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指导课一等奖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一等奖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一等奖教案教案名称:课外阅读指导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技巧和策略的介绍和讲解。

2. 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分析。

3. 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Step 2:讲解阅读技巧和策略(15分钟)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如预测、推测、判断、归纳、总结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和策略的应用方法。

Step 3:选择和分析阅读材料(15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或故事,并对其进行分析,包括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的要点。

Step 4: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培养(2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Step 5:总结和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资源:1. 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或故事。

2. 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讲解材料。

3. 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阅读作业和答案,进行评估和反馈。

3. 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参加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3.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阅读技巧和策略,选择和分析阅读材料,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阅读中感到北京的美丽,培养学生对美的向往。

2、在媒体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热爱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整齐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过:“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

”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谁去过北京?你们愿意把你了解到的北京介绍给我们吗?(教师相机表扬学生,肯定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2、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北京去转一转、看一看,你们高兴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相机鼓励学生读的积极性)指名读课文,注意思考,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3、反馈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三、分析课文:通过课文的介绍,北京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一自然段:点明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1、了解广场的建筑物的特点,布局整齐。

2、小组讨论,画出广场布局示意图。

3、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

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1、了解路和桥的特点。

2、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北京大都市的繁华。

3、通过读表示出对北京的热爱。

第四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扩展知识)第五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著名景观2、结尾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景观。

3.读指导,“到处……到处”要重读。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3.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分享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

3. 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阅读的看法,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

2. 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解释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帮助,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 分享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介绍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故事书、绘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教授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书籍。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材料,检查他们是否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第二章:阅读技巧的培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教授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预测、归纳、提问等。

3. 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这些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讲解阅读技巧: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故事情节、归纳文章主旨、提问等。

3. 示范应用: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个故事,示范如何运用阅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自主阅读一个故事,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阅读技巧。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第三章:分享阅读的快乐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分享阅读的重要性。

2. 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阅读指导课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2、读《水浒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清书中脉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课前准备:1、《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件。

2、《水浒传》电视剧的主题歌《好汉歌》。

3、准备好《水浒传》。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

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要点提示:取材于《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师:众多的。

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二、简介作者施耐庵和写作背景1、要读好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多少呢?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

祖籍苏州。

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2、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

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

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

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好处。

2. 正确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3. 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4. 阅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5. 阅读心得的交流与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设计合理的阅读计划,并进行有效的阅读心得交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好处、方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4.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设计阅读计划,选择合适读物进行阅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好处、方法等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阅读计划设计:指导学生设计阅读计划,选择合适读物进行阅读。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计划、阅读心得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主题讨论——分享你最喜欢的课外书籍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不同类型的优秀读物。

方式:小组讨论,每个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籍,并简要说明原因。

准备:学生准备书籍介绍的PPT或小卡片。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班级图书交换活动,让学生交换阅读。

2. 活动二:阅读策略学习——如何高效阅读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方式:教师讲解阅读策略,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准备:教师准备阅读策略教材或阅读指导材料。

延伸活动:学生运用学到的阅读策略自主阅读一本新书。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例)

3
调整与跟进 定期评估学生的阅读进展,根据实际情况对阅读 计划进行适时调整,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兴趣
01
02
03
读书分享会
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读书分 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 的阅读心得和感受,营造 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竞赛
开展各类阅读竞赛活动, 如速读比赛、阅读理解比 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和竞争意识。
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 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 作水平。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阅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积累词 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 语言运用到口语表达中,提高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培 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 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
读效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 们的阅读情感和态度。
任务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进行课外
阅读和分享。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如何选择读物、制定阅读计划、使用阅读 技巧等。同时,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指导。
默读
默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适用于需 要快速浏览大量信息的情况。通过默 读,学生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大意,筛 选出重要信息。
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方法论述
理解文章大意
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以及 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可以帮助学生快 速了解文章大意。同时,鼓励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以加深对 文章的理解。

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课外阅读指导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批判等。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名著中的经典片段,深入理解作品。

3. 运用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进行自主阅读。

3. 阅读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指导,解答阅读中的疑问。

4.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阅读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进行评估。

2.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评估。

3. 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分享和讨论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经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2. 阅读策略指导手册:提供阅读方法、技巧等相关信息。

3. 学习平台:用于学生阅读分享、讨论和交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深入理解名著作品。

八、教学计划1. 第一周:阅读《西游记》第一章至第五章,掌握阅读方法。

2. 第二周:阅读《西游记》第六章至第十章,运用预测和推理技巧。

3. 第三周:阅读《三国演义》第一章至第五章,学习归纳和批判方法。

4. 第四周:阅读《三国演义》第六章至第十章,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例4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例4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范例4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1《安徒生童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 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3.开学二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二个月了。

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

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二、图书交流推介会1. 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 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1. 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2. (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四、赏读《丑小鸭》1. 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2. 丑小鸭最后怎么了?1、师配乐范读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五、总结延伸1. 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2. 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3. 目录上的省略号表示?4. 安徒生为何能写出这么多生动感人的童话呢?想知道的话,就到他写得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中找答案吧!这里的"真爱",是对书的的真爱,对生活的真爱,更是对童话的真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王二芳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书籍信息:《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

本书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

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四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读书方法举隅1、由书名展开想象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2、先读序言师:(指书中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师强调: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授法)3、引导学生看目录师:(指着图书)《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你从哪里知道的?生:目录上写得很清楚。

