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呼吸教案
高中声乐老师备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声乐授课年级:高中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歌唱的呼吸技巧。
2. 使学生学会运用共鸣腔体,提升歌唱的音色和音质。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的呼吸方法2. 共鸣腔体的运用教学难点:1. 呼吸与共鸣的协调配合2. 音色、音质的提升教学准备:1. 钢琴2. 谱架3. 学生用歌谱4. 录音机及音乐光盘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一段优美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二、呼吸训练1. 教师讲解腹式呼吸法的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呼吸练习,感受气息的运动轨迹。
3. 教师对学生的呼吸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三、共鸣腔体训练1. 教师讲解共鸣腔体的运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共鸣腔体对音色、音质的影响。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共鸣腔体训练,感受共鸣腔体的打开和运用。
3. 教师对学生的共鸣腔体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四、歌曲演唱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歌曲,让学生进行演唱。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呼吸、共鸣腔体运用等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3. 学生演唱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呼吸和共鸣腔体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注意呼吸和共鸣腔体的运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呼吸和共鸣腔体运用是否得到提升。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声乐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版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发声器官、呼吸、共鸣等。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发声器官及机能状态的认识2. 歌唱的呼吸与共鸣3. 歌唱的语言与声部划分教学难点:1. 声带的卫生与保护2. 歌唱的声区及换声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优美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声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声乐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声乐如此吸引人?二、新课讲授1. 发声器官及机能状态- 讲解喉头、声带、口腔等发声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 让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发声器官,了解自己的发声特点。
2. 歌唱的呼吸与共鸣- 讲解歌唱的呼吸方法,包括吸气、呼气、控制气息等。
- 讲解共鸣的概念,包括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等。
3. 歌唱的语言与声部划分- 讲解歌唱的语言技巧,包括咬字、吐字等。
- 讲解声部的划分,包括男声、女声、童声等。
三、实践练习1.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如“嗼”、“咪”等母音的练习。
2. 让学生进行呼吸练习,如深呼吸、控制气息等。
3. 让学生进行共鸣练习,如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声乐技巧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发声器官、呼吸、共鸣等知识。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二、新课讲授1. 声带的卫生与保护- 讲解声带的使用方法,如何保护声带。
- 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对声带的重要性。
2. 歌唱的声区及换声区- 讲解声区的划分,包括中声区、高声区等。
- 讲解换声区,如何正确过渡。
三、实践练习1. 让学生进行声带的保护练习,如轻声唱歌、避免大声喊叫等。
2. 让学生进行换声区练习,如唱到高音时如何正确过渡。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声带的卫生与保护的重要性。
高中唱歌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现力。
4.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唱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方法、歌曲旋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气息的控制、歌曲的情感表达、团队协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钢琴、麦克风、教学PPT等。
2. 教学资料:歌曲教材、乐理知识、音乐欣赏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优美的歌曲,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为什么?3. 引出本节课主题:高中唱歌教学。
(二)基本知识讲解1. 歌唱姿势:正确的站立姿势、坐姿,保持身体放松。
2. 呼吸方法: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式呼吸。
3. 歌曲旋律和节奏:讲解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特点。
(三)歌曲教学1. 选择一首适合高中生的歌曲,进行教学。
2. 歌曲旋律教学:分段讲解歌曲旋律,让学生跟唱。
3. 歌曲节奏教学:讲解歌曲节奏,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练习。
4. 歌曲情感表达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学会表达。
(四)团队协作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合唱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协调音色、气息,使合唱效果更佳。
3. 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合唱任务。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歌唱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3.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歌唱技巧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如何?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六、课后作业1. 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歌曲,提高歌唱技巧。
2. 观看音乐欣赏节目,提高音乐素养。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参加各类音乐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艺考技巧声乐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声乐技巧,为艺考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共鸣技巧。
2. 教学难点:气息的控制、声音的共鸣、情感的传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歌唱基础训练1. 导入- 简要介绍声乐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 讲解歌唱姿势:站立、坐姿,保持脊柱挺直,头部端正。
- 讲解呼吸方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正确运用气息。
3. 实践操作-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第二课时:气息控制与共鸣技巧1. 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 讲解气息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控制气息。
- 讲解共鸣技巧,包括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口腔共鸣。
3. 实践操作-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气息控制,包括长音、短音、强弱音等。
-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 教师示范共鸣技巧,学生模仿。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第三课时:情感传达与作品分析1. 导入-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 讲解情感传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歌曲情感。
- 分析一首歌曲,讲解其情感特点、演唱技巧。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点评。
-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唱心得。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第四课时:艺考技巧讲解与模拟考试1. 导入- 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 讲解艺考技巧,包括考试流程、评分标准等。
- 分析常见考试题型,讲解应对方法。
3. 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模拟考试,教师点评。
-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考试心得。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初中音乐教案歌唱

初中音乐教案歌唱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歌唱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3. 通过歌唱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呼吸和咬字的技巧。
2. 音准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呼吸和咬字的运用。
2. 音准的调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一首生动活泼的歌曲《歌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歌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二、基本技巧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呼吸技巧:教师讲解呼吸的方法,如用气息支撑声音、保持稳定的呼吸等,并进行示范。
2. 咬字技巧:教师讲解咬字的清晰度、音色的变化等,并进行示范。
3. 音准技巧:教师讲解音准的把握,如听音、识音、唱音等,并进行示范。
三、分组练习(10分钟)1. 学生按座位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对每组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集体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引导学生集体练习。
2.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注意呼吸、咬字、音准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唱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歌曲,加强呼吸、咬字、音准的练习。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自主练习,下周上课时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歌唱中更好地展现自己。
声乐课程教案

