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
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变频 电机ZJ 扭矩 传感器ZJ 扭矩 传感器工作载荷扭矩测量卡转速调节机械传动装置负载调节工控机扭矩测量卡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
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三)PLC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自动加工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焊接站等工业模型的组装设计,控制原理及PLC在工业中的应用;2)了解和熟悉PLC的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3)掌握顺序功能图的绘制,掌握以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与调试。
大学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受力、强度、稳定性和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本实验主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3. 纸带;4. 尺子;5. 秒表;6.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架上,调整好计时器的高度;2.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固定在打点计时器下方;3.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轮,并将纸带固定在实验装置上;4.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释放,让纸带随实验装置一起下落;5. 观察纸带在打点计时器上打点的痕迹,记录下落高度和打点时间;6. 根据纸带上的打点痕迹,计算出物体的瞬时速度;7. 利用计算器,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下落高度(m):h = 2.0打点时间(s):t = 0.5瞬时速度(m/s):v = 3.0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如下:重力势能(J):E_p = mgh = 1.0 × 9.8 × 2.0 = 19.6 J动能(J):E_k = 1/2 × mv^2 = 1/2 × 1.0 × 3.0^2 = 4.5 J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等非保守力的影响,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
但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2. 操作打点计时器时,要确保纸带平稳下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无误,以便后续分析;4.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保持实验室整洁。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标题:摆线齿轮副的运动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摆线齿轮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了解其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能,掌握机械原理中摆线齿轮的使用及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摆线齿轮副是由摆线齿轮与摆线架构成的齿轮副。
摆线齿轮由一对圆弧法线生成,具有平稳传动、无滑动的特点,因此在某些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1. 摆线齿轮副的运动规律摆线齿轮副的运动规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直线传动和曲线传动。
直线传动时,摆线齿轮的齿线是直线,从而使得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的滚子运动成为直线运动。
曲线传动时,摆线齿轮的齿线是曲线,从而使得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的滚子运动成为曲线运动。
2. 摆线齿轮副的力学性能在传动中,摆线齿轮副的力学性能表现为传动效率、干扰等。
传动效率是指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其数值一般在95%以上。
干扰是指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接触失配,一般不应产生变位。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内容通过摆线齿轮副装置的调整和测量,得到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2. 实验步骤(1)调整摆线齿轮副装置,使之工作平稳、不卡滞。
(2)测量输入齿轮(摆线齿轮)和输出齿轮(摆线架)的齿数。
(3)使用光电测速仪测量输入齿轮转速,使用电磁测力仪测量输出齿轮所承受的力。
(4)记录测量数据,计算传动效率和干扰。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摆线齿轮副的直线传动情况进行研究。
测得输入齿轮的齿数为20,输出齿轮的齿数为30。
通过测量输入齿轮的转速为300rpm,输出齿轮所承受的力为6N。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出传动效率和干扰:传动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输出力×输出转速/输入力×输入转速)×100%=(6N×300rpm)/(20N×300rpm)×100%=90%干扰=(输出齿数-输入齿数)/输入齿数×100%=(30-20)/20×100%=50%通过计算可知,本次实验得到的摆线齿轮副的传动效率为90%,干扰为50%。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验证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定律。
通过设计和搭建不同的实验装置,我们能够观察和测量力的大小、方向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引言:机械原理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是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和应用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力的平衡和合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平衡力实验装置,通过调整不同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应用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验证力的平衡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当所有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二: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杠杆装置,通过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平衡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力臂和力的乘积相等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杠杆原理,还帮助我们理解杠杆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实验三:摩擦力的测量摩擦力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摩擦力实验装置,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施加的力的大小,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施加的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摩擦力的存在,还帮助我们理解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
实验四: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碰撞实验装置,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还帮助我们理解碰撞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这些实验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参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分析技巧。
