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会记事(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写作学会记事

1.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文就不在话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学会记事”,试试把一件事写清楚。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笔下有“路”——思路清晰

◎文本示范。根据下面表格中关于课文《散步》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散步”一事讲清楚的。

作者将“散步”时发生分歧的原因、解决分歧的经过和分歧事件的结果写清楚了,从而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教师小结:将事件写清楚的具体方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有条理地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突出重点情节。

◎修改片段,实战演练。

借鉴课文的写作思路,抓住相关要素,修改“写作实践一”中的片段。要求:(1)直接或间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2)梳理事情的发展脉络,突出重点的过程。

2.探究活动二:添枝加叶——写作有细节

◎经典回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的动作,“眼边儿红红的”的神态,生动表现了母亲的担忧和关心,对“我”的深深理解和包容。“扑”“抓”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害怕儿子自暴自弃的痛心、焦急情绪。“忍”表现了母亲克制悲痛来安慰儿子的痛苦。

教师小结:抓住某个瞬间,将其分解、延长,添加细节,把简单的事情写得丰富具体。

◎修改片段,实战演练。

又如刚才的片段,围绕“摔跤倒地的一瞬间”,可以增加哪些细节?不妨以下面的表格提示,发散思维。要求:(1)确定值得详写的环节;(2)增加细节来着重描写。

【示例】

3.探究活动三:笔下有“情”——写作有真情

◎经典回顾。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和对母亲的挚爱与怀念。文章正是因为真挚的情感而打动人心。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散步》)

这些心理感受写出了“我”对母亲身体的担忧,对生命的庆幸、热爱,以及中年人的使命。文章正因这些句子而有了思想的深度。

教师小结:记事时,需要注意锤炼语言,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情达意的词语或句子,抓住感人的细节,抒写内心真实的感受。

◎修改片段。

要求:(1)揣摩摔跤的情景和作者心境的变化。(2)在相关内容处穿插作者的感觉、感受或感想。

4.探究活动四:笔下有“功”——写作有积累

◎关注生活,积累“料”。

在看似相似、平静的每一天中,其实发生着许许多多不一样的事情。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地点,说说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有感触的、受感动的一些事情。

用“在_________(时间、地点)发生了一件令我_________的事情,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的句式表达。

◎学习名人,写日记。

我们的写作其实就是记录平时生活中的细微之事并感受体悟。如果我们把每天发生的事情写在日记里,何愁写不好作文呢?很多名人大家都非常重视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

——老舍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如果你热爱人生,就一定会无比珍惜自己的经历……如果有日记作为依凭,即使许多年前的细节,也比较容易在记忆中唤醒。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拥有了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周国平我还是劝你们每天写一段日记,一来是考验自己坚持写作的毅力和恒心。二来是你们每天生活中决不只是吃饭,上学,睡觉……你的周围可写的事情多得很!……只要能在你们脑中留

下较深刻印象的,都可以写或记下来,这是练习作文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希望你们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

——冰心教师小结: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记录成长的足迹,还有助于培养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写日记时,力求讲清事情,写出真情,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

结束语:点点星星汇聚成璀璨的夜空,朵朵浪花汇聚成欢快的溪流,同样,桩桩件件的小事见证了我们的生活。愿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用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写清事情,写出真情,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三、作业布置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人记事是中小学生的主要写作内容。写人也离不开记事,所以学会记事是学生写作的基本功,因此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学”与“会”。一是着力学以致用,向经典课文“学”写作之法,在模仿中悟法。二是着力关注生活,体悟生活,坚持练笔,向生活“学”积累之法,从而达到“会”的目标——学会记事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习惯。总之,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第九初级中学杨锡芬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学会记事》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交代清楚“六 要素”是基础,同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完整、有意思是关键。 2、分析:七年级教材改版后非常注重学生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作文训练进行 了系统的安排。这次专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记事能力,作为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讲写作训练的第一课,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的激发,以及对初中写作与运用的初步感知。课时量为1个标准课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记叙的六要素,感知详写经过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记事清楚、完整,条理清晰,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 1.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会围绕中心完整地、清楚地记事; 2、如何让记事充实、生动。 教学重点:学会围绕中心完整地、清楚地记事。教学难点:如何让记事充实、生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文,但是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甚至害怕写作。在平时写作训练中忙于应付,甚至套写抄袭优秀作文,缺乏写作动力。题材假、大、空,不会从生活中挖掘,自己胡编乱造,或者套用一些老掉牙的题材,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活用学生平时的习作素材,给学生传授一些记叙文写作的方法。同时巧用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写作的信心,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掘素材。最后创意性地师 生共创佳作,打破学生怕写作文的魔咒,让学生在原有的写作基础上,作文水平有所提升。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那么怎样围绕中心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教案【三篇】 导读:本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学会记事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 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 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并与直 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本节课会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将事件叙述清楚明白、生动具体的方法。

