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雷达作用距离及影响因素分析
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位势米和几何米偏差分析

因此 以一 定 角度进 入 空 中 的 电磁 波会 向下 折 射 , 见
图 1 。
由图 1可 见 雷达 测 出 的仰角 高 于 实 际仰 角 , 当 目标 物 仰 角 高 于 6 。 时, 大 气 折 射 误 差 一 般 小 于 0 . 2 。 , l 仰角 6 。 时0 . 1 。 、 0 . 2 。 大气 折 射 误差 可 能 造 成
h t t p : / / www . q x k j . n e t . c n气 象 科 技
第 二 届 全 国气 象 观测 技 术 经 验 交 流 会 ( 2 0 1 2年 4月 , 北京) 优 秀 论 文
作者简介 : 陈存根 , 男, 1 9 6 2年 生 , 学 士, 高级 工 程 师 , 长期从事高空观测业务 , E ma i l : C h e n q x j s @1 6 3 . c o m
的大致误 差 见表 1 。
射模 式 的混合 体大 气 都 可 能 是存 在 的 , 因 此折 射 造
成 的高度 误 差呈 多样 性 , 出 现 与理 想 状 态 相 反 的 偏
差 也是 可能 的 , 有 时误 差甚 至很 大 。
1 . 2 电磁 波速度 偏差 引起 的 高度差
雷达 测 距 使 用 的 电磁 波 速 3 0 ×1 0 k m/ s为 真
地 位势 高度 , 理论 上 两者应 该 比较接 近 , 但实 际工 作 中有 时 两 者 偏 差 很 大 , 经 常 有 台 站 反 应 差 值 可 达
图 1 雷 达测 角 空 气 折 射 误 差 示 意 图
空仪
4 0 0 0 ~5 0 0 0 m, 明显不 合 理 。本 文 就产 生 偏 差 的各
影响二次雷达测角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措施

影响二次雷达测角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措施【摘要】本文叙述了车载一维相控阵二次雷达单脉冲测角原理,由地面反射引起多路径效应,以及车辆的运动等因素大大降低了测角精度,对这些影响单脉冲测角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根据工程实践,给出了提高精度的方法,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一维相控阵二次雷达的测角精度。
【关键词】SSR ADS-B;测角精度;标校1.引言二次雷达设备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管制工作人员提供比一次雷达精度高的航迹数据,还能提供识别信息,即飞机的代码,当飞机发生故障、通信系统失效或遇到劫持时,能够提供危机警告信息。
为了监视空域,和管理一些临时空域,需要发展车载二次雷达设备,快速部署到监视区域。
与陆地固定安装的二次雷达相比,有其共同的特点,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主要是受安装环境的影响,不能安装大尺寸的机械扫描天线,需要安装一维相扫的天线,特别是在空旷区域监视时,地面的反射很强,多径效应非常显著。
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分析了影响二次雷达测角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精度分析二次雷达测角时,多种因素的影响都将产生测角误差。
按误差的类型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可通过校正加以消除或减小,随机误差则难以消除,它们直接影响测角的精度。
在雷达的各种测角方法中,单脉冲测角方法因实现简单、稳健性好等优点,在实际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单脉冲测角方法主要有四种:振幅-振幅式,相位-相位式,振幅和-差式及相位和-差式。
针对本设备中使用的振幅和-差式单脉冲测角方法,分析影响测角精度的主要因素。
2.1 振幅和-差式单脉冲测角由于在使用和-差角度鉴别器的单脉冲雷达对于接收支路特性的相位一致性要求相对不太苛刻,所以比较普遍的用于现代的一些雷达站。
这种方法所要求的设备量少,除要求和差通道的增益均衡外,对两路之间的相位关系要求不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于二次雷达地物反射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的分析

2017年11月论述;339关于二次雷达地物反射的影响固棄 以及鮮决方法的分析柳斌(民航宁夏空管分局,宁夏银川750000)【摘要】地物反射是二次雷达常见的干扰之一,其导致垂直波束开裂,造成飞行器跟踪信号丢失,显示航迹不连续,产生了 GHOST 目标。
本文 旨在讨论影响地物反射的各种因素以及对二次雷达解决该问题的常见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雷达;地物反射;余割平方;波瓣开裂;STC 【中图分类号】TN 958.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 2017 )21-0339-021地物反射的介绍信号遇到障碍物总是产生了大量的反射,一个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也往往是直射信号与各种反射信号的矢量叠加。
直射波与反射波的路程差决定了其在空间某点的相位差。