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组织了一次机械原理参观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增强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2. 了解不同类型机械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参观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机械传动系统参观- 观察并了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分析传动比、效率等参数对机械传动系统性能的影响。
2. 机械运动机构参观- 观察并了解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机械运动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受力情况及运动副的约束条件。
3. 机械设计参观- 观察并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强度校核等。
- 分析机械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机械加工参观- 观察并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
- 分析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加工精度。
四、实验过程1. 机械传动系统参观- 参观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机械传动系统,了解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识到传动比、效率等参数对机械传动系统性能的影响。
2. 机械运动机构参观- 参观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机械运动机构,了解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掌握了机构的运动规律、受力情况及运动副的约束条件。
3. 机械设计参观- 参观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强度校核等环节。
-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识到机械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机械加工参观- 参观了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了解了车削、铣削、磨削等加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加工精度。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心得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心得引言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可以了解机械结构与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机械设计与研发奠定基础。
在本次机械原理实验中,我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机械传动装置的拆装与观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熟悉并掌握机械传动的运动规律。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拆装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如齿轮、链条、皮带等;2. 观察各种机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分析机械传动的运动规律。
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实验一:拆装齿轮传动步骤:1. 拆卸齿轮传动结构,观察齿轮的型号和齿数;2. 测量齿轮的模数、分度圆直径等参数。
观察结果:通过拆装齿轮传动结构,我发现齿轮的组成主要包括齿轮和齿轮轴。
齿轮的齿数和型号会直接影响到机械传动的速比和传动比,齿轮的模数和分度圆直径则是齿轮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参数。
实验二:拆装链条传动步骤:1. 拆卸链条传动结构,观察链条的组成和结构形式;2. 测量链节的长度、链条的宽度和厚度。
观察结果:在拆装链条传动结构的过程中,我发现链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链节和链板。
链节的长度和链条的宽度决定了链条的承载能力,而链条的厚度则影响着传动的效率和耐久性。
实验三:拆装皮带传动步骤:1. 拆卸皮带传动结构,观察皮带的结构特点;2. 测量皮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观察结果:通过对皮带传动结构的拆装,我发现皮带主要由橡胶和纤维材料组成。
皮带的长度与传动两端的距离相关,而皮带的宽度和厚度则会影响到传动的可靠性和传动能力。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机械原理实验,我对机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际操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制造中的各种参数对传动性能的重要影响,例如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链条的长度和宽度、皮带的厚度等。
机械原理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机械原理小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观察机械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1. 机械原理实验箱2. 螺旋千斤顶3. 压力传感器4. 磁力计5. 万能试验机6. 螺纹连接件7. 测量工具(尺子、游标卡尺等)三、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机械结构设计的学科。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箱中的机械结构,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箱中的螺旋千斤顶,分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测量螺旋千斤顶的螺距和螺纹升角,记录数据。
3. 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螺旋千斤顶的输出力,记录数据。
4. 分析螺旋千斤顶的输出力与输入力之间的关系。
5. 观察磁力计在实验中的表现,分析磁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
6. 使用万能试验机对螺纹连接件进行拉伸实验,观察其断裂情况。
7. 分析螺纹连接件的受力情况,总结螺纹连接的特点。
五、实验数据1. 螺旋千斤顶螺距:L = 10mm2. 螺纹升角:α = 30°3. 螺旋千斤顶输出力:F = 500N4. 磁力计测量值:m = 0.1T5. 螺纹连接件断裂载荷:F = 2000N六、数据计算和处理1. 计算螺旋千斤顶的输出力与输入力之间的关系:F = L F_输入sin(α)F = 10 500 sin(30°) = 250N2. 分析螺纹连接件的受力情况:螺纹连接件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达到断裂载荷时,连接件发生断裂。
这说明螺纹连接件的强度取决于其材料、尺寸和加工质量。
七、实验结论1. 螺旋千斤顶是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其输出力与输入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磁力对机械结构有影响,需要考虑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3. 螺纹连接件在受力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强度,但需要注意其断裂载荷。
八、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过程中,由于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导致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名称机械原理实训二、所属课程名称机械原理三、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学生姓名:[您的姓名]学号:[您的学号]合作者:[合作者的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姓名]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实训日期:[年、月、日]实训地点:[实训室名称或地点]五、实训目的1. 通过实训,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掌握机械原理中常见机构的拆装、调试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了解机械设计的初步流程和基本要求。
