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地理知识点.doc
七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资料

七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资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相互联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较为全面地了解地理的知识体系,包括地球的基本观测、地球的气候环境、地球上的人文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介绍初中生应掌握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观测地球的基本观测包括地球的位置、经度与纬度、地球的构造等方面。
充分理解地球的基本观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1. 地球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2. 经度与纬度:经度是指地球上某处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也就是地球上“外纵”,范围为0° ~ 360°。
而纬度则是指地球上某处与赤道面的夹角,也就是地球上“外横”,范围为0° ~ 90°。
3.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外核、下地壳、上地壳、地表。
其中,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公里。
二、地球的气候环境地球的气候环境是指地球上的气象、水文、地貌、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气象、水文知识,以及不同地貌类型下的植被分布特点等方面。
1. 气象: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
初中生需要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比如什么是气压、风、气候等。
2. 水文:水文学是研究水的运动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初中生需要掌握水文学的基本知识,比如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等。
3. 地貌:地貌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形成和演化规律的一个学科。
初中生需要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比如丘陵、平原、山地等。
4. 植被:初中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区域下的植被分布特点,比如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等。
三、地球上的人文环境地球上的人文环境指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和社会关系。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不同文化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文化:初中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比如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等。
2. 社会:初中生需要了解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现象。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详解与归纳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详解与归纳初中地理主要涉及了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将重要的知识点做一个详细的归纳和解释。
一、地球的结构1.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组成。
核心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2.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固态球面,主要由硅、氧等元素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2.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天。
3.地球倾斜轴: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5度,这个倾斜轴导致了季节变化的产生。
三、地球的气候1.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向、气压等。
2.气候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海洋、陆地、高度等因素会影响地球的气候。
3.气候区划:根据不同气候特征,将地球分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等。
四、地球的水资源1.地球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蒸腾等过程。
2.水资源利用: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利用。
3.水资源保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五、地球的自然灾害1.地震: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晃动现象。
2.火山爆发:地下岩浆喷发,产生火山口。
3.洪水:河流、湖泊等水体溢出引起的灾害。
4.干旱:降水偏少,土壤干燥,导致植被枯萎。
六、地球的环境保护1.废水处理: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会产生废水,需进行处理后排放。
2.大气污染: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等会造成大气污染,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3.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各类生物的多样性。
4.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等,减少浪费。
七、地球的人类活动1.人口与城市: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2.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
3.交通与通讯: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普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_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与必考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带领我们探索地球的奥秘,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地理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还能拓宽视野,培养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和必考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2.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即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二、世界地理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 世界的气候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3. 世界的人口和人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4.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三、中国地理1.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国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2.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地理知识点总结打印版初中

地理知识点总结打印版初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内容。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地理知识点有助于增强对世界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呈椭圆形的球体。
地球的南北两极的直径要比赤道的直径略小一些,这种形状称为“地球扁球”。
2. 地球的运动地球主要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天。
3. 地球的区域地球表面有7个大洲和4个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4.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现象,包括气候、植被、水文和地形地貌等。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各有特点,需要我们了解和保护。
5.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自然现象的影响。
人文环境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和工业等。
二、地理知识的重要性1. 增强对世界的认识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从而增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 帮助理解人类活动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对环境友好的行为和态度。
5. 增加文化知识地理知识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知识,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1. 多用地理地图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多用地理地图辅助学习,通过地图观察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初中地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下面是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比较接近一个扁球体,不是完全的圆球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6万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发生变化。
3.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4.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
-板块之间存在三种运动方式:边界推进、边界拖曳和边界碰撞。
5.地理勘测-制图是地理勘测的重要方法。
-制图工具包括经纬网、比例尺和图例等。
6.气候与天气-气候是地球其中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要素。
-天气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要素。
7.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带是指地球上按照气候特点划分的带状地区。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8.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指的是从长时间尺度上看的气候变动。
-全球变暖指的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
9.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指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的总量。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
10.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居住和工作的人的总数。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
2.农业与农业问题-农业是指以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为主的生产活动。
-农业问题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3.工业与工业问题-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活动。
-工业问题包括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调整等。
初中地理好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好的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构造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由地幔、地壳和地核等多个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它由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组成。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的大陆地壳最厚,约为30-70公里,而在海洋上的海洋地壳则比较薄,约为5-10公里。