2. 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又要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本课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所选材料立足教材及课外名著,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3. 写作素材为电视剧《西游记》中剧情,一方面学生较为熟悉,方便写作;另一方面,写作内容有意思,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4. 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思考、写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授之以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活动,话语导入 导语:入学以来,我们一直认真观察、体验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同学们在记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提高。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用文字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引入新 课。 (二)观看剧情,列情节思路 1. 学生观看86 版电视剧《西游记》第3 集中孙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园,偷吃仙桃的情节(时长:5 分33 秒)。看完后,请同学们先列出写作的情节思路。

写作学会记事(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写作学会记事 1.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文就不在话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学会记事”,试试把一件事写清楚。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笔下有“路”——思路清晰 ◎文本示范。根据下面表格中关于课文《散步》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散步”一事讲清楚的。 作者将“散步”时发生分歧的原因、解决分歧的经过和分歧事件的结果写清楚了,从而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教师小结:将事件写清楚的具体方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有条理地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突出重点情节。 ◎修改片段,实战演练。

借鉴课文的写作思路,抓住相关要素,修改“写作实践一”中的片段。要求:(1)直接或间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2)梳理事情的发展脉络,突出重点的过程。 2.探究活动二:添枝加叶——写作有细节 ◎经典回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的动作,“眼边儿红红的”的神态,生动表现了母亲的担忧和关心,对“我”的深深理解和包容。“扑”“抓”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害怕儿子自暴自弃的痛心、焦急情绪。“忍”表现了母亲克制悲痛来安慰儿子的痛苦。 教师小结:抓住某个瞬间,将其分解、延长,添加细节,把简单的事情写得丰富具体。 ◎修改片段,实战演练。 又如刚才的片段,围绕“摔跤倒地的一瞬间”,可以增加哪些细节?不妨以下面的表格提示,发散思维。要求:(1)确定值得详写的环节;(2)增加细节来着重描写。 【示例】 3.探究活动三:笔下有“情”——写作有真情 ◎经典回顾。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详细描写。 3.写作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学习过程 (一)反思习作 将写作“那一次,我真”的心得和疑惑总结一下写在下面。 (二)写作导航 1.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所谓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往往在文中点出即可。 ■人物:事是人做的,写事离不开写人,叙事文章重在表现事件的意义和感悟,写人的文章重在刻画人物形象。 ■起因: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必须交代清楚的,简要交代即可。 ■经过和高潮: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事件的经过往往会出现高潮,或者会出现一波三折,这部分应详细具体地写,但不应该啰唆。 ■结果:整个事件的结尾,一般简要交代即可。 2.写好记事的文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①精心选材。选取身边发生的事件,再加以精心挑选。如校园新事、社会新风尚、家庭新故事,都是“滚滚材源”。无论写什么事,一定要是你所熟悉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②精致结构。清晰的结构能显示出作者清晰的思路。这里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叙事的六个要素要交代清楚。二是详略要得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能