六、实训原理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机械原理内容:1. 机械运动学:研究物体在机械中的运动规律。
2. 机械动力学:研究物体在机械中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3.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七、实训内容1. 实训一:简单机构的拆装与调试- 拆装和调试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构。
- 分析各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2. 实训二:复合机构的分析- 分析复合机构如曲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等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 通过绘图和计算,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 实训三:机械设计初步-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如齿轮减速器、曲柄摇杆机构等。
-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尺寸和制造工艺。
八、实训环境和器材1. 实训环境:机械原理实验室2. 实训器材:斜面、杠杆、滑轮、齿轮、曲柄滑块机构、绘图工具、计算器等九、实验步骤1. 实训一:简单机构的拆装与调试- 观察并了解各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拆装和调试各机构。
- 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2. 实训二:复合机构的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复合机构。
- 分析复合机构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 通过绘图和计算,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 实训三:机械设计初步-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尺寸和制造工艺。
- 设计并绘制机械装置的图纸。
-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制作。
十、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一:简单机构的拆装与调试- 成功拆装和调试了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
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日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配合课堂教学及课程进度,为学生展示大量丰富的实际机械、机构模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及创新设计实例,使学生对实际机械系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2.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激发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原理陈列柜。
图1-1 机械原理陈列柜
三、实验内容
机器和仪器都是由机构组成的,其中具有确定运动的各工作构件产生或影响机器和仪器的工作过程。
同时,在机器和仪器的制造以及其它众多技术设备也都是由机构组成。
而且,随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以及向着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发展趋势,要求设计出更多的新机构与之相适应。
本实验中展示的经典机构有:平面铰链连杆机构、常用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蜗轮蜗杆机构、机构的组合、棘轮机构及槽轮机构等间歇机构、空间机构等。
四、注意事项
1.注意人身安全;不要在实验室内跑动或打闹,以免被设备碰伤;特别应注意摇动设备时不要压轧着自己或别人的手。
2.爱护设备;摇动设备动作要轻,以免损坏设备;一般不要从设备或展台上拿下零件;若拿出零件,看完后应按原样复原,避免零件丢失。
3.不要随便移动设备,以免受伤或损坏设备。
4.注意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禁止脚踩桌椅板凳。
五、通过观察陈列柜中典型机构,完成下列思考题
1.下图是内燃机的主体机构,请画出内燃机的主体机构的运动简图
2.什么是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其基本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3.曲柄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并判断下图个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4.从“连杆机构的应用”展柜应用中,任意选取两个模型,写出其哪种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应用?
5.观察陈列柜中的空间连杆机构,你发现空间连杆机构多是用什么运动副连接各构件的呢?
6.凸轮机构中由哪三个构件组成?凸轮机构按照从动件的形式有顶尖,滚子,平底三种形式,思考并写出其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传动情况
7.观察陈列柜中的齿轮机构,观察平面齿轮机构与空间齿轮机构,两齿轮轴线的相对位置有什么不同。
总结写出,什么是平面齿轮机构,什么是空间齿轮机构?
8.简述齿轮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根据实际机器或机构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分析机构的组成,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计算机构自由度,理解各种运动副的组成和特点,分析机构中的虚约束、局部自由度和复合铰链,判断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若干个机器和机构模型;
2.自备三角尺、圆规、铅笔、稿纸等。
四、实验原理
机构的运动简图是工程上常用的一种图形,是用符号和线条来清晰、简明的表达出机构的运动情况,使人看了对机器的动作一目了然。
在机器中各种机构尽管它们的外形和功用各不相同,但只要是同种机构其运动简图都是相同的。
附:常用运动副、构件的表示法(选自GB4460)
常用运动副、构件的表示法(选自GB4460)的表示法(选自GB4460)
实验三平面机构创意组合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前预习本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
3、用图解或解析法完成机构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并用机构创新设计模型加以实现;
4、绘制出机构系统的运动简图,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简要的说明。
三.实验报告
实验四智能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并掌握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
2. 熟悉用传感器及其测试仪器测量动态参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练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二.动平衡实验台主要参数
1. 转子质量:m=
2.5kg;
2. 电机转速n=0—1500rpm 转子带轮直径Φ150、电机带轮Φ60;
3. 固有频率:ω0=3~5Hz(150~300转/分);
4 磁性配重块质量有5种规格为;
15×4.5×4(mm)2g/块、共6块
18×10×5(mm)6.8g/块、共2块
20×10×7(mm)10.5g/块、共2块
Ф10×2(mm)1.2g/块、共1块
Ф5×2(mm)0.3g/块、共2块
三.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转子转速应缓慢升速,停机后开机转速保持不变。
2. 实验完毕后应将调速旋钮旋至最低,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四.实验报告
转子平均转速___________
五、思考题
1、机械平衡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