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6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6篇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场经济关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订立的合同关系。
第三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设立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
第五条合同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第六条在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约定与法律相一致的事项,也可以约定法律未规定而属于当事人自由决定的事项。
合同中约定的事项应当按照当事人的意思产生效力,但是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
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以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方式排除或者限制自己的法定权利;(二)实施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条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该合同无效。
第九条合同无效,其效力自始没有发生。
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十一条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十二条支持商事信用。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十三条在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形式。
法律规定必须为书面形式的合同以书面形式订立。
第十四条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也可以采用口头或者其他形式的方式订立合同。
第十五条定金是买卖合同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的一定金额。
支付方违约不能履行约定合同时,无过错的一方无条件退还已交的定金。
第十六条投标商要求投标人对未投标成功的工程承揽合同提供定金,一方违约给对方无过错的一方无条件退还已交的定金。
第十七条关于买卖合同的约定买卖合同项下的需供品应当具有按照约定要求的质量。
第十八条消费者合同部分无效第十九条关于消费合同履行第二十条关于租赁合同履行第二十一条学术论著合作交流合同的约定第二十二条关于技术合作合同的约定第二十三条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的约定第二十四条关于服务合同的约定第三十五条关于借款合同的约定第三十六条关于担保合同的约定第三十七条关于保险合同的约定第三十八条关于租赁合同的约定第三十九条关于承揽合同的约定第四十条关于追偿合同的约定第四十一条关于补充通知的约定第四十二条关于媒体合同的约定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发生争议,可以协商解决争议,也可以请求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8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8篇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合同定义)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三条(基本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第四条(自愿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五条(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七条(合法性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八条(要约和承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要约和承诺的方式。
第九条(格式条款的限制)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格式条款不得加重对方责任或者排除其主要权利。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合同订立的内容,依照其规定。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第十条(合同的法律效力)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序良俗的原则。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后生效。
法律对于合同的效力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后生效的合同除外。
合同效力不受登记手续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指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在1987年签署通过并生效的一部综合性法律,该法律
规定了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变更等内容,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先明确了合同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合同法的基石,保证了各方在订立和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权益平等和合法性。
合同的成立是合同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成立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合同的当事人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合同要有明确的约定,合同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合同成立后,对方达到约定的标的物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方式也会进行明确。
合同的效力是合同法保障当事人权益的重要一环。
合同法规定,合同一旦成立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
对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其履行,也可以要求其支付违约金等。
同时,合同法还对合同无效和撤销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法鼓励合同的自由订立和公平竞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合同的约束力和稳定性。
在经济活动中,合同的存在可以约束各方
的行为,保障企业的利益,减少经济纠纷的发生。
同时,合同法的实施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和贸易。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合同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意义。
它为各方提供了法律保障,保护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简答我国合同法的特点

简答我国合同法的特点我国合同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9年3月1日通过并正式实施,全面规范和保护了市场交易中的各方合法权益。
以下是我国合同法的特点。
一、适用范围广泛我国合同法适用于各类合同,包括商品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劳动合同、承揽合同、借款合同等。
它不仅适用于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之间的交易,也适用于民事行为中个人之间的交易。
合同法对合同的主体、内容、效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我国合同法以保护当事人的平等自愿原则为基础,强调合同的自由、平等和公平原则。
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相互尊重对方的权益,并且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自由自治的原则我国合同法鼓励当事人约定条款,主张合同的自由自治。
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合同的内容、方式和形式,可以约定适合自身需求的条款。
当然,自由的前提是合法的,禁止任何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诚实信用”原则的约定。
四、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原则我国合同法注重对于弱势当事人的保护。
合同法中特别规定了对于劳动者、消费者、承揽人、承租人等弱势当事人的特殊保护规定,以确保他们在市场交易中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权益保护。
例如,在劳动合同中,禁止用人单位明知违法进行劳动合同并要求劳动者履行。
五、重视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我国合同法认为社会公共利益是与合同自由原则相结合的,并在合同法中强调了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
在特定情况下,合同的内容和效力可以受到限制或者作废,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六、明确责任追究的原则我国合同法明确了违约责任的范围和追究方式。
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对方有权要求其履行义务、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请求解除合同。
同时,对于恶意违约的行为,合同法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以维护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