够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要浓墨重彩地写,而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略写或不写,这样才显得中心突出。 ③深化主题。记一件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或所受到的启发等。只有主题深刻,才会给读者以思考、回味和启迪,才会让你的文章更耐读。 (三)例文借鉴 那一次,我真感动了 人生,如落叶,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凋零,就算即将完结,也要死死抓住生命的长线,直到最后才伴着秋风徐徐而落。人的一生,也应如此。 我很少注意世间万物,在我眼里,那不过平常罢了。但在那一次后,我才真正明白世间万物的价值在何方。 那一次放学,路过家门小院前的一棵枯树,似乎听到一丝微细的响声,不觉抬头一看,一片枯黄的树叶不偏不正落在我张开的手掌。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去看一片枯叶,小小的,长长的叶柄拿在手中,仿佛觉得它的人生是如此短暂。我把落叶拿在手中,不舍得丢掉,静静地站在树下,在夕阳的映照下,枯黄的树叶似乎也泛着微微亮光。 这时,我发现一片枯叶挂在伶仃的枝干上,仿佛下一刻就要掉落,在它掉落的那一刻,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我不禁认为它一定会禁不住秋风,不久将会姗姗而落。于是,我停下脚步等待着它生命的完结,一阵秋风微微拂过,枯叶摇摇欲坠。可是那片叶子似乎在和我对着干,不想那么快完结,用叶柄仅存的一丝力量紧紧抓住枝干,不管秋风多么萧瑟,多么凛冽,它也紧紧地抓着,就算力量仅剩一丁点,也决不放弃,我心里顿时迸出一丝感动。 我感动,一片枯叶竟如此坚强,就算自己的生命即将完结,也决不放弃这仅存的唯一的希望。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己或许还不如一片小小的枯叶,虽然我的生命并未完结,但我的人生总会因我的不坚强而变味。我不如枯叶,就算经受多大磨难也紧紧抓住生命的长线,想想自己,我竟如此渺小,还不如一片枯叶伟大。如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我为枯叶而感动,更为它的坚强而感动,我更要做得更好。要知道,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还有许多坎坷与磨难在等着我去克服,我不能放弃,我也不该放弃,我更应该紧紧抓住生命长线,牢不放手。 等到我回到家,眼光不在意似地望向那棵枯树,那片叶子还在枝干上摇摇欲坠,叶柄也抓得紧紧。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原来世间万物中竟还有如此坚强的生命,相比之下,我是否该自叹不如呢?

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记述一件完好的事,写失事情的因由、经过和结果。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要点写,写详尽些。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会记述一件完好的事,写失事情的因由、经过和结果。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要点写,写详尽些。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学习过程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多数同学都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很辛苦, 20 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好不简单写出来,一件事

没有表达清楚,或许没有真情实感,或许详略不妥。那么如 何做到表达一件完好的事,详略适当,表达出真情实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写法指导,教师导航。 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 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 才能使他人理解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 得清楚、完好。在六个因素中,事情的因由、经过和结果是 要点,而写清楚“经过”是此中的要点。要想把“经过”写 得清楚,完好,存心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否有一条清楚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感情发展等。(2) 能否有一些前后连接的情节?(3)对重要的情节能否做了较为 详尽的描绘? (4)对波及的人物能否做了必定程度的刻画? 2.完好表达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楚、巧用次序。 正叙,是依据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序次进行表达。这样写, 能够将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自终地表达出来,前因后果,十分 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方表达,而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表达。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一定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正叙和倒叙的变换处要有显然的界线、必需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办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眉目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要做到叙事完好,还要注意过渡与照料。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变 换和连接。它像交流两岸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贯穿全文 的作用。 所谓“照料” ,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相互照料和响应。即 前边写的后边要有下落,后边写的前方要有交代。适合地运 用照料这类手法,能使文章贯穿自然、脉络清楚、构造谨慎。4.写出真情实感。 (1)找寻“感人力” ,勇敢写“我”。 我们作文广泛存在两大缺点;一是流行空谈,空话、谎话、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学会记事》 【教材分析】 “学会记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次写作训练,在第一单元熏陶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当前学生的写作,就我校学生实际水平来看,他们并不缺少华丽的辞藻、优美的意境,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不愿意写真事、抒真情,他们对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感悟,他们把平时的周记或作文训练当成了“任务”,写作这种可以让精神飞翔的乐趣(有时也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为此,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首先强调: 1、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身边的人”、“最近的事”; 2、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感悟。 【教学目标】 从选材、立意、表达等多角度入手,训练学生的记事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记事的时候做到:“写清楚”“说明白”“有感情”“善表达”“重描写”。 【教学策略】 写作的本质应该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写出来与人交流,乃至产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肯于交流,善于表达,

