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方法介绍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材料检验流程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材料检验流程食品包装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接触食品,对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确保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需要进行食品接触材料的检验。
下面将介绍一下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材料检验的流程。
首先,选择食品接触材料检验的标准。
目前,食品包装材料的检验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根据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用途,选择相应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接着,准备样品和试剂。
通常情况下,食品包装材料的检验需要采集多个批次的样品进行检验。
样品的采集需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试剂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进行,确保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进行检验项目的选择。
食品包装材料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微生物污染、有害物质等方面的检测。
根据不同的食品包装材料和使用目的,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接着,进行检验方法的选择。
食品包装材料的检验需要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
通常情况下,检验方法包括目测法、容量法、重量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然后,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
样品的制备通常包括样品的取样、样品的制备和样品的保存。
样品的取样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样品的制备包括样品的研磨、样品的溶解、样品的浓缩等。
样品的保存需要根据不同的样品要求进行,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根据检验结果,分析样品的质量状况和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对于合格的样品,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判定。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需要进行复检或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材料检验的流程可以确保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通过严格的检验流程,确保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状况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消费者可安心使用。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方法高分子材料偶氮甲酰胺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液中偶氮甲酰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由国家认监委下达的2010年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方法高分子材料偶氮甲酰胺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立项编号为2010B165),由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由于偶氮甲酰胺含量和迁移量检测方法差异性较大,为使标准内容清晰,便于使用,体现本标准的主要技术方法,同时为了与现已发布的食品接触材料行业标准一致,将标准题目修改为《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液中偶氮甲酰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立项背景“民以食为天”,食品历来是与人们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敏感商品,一直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与食品接触的器皿、餐厨具和包装容器以及包装材料中有害元素、有害物质已经成为食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出口食品接触材料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因安全、卫生不符合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法规标准,而被禁止进境、退货及销毁等情况也不断增多。
近年来,以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的塑料垫圈被广泛使用在各种金属盖玻璃瓶包装中。
为了改善塑料垫圈的密封性,避免微生物污染导致食品变质,常在PVC垫圈的生产原料中加入偶氮甲酰胺(以下简称ADC)作为发泡剂。
含有ADC发泡剂的垫圈在密封玻璃瓶以及消毒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在加热条件下,垫圈中的ADC会分解生产氨基脲(Semicarbazide,以下简称SEM),进入食品当中,对与其接触的食品造成污染,为此我国GB9685-2008明确规定PE、PC、PVC等塑料包装中偶氮甲酰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2.0%,。
橡胶中不得超过5.0%,欧盟2004/1/EU指令规定自2005年8月2日起,停止偶氮甲酰作为发泡剂使用,要求企业开发使用更加环保的替代品。
因此,为了降低我国此类产品的出口风险,帮助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树立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急需制定食品接触材料中ADC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标准,为日常的检验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食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检测要求与标准

食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检测要求与标准食品接触材料是指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材料,包括食品包装、容器、器具等。
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的符合要求,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接触材料的检测要求与标准。
一、检测要求食品接触材料的检测要求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 可迁移物质检测:可迁移物质是指从食品接触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和非有害物质。
检测可迁移物质的目的在于评估其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
2. 物理性能检测:物理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透明度等。
通过物理性能检测可以评估材料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
3. 化学性能检测:化学性能检测主要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化学物质含量,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添加剂等。
化学性能检测旨在评估材料的化学安全性。
