数值仿真,作出相应的动态参数曲线,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二、实验内容

1.测试曲柄导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等机构的构件转角、移动等运动参数;

2.通过解析法或图解法解出机构的理论运动参数;

3.比较两个基本点结果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三、实验仪器

曲柄导杆凸轮机构组合实验台

平面机构创意测试实验台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测量并记录各构件的尺寸参数,以便机构运动分析。

2.打开计算机,采用机器提供数据采集程序,输入机构原始参数。

4.启动实验台的电动机,待机构运转平稳后,显示实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图。

5.如果要打印仿真和实测的速度,加速度曲线图,在选定的实验内容的界面下方单击“打印”键,打印机自动打印出仿真和实测的速度,加速度曲线图。

6.校对修改有关参数,继续实验。

9.实验结束,单击“退出”,计算机构的理想运动曲线,与测量曲线比较,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六机构创新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机构型综合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知识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性能加以评价的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机械创意设计模拟实验台和机构创新设计台架的机构搭接方法。

2.根据教师的要求或学生自己的构思,设计机构,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并确定尺寸。

3.在机械创意设计模拟实验台和机构创新设计台架搭接成各种执行机构。

4.分析机构的结构特点。

三、实验仪器

1.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架

2.机械方案创意设计模拟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

1.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实验前应完成机构方案的创造与选型,绘制机构简图。

2.仔细阅读实验相关设备的说明书。

3.在创新机构实验机架上完成创新机构的搭接,然后可通电运转以检验其创造设计结果。五.实验报告

#(16课时)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使用》实验指导书 (适用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软件工程专业) 热风器4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 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现已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原理是计算科学和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数据库使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建立和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使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⒊实验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包括: ⑴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建立和数据的更新; ⑵SQL的数据查询; 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 ⑷简单数据库使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4教材的选用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实验1创建数据库(2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会数据表的创建; 2.加深对表间关系的理解; 3.理解数据库中数据的简单查询方法和使用。 实验内容 一、给定一个实际问题,实际使用问题的模式设计中至少要包括3个基本表。使用问题是供应商给工程供应零件(课本P74)。 1.按照下面的要求建立数据库: 创建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名称可以自己命名,其包含一个主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注意主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的逻辑名和操作系统文件名,初始容量大小为5MB,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上海百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138035869.html,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第一次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2.了解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3.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4.了解常用紧固联接件的类型; 5.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械结构及装配的展示与分析,增加对其直观认识。 二、实验设备 机构模型;典型机械零件实物;若干不同类型的机器。 三、实验内容、步骤 在实验室要认识的典型机械零件主要有螺纹联接件、齿轮、轴、轴承、弹簧,具体内容如下: 1.各种类型的螺纹联接实物,各种类型的螺栓、螺母及垫圈实物,螺纹联接的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焊接、铆接实物; 2.各种类型及各种材质的齿轮、齿轮加工刀具、蜗轮蜗杆、带、带轮、链条、链轮、螺旋传动的零部件实物,失效零件实物; 3.各种类型的轴、轴承实物,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实物,轴瓦和轴承衬实物,轴承、轴、轴瓦失效实物; 4.各种类型的弹簧和弹簧失效实物,各种联轴器、离合器实物模型。 四、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零件陈列柜中的零件。 五、实验作业 1.请回答在实验室所见到的零部件如螺栓、键、销、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各 有哪些类型? 2.请举出螺栓、键、齿轮、滚动轴承的一种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失效形式。 六、问题思考 1.传动带按截面形式分哪几种?带传动有哪几种失效形式? 2.传动链有哪几种?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3.齿轮传动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齿轮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4.蜗杆传动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5.轴按承载情况分为哪几种?轴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6.联轴器与离合器各分为哪几类?各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7.弹簧的主要类型和功用是什么? 8.可拆卸联接和不可拆卸联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9.零件和构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常用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四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 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 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 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 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2009年9月1日 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及软件技术,是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它不仅有完整的理论基础,而且随着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的飞快发展,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实验指导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做好各章的实验。根据实验教学大纲,我们编排了六个实验,每个实验又分了六部分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报告要求、注意事项、思考题。在实验之前,由教师对实验作一定的讲解后,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对实验作好预习工作。在实验中,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中的内容进行验证与总结,然后再去完成实验步骤中安排的任务。实验完成后,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整个教学和实验中,我们推荐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作为实验环境,强调学生切实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掌握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使用的方法。