七、注重民事责任的规定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民事责任制度,包括违约责任、损害赔偿责任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法引言合同法于1999年合法通过,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合同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立法,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合同法》进行介绍和解读。
第一章合同的基本规定第一条合同的定义合同是自愿订立的民事法律文件,内容包括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过程中,当事人应当遵循法律和公平原则,维护合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二条合同的自愿原则合同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订立的,任何强迫、欺诈等行为都是违反合同法的。
第三条合同的平等原则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当平等协商,并享有相等的权利和义务。
任何一方不得以优势地位对另一方进行不公平的约束或限制。
第四条合同形式的自由原则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合同形式由当事人自由选择。
第五条合同订立的效力合同经过当事人的有效签订即产生效力,并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六条合同的要素第七条合同的订立方式合同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电子合同等形式订立。
书面形式合同应当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八条合同的订立方式的效力合同的订立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
违反订立方式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合同方式或者解除合同。
第九条合同的附条件、附期限、附解除权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附条件、附期限或者附解除权。
但是,附条件、附期限、附解除权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第三章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十条履行义务的地点和方式合同的履行地点和履行方式由当事人约定。
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交易习惯确定。
第十一条履行期限合同的履行期限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书面形式和当事人的约定确定。
第十二条合同履行的质量要求合同履行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
第十三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当事人可以协商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者解除合同。
变更合同应当经过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
中国劳动合同法2024新规定

中国劳动合同法2024新规定中国劳动合同法是中国的一项劳动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
根据最新发布的消息,中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24年实施新规定,以下是其主要内容:1. 增加劳动者权益保障:新规定将增加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劳动者享有更多的休假权利、工资保障、工时限制和社会保险等权益。
同时,禁止雇主歧视或随意解雇劳动者。
2.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新规定将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各类合同的签订和解除规定。
劳动合同将更加具体和详细,涵盖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同时,新规定还将规范合同的期限、工资支付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
3. 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新规定将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监督和执法机制。
相关部门将建立更加严格的劳动合同监测和纠纷解决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劳动者也将有更多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4. 防范非正当竞争:新规定将加强对企业之间的非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
禁止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限制劳动者的就业自由和离职选择。
同时,规定对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惩罚。
5. 提高劳动者凝聚力:新规定将鼓励企业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提高劳动者的凝聚力。
同时,规定企业应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6. 深化劳动关系协商:新规定将鼓励劳动者和雇主之间进行更加平等和积极的劳动关系协商。
企业将鼓励建立工会和员工代表机构,提供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渠道,解决劳动纠纷。
7. 加强劳动法律宣传:新规定将强化劳动法律的宣传和教育。
相关部门将加大劳动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劳动者对自己权益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以上就是中国劳动合同法2024新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
新规定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23 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23 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23 最新版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23年最新版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该最新版的合同法于2023年正式生效,旨在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中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合同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合同的行为。
其中,与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有关的合同遵循特定的法律规定。
二、合同的订立和效力合同的订立需要各方自愿并达成一致意见。
合同双方应当诚实信用,维护交易的公平性。
合同的效力通过履行或者构成其他事实来确认。
合同效力的确认应当遵循合同法的规定,并依法采取相应的证明手段。
三、合同的内容和履行合同的内容应当合法、真实、合理。
各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其义务。
如合同内容不明确,应当根据相关法律和交易惯确定合同的解释和履行方式。
合同的履行期限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约定和交易惯确定。
如当事人未约定期限,应当及时履行。
四、合同风险和责任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的约定、性质和交易惯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
如有不可抗力或者合同履行出现困难的情况,可以减轻或者免除相应责任。
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的损失。
违约方还可能被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五、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合同可以经各方协商一致解除或者根据法定情形终止。
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当事人应当履行解除或者终止合同的相关义务。
当事人可以依法请求法院解除合同或者损害赔偿。
法院有权根据情况判断合同的效力,并作出相应的裁决。
六、争议解决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发生争议,可以协商解决或者根据合同的约定选择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法律对于违约争议和其他合同争议有特殊规定。
合同争议的仲裁可以由当事人自行选择仲裁机构进行,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进行解决。
以上仅为合同法2023最新版的部分要点,具体内容可参阅相关法律法规。
请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法律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介绍1.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营业执照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营业执照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甲方身份:销售方;乙方身份:购买方甲方权利:按照合同约定供应产品;收到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的货款。
甲方义务:按照合同约定供应产品,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合同约定标准;提供合法有效的产品证明文件;按照合同约定交付产品;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乙方承担法律责任。
乙方权利:按照合同约定获得产品;对产品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合同约定标准的产品要求甲方退货或者补货。
乙方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收货日期和地点信息并接收产品;对产品进行检查验收并签字确认。