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树立他们的写作信心至关重要。在写作训练中,可以精心营造写作情境,结合学生自己日常的写作实践,来触动被学生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感,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其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的境界也就不难达到了。尽量安排一些精心设计的、有情感、有生命力的写作训练,使得学生的写作过程,抑或教师的批改评点,都不会觉得辛苦劳累,反而在双方的情感碰撞中,平添了无穷的乐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找事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人与事——吃喝拉撒睡,喜怒哀乐……(师:请你找一找,再交流交流。) 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分享“找事”的注意事项:最想倾诉的;身边发生的;最近发生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3.小结:选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说事 1.请学生阅读“辣椒事件”习作四篇(下发材料),从以下角度说说“记事”的特点:说清楚:起因、经过(曲折)、结果说明白:有感情、有意义说场景、说细节…… 2.阅读刘昌琦同学写的《撬锁王》,说说划线红色句子在“记事”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应该如何写事”。“刘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抓住动人瞬间描写感人细节——学会记事 【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气氛还是比较浓厚,但毕竟年龄幼小,生活阅历浅薄,阅读面和知识面较为狭窄,能写出佳篇的不是很多,近三分之二同学语言组织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题材不够新颖,课外阅读中接触的好词佳句不会灵活运用;内容空洞;字迹不够美观;写完了不能主动检查修改。【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观察,捕捉瞬间。学会描写感人细节。 2. 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3. 学会多角度描写,变概括为具体; 运用慢镜头,细化动作; 运用特写镜头,点面结合。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观察,捕捉瞬间。学会描写感人细节。 【教学难点】学会细致观察,捕捉瞬间。学会描写感人细节。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ニ、试一试,我来点评。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1.让学生点评 2.添枝加叶 第一,增加细节。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是踢到了石子什么的,还是一路上有心事、在走神?“我”摔倒时有多狼狈?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如有没有观察“我”的伤情,有没有给“我”处理伤口等等。 第二,融入感情。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美文欣赏: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孩子,对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因为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生病,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着急回家原因)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心理状态),不小心摔跌到了一块石头上,重重的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露出膝盖红彤彤的肉。可是我不觉得