目录 实验一数据库的定义、建立和维护 (1) 实验二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6) 实验三数据库的组合查询和统计查询. (8) 实验四数据库的视图和触发器的定义、使用(选做) (10) 实验五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选做) (14) 实验六存储过程(选做) (20) 附录: 1、实验教学大纲 (22) 2、SQL Server 2000的安装过程 (25)

实验一数据库的定义、建立和维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Transact-SQL、SQL创建数据库、基本表和修改基本表的结构; 2、掌握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Transact-SQL、SQL向数据库表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创建数据库和查看数据库属性; 2、创建学生表、课程表和选课表,为主键创建索引; 3、查看和修改表结构; 4、通过企业管理器,在学生选课数据库中的学生、课程和选课3个表中,各输入10条以上记录; 5、通过企业管理器对学生选课数据库的学生、课程和选课3个表中的数据进行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 三、实验步骤 1、创建数据库 (1)使用企业管理器建立数据库的步骤 1)从“开始”菜单中依次选取“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 2)选中需要在其上创建数据库的服务器,点击前面的“+”号,使其展示为树形目录。 3)选中“数据库”文件夹,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上选择“新建数据库”,如图1-1所示: 图1-1 创建数据库(1) 随后在数据库属性对话框的常规页面中,输入数据库名“学生选课”,如图1-2所示:数据库属性对话框有3个页面:常规页码、数据文件页面和事务日志页码。分别用来义数据库名、数据文件属性和日志文件属性。请结合帮助文档,了解这些页面中选项的含义。 4)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在企业管理器窗口中出现“学生选课”数据库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徐双满洪建平编 王青温审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 2月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试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曲线(即变形协调图)。 2.掌握求联接件(螺栓)刚度C 1、被联接件刚度C 2、相对刚度C 1/C 1+C 2。 3.了解试验预紧力和相对刚度对应力幅的影响,以考察对螺栓疲劳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图1—1为螺栓联接实验机结构组成示意图,手轮1相当于螺母,与螺栓杆2相连。套筒3相当于被联接件,拧紧手轮1就可将联接副预紧,并且联接件受拉力作用,被联接件受压力作用。在螺栓杆和套筒上均贴有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它们的应变来求受力和变形量。测力环4是用来间接的指示轴向工作载荷的。拧紧加载手轮(螺母)6使拉杆5产生轴向拉力,经过测力环4将轴向力作用到螺杆上。测力环上的百分表读数正比于轴向载荷的大小。 1.螺栓联接实验机的主要实验参数如下: 1).螺栓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1=2.06×105N/mm 2,螺栓杆直径d=10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1=130mm 。 2).套筒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2=2.06×105N/mm 2,两件套筒外径分别为D=31和32,径为D 1=27.5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2=130mm.。 2.仪器 1)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2)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3)PR10-26型预调平衡箱。

ΔF Dn λb λm λ λm ’ θn λ F θ0 D0 Q p F Q p Q 图4-3 力-变形协调图 图4-2 LBX-84型实验机结构图 1-加载手轮 2-拉杆 3-测力计百分表 4-测力环 5-套筒 6- 电阻应变片 7-螺栓 8-背紧手轮 9-予紧手轮 三.实验原理 1.力与变形协调关系 在螺栓联接中,当联接副受轴向载荷后,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接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根据螺栓(联接件)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4-3所示。当联接副受工作载荷后,螺栓因受轴 向工作载荷F 作用,其拉力由预紧力Qp 增加到总拉力Q ,被联接件的压紧力Q p 减少到剩余预紧力Q ˊp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Δλ1,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Δλ2,即Δλ1=Δλ2=λ,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因此,又称为变形协调图。 知道了力和变形的大小便可计算出连接副的刚度的大小,即力与变形之比Q/λ称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 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比例尺) (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 ) (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 μ 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五、思考题 1.一张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能否任意选择?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六、实验报告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的原理; 2.了解齿廓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 3.了解刀具径向变位对齿轮的齿形和几何尺寸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齿轮范成仪; 2.剪刀、绘图仪; 3.圆规、三角尺、两种颜色的铅笔或圆珠笔(自备)。 三、 实验原理 范成法是利用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之间保持固定的角速度比传动,好象一对真正的齿轮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制得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包络线的形成,我们用范成仪来模拟实现齿轮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切削”过程。 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2——1所示,半圆盘2绕固定于机架上的轴心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凹槽内嵌有两条钢丝3,钢丝绕在凹槽内,其中心线形成的圆相当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两条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圆盘2上的B 、B ‘ 点,另一端固定在拖板4的A 、A ’ 点,拖板可水平方向移动,这与被加工齿轮相对齿条刀具的运动方向相同。 在拖板4上还装有带有刀具的小拖板5,转动螺钉7可以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齿轮范成仪中,已知基本参数为: 1. 齿条刀具:压力角0 20=α,模数mm m 25=, 齿顶高系数0.1* =a h ,径向间隙系数25.0* =C 2. 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mm d 200= 四、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基本参数分别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基圆直径d b 、最小变位系数x min ,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 a1和d a2、齿根圆直径d f1和d f2,将上述六个圆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 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 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 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