当 两信号的相位相同时该点得到了加强,相反时就会减弱。
随着 入射角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在空间各点的路程差不同,因而矢 量叠加的结果也不同。
按照叠加结果,空间各部分产生了信号 增强和衰减的区域,形成了波束开裂||]。
2地物反射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地物反射可受到垂直波束零度角以下的增益,场地环境 的反射系数,反射路径中信号的衰减程度,天线架设高度等很 多因素的影响。
地物反射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①波束开裂 时0度高度角附近增益偏低,影响对远距离目标的探测,远距 离目标又处于低高度角;②波束开裂后目标进入开裂区由于 天线增益降低会出现航迹不连续现象,造成目标丢失;③主瓣 询问受地物遮蔽引起反射触发应答机回答引起了诸多假目 标,使终端在不同的方位与距离上出现标牌相同的回答,造成 用户困扰。
3对地物反射引发的相应问题处理方法这里一般采用两大类方法,作者姑且称为前端与后端处 理。
前端处理是指在信号发射与接收期间,采取一些措施降低 地物反射,以达到减小相应危害问题的产生。
这类处理方法较 为全面,是属于主动的。
后端处理是指当地物反射的危害后果 (如:GHOST ,目标丢失)已经产生,我们通过相应的信号处理 来滤除假目标,通过航迹相关跟踪来外推预测目标达到减少 目标丢失。
雷达原理_第五章-雷达作用距离

UT
TK+1 tK+1
——满足检测性能(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时,检
波器输入端所需单个脉冲最小信噪比
Do
S N
omin
S
N Bo
omin
Er No
omin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2. 用检测因子表示雷达方程式
R max
4
PtG 2 2
4
S3 i min
4
EtGt22
43 KToDoFo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一、最小可检测信号 S i min
根据雷达作用距离,可确定检测目标信号所需的最 小输出信噪比以及接收机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
SiminKToBnFoN Soo
min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二、最小可检测信噪比
(
S N
) o min
典型的雷达接收机和信号处理框图如图5.2所示, 一般
把检波器以前(中频放大器输出)的部分视为线性的, 中频滤
波器的特性近似匹配滤波器, 从而使中放输出端的信号噪
声比达到最大。
Si min kT0BnFn
S N omin=Do
匹配 接收 机
检波 器
n
检波 后 积累
图 5.2 接收信号处理框图
检测 装置
检测 门限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1.检测因子 D o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p(r)r2exp2r22 r0
(5.2.9)
此处r表示检波器输出端噪声包络的振幅值。可以看出: 包络振幅的概率密度函数是瑞利分布的。设置门限电平UT, 噪声包络电压超过门限电平的概率就是虚警概率Pfa, 它可 以由下式求出:
《二次雷达原理》课件

气象
用于气象预测和天气监测。
科研
用于天文观测和地质勘探。
雷达波段的分类
微波波段
毫米波波段
工作波段在1毫米到1米之间。
工作波段在0.1毫米到1毫米 之间。
紫外线波段
工作波段在200纳米到400纳 米之间。
二次雷达的波段选择
1 工作频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可以获得更好的波束特性和探测性能。
2 环境干扰
在选择波段时,需要考虑周围环境波有不同的反射和吸收特性。
二次雷达的探测距离
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与目标物体到雷 达的距离成反比。
噪声干扰
噪声会降低信号的幅度, 从而影响探测距离。
功率和灵敏度
通过提高发射功率和接收 灵敏度,可以增加探测距 离。
发展历史
二次雷达起源于上世纪中叶,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次雷达的基本原理
1
发射信号
二次雷达向目标物体发射电磁波信号。
2
目标反射
目标物体接收到信号并反射回来。
3
接收信号
二次雷达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信号。
4
信号处理
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提取出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
二次雷达的组成
《二次雷达原理》PPT课 件
在这个《二次雷达原理》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二次雷达的工作原理、应用 领域以及发展的前景。通过这个课件,你将深入了解雷达技术背后的科学原 理和实际应用。
什么是二次雷达
定义
二次雷达是一种通过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并进行信号处理的雷达系统。
作用
二次雷达用于探测、跟踪和测量目标物体位置、速度、轨迹等信息。
一次雷达 通过发射和接收连续的电磁波工作 适用于目标物体较大且距离较远的情况 具有较大的扫描范围