初中语文《学会记事》教案教学设计

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3.结构要完整。要注意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安排,做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4.要写真情实感。 (1)选择真实的材料来写。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不仅要保证人、事、景、物是生活中真正存在的或存在过的,还要保证你对它们的观察、分析、判断、总结是准确的、客观的,你对它们的情感是真实的。 (2)要把所选的材料写真实。如果是写人,就要真实准确地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做到“写谁像谁”;如果是写事,就要有条有理地写出事件的始末,做到“有头有尾”“有详有略”;如果是描写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做到“形神兼备”。5.要注意锤炼语言。 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只有语言表达过了关,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 三、写作实践(一) 1.导语:你今天从早上起床之后干了哪些事情呢?(学生回答)这样事情是交代清楚了,但我们发现这样叙述是没有文采、没有条理的,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就是把一件事叙述清楚,有条理,有文采。 2.学生交流讨论: 要求学生阅读片段写作中的短文,讨论交流这个片段的优缺点。 优点:记叙要素交代清楚了。 缺点:没有文采,缺乏细节描写,不生动,描写不细致;缺少人物感受。 3. 方法指导: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添加细节,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范文:那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和小宇在路上你追我打,玩得不亦乐乎,但乐极生悲,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磕在水泥路面,刚穿不久的新校服擦破了一个洞,里面的肉露出了白花花的骨头,手撑在地上向前滑了半米远,也像“开了花”。从未吃过这种苦头的我只觉得一阵钻心的疼痛!痛得忍不住像小刺猬一样缩成了一团。小宇见状,连忙跑过来搀扶我,在他的帮助下,我一瘸一拐地挪回了家。一家人都围了上来,爷爷摸着我的手,奶奶抚着我的膝盖,眼里噙着泪水,嘴里一边直喊“乖乖”,一边叫爸爸、妈妈“赶快拿药”. 妈妈腰上还系着围裙,正在准备午饭,见我这个样子,顾不上解下围裙,心急火燎地在柜子里找药。爸爸站在一边不停地询问小宇“是怎么一回事”,妈妈拿来药后,他接过来小心翼翼地为我搽上消毒药水,一边问我“怎么样”“是不是很疼”“要不要送医院”……看着一家人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发誓:为了自己,也为了亲人们,今后再也不在路上疯闹了。 四、写作实践(二) 1.导语: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而每一件事又发生在一瞬间,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攫取生命中难忘的“那一次”。 2.写作指导: (1)文题妙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是程度副词,表明这一感觉或心理应是很深刻的、记忆犹新的。 (2)注意事项: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把事情写清楚、完整。

写作:学会记事示范教案

《学会记事》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写好一件事。 2.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3.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意识地多写多练,最好能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写好一件事。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举例点拨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能看出这张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吗? 对了,这,就是远古时代的人在“结绳记事”。在文字产生以前,一些部落里的人,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的粗细都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记录,并代代相传。 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人们就开始用文字在龟甲兽骨以及竹简、木片上记事了。 可以说,从结绳记事到文字记事,人类记事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成长的历史。 因为有了古人的记事,今人才能了解那些悠久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可见,记事,不仅能帮助我们储存记忆,留住精彩,还能传承文明,发扬文化。 那么,如何记事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会记事”。 二、写作指导 叶圣陶说:“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写作的目的在于传述。”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就有了基础。

因此,学写记事,先从写一件事开始。 (一)如何写好一件事呢? 1.首先,要想好“写哪件事”。 写作之前,大家可以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可用的素材,将可写的事情列成一个清单,再进行筛选,从而确定“写哪件事”。 比如,作文的标题是“难忘的一件事”。 可以想一想,记忆中有哪些事是让你难忘的呢? 是上学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 还是写作业不认真被妈妈打骂? 是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 还是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来自同学的帮助? 是犯错误后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 还是自己鼓起勇气参加钢琴比赛? 只要静下来心,打开记忆的大门,就会发现,过去的经历像潮水一般涌向脑海,而我们要做的,是从中选择一件最难忘的来写。 2.其次,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来看莫怀戚的《散步》: 这篇课文先交代了事件的起因: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接下来重点写了事件的经过,这个经过又包括两个部分,先是出现矛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然后是解决矛盾:母亲改变了主意。 最后,以一家人意见达成一致为结局。 作者这样写,将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得完整、具体、清晰,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可以采用口头表述,也可以像刚才那样列提纲的方式来理清思路,还可以用画表格的方法来呈现这种构思。 还可以记录下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怎样开头和结尾,怎样安排详略,等等。 想好了“写哪件事”,理清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我们还要设置一些“故事的波折”。 这种“波折”,可以是像《散步》那样,出现矛盾,再解决矛盾,突出事件本身的跌宕起伏。 还可以在叙述手法上做一些创新,比如运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等,来增强文章的起伏感。 3.记事,除了要讲究方法,还要有真情实感。要选择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来写,这样写文章才真切和生动。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1.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1.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重点)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难点) 2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 1.出示结绳记事的图片,问:同学们能看出这张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吗? 这就是远古时代的人在“结绳记事”。在文字产生以前,一些部落里的人,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的粗细都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记录,并代代相传。 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人们就开始用文字在龟甲兽骨以及竹简、木片上记事了。 可以说,从结绳记事到文字记事,人类记事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成长的历史。 因为有了古人的记事,今人才能了解那些悠久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可见,记事,不仅能帮助我们储存记忆,留住精彩,还能传承文明,发扬文化。 那么,如何把一件事记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活动二:技法指导 技法一、明要素,写完整 1.根据下列表格中关于课文《散步》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散步”一事讲清楚的。