声乐课程教案声乐教案第一章歌唱的发声原理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发声咬字部位的重心以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的咬字状态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五、教学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六、教学过程:(一)简单扼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
(2)实际操作培训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1)—‖U……………………(2)12︱32︱1—‖U……………………(3)—‖U……………………(4)‖UOUOUO训练要求:(1)练习速度:中速稍慢。
(2)同无声的呼吸练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使气息支持发声。
(3)同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4)喉头稳定,喉头肌肉放松,元音清晰准确,声音平衡连贯。
(5)练习4,由U过渡到O母音时,喉、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张开得稍大些。
培训方法:(1)教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要点;(2)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2.初级歌曲的使用,比如书明号123。
(1)作品分析:《花非花》曲调优美,形式短小,连前奏在内,只有10小节。
白居易的诗给人以朦胧感,黄自的音调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意境。
白居易的《花非花》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而黄自的音调则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意蕴,该曲不愧一首短小而精美的艺术歌曲,通过研究,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歌曲承继了诗的意境,节奏平衡,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
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
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
歌唱的技能与技巧教案

歌唱的技能与技巧教案歌唱技能与技巧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学习者的歌唱技能与技巧进行教学,旨在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帮助学习者提高歌唱能力,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学习者将能够自如地运用歌唱技巧,完美地演绎各种类型的歌曲。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唱技能与技巧的重要性,认识到歌唱训练的必要性。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运用腹式呼吸并加以实践。
3.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学会发声时的音准控制和音色塑造。
4.培养良好的演唱姿势和表情包括嘴形与唇形等。
5.学会运用不同的歌唱技巧,如颤音、滑音、连音等。
6.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各类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呼吸技巧和发声技巧的训练,演唱姿势和表情的培养。
难点:掌握歌唱技巧的运用,准确感知和控制音准,塑造音色。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介绍歌唱技巧和技巧的相关知识。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式,让学习者模仿学习。
3.练习法:引导学习者进行多次的实践练习,培养技巧的熟练掌握。
4.反馈法:通过评价和反馈,帮助学习者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技巧水平。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歌曲,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入到歌唱技能与技巧的话题中。
第二步:讲解歌唱技能与技巧的重要性讲解歌唱技能与技巧在歌唱表演中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认识到歌唱训练的必要性。
第三步:呼吸技巧的训练1.讲解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包括深呼吸和缓慢呼吸等技巧。
2.通过示范并引导学习者跟随实践,进行多次呼吸练习,培养腹式呼吸的习惯。
第四步:发声技巧的训练1.讲解正确的发声方式,包括发声时的声带松弛、发声位置的控制等。
2.通过示范并引导学习者跟随实践,进行多次发声练习,培养正确的发声技巧。
第五步:演唱姿势和表情的培养1.讲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包括站立姿势和手势的运用等。
2.通过示范并引导学习者跟随实践,进行多次姿势和表情的练习,培养舞台表演能力。
(活动)歌唱中的呼吸-接力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活动) 歌唱中的呼吸-接力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背景四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声乐表现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歌唱过程中,许多学生仍然没有做到正确的呼吸方法。
这会导致学生在演唱中嗓子疼、嗓音破裂等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歌唱中的呼吸-接力版。
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正确的呼吸方法2.学生能够在歌唱中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3.学生能够协作完成团队活动教学准备1.备课PPT2.教师和学生自备的水杯教学流程第一步:激发兴趣教师展示PPT中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本次活动的主题。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猜测,激发他们的兴趣第二步:讲解呼吸方法教师在PPT中展示并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同时,请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呼吸练习。
第三步:分组接力活动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
2.布置接力赛道,每个接力赛道都设置一个转接点。
从起点到转接点,学生需要完成呼吸练习,在转接点将水杯接力给下一位同学,下一位同学需要完成相同的呼吸练习,并顺利将水杯转移到下一位同学手中。
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将水杯接过,在讲台处完成呼吸练习后,小组结束本轮比赛。
3.每组比赛的时间为2-3分钟左右,每组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能轮流完成练习,不能有人因为等待过久而无法参与。
第四步: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询问学生对呼吸练习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
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许多学生对于正确的呼吸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接力比赛中,同学们的协作精神大大提高。
通过这种新颖的活动方式,学生们对呼吸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的呼吸教案
歌唱的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歌唱呼吸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歌唱时的呼吸控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歌唱呼吸的基本原理;
2. 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
3. 歌唱呼吸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歌曲,让学生欣赏,引出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1)歌唱呼吸的基本原理
解释歌唱时的呼吸与平时呼吸的区别,即歌唱时需要更多的空气供给,呼吸方式需要更加深沉和自然。
(2)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
a. 腹式呼吸:腹部先向内收缩,然后再向外推胸部。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肺活量,提供足够的空气。
b. 胸式呼吸:通过胸膛的扩大收缩,使肺部吸入足够的空气。
(3)歌唱呼吸的技巧
a. 均匀呼吸:在练习歌唱时,要保持呼吸的平稳和连续,避免一口气呼吸过多,导致呼吸不够顺畅。
b. 深沉呼吸:在唱高音时,需要更加深沉的呼吸,以支撑音的发声。
3. 演示练习
(1)教师示范如何进行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并且演唱一个音阶,让学生观察和听觉感受。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练习,并通过歌曲的演唱提高学生的呼吸控制能力。
4. 巩固练习
(1)学生分组进行呼吸练习,每组选择一首适合的歌曲进行演唱,要求学生在演唱中能够合理运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2)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5.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歌唱时呼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呼吸练习和歌唱实践,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是否能够在歌唱中灵活运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