二次雷达作用距离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民航吉林空管分局 梁志国 严浩 文敏 马纯清1 引言航管二次雷达对保证民航飞机安全飞行、航班正常、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指标,这涉及到雷达设备的各项指标(如雷达天线增益、发射机发射功率、接收机带宽、接收机噪声系数等指标)的确定、准确合理的选址、规划和布局。
影响雷达实际作用距离的外界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雷达的探测性能要受到雷达站选址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二次雷达辐射信号作用距离以及影响因素、空域覆盖问题。
2 理想条件下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分析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由二次雷达的作用距离决定。
二次雷达探测飞机需要询问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飞机应答机天线,飞机的应答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雷达天线。
询问距离要想达到最大,条件就是询问信号到达飞机时的功率刚刚好等于飞机应答机最小可检测信号。
询问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2/1min I I I I Imax 4⎥⎥⎦⎤⎢⎢⎣⎡''=P G G P R πλ,其中,I λ为询问信号波长,这里为0.291m ,I P 为询问信号功率,典型值为2000瓦,I G 为询问信号增益,典型值为27dB ,即天线增益为501,'I G 为应答机天线的接收增益,因为应答机天线为全向天线,所以天线增益为1,'min P 为应答机的灵敏度,即最小可检测信号,典型值为-71dBm ,即79.4×10-12w 。
经计算可以得到询问信号的最大作用距离为2600km 。
应答信号到达雷达的距离达到最大的条件是应答信号到达雷达天线的功率刚刚好等于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信号,应答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2/1min R R R R Rmax 4⎥⎥⎦⎤⎢⎢⎣⎡''=P G G P R πλ,R λ为应答信号波长,0.275m ,'R P 为应答信号功率,典型值为251W,24dBW ,R G 为雷达接收增益,27dB ,'R G 为应答频率应答机天线增益,min P 为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功率,典型值为-85dBm ,即3.16×10-12。
二次雷达原理(入门)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模式询问脉冲含义
P1 P3间隔
3s 5s 8s 17s 21s 25s
询问模式
1 2 3/ A B
C D
询问模式的作用
军用
识别码
军用
识别码
军/民用 识别码
民用
识别码
高度码
备用码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询问脉冲的参数 脉冲宽度 0.8微秒 公差 0.1微秒 上升时间 0.05~0.1 下降时间 0.01~0.2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脉冲的参数定义
T
0.9 A 0.5 A
tr
t f 0.1A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回答信号 回答信号格式除了F1和F2包括X位由13 个脉冲(位)组成
F1 C1 A1 C2 A2 C4 A4 X B1 D1 B2 D2 B4 D4 F 2
SPI
0.45s 1.45s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五周期码对应十进数值
循环码奇偶性 偶数
奇数
C1 C2 C4
001 011 010 110 100 100 110 010 011 001
十进制数 0 1 2 3 4 0 1 2 3 4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高度码示例 如下高度码代表海拔高度20000英尺
F1 A1 C2 A2 A4 B1 B2 B4 F 2
2
1
1
d
2
2
去R X
1
去RX
二次雷达原理
(单脉冲原理)
偏离瞄准轴大小 依照差信号的幅度大小判决偏离瞄准轴大小
二次雷达干扰现象和解决方案分析

二次雷达干扰现象和解决方案分析陈晓伟【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年(卷),期】2019(016)021【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二次雷达; 干扰现象; 接收旁瓣抑制【作者】陈晓伟【作者单位】民航江苏空中交通管理分局江苏南京 211113【正文语种】中文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Monopulse 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MSSR)是空中交通管制(Air Traffic Controller,ATC)系统的基本组成设备,也是我国民用航空雷达管制采用较为广泛的雷达设备。
MSSR通过询问雷达向空中发射询问信号,装有应答器的目标接收询问信号,识别出询问信息后,自动发送相应的应答码,MSSR接收应答信号,对应答信号进行解码,从而得到目标的相关信息,对目标进行定位。