预设:作者将“散步”时发生分歧的原因、解决分歧的经过和分歧事件的结果写清楚,从而表现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2.教师小结:从《散步》这篇课文中,我们发现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要交代事件的六要素,重点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晰地叙述出来,做到有条有理,有详有略。 技法二、添枝叶,写具体 1.原题展示,问: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段话,说说有什么问题。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预设:记事过于简单,“摔跤”的六要素不清楚;事情经过不详细;没有细致的描写,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 2.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写作提示: (1)所谓“添枝加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 (2)添加细节,比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 (3)融入情感,就要恰当地使用一些描写心情、感受的修饰语或句子。可以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3.范文展示,引导评析。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她家孩子,告诉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奶奶这段时间一定是太辛苦了,由于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膝盖翻出鲜红的肉。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一进家门,我就扑到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伤成这样,心疼死我了!”后来爷爷告诉我奶奶只不过是感冒了,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妈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出家庭医药箱,给我处理着伤口,眼泪簌簌地落下来;球迷爸爸,顾不得看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矛盾冲突显真情——向《秋天的怀念》《散步》学记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会用“一波三折”的方法把事情写出波澜。 3、体会并尝试抓住细节、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一波三折”的方法把事情写出波澜。 教学过程 一、写作热身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可以写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让,也可以写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还可以写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楚。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情感。有了情感的参与,文章才会充实饱满,有血肉,也才会让人感动。 二、指导升格 (一)学生习作问题 1、事情叙述不清。 2、平铺直叙,印象不深刻 (二)向《秋天的怀念》、《散步》学习矛盾冲突显真情 1、《秋天的怀念》课文引入 去北海看花,我与母亲之间的几次矛盾 文段一: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第一次:(残缺的自己与美好环境之间的矛盾)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公开课精品)(公开课精品,经典)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通过经典课文《散步》叙事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在课堂授课中学会根据文章中心,详略安排材料。 二、教材分析 “学会记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初中) 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七年级语文主要学习写作记叙文,而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本课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切的事,抒发真情实感。学习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写作本身就有畏难情绪,而记叙文写事类文章看似是学生觉得最好写的一类文章,但也是比较难写的一类文章。避免流水账,将事写清楚,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把事情写得更吸引人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 (一)通过经典课文中叙事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学会描述生活,享受品味生活。 五、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学习写作中记事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二)难点: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使文章更吸引人。 六、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面对陌生的班级,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和点拨法。先通过谈话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在交流、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诱导,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和归纳法,通过已学课文的呈现、探究,从而感悟出

写作学会记事(名师教案)

写作学会记事(名师教案) 写作学会记事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让学生体会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文就不在话下。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写作“学会记事”,试试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 【设计企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名家谈写作体会,减轻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主题。 二、笔下有“路”——思路清晰 1.笔下有“料”——写作素材 (1)关注生活,积累“料”。 师:在看似相似、平静的每一天中,其实发生着许很多多不一样的工作。围绕“家庭、黉舍、社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地点,说说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有感想的、受感动的一些工作。 课件出示: 用“在______(时间、地点)发生了一件令我______的事情,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表达。 (学生交流,教师指点学生在叙说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事件完整)(2)勤于动笔,选定“料”。