4.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主要评估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及材料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二、国际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来规范食品接触材料的检测要求。
1. 欧盟标准:欧盟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制定了《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可迁移物质的限量要求,包括有害物质和非有害物质的限值。
此外,欧盟还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如EN13432标准用于可降解性材料的评估。
2. 美国标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制定了《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对可迁移物质的限量要求进行了规定。
此外,美国标准委员会(ANSI)也制定了一系列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标准。
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ISO发布了一系列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国际标准,如ISO 527标准用于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ISO 22000标准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三、国内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来规范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GB 4806.1-2016),明确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要求和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方法

食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方法食品接触材料是指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材料,如包装袋、塑料瓶、罐头、玻璃器皿等。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一、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分类1. 模拟移民试验法:该方法通过将食品与接触材料接触,在一定时间内模拟真实情况下的迁移,确定食品接触材料是否会产生迁移物。
2. 成分测定法:该方法通过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其中的有害物质,评估对食品的潜在危害。
3. 引发物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暴露接触材料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观察是否会产生异味、变色、粘连等现象,从而评估其是否对食品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二、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流程1. 确定接触材料: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评估的食品接触材料类型,如塑料、金属、玻璃等。
2. 确定评估方法:根据特定的接触材料和食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3. 试验设计:根据评估方法,设计合适的试验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模拟移民试验条件、成分测定方法、引发物测定方法等。
4. 试验操作: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和准确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5. 数据分析:将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
6.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7. 风险控制:在评估结果存在潜在风险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
三、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的挑战1. 多样性:食品接触材料种类繁多,每种材料都有其特点和潜在风险,评估方法需要针对不同材料进行调整和优化。
2. 效果验证:评估方法需要通过科学的效果验证,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非单一因素: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不仅受材料本身的影响,还受到使用条件、储存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评估方法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是指对用于接触食品的材料进行检测,以确保其不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
食品接触材料包括塑料制品、金属器皿、玻璃容器等,这些材料如果含有有害物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有害物质,就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食品接触材料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需要关注材料的成分。
不同的材料会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有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因此,在进行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时,需要对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例如,塑料制品中可能含有的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物质,金属器皿中可能含有的铅、镉等重金属,这些物质都是需要被检测的重点对象。
其次,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需要关注材料的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食品接触材料可能会受到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材料本身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材料释放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需要对材料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确保在不同条件下材料不会发生变化。
另外,食品接触材料检测还需要关注材料的加工工艺。
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化学物质或者添加剂,这些物质可能会残留在最终的制品中,对食品造成污染。
因此,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需要对材料的加工工艺进行审查,确保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对材料造成污染。
最后,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需要关注材料与食品的接触情况。
不同的食品接触材料在接触不同的食品时,可能会释放不同的物质,对食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需要对材料与食品的接触情况进行模拟测试,确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总的来说,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材料的成分、稳定性、加工工艺和与食品的接触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
只有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11.5 试样溶液和空白溶液的测定 将经显色反应后的试样溶液和空白溶液缓慢倒入10mm 比色皿,以显色后的空白溶液为参比,