在实际使用中,MSSR很容易受到外界和周围环境相同频段的干扰,产生虚假目标,或丢失相关目标信息,导致不能完全实现期望的性能。
本文主要对常见的几种干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设备的配置方式和使用状态对干扰的抑制加以说明。
1 常见的干扰与分析1.1 “多径效应”干扰在无线通信领域,多径指无线电信号从发射天线经过多个路径抵达接收天线的传播现象。
大气层对电波的散射,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折射以及山峦、建筑等地表物体对电波的反射都会造成多径传播[1]。
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间的关系有很多种,从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的时间间隔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的路径差太小,以致同一个脉冲经两个路径到达时几乎完全重叠。
(2)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的路径差足够大,以致两个路径到达的相应脉冲串只有部分重叠或不重叠。
多径效应的影响使得某些区域作用距离增强或减弱,有的甚至因飞机收到的信号强度不够,不能被机载应答机检测出来进行应答,严重影响了雷达的探测能力。
1.2 绕环(Ringing)现象雷达天线波瓣图表示雷达天线辐射信号在各个方向上的能量强度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
民航吉林空管分局 梁志国 严浩 文敏 马纯清
1 引言
航管二次雷达对保证民航飞机安全飞行、航班正常、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指标,这涉及到雷达设备的各项指标(如雷达天线增益、发射机发射功率、接收机带宽、接收机噪声系数等指标)的确定、准确合理的选址、规划和布局。
影响雷达实际作用距离的外界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雷达的探测性能要受到雷达站选址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二次雷达辐射信号作用距离以及影响因素、空域覆盖问题。
2 理想条件下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分析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由二次雷达的作用距离决定。
二次雷达探测飞机需要询问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飞机应答机天线,飞机的应答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雷达天线。
询问距离要想达到最大,条件就是询问信号到达飞机时的功率刚刚好等于飞机应答机最小可检测信号。
询问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
2/1min I I I I Imax 4⎥⎥⎦⎤⎢⎢⎣⎡''=P G G P R πλ,其中,I λ为询问信号波长,这里为0.291m ,I P 为询问
信号功率,典型值为2000瓦,I G 为询问信号增益,典型值为27dB ,即天线增
益为501,'I G 为应答机天线的接收增益,因为应答机天线为全向天线,所以天线增益为1,'min P 为应答机的灵敏度,即最小可检测信号,典型值为-71dBm ,
即79.4×10-12w 。
经计算可以得到询问信号的最大作用距离为2600km 。
应答信号到达雷达的距离达到最大的条件是应答信号到达雷达天线的功率刚刚好等于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信号,应答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
2/1min R R R R Rmax 4⎥⎥⎦⎤⎢⎢⎣⎡''=P G G P R πλ,R λ为应答信号波长,0.275m ,'R P 为应答信号功率,
典型值为251W,24dBW ,R G 为雷达接收增益,27dB ,'R G 为应答频率应答机天线
增益,min P 为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功率,典型值为-85dBm ,即3.16×10-12。
计算可以得到应答信号的最远作用距离为4365km 。
另一方面雷达的探测距离还要受地平线对飞机屏蔽的限制。
雷达的电磁波基本是按直线传播的,距离较远的飞机,由于地球表面的弯曲不能被发现。
雷达在地平线上的最大探测距离成为雷达的视距,视距有一个公式
()
t a 0 12.4h h d +=,a h 为雷达站的高度,t h 为飞机飞行的高度。
假设雷达站假设高度为20m ,飞机飞行高度为10000m ,可以得出结论雷达视距为430km 。
从430km 这个数值可以看出,雷达的测距探测范围大于450km 的限制主要是在视距。
因为民航飞机基本在12000米以下飞行,所以在远距离处飞行的飞机可能不在雷达辐射覆盖范围内,导致雷达无法探测到远距离处的飞机。
3 影响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因素
第2节的二次雷达作用距离分析是在理想条件下计算的,这包括在雷达天线与目标的直线距离上没有任何障碍物,到达目标只有直射电磁波的能量,空间内的大气处处均匀、性质也相同,空间内的大气不吸收电磁波的能量。