师:请同学们运用如下办法选定一个自己比较喜爱的素材。 课件出示: 广泛搜集素材→分类列清单→筛选定材料 (3)学生按所提示的步骤选出写作素材。 (师指名生讲话) 2.笔下有“序”——写作有按次 (1)文本示范。 根据下列表格中关于课文《散步》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散步”一事讲清楚的。 课件出示: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初春 田野 我、母亲、妻子、儿子 母亲病体刚刚康复,一家人在田野上漫步 出现矛盾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经过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会记事》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注意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 3.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在评价修改后升格作文,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注意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在评价修改后升格作文,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以下情景: 情景一:我最害怕写作文了。每次老师叫我们写作文,我都不知道该写什么,总是想不起来平时都发生了哪些有意思或者有意义的事情。 情景二:我倒是能想起来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是一到写的时候,一件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被我写得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了。 师:在写记事作文的时候,这两个情景大家一定很熟悉。其实同学们怕写这类作文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叶圣陶先生说过:“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写作的目的在于传述。”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练好“记好事情”这个基本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二、技法指导 (一)技法指导 过渡: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在哪里达到这条路的终点,想清楚这些,下笔就有路可循。 写作思路: (1)想清“我要写什么事情”。 (2)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设置好“故事的波折” (二)技法回顾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会记事,使其内容具体充实,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同时,抒发真情实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入中学有诸多不适应,对生活的体验不够深刻,观察生活的意识也还不够强。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训练。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课文,学生能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学生能够尝试着按照一定的脉络,将一件事情叙述清楚。[11] 【教学重点】 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素材,掌握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 列提纲,梳理思路,充实事件经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写一件小事——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地点为范围画圆,记叙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 二、知识回顾。 向名家取经,莫怀戚的《散步》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

小结: 散步是我们家庭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作者抓住了其中动人的一面,将散步的起因、经过、结局清晰地叙述出来,通过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三、牛刀小试 1.选材立意。 ⑴学生交流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如学会骑自行车的开心、摔跤的疼痛难忘、军训的互帮互助、刚入学的陌生新奇、参加体育运动的青春飞扬等。 ⑵将素材列出清单,并根据“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归纳分类,确定事件。 2.理清思路。 ⑴与同学口头表述、交流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经过讨论,明确大体思路。 ⑵确定标题,并将立意简要陈述在标题之下。 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行文的思路列出来,列出提纲,标注详略安排。 3.交流写作思路 ⑴师生交流梳理思路对记叙事件的作用:使思路清晰。 ⑵师生交流困惑和问题,教师分析原因,提供支持。 四、布置作业:作文“那一次,我真”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学会记事之细节描写 一、温故知新 师:上节作文课我们学习了记叙文写作的第一点原则:抓住要素,写清楚。我们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对上一节课进行回顾。(出示问题) 可是,把一件事写清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事情写得生动、具体。一起齐读本课目标。(生读目标)二、教学过程 (-)立足课文,学方法。 师:如何把一件事写得生动、具体呢?课文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一起看一个片段(出示《秋天的怀念》)片段。 (生快速浏览片段,提醒注意划线句子。)师:注意第一处划线句。“我”是如何对待玻璃的呢?生:突然砸 师:写的是作者发脾气时的-••生:动作师:“突然”一词足见我的脾气来得・••生:很快。 师:这就和前文的哪个词照应上了?生:无常。 师:“我”又是如何对待手边的东西的呢?生:猛地摔师:这个词足见我的脾气之-••生:大。 师:和前文哪个词照应?生:暴怒。 师:由此可见,作者在表现脾气“暴怒无常”之时,增添了一些什么细节。生:动作(师板书:抓细微动作) 师:后面表现母亲对“我”的担忧,写到哪些动作细节?生:悄悄地躲,偷偷地听师:后文还有动作细节:比如“狠命地捶打”“扑过来抓”(板书:抓细微动作) 师:再看这里“眼边红红的”0这表明母亲刚刚怎样?生:哭过师:母亲很难受。 师:可母亲为了我,又把这种难受生:强忍着,藏着。 师:所以母亲“眼边红红的",这是一处什么细节?师:神态(板书:抓细微表情)师:文中的母亲还说了两句话:“我推着你去走走”,“走走”一词表明什么?生:母亲在和我商量。师:最后一句话是怎么说出来的?生:忍住哭声。师:很显然,这是i处语言上的细节。(板书:抓细微语言)(五分钟) 师:因为细节所以具体,因为细微所以动情。(生读)师:请看这篇口记,接下来就需要大家用上从课文上学到的添加细节的方法,扩写日记。(出示日记)师:这篇日记还缺少哪些细节?生1:没有交待虫子生2:没有写蒋怡恬害怕的具体表现 生3:没有写蒋怡恬如何向我求助? 师:这篇日记有太多细节没有描写,归纳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生读)(五分钟)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挑选自己最想写的两个问题,扩写相关细节。限时十分钟。 师:现在先小组内相互传阅,找找同学写的是否有问题。(五分钟)师:时间到,哪些同学愿意来分享自己扩写的细节?全班一起帮他找找问题。(七分钟) 师:老师也扩写了日记,一起来看。(出示日记)(三分钟)师:学了这节课,相信你有很多收获,请你谈一谈。(1分钟)