574nm处分别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值,由工作曲线计算试样溶液中甲醛的浓度(mg/L)。
12 分析结果的表述
12.1 食品模拟物中甲醛浓度的计算 食品模拟物中甲醛的浓度按式(2)计算:
犌犅31604.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醛迁移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第一法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2 原理 食品模拟物与试样接触后,试样中甲醛迁移至食品模拟物中。甲醛在乙酸铵存在的条件下与乙酰
犕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1000———单位换算系数;
2 ———碘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的摩尔比值;
犞3 ———标定用甲醛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
3
犌犅31604.48—2016
10.3 标准溶液配制 111存的000模,...333有...123拟效 物期甲甲甲稀为醛醛醛释1溶标标至2液准准每个(储使3升月7备用相,%临液液当~用::4于吸根0前1取据%0进甲标,m行质醛定g标量溶的甲定分液甲醛(数见5,醛)该.0附:浓0使m录度℃用LA,~液至准)4,现1确或℃0用移0直保0现取接存m配一使。L。定用容体甲量积醛瓶的溶中甲液,用醛标水准标定品准容进储至行备刻配溶度制液,0。,分℃别~4用相℃应保
5
犌犅31604.48—2016
附 录 犃 甲醛标准储备液的标定
犃. 试剂
犃.1.1 氢氧化钠(NaOH)。 犃.1.2 盐酸(HCl):36.0%~38.0%。 犃.1.3 碘(I2)。 犃.1.4 碘化钾(KI)。 犃.1.5 可溶性淀粉。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怎么做?食品接触材料测试项目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怎么做?食品接触材料测试项目接触材料范围:塑料、树脂、橡胶、硅胶、金属、合金、纸张、纸板、玻璃、陶瓷、瓷釉、着色剂、印刷油墨、竹食品接触材料,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日本食品接触材料、美国食品接触材料、pp食品接触材料、聚氨酯食品接触材料等。
接触材料检测项目:常规项目:感官要求检测,总迁移量检测,重金属检测等。
特定迁移:铅(Pb)、镉(Cd)、铬(Cr)、镍(Ni)、砷(As)、锑(Sb)、锌(Zn)等重金属迁移量;甲醛、酚、芳香胺、氯乙烯、偏二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己内酰胺、双酚A、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DINP、DNOP、DBP、DMP、DEP)等的迁移量/残留量等。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检测,大肠菌群检测,霉菌检测,致病菌检测(志贺氏菌检测、沙门氏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商业无菌检测等。
其他指标:安全性检测,可靠性检测,化学检测,荧光性物质检测,脱色试验,干燥失重,灼烧残渣检测,提取物检测,质量检测,出厂检测等。
老化检测:臭氧老化检测、紫外老化检测、盐雾老化检测、疝灯老化检测、碳弧灯老化检测、卤素灯老化检测、寿命评估检测等。
接触材料检测标准:GB 4806.1-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8-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5009.156-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GB 9685-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23296.1-2009食品接触材料塑料中受限物质塑料中物质向食品及食品模拟物特定迁移试验和含量测定方法以及食品模拟物暴露条件选择的指南GB/T 23296.5-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2-(N,N-二甲基氨基)乙醇的测定GB/T 23296.6-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4-甲基-1-戊烯的测定GB/T 23296.16-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的测定GB/T 23296.19-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乙酸乙烯酯的测定GB/T 23296.23-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1,1,1-三甲醇丙烷的测定GB/T 23296.24-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1,2-苯二酚、1,3-苯二酚、1,4-苯二酚、4,4-二羟二苯甲酮、4,4-二羟联苯的测定GB/T 23296.26-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甲醛和六亚甲基四胺的测定GB/T 30643-2014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通则GB 31603-2015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GB 31604.2-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 31604.3-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干燥失重的测定GB 31604.4-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挥发物的测定GB 31604.5-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GB 31604.6-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GB 31604.7-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GB 31604.8-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9-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 31604.11-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3-苯二甲胺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12-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3-丁二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13-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1-氨基十一酸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14-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辛烯和四氢呋喃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15-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2,4,6-三氨基-1,3,5-三嗪(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16-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苯乙烯和乙苯的测定GB 31604.17-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丙烯腈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18-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丙烯酰胺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19-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内酰胺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0-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醋酸乙烯酯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1-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对苯二甲酸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2-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发泡聚苯乙烯成型品中二氟二氯甲烷的测定GB 