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 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机械原理实验三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实验名称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学院 班级 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评定成绩指导老师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务处编

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形成的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廓产生根切现象、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建立变位齿轮概 念; 二、实验设备 1、齿轮范成仪; 2、范成齿廓的齿轮毛坯的图纸; 3、自备圆规、铅笔、三角板、橡皮擦及小刀等文具。 三、实验要求 1、每人绘制标准齿轮的齿廓图一张; 2、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完整的齿廓曲线; 四、原理及方法 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毛坯,毛坯和刀具之间仍然保持固定速比的传动,它们的对滚运动如同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的运动,同时刀具还沿毛坯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加工所得到的齿轮的齿廓曲线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的齿廓曲线,则包络线亦必为渐开线。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毛坯与刀具之间的形成过程。 为了保证毛坯与齿条刀具的固定速比的传动,也就要求毛坯的(即转动的齿轮圆盘)分度圆与齿条刀具的节线相切、齿条刀具的移动速度与毛坯分度圆的圆周速度相等。在齿条刀具上并标有范成标准齿轮时两条对“零”的刻度线。 切制标准齿轮时,应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与齿轮毛坯的分度圆相切,即齿条刀具准确对“零”刻度线,这就可以利用范成仪来加工一个标准齿轮的图形。

齿轮加工示意图 切制变位齿轮时,应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向前或向后平行移动一段距离xm(x为变位系数、m为加工齿轮时刀具的模数)。即齿条刀具的刀顶线与变位齿轮毛坯的齿根圆相切并留下铅笔所画的位置。这样可以加工一个变位齿轮的图形。 刀具的齿顶线若超出极限啮合点N1时齿廓的齿根部位产生了根切,齿根已切好的渐开线齿廓被切去一部分,这种现象就称为根切现象。为了避免根切现象,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向后(远离齿轮毛坯中心)平行移动一段距离xm,使刀具的齿顶线不超出极限啮合点N1就可以,作一个正变位齿轮的范成实验。取移距值要适宜,当移距值超过一定极限时,齿顶会变尖。(一般齿顶圆的齿厚应保证在0.25m~0.4m)。 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的计算公式: x min=(z min -z)h a *∕z min .。 所以,只需将齿条刀具平行向齿轮毛坯齿顶部移动距离不小于x min m,这样加工出来的变位齿轮可避免根切现象。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的刀具基本参数a、m、h a *、C* 和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直径,计算出被加工的标准齿轮的齿数、基园、齿根圆及齿顶圆的直径。 2.拧下范成仪齿轮上的压板,将毛坯图纸的中心与范成仪的中心重合,然后将压板拧紧。 3.调节刀具的中线,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或调节刀具的齿顶线,使与毛坯的齿根圆相切),此时,刀具处在切制标准齿轮的位置上。

数据库实验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册 2014 / 2015 学年第2学期 系别计算机学院 实验课程数据库原理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一——数据库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 SQL SERVER运行界面,掌握服务器的基本操作。 2.掌握界面操作方法完成用户数据库建立、备份和还原。 3.建立两个实验用的数据库,使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对数据库和表进行基本操作。 二、实验预习内容 在认真阅读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上机前请预习以下内容,并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步骤或命令。 1.熟悉SQL SERVER 2000 的运行环境,练习服务器基本操作:打开、停止、关闭。 2.使用SQL SERVER 2000 中的企业管理器完成以下任务。 数据库名称:STC 表:STU(sno char(9), sname varchar(50), ssex char(2) , sage int, sdept char(2) ); COUTSES(cno char(3), cname varchar(50), cpno char(3), credit int ); SC(sno char(9), cno char(3), grade int ); 说明:以上为表结构,以sno char(9)为例,说明sno属性设置为字符类型,宽度为9,int指整型数据。 1)建立数据库STC,分别建立以上三张表,并完成数据录入。(表结构及数据参见教材)2)分析并建立各表的主码,用下划线在上面表结构中标出主码。 3)建立各表之间的关联,请简述操作步骤。 (1)CREATE TABLE Stu ( sno char(9), sname varchar(50), ssex char(2), sage int, sdept char(2) );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3), cname varchar(50), cpno char(3), credit int); CREATE TABLE SC ( sno char(9), cno char(3), grade int); 4)参考实验指导书的【第5章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使用企业管理器对数据库STC 进行备份,并尝试在个人电脑与机房电脑上进行还原,请简述备份、还原操作的步骤。