作文学会记事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写作学会记事 错误! 1.写一件生活小事,清楚地交代记叙文的六要素。 2.进行适当的描写,还原生活情景,抒发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错误! 1.抒发真情实感,生动具体叙事。 2.使学生学会叙事记叙文的六要素,掌握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素材,并能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地叙述一件事。 错误!: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写一件小事,其实要求很简单:我们写作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这些记叙要素,就在我们的身边,应该是我们很熟悉的。以“我”为人物圆心,以“今天”这个时间为半径,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地点为范围画圆。请同学们一定要深入细致地去搜寻,不放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进行选择与组合,写好一件小事,要注意安排好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要写好也不简单:请同学们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作,回归自我,明确自己写作的目的;还要捕捉身边小事的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回归生活,才能更真实地表达亲情、友情、师生情,以及其他人带给你的真情。 二、课文引路 记叙文应该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的文章,首先让我们回顾学过的课文,是怎样将这两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呢 1.请同学们回顾在第一、二单元的课文中,哪些课文只记叙了一件事用一句话说出文章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重点引导: 《散步》写“我”一家四人在春天去田野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尊老爱幼,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 2.教师小结:这三篇课文都是用一件小事来表现生活,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呈现多元化的主题,

学会记事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学会记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很辛苦,20 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好不容易写出来,一件事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没有真情实感, 或者详略不当。那么怎样做到叙述一件完整的事,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写法指导,教师导航。 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 内容。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 过写得清楚、完整。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 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 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 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 1 / 5

写作《学会记事》同步教学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学习目标 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你们的人生历程中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吗? 新知讲解:记叙文是以记事为主,目的在于揭示事件的本质,并表现该事对人或社会的意义或反映作者对事件的某种态度、情感和看法的文章。如何写好记叙文呢? 步骤一写法指导,教师导航。 1.把事情写清楚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 事件的结果 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 另外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2.要写出真情实感。 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做作,不要胡编乱造,而要善于创设情景,抒发真情。“情”的内涵很博大,友情,亲情,乡情,爱情……它们是生命之间维系的丝线。 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①真实原则。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何谈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

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即“文学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 ②细微原则。这里的“细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3.学会锤炼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是靠语言来表达和体现的,一个人的语言素养,是他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记叙文语言要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记叙文要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步骤二活学活用,实战演练。 一、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写作提示: 1.增加细节。 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我”摔倒时有多狼狈?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 2.融入感情 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范文欣赏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孩子,对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因为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生病,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不小心摔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的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露出膝盖红彤彤的肉。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扑倒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伤成这样,心疼死我了!”原来奶奶只不过是感冒了,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妈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出家庭医药箱,给我处理着伤口,眼泪啪踏啪踏的落下来;球迷爸爸,顾不得看NBA,帮妈妈当下手,嘴里还一个劲的说“你这小子怎么这样不小心,以后可要注意点哟” 看着大家为我忙碌,心疼不已的情形,我的心热乎乎的,忽而又有些惭愧,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家人如此担心实在不应该。于是,我忍着痛,装出一幅不在乎的样子说:“只要奶奶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