31604.23-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GB 31604.24-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镉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5-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铬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6-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环氧氯丙烷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7-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塑料中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测定GB 31604.32-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木质材料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31604.36-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软木中杂酚油的测定GB 31604.38-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9-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接触用纸中多氯联苯的测定GB 31604.40-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顺丁烯二酸及其酸酐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1-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锑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2-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5-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异氰酸酯的测定GB 31604.46-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游离酚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7-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GB 31604.48-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醛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9-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SN/T 2199-2008食品接触材料塑料水状食品模拟物总迁移量试验SN/T 2201-2008食品接触材料辅助材料油墨中多环芳烃的测定SN/T 2202-2008食品接触材料蜡食品模拟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SN/T 2203-2008食品接触材料木制品类食品模拟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SN/T 2204-2015食品接触材料木制品类食品模拟物种五氯苯酚的测定SN/T 2273-2015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卫生技术规范SN/T 2276-2009食品接触材料纸浆、纸和纸板水提取液中五聚苯酚的测定SN/T 2277-2009食品接触材料复合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SN/T 2278-2009食品接触材料软木中五聚苯酚的测定办理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流程:1、项目申请——向检测机构监管递交申请。
食品接触材料有关

一、溶出(迁移)试验溶出(迁移)试验是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中的一大类试验,评估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卫生性能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溶出实验,可定量计算出食品接触材料中中未反应的单体、添加剂等物质向食品中的迁移量。
检测时往往采用食品模拟液进行检测,常用食品模拟液见表3.4。
由表3.4我们可以看出,各国采用的食品模拟液是有所差异的。
同时,在具体检测时模拟液的选择也不同,我国国标对产品接触的食品类别未加以区分,只是根据产品材质选择不同的模拟液,而国外标准则严格要求依据产品实际接触的食品类别进行模拟液的选择。
例如,同为聚乙烯食品袋,我国国标在做蒸发残渣试验时则统一使用蒸馏水、65%乙醇、正己烷为食品模拟液,但国外标准在要求按接触食品进行选择,如果只接触水性食品则只需以蒸馏水模拟液进行检测,如只接触乳制品则只需以50%乙醇模拟液检测。
此外,在以模拟液进行模拟检测时,检测条件的选择我国国标做法与日本标准做法相似,但与欧美做法相差较大。
例如,我国和日本的模拟检测时间基本以2h居多,检测温度为20℃、37℃、60℃、95℃四档,且多采用60℃为检测条件。
但在欧美标准则要求依据产品的实际使用条件选择不同的测试条件。
现以欧盟检测条件车选择为例说明,欧盟常规迁移检测条件选择见表3.5。
具体来讲,溶出试验包括以下检测项目:1. 蒸发残渣,近似等同于欧盟标准中的总迁移量限制蒸发残渣是指食品接触材料向食品模拟液迁移的不挥发物的总量,同时聚合物中的着色剂等的迁移情况,也反映在蒸发残渣(总迁移量)上。
我国国标中单位以每升溶液中残留的毫克数(mg/L),欧盟以mg/kg或mg/dm2计。
2. 高锰酸钾消耗量指那些迁移到浸泡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全部物质的总量,以每升消耗高猛酸钾的毫克数。
这些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是从聚合物迁移到水浸泡液中,如聚合物单体烯烃、二聚、三聚物等低分子量聚合体、塑料添加剂等。
该指标只有我国国标和日本标准检测。
3. 特定迁移物质检测模拟液中特定迁移物质检测是测定模拟液中有毒有害的单体、添加剂以及重金属等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专门用途标准:对于具有特定用途的材料制定的标准,如巴氏杀菌牛奶采用的包装、
街头食品用包装等。
2. 工业品检测中心检测状况
检验依据:
按照输入国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实施检验; 对出口塑胶制品输入国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无明确规
定的,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检验。
食品接触材料检验标准 和检验方法简介
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 李英
主要内容
各国/地区检测标准简介
工业品检测中心检测状况 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分析 抽送样及LRP系统填报要求
1. 各国/地区检测标准简介
1.1 GB卫生标准---覆盖范围 (1)聚合物——树脂(9项)
GB/T GB/T GB/T GB/T 5009.58—2003 5009.59—2003 5009.71—2003 5009.98—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 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1,1-二 氯乙烷的测定 尼龙6树脂及成型品中已内酰胺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锗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 二烯-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3. 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分析
增塑剂 8%
甲醛 24%
蒸发残渣 46%
丙烯腈单体 8% 总迁移量 脱色试验 2% 12%
蒸发残渣
脱色试验
总迁移量
丙烯腈单体
甲醛
增塑剂
图1 2007年食品接触材料样品不合格项目分布图
3. 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分析
