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海洋渔场概况

合集下载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经典)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经典)

一、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一)概况我国海洋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

东海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

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40种。

我国海洋鱼类具有下列特点:(1)鱼的种类多。

中国海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近40个纬度。

生活在中国海的鱼类既有暖水性的,也有暖温水性和温水性的,黄海北部有冷水性鱼类。

南海的许多鱼类则与印度洋鱼类相似,因此,我国海洋鱼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

(2)高产鱼种类少。

中国海水文气象要素的差异大,季节变化亦大,因而适应多种鱼类生活,但也因此不能出现巨大的单一鱼类群体。

除少数鱼种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外,大多数鱼种的年产量约在5万吨以内。

(3)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

由于我国近海饵料丰富而广泛,因而缓和了鱼类之间的食饵竞争,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

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

饵料基础的丰富也使鱼类的食性比食性单纯的高纬地区鱼类复杂得多。

有的鱼既食浮游生物,也食底栖生物。

鱼种间关系复杂。

(4)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

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

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

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7月产卵。

产卵场则广泛分布于江河入海口,近岸浅滩处及离岸较远处等内外水域。

(5)分布比较集中。

中国海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鱼种,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局限,水平洄游范围较小。

如大黄鱼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60米,小黄鱼在深于100米的海域不多见。

在100—200米深的海域则生活一些暖水性的鱼类。

各种鱼类多麋集在大陆架浅海水域,渔产分布比较集中。

(二)主要经济渔类资源(1)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底层鱼类是生活在海底和海底附近水层中的鱼类。

舟山渔场位于哪个海域 舟山渔场形成原因是什么

舟山渔场位于哪个海域 舟山渔场形成原因是什么

舟山渔场位于哪个海域舟山渔场形成原因是什么许多人都知道,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渔场,我们吃的很多海产品都产在那里。

那么,你知道舟山渔场位于哪个海域吗?舟山渔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相关问题。

一、舟山渔场位于哪个海域我国的舟山渔场主要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面积约为5.3万平方公里。

它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及台湾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

由于渔民习惯按照各作业海域,所以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

二、舟山渔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舟山渔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东海大陆架广阔,有长江水流入,光照、养分都比较充足。

而且,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在这里进行交汇,使洋流搅动,养分上浮;周围的岛屿非常多,可以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加之舟山地理位置适中,是很多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

三、舟山渔场的渔业资源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它和俄罗斯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一样闻名。

舟山渔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共有鱼类365种。

其中属暖水性鱼类占49.3%,暖温性鱼类占47.5%,冷温性鱼类占3.2%;虾类60种;蟹类11种;海栖哺乳动物20余种;贝类134种;海藻类154种。

其中,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舟山渔场捕捞量最多的资源群体,被称为“四大鱼产”。

四、为什么说舟山渔场建的地理位置优越1、舟山渔场位置在上升流舟山渔场从开发以来,一直是沿海渔民共同捕捞的场所。

建国以来,浙江、江苏、福建省以及上海市(简称“三省一市”)去舟山渔场捕捞的渔船一直在增加,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的一部分渔船都来过舟山渔场捕捞。

2、舟山渔场地理位置优越舟山渔场的东海北部靠近大陆东岸、长江口东南外海位于钱塘江口外、长江口渔场之南,其范围为北纬29°30ˊ-31°00ˊ,东经125°00ˊ以西海区,面积大约为14350平方海里。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图(第一批)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图(第一批)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图(第一批)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 黄渤海区渔业水城图(第一批)rn图1黄渤海中上层鱼类分布洄游示意图rn近海性代表性种类有太平洋鲱鱼、鳀鱼、青鳞、黄鲫、斑(鱼祭)、小鳞(鱼箴)、颚针鱼、赤鼻稜鳀等;
【总页数】3页(P17-1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的法律性质和经营方式 [J], 胡增祥;尹里青;马英杰
2.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
3.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J],
4.基于"三轴图"法的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J], 于海楠;于谨凯;刘曙光
5.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第一批税务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的公告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海洋渔场概况