《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出示课件)目录《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师强调:目录的作用在于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本书的主要章节,便于我们有选择性地阅读。

三、人物画廊巡游精彩片段展读(穿插在“人物画廊巡游”部分中)1、英子(学生自由朗读)——感受她纯真善良的形象。

2、妞儿(同位互读、指两女生读)——感受她悲惨的身世、朋友间的亲密无间的感情。

3、英子和爸爸(《爸爸的花落了》)老师和学生一齐读。

——感悟思想(责任、成长)师:还等什么呢,让我们赶快进入书中,感受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吧!(一)英子(视频播放)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断师:学骆驼咀嚼的小女孩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书中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体会)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预设)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

(教师肯定评价并随时板书)(课件出示)林英子的照片——“我来给英子画幅像”师:这就是同学们所说的英子,对照图片,你能否用你自己的语言把你已经了解到的英子的形象描摹一下?生:(在提前下发的白纸上写——给1-2分钟)指生读自己的描述:(预设)(英子长着一张可爱的圆脸,双眸透着善良,面庞上永远挂着纯真的微笑的,她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再指生读、补充)师小结: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在她身上有着林海音女士童年的身影——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关注她吧。

(二)妞儿师:那时的小英子才六岁,那是一个最爱玩耍的年龄,也肯定有在一起玩的伙伴,想知道她的玩伴吗?(生:想……)与他同龄的小伙伴叫妞儿。

(课件出示)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

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

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

”我说。

“第几个门?”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

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 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A、同桌互读课文B、指两女生分角色读课文(师生共评价)师:这段文字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妞儿?(预设)生: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听话的英子。

(教师肯定评价并随时板书)(课件出示)妞儿的照片(和英子在一起)师导:大家看,妞儿脸上显现出凝重的神色,与一旁脸上挂着纯真的笑容英子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她的身世将会是怎样的呢?(预设)生:不幸、悲惨、可怜……师:想关注她命运的结局吗?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惠安馆》这一章节。

师:英子和妞儿平时都玩些什么呢?吃完饭我到横胡同去接了妞儿来,天气不冷了,我和妞儿到空闲着的西厢房里玩,那里堆着拆下来的炉子、烟筒,不用的桌椅和床铺。

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

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小鸡吃不够,我们可是看够了,盖上藤箱,我们站起来玩别的。

拿两个制钱穿在一根细绳子上,手提着,我们玩踢制钱,每一踢,两个制钱打在鞋帮上“嗒嗒”地响。

妞儿踢时腰一扭一扭的,显得那么娇。

这一下午玩得好快乐,如果不是妞儿又到了她吊嗓子的时候,我们不知要玩到多么久。

生:(自由朗读体会)师:读了这部分文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预设)生:我感受到了她们亲密无间的友谊,她们两个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幸福啊!(三)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师连接:除了英子和妞儿,书中还有不少令大家特别感兴趣的人物。

1、秀贞(课件展示秀贞的剧照)师:惠安馆附近的住户都说秀贞是“疯女人”,大家看图片,这个把英子搂在在怀里,像搂着自己孩子的女人像是“疯女人”吗?(板书:秀贞:“疯女人”?)同桌两人说说看。

同桌讨论:(初步断定:精神失常的秀贞有一颗善良的心)师小结:虽然心地善良,但为何会精神失常,请大家阅读《惠安馆》这一章节,来了解这个人物吧。

2、小偷(“坏人”?)师:生活中的小偷给你怎样的印象?(预设)鬼鬼祟祟、凶神恶煞……(课件出示)名著中“小偷”的照片师:蹲在草丛中的厚嘴唇的年轻人是英子的朋友,但是最后被指认为小偷而被警察带走了。

师:你认为他是坏人吗?(板书:小偷:“坏人”?)(生:不像,他和英子是好朋友,应该是个好人。

)请大家课后阅读《我们看海去》这一个章节。

四、关注人物命运归宿(课件出示)爸爸的图片师:我们的小英子并不缺乏关爱,除了朝夕相伴的宋妈,还有他的爸爸在始终牵挂着他: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

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师连接:然而有一天,爸爸的花却落了。

下面的部分请同学们和老师来一起读吧!(播放视频)英子在医院里探望处在弥留之际的爸爸。

2、师生互读:(课件出示)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师:这就是《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大结局。

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说说你们都有怎样的感受?生:(四人小组讨论)若遇冷场,师可鼓励学生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要你心里有所感触,大可放心大胆地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预设)生:我感受到了英子经历了爸爸去世这个不幸的事,突然变懂事了、成熟了,懂得了要照顾弟弟妹妹,明白了要挑起家庭的重担。

师小结:(幻灯播放人物图片)是啊,妞儿、秀贞、小偷……一个个人物都先后离英子而去,最后爸爸也永远地离开了她(板书:去世)。

经历这个过程,英子似乎一瞬间长大了,其实这说明英子渐渐成长..起来了。

照顾弟弟妹妹,挑起家庭的重担,这就是责.任.!<教师小结>我们读了《城南旧事》这部小说中许多段落,文章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淡淡的伤感、隽永的回忆,这种语言风格有别于我们读过的很多名著,它是一种散文化语言,这是《城南旧事》的一大特点。

五、总结全课。

1、配乐:李叔同的《送别》(配图)(将学生再度带回到故事的意境中,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课)2、教师语言渲染总结小说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如一篇淡雅的散文,似一首含蓄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