但是在实际的电磁环境中二次雷达覆盖范围会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天气因素的影响,地面反射的影响,有源干扰的影响,无源干扰的影响。
3.1 天气因素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电磁波传输的实际介质是大气层,且大气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对微波的传输会产生影响,特别是距地面约10000米以下的对流层的底层大气层对微波的传输影响最大。
在对流层中,大气成分、压强、温度、湿度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会使得微波产生吸收、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并且天气是变幻莫测的,电波在往返大气层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大气、云、雾、雪、降雨等不同气象因子的影响,使之有所损耗。
但是从整体来看,天气因素对于二次雷达作用距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较小,这是因为二次雷达使用的发射和接收频率较低。
雨对于电磁波有较大的衰减,电磁波从雨中穿过会被吸收一部分;雨滴中的感应电流的二次辐射能减小电波传播方向上的功率密度。
雨的衰减大小与降雨量、雨顶高度、电波频率、温度、电磁波的极化有关。
雾是由直径为0.01-0.02厘米的水珠。
由于直径小其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小,主要是吸收衰减。
衰减量与雾的浓度、吸收系数、折射率、波长、水密度等参数有关。
云中的水蒸气粒子最大直径一般在50-100um ,大小较微波雷达的波长小的多,所以其对电磁波的散射远小于吸收。
吸收系数与电磁波的波长、温度、云的含水量、云的种类、分布范围和高度等等有关。
沙尘的形状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尺寸分布在几十到几百微米,沙的直径分布呈指数模式,其直径分布的均值和方差依据地理环境和沙尘成因不同而不同,一般沙尘分为自然沙尘、爆炸沙尘和车扬沙尘。
沙尘对电磁波的主要影响是通过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一定的介电常数,对电磁波进行衰减。
3.2 反射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当询问机询问或应答机回答时所发射的电磁波,碰到山峰或高大建筑物等固定目标而反射时,将会造成距离和方位都不正确的假目标的显示。
反射是目前困扰二次监视雷达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
反射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包括解码错误、定向误差、垂直波束分裂、旁瓣穿透、幻影飞机等等。
对于反射问题,在二次雷达建设选址期间就需要有相关的规划,需要按照规范选择较高的地形,避开反射物。
同时二次雷达采用一些技术处理,可以减弱反射对于雷达覆盖的影响,这包括询问旁瓣抑制(ISLS)、接收旁瓣抑制(RSLS)、可编程灵敏度控制(STC)、功率程序控制(PPC)、异步干扰抑制(Defruit)、单脉冲测角技术、应答和点迹相关处理等技术。
3.3有源干扰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有源干扰分为人为的和偶然的(即有人故意做的或则来至其他电气设备或机器的),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又分为从天线主瓣进入和从天线旁瓣进入。
有源干扰能够对二次雷达询问和应答过程造成干扰,从而影响雷达的覆盖。
如图1所示为有源干扰的示例图。
图中有源连续波干扰对于飞机应答机的应答信号有干扰,导致二次雷达接收到大量的虚假应答,雷达接收机饱和,无法正确解出正确应答。
在180度到210度之间的应答输出全部被假应答覆盖,在这一扇区雷达失去作用能力。
图1 有源干扰示例图
3.4 无源杂波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由于二次雷达的工作原理与一次雷达不同,即二次雷达通过两次有源辐射来探测目标,且发射过程和接收过程使用的电磁波频率不同,无源杂波对于二次雷达的影响很小。
这里只做简要介绍。
无源杂波分为面杂波和
体杂波。
面杂波是由不规则表面引起的,如崎岖的地形。
体杂波是由空间分布的散射体引起的,如雨、箔条干扰物。
面杂波和体杂波的幅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二次雷达距离方程。
4 结束语
本文初步的对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做了分析,包括理想条件下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计算,以及天气因素,地面反射,有源干扰,无源干扰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这些分析涉及航管雷达辐射信号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空域覆盖以及雷达站选址问题。
本文内容对于评估航管雷达性能和雷达站选址布局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于二次雷达站的日常维护以及问题排查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