机械设计基本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2016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二零一六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启动 (1) 实验二数据库的操作 (11) 实验三SQL SERVER2005查询编辑器 (23) 实验四SQL语言的DDL (31) 实验五SQL语言的DML初步 (34) 实验六DML的数据查询 (36) 实验七数据库综合设计 (40)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启动 一、实验目的 SQL Server 2005是Mircosoft公司推出的关系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次实验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安装过程,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启动,熟悉SQL Server 2005软件环境。学会安装SQL Server 2005。 二、实验内容 1.安装SQL Server 2005 (1)将SQL Server 2005(中文开发版)安装盘插入光驱后,SQL Server 2005安装盘将自动启动安装程序;或手动执行光盘根 目录下的Autorun.exe文件,这两种方法都可进行SQL Server 2005的安装。出现如下画面。 (2)选中“运行SQL Server Client 安装向导”进行安装,弹出【最终用户许可协议】界面。

(3)选中【我接受许可条款和条件】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必备组件】界面。 (4)组件安装完成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欢迎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安装向导】界面。

(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系统配置检查】界面。检查完毕将显示检查结果。 (6)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注册信息】界面。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 ——齿轮传动机构 groups, Wujiang County. In September, the chapter in the Tomb occupied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of KMT: Wu Jiang County Government (known as "guerrilla Government") and against self-defence groups. Begins to flow from jiaxing railway Lili, Tan Hills area. In November, the County Government is based on the tomb of Lu Xiyan, mine-and from the pier at Dang, under Jin bang. County Government operates three Civil Affairs, finance, education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了解齿轮传动的构成,认识其组成原件。 3. 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计算。 5. 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二( 实验仪器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 1 试验台机架 2 1 主动轴带轮 3 1 电机轴带轮 4 2 主轴

5 3 端盖 6 2 卡环 三( 实验原理 (一)齿轮参数 groups, Wujiang County. In September, the chapter in the Tomb occupied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of KMT: Wu Jiang County Government (known as "guerrilla Government") and against self-defence groups. Begins to flow from jiaxing railway Lili, Tan Hills area. In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贺俊林冯晚平编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用 3 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机械原理与零件实验室 2008年

目录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实验 (2)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6) 实验三、齿轮结构设计实验 (9) 实验四、带传动实验 (12) 实验五、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17)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分析其结构工艺性。 2.了解减速箱各部分的装配关系和比例关系。 3.熟悉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过程 二、实验所用的工具、设备、仪器(每试验小组) 1.二级减速器一台 2.游标卡尺一把 3、活搬手二把 4、套筒扳手一套 5、钢板尺一把 三、实验内容 1.了解铸造箱体的结构。 2.观察、了解减速器附属零件的用途,结构安装位置的要求。 3.测量减速器的中心距,中心高、箱座下凸缘及箱盖上凸缘的厚度、筋板厚度、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底壁之间的距离等。 4.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包括外密封的型式,轴承内侧的挡油环、封油环的作用原理及其结构和安装位置。

四、实验步骤 1.拆卸。 (1)仔细观察减速器外部各部分的结构,从各部分结构中观察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2)用板手拆下观察孔盖板,考虑观察孔位置是否恰当,大小是否合适。 (3)拆卸箱盖 a、用扳手拆卸上,下箱体之间的连接螺栓、拆下定位销。将螺栓,螺钉、垫片、螺母和销钉放在盘中,以免丢失,然后拧动启盖螺钉使上下箱体分离,卸下箱盖。 b、仔细观察箱体内各零部件的结构和位置,并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c、测量实验内容所要求的尺寸。 d、卸下轴承盖,将轴和轴上零件一起从箱内取出,按合理顺序拆卸轴上零件。 2.装配 按原样将减速器装配好,装配时按先内部后外部的合理顺序进行,装配轴套和滚动轴承时,应注意方向,注意滚动轴承的合理装拆方法,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才能合上箱盖,注意退回启盖螺钉,并在装配上、下箱盖之间螺栓前应先安装好定位销,最后拧紧各个螺栓。 五、注意事项 1.切勿盲目拆装,拆卸前要仔细观察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考虑好拆装顺序,拆下的零、部件要统一放在盘中,以免丢失和损坏。 2.爱护工具、仪器及设备,小心仔细拆装避免损坏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1)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赵海霞