1. 蒸发残渣和迁移量不合格
蒸发残渣是反映食品接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可能装载 水、醋、酒、油等液体时从食品接触材料中迁移出部分化学 物质的情况。蒸发残渣太高,表明能被迁移到所包装的食品 中的化学物质太多,这些迁移出的化学物质不但会对人体健 康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直接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食用质 量。蒸发残渣是塑料制品超标的主要项目。
1.3 美国检测标准-美国对FCM中重金属的要求
◆ 《美国公示法案 包装中的毒物》:任何包装或包装辅助物中铅、 镉、汞和六价铬的浓度总量≤0.1g/kg ◆ 《美国公示法案》未指定检测方法,可参照相关美国标准或国际 标准进行检测
1.4 日本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
◆ 日本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与食品添加剂采取分开管理
与食品接触的PVC塑料制品中VCM迁 移量
关于与食品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成 品的规定 与食品接触的塑料中环氧衍生物类涂 层的迁移限量
4
5
1.2 欧盟技术法规-2
6 欧盟指令93/10/EEC(委员会关于拟与食 品接触的由再生性纤维薄膜制成的材料 和制品的指令 欧盟指令2004/14/EC 80/766/EEC(委员会关于对拟与食品接 触的材料和制品中氯乙烯单体含量实施 官方控制的共同体检测方法 81/432/EEC(委员会关于对材料和制品 释放到食品中的氯乙烯实施官方控制的 共同体检测方法) 欧盟指令93/11/EEC(委员会关于人造或 天然橡胶奶嘴和橡皮假奶嘴中释放N-亚 硝胺和N-亚硝胺可生成物(N-亚硝胺类 物质)的指令) 与食品接触的再生性纤维薄膜中二乙 二醇的限量
2. 脱色试验
脱色试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合要求的着色剂。 由于这些着色剂着色力弱,与聚合物相溶性差,在外界条件 发生变化时,着色剂就容易发生迁移,造成脱色。目前,塑 料制品中有机着色剂主要是人工合成的,脱色试验呈阳性, 就意味着着色剂容易迁移进食品中,从而污染食品,对人体 带来危害。
3. 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分析
3. 单体
丙烯腈单体:由于丙烯腈是合成ABS(苯乙烯-丁二稀-丙烯腈共聚 物)和AS(苯乙烯- 丙烯腈共聚物)的原材料之一,因此在该两 类成型品中一定会有一定数量的残留。而它又是一种在人体或动 物体内可导致致癌性的化学物质,因此必须严加控制。 氯乙烯单体: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未聚合完全的氯乙烯单 体残留在塑料中。单体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可引起人体四肢血 管收缩而产生疼痛感,同时还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氯乙烯在肝 脏中可形成氧化氯乙烯,具有强烈的烷化作用,可与DNA结合产生 肿瘤。
(2)罐状样品:不得少于12个 ;
(3)原料(塑胶粒): 1 kg左右。
4. 送样及LRP系统填报要求
4.2 申请单填报要求:
(1)按输入国、样品材质、使用条件等选择不同的标准及检测项目; (2)注明样品的材质,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对于同一样品不同部位材 质不同的情况,请详细注明不同部位的材质;对于两面材质不同的材料, 请注明哪一面与食品接触(不同材质检测标准不同); (3)如果是表面有涂层的金属罐或类似样品,请注明涂层的材料,如环 氧酚醛等; (4)对玻璃容器,要注明使用温度(耐热玻璃容器或一般玻璃容器的前 处理条件不一样); (5)注明商品的输入国; (6)对出口到日本的样品,根据材质不同,还需提供使用PH值、温度等 条件; (7)注明联系人的姓名、电话,便于沟通。
80/国检测标准-美国对FCM中聚合物的要求
美国联邦法规(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第21卷 Title Food and Drugs(CFR21) 其中: CFR 177 聚合物
1:ABS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2:ACR 丙烯酸脂共聚物 3:ACRY 聚丙烯腈 4:ASCOP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5:BS丁二烯-苯乙烯 6:COPP 复合纸或纸板 7:EVA乙烯乙酸酯共聚物 8:MEL甲醛树脂 9:NYLO 尼龙 10:OC 石蜡共聚物 11:PC聚碳酸脂 12:PE聚乙烯 13: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PO聚烯烃 15:POM聚甲醛 16:PP聚丙烯 17:PR苯酚树脂 18:PS聚苯乙烯 19:PVC聚氯乙烯 20:Rubber 橡胶 21:SAN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 22:SMM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23:PU聚氨脂等等。
7
与食品接触的塑料中氯乙烯单体含量 限量 与食品接触的塑料中氯乙烯迁移量限 量 与食品接触的人造橡胶和橡胶中N-亚 硝胺及N-亚硝胺生成物允许迁移量
8
9
10
EN-1400-2002
婴幼儿奶嘴
欧盟塑料指令的安全限量指标
▲ 总迁移量
10 mg/dm2食品接触表面 or 60 mg/kg模拟液 0.5-10 升的容器或可被填充的制品 可以填充,接触表面积无法正常测定 瓶盖,垫片、瓶垫等制品
GB/T 5009.99—2003 GB/T 5009.122—2003 GB/T 5009.125—2003 GB/T 5009.127—2003 GB/T 5009.152—2003
(1)聚合物——成型品(18项)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分析 方法 食品包装用发泡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锑的测定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1,1-二氯乙烷的测定 尼龙6树脂及成型品中已内酰胺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锗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 及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GB/T 5009.156—2003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 GB/T 5009.166—2003 食品包装用树脂及其制品预试验 GB/T 5009.178—2003 食品包装材料中甲醛的测定 GB/T5009.119-2003 复合食品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 5009.60—2003 5009.61—2003 5009.64—2003 5009.65—2003 5009.66—2003 5009.67—2003 5009.79—2003 5009.98—2003 5009.100—2003 5009.101—2003 5009.122—2003 5009.125—2003 5009.127—2003 5009.152—2003
3. 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分析
4.游离甲醛
游离甲醛是反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从食品包装容器中迁 移出的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的气 体。甲醛为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 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 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 之一。
(2)类别标准:建立了金属罐、玻璃、陶瓷、橡胶等物质的类别标准;此外还制定了13
类聚合物的标准,包括聚氯乙烯制品(PVC)、聚乙烯制品(PE)、聚丙烯制品(PP)、聚苯 乙烯制品(PS)、聚偏氯乙烯(PVD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聚甲基戊烯塑料(PMP)、尼龙制品(PA)、聚乙烯醇制品(PVA)、聚碳酸酯
▲列出允许使用的基体物质、初始物、添加剂等成分,
同时对>400个物质的允许特定迁移量/残留限量作出 了规定-2002/72/EC
甲醛、芳香族伯胺、氯乙烯单体、丙烯腈单体 ……
欧盟塑料测试标准方法
塑料 Plastics EN 1186 系列:
总迁移量测试方法系列
EN 13130 系列: 特定迁移测试方法系列
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