(2)甲方身份:服务提供方;乙方身份:服务接受方甲方权利: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服务费用。
甲方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合法有效的服务证明文件;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服务费用。
乙方权利:按照合同约定获得服务;对服务进行检查验收。
乙方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服务费用;按照合同约定接受服务;对服务进行检查验收并签字确认。
(3)甲方身份:订购方;乙方身份:供货方甲方权利:按照合同约定获得产品;对产品进行检查验收。
甲方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按照合同约定接受产品;对产品进行检查验收并签字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拒绝通知到达;(2)依法撤销;(3)承诺 期届满,未作承诺;(4)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报酬
6、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期限:附条件与附期限
7、违约责任
8、争议解决的方法
第七章
12
格式合同
1、概念 格式合同,又称附和合同、定型化合同,
指一方当事人为了与不特定多数人订立合同重复 使用而单方面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不允许 对方协商变更的条款
*
第七章
13
适用: (1)提供方应遵循公平原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
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 (2)无效情形:
A、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 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 B、具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时:a、一方以欺诈、 胁迫手段订立合同;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 利益;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e、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C、具有《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情形时:a、有造成对方人 身伤害的免责条款;b、有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 失的免责条款。 (3)理解争议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 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
第七章
16
三、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
1、概念
2、可撤销或可变更的情形: A、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B、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C、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下订立的
第七章
17
四、效力待定合同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追认有效;纯获利合 同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二订 立的合同,不必追认。
2、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 止后以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法律后果参加 第一章相关内容
3、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追认或 取得处分权的,有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七章
18
• 一、合同的履行原则 • 二、合同的履行抗辩权 • 三、合同履行的保全 • 四、合同的担保
第七章
第七章
1
•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 二、合同的分类 • 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2
• (一)概念
• (二)特征
1、是当事人的双方行为 2、是合法行为
3、合同关系应体现平等、公平和 自愿的原则
第七章
3
二、合同的分类
• 1、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 2、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 3、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 4、主合同与从合同 • 5、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 6、有名合同、无名合同与混同合同 • 7、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
◆新要约
延迟到达(要约人通知其有效者除外) 内容实质性变更
第七章
10
四、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与合同成立的特 殊情况
(一)合同成立的时间P284 (二)合同成立的地点 (三)合同成立的特殊情况
第七章
11
• 五、合同条款的内容
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
2、标的
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行 为
19
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时的履行原则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国
家、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和符和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 2、价款或报酬不明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
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按规定 3、履行地点不明,给
7
二、邀约
(一)要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1、要约的含义—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约有效的条件
(1)内容具体明确(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基本 条款)
(2)以订合同为目的(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受 此约束) (3)有明确的对象作为受要约人
(4)到达生效—可以撤回和撤销 3、邀约(要约邀请)—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
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 务一方所在地
4、履行期限不明的,随时履行
5、履行方式不明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第七章
20
(二)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的合同的 履行合同的原则
第七章
14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一、有效合同 (一)合同生效的条件
1、当事人有能力 2、合同形式合法 3、合同内容与目的合法
4、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二)合同生效的时间P287
第七章
15
二、无效合同
1、概念
2、导致无效的情形
A、一方已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 国家利益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E、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思表示。 寄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等都 属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 要约。悬赏广告属于要约。
第七章
8
(二)要约的法律效力
1、要约生效时间——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2、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1)撤回:指要约在发出后、生效前,要约人使要约 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2)撤销: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承诺 前,使要约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第七章
9
三、承诺—答复
1、承诺有效的条件 (1)受约人对要约人做出 (2)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做出 (3)完全同意 (4)以通知的方式做出(作为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 以通过行为做出的除外;沉默或不行为不视为承诺)
2、承诺生效---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3、承诺撤回---承诺通知到达前或同时到达
第七章
4
• 三、合同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由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遵守法律原则和遵守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 原则
第七章
5
第七章
6
一、合同订立的含义与形式
(一)合同订立的含义 指缔约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并使双方意思
表示趋于一致,达成合意的过程。 (二)合同订立的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3、其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