目录 实验规则 (2) 实验报告要求 (3) 基本实验方法 (3) 实验环境 (3) 实验一:数据定义及更新语句练习 (4) 实验二: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6) 实验三:分组查询和嵌套查询 (8) 实验四:视图操作和数据控制 (10) 实验五:触发器和存储过程 (12) 选作题目 (14)

实验规则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确保人身设备安全,培养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良品质,特制定以下实验规则: 1、实验纪律 (1)在实验室不得做和实验无关的事情。 (2)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旷课。 (3)不能拆卸硬件,更不能拿走实验设备或仪器。 (4)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爱护公物。 2、实验过程 (1)预习实验内容。自行设计SQL语句。 (2)上机操作。每执行一句记录执行情况,主要是错误信息和错误原因。 (3)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4)根据实验过程的记录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报告用纸采用统一的河南科技大学实验报告用纸,不得用别的纸张代替。 2、实验报告封面内容 实验名称:(如实验一数据库创建) 班级名称:(如计科101班)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时间: 3、实验报告内容 见各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 基本实验方法 本实验要求熟悉SQL Server环境和数据库的相关知识。 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2000

实验一:数据定义及更新语句练习 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用SQL语句实现数据库和基本表的创建、数据的更新。 二、预习要求:实验前复习讲授过的有关创建数据库、基本表的SQL语句,预 习SQL Server2000环境,特别是资源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的相关用法。 三、实验内容: (一)用SQL语句建立如下mySPJ数据库,包括S,P,J,和SPJ四个基本表(教材第二章习题5中的四个表),要求实现关系的三类完整性。 S(SNO,SNAME,STA TUS,CITY); P(PNO,PNAME,COLOR,WEIGHT); J(JNO,JNAME,CITY); SPJ(SNO,PNO,JNO,QTY) 供应商表S由供应商代码(SNO)、供应商姓名(SNAME)、供应商状态(STATUS)、供应商所在城市(CITY)组成。 零件表P由零件代码(PNO)、零件名(PNAME)、颜色(COLOR)、重量(WEIGHT)组成。 工程项目表J由工程项目代码(JNO)、工程项目名(JNAME)、工程项目所在城市(CITY)组成。 供应情况表SPJ由供应商代码(SNO)、零件代码(PNO)、工程项目代码(JNO)、供应数量(QTY)组成,表示某供应商供应某种零件给某工程项目的数量为QTY。(二)分别使用插入、删除、修改的方式更新基本表中的数据。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建立数据库mySPJ: 1.打开“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 2.在企业管理器左边的树标签中依次打开“Microsoft SQL Server-> SQL Server 组->(local)(Windows NT)->数据库”, (local)(Windows NT)前的红色标记转化为绿色标记表明NT服务已启动; 3.从企业管理器的“工具”菜单中选择“SQL 查询分析器”,打开查询分析器后,在其窗口书写创建数据库mySPJ的SQL语句,点击执行按钮(或F5键)执行该SQL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教师:李伟 2017年3月

实验一机构展示与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CQYG-10B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通过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与介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的了解。提高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展示及分析 (一)机构的组成 通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构。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则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可以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的可动联接,常用的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凡两构件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

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的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优点以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 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通过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实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平面连杆机构在生产实际中所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 变频 电机 ZJ 扭矩 传感器 ZJ 扭矩 传感器 工作载荷 扭矩测量卡 转速调节 机械传动装置 负载调节 工控机 扭矩测量卡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 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 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 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 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