地壳的表面不平坦,表现为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形。
地壳的运动是地球构造的重要特征之一。
地壳会发生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折叠变形等不同方式的变形。
地壳运动会引起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
2.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地理科学。
在学习自然地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气候和气候带,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地球气候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地球轨道的影响。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我们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等。
每种气候带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适应生物的特点。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上有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利用方式以及保护措施等内容。
地球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多个部分组成的。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彼此依存、相互作用。
学习地球生态系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3.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空间组织和区域系统的地理科学。
在学习人文地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人口和人口分布、城市和城市化、以及交通运输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到地形、气候、经济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学习人口与人口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中考必备: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七年级上第3章)(一)我们居住的地球屮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 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 登高塑远(3) 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4) 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7) 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
(形成的原因:地球的白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卜•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二入地球仪和地图赤道(0°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1 •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经线 纬 线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 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 周的圆圈圖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圖,每一条纬线口成纬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 就半球來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 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不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经纬线的特点:(1) 经线直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 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 111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 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1) 经度的划分是以木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 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
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全4册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全4册初中地理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球运动、地图与地理工具、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四个方面。
以下是每个方面的主要知识点: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据:地球是椭球形,证据包括地平线的弯曲和船只的消失等。
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公转一周需要365.25天。
3.地球的倾斜轴与季节变化:地球的倾斜轴导致太阳照射地球的面积不同,形成季节变化。
4.昼夜与不同地区的时间:经线与经度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时间差。
5.地球分带和时区:地球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大气候带,时区分为东经和西经各15度区域。
二、地图与地理工具1.地图的表示方法和要素:地图的表示方法包括平面地图和球面地图,地图要素包括比例尺、图例、经纬网等。
2.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GIS是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系统,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器或卫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3.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了解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基本要素,如地理位置、大小比例等。
三、自然地理1.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了解陆地、水域和大气等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划分。
2.大地形:了解大陆、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等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气候与气象:了解气候带、气候要素和气象要素,并能解释不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水文和水循环:了解水的分布、供应和利用,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
5.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了解人口的概念和组成,掌握人口分布规律和人口增长的原因。
2.城市与乡村:了解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和区别,并能解释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经济地理: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模式,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4.交通与通讯: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作用,以及通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区域发展: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优势,以及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科学地理知识点
古代中国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
而地球则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1、两点之间相对高度和温度的计算:只需求出两点间相对高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进而可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n-1)d △H < (n+1)d n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看等高线的间距,可知地面的起伏大小。
2、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坡度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闭合,可知地形类型
4、看等高线的数值,可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两地的温差、两地的坡度、地貌类型。
(二)五种地形:
1、0m:等高线表示海岸线。
2、平原:海拔高度在200m以下,等高线比较稀少。
3、丘陵: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在100m以下,坡度缓。
4、山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对在100m以上,坡度陡峻。
5、高原: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相对高度较小,高原边缘等高线稠密,内部稀少。
6、盆地:周围高、四周低。
(二)
太阳: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
心温度高达1500万℃。
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
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产生过强的紫外线损伤皮肤。
3、太阳的结构: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层。
实际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主要是太阳风——两极的极光。
四、月球:
1、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
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2、月球的特点:
(1)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2)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
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3)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
(跳高跳远)
(4)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由于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形成的。
五、月相的变化: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月相。
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亮——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
月亮——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
(三)
经纬网的应用:
(一)定位置:可通过经纬网确定某一个国家、区域、地方的大致范围。
(二)定方向:
1、常用方格状经纬网图(井字法)——方法:先注明各点的经纬度,再画经纬网,将各点在经纬网上标出即可。
(1)确定南北方向:
①同在北半球,值大者在北。
②同在南半球,值大者在南。
③一南一北,则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
①同为东经度,值大者在东。
②同为西经度,值大者在西。
③一东一西,若经度之和<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
若经度之和>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若经度之和=180,则互为东西。
2、弧线式经纬网图(包括极点经纬网图)
(1)同一纬线上,互为东西方向。
(2)同一经线上,互为南北方向。
(3)北极点上看任意一点都朝南;南极点上看任意一点都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