数据库原理实验3指导书

一实验题目:嵌套查询和连接查询 二实验目的:加深对嵌套查询和连接查询的理解,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从下面10个题目中选一个,每个题目中第一个查询用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两种方法完成,其它查询要求用一种方法是先即可,注意选择那种方法。 题目一: 学生(学号,年龄,性别,系名) 课程(课号,课名,学分,学时) 选课(学号,课号,成绩) 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完成下列查询。 1 查询选修了数据库原理的学生姓名。 2 查询比计算机系所有学生年龄都大的学生信息。 3列出“张力”选修的所有课程的课名和成绩。 题目二: 图书(书号,书名,价格,出版社) 读者(卡号,姓名,年龄,所属单位) 借阅(书号,卡号,借阅日期) 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完成下列查询。 1 查询高教出版社的《数据库原理》的读者姓名。 2 查询价格比高教出版社图书都贵的图书信息。 3 查询年龄20岁以下的读者姓名和所借阅图书的书名。 题目三: 商品(编号,品名,进价,库存,售价,厂商编号) 顾客(卡号,姓名,电话,积分) 厂商(编号,厂址,名称、电话) 销售(顾客卡号,商品编号,数量,日期) 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完成下列查询。 1 查询积分100以上的顾客买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2 查询比“伊利乳品”所有产品都贵的商品价格 3 查询库存不足100的商品名称和厂商名称及电话 题目四: 图书(书号,书名,作者编号,价格,出版社编号) 作者(编号,姓名,电话) 出版社(编号,出版社名称,地址) 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完成下列查询。 1 查询价格10元以下的图书作者信息 2 查询比“张力”写的书都便宜的图书信息 3 查询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书名和作者姓名 题目五: 零件(编号,名称,颜色) 车间(编号,名称,人数,主任) 产品(编号,名称,车间编号) 使用(产品编号,使用零件编号,个数) 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完成下列查询。 1 查询所有使用红色零件的产品名称。 2 查询比3号、4号、5号车间人数都少的车间生产的产品名称 3 查“张力”当主任的车间的各个产品名称及其所需零件名称、数量 题目六: 药品(编号,名称,价格,厂商) 处方(药品编号,数量,医生编号) 医生(编号,姓名,科室,职称)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现代机械设计教研室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机构现场认识实验报告 一、平面连杆机构 1.根据机构中移动副数目的不同,平面四杆机构可分为、、三种类型。 2.根据连架杆是否能整周转动,平面铰链四杆机可分为、 、。 3.在平面四杆机构中,由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从动件的移动的机构有、。 二、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是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2.凸轮机构按其从动件的基本形式可分为、、 。 3.凸轮机构按凸轮外形可分为、、 、。 4.凸轮机构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可分为、。 三、齿轮机构 1.在平面齿轮机构中,传递两平行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2.在平面齿轮机构中,由转动转换为移动的齿轮机构是。 3.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递两相交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4.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动两交错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四、轮系 1.你所观察到的轮系的功用有哪些? 五、间歇运动机构 1.常用的间歇机构、、、。 2.能实现由连续转动转换为单向间歇回转的间歇机构有哪几类?

六、进行了这次机构现场认识实验后,你有何收获、体会和建议?

机构运动简图实验报告 一、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要求 1.用圆规和三角板,按选定的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在机构运动简图上,用箭头标示原动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各构件,用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各运动副,并列表说明构件的运动学尺寸。 3.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二、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μ= 机构名称 l 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学尺寸 原动件数目 机构自由度 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规律 μ= 机构名称 l 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学尺寸 原动件数目 机构自由度 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规律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精)

本文由https://www.360docs.net/doc/138035869.html,【中文word文档库】收集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分析机构的组成可知,任何机构都是由许多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联接而构成的。这些组成机构的构件其外形和结构往往是很复杂的,但决定机构各部分之间相对运动关系的是原动件的运动规律、运动副类型及运动副相对位置的尺寸,而不是构件的外形(高副机构的轮廓形状除外)、断面尺寸以及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因此,为了便于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或设计新机构,可以撇开构件、运动副的外形和具体构造,而只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情况。这种表示机构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构设计、机构分析、方案讨论和交流所必需的。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熟悉并运用各种运动副、构件及机构的代表符号; 3.学会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的结构测绘机构运动简图; 4.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和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判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各种机构和机器的实物或模型 2.直尺、圆规、铅笔、橡皮、草稿纸(自备) 三、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及步骤 1.了解待绘制机器或模型的结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传动系统和工作执行构件。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的数目。 3. 根据相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和相对运动特点,判定机构中运动副种类、个数和相对位置。 在了解活动构件的数目及运动副的数目时,需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勿认为一个构件。 ②由于制造误差和使用日久,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4.在草稿纸上按规定的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绘制时,应从原动件开始,先画出运动副,再用粗实线连接属于同一构件的运动副,即得各相应的构件。原动件的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在绘制时,在不影响机构运动特征的前提下,允许移动各部分的相对位置,以求图形清晰。初步绘制时可按大致比例作图(称之为机构示意图)。图作完后,从原动件开始分别1、2、3……标明各构件,再用A、B、C……表明各运动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