中国海洋渔场概况


LOGO

LOGO
5、蓝圆鱼参 蓝圆鱼参系近海暖水性,喜集群,有趋光性的中上层鱼类,有时也 栖息于近底层。它既是灯光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又是拖网作业的重要渔 获物。我国在南海最多,东海次之,黄海很少。 目前在东海区的产量在数万吨左右,有时可达10多万吨;在南海区 的产量更高,仅广东省就达数万吨。目前资源大体处于充分开发状态。

LOGO
南海
平均水深1212米 最大水深5377米

LOGO
2.主要渔获
种类多、潜力大。
主要渔获为蓝圆鲹(俗称池鱼,巴浪)、金色小沙丁(俗称横泽、古 鱼)、圆腹鲱(俗称海河)、鲐鱼、乌鲳、蛇鲻、金线鱼、鲱鲤、刺鲳、鲐
LOGO
一、远洋渔业和远洋渔业国家
远洋渔业一般是指远离本国基地到公海或到别国专属经 济区从事海洋捕捞生产,以及为其产前、产中、产后配 套服务的经济活动。 从作业渔场与基地港的关系来分:
大洋性渔业:渔场离基地较远,在200n mile专属经济
区以外的公海渔业和深海渔业。那里资源潜力较大, 依目前的捕扬技术有些海域还不能有效地大量开发利
LOGO
2、小黄鱼
小黄鱼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历来是中、日、韩三国的主 要捕捞对象之一。 目前小黄鱼产量主要依靠幼鱼来维持,这种状况不改变,资源将难 为持续。产量只为数万吨左右。

LOGO

LOGO
三、中国对虾
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是世界上分布于温带水域的对 虾类中唯一的一个种群,具有分布纬度高、集群性强、 洄游距离长的特性,是个体较大、资源较多、经济价值 高的品种,是黄渤海对虾流网、底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

LOGO
(二)黄海南部渔场(32°00′~34°00′N)

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舟山渔场2006年,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 舟山渔场 年 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 境监测站对浙江省近岸海域暨舟山渔场进 行了共三期的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监测。 行了共三期的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从 公布的监测结果看,我省2006年近岸海域 公布的监测结果看,我省 年近岸海域 的水质比2005年有所改善,但氮、磷超标 年有所改善, 的水质比 年有所改善 但氮、 严重,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严重,环保形势依然严峻。在受调查监测 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和5个重点海域中 的6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和 个重点海域中, 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和 个重点海域中, 我市近岸海域和舟山渔场水质污染状况居 中。 监测结果统计表明, 监测结果统计表明,在受检测的营养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28项理化因子 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 项理化因子 项超过了一类海水 中,有8项超过了一类海水 项超过了一类
浙江省江河湖海水体 俱全, 俱全,渔业生产一向是 我省经济发展的优势之 一,而且在全国也有着 重要低位。 重要低位。全省水产品 产量在国内名列第一。 产量在国内名列第一。
编辑: 编辑:祝欣卉
海洋渔业资源
P46 渔业是浙江省主要的海洋传 统专业, 统专业,包括海洋捕捞和滩 涂养殖…… 涂养殖
海洋捕捞
被称为“四大鱼产”的大黄鱼、小黄鱼、 被称为“四大鱼产”的大黄鱼、小黄鱼、 带鱼和乌贼,由于 由于70年代以来大批机动渔 带鱼和乌贼 由于 年代以来大批机动渔 船轮番滥捕等原因,先后出现生长型和补 船轮番滥捕等原因 先后出现生长型和补 充型群体数量减少过度,破坏了这些资源 充型群体数量减少过度 破坏了这些资源 的生态平衡。全市“四大鱼产” 的生态平衡。全市“四大鱼产”产量占海 水鱼产量的比重:1970~1975年占 ~ 年占70~ 水鱼产量的比重 ~ 年占 80%以上 其中 以上,其中 年占86%;1976~ 以上 其中1972年占 年占 ~ 1983年下降至 ~70%之间 年下降至50~ 之间;1984年起继 年下降至 之间 年起继 续下降至50%以下 以下,1988年仅占 年仅占32.31%。 续下降至 以下 年仅占 。

我国渔业资源现状

我国渔业资源现状

中国渔业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学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班级:海洋技术141 姓名:褚鹏学号:1409043042摘要: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渔区的行政管理制度下,我国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弱,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我国渔业的组织化程度,是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制度优化之路,由于近几年来渔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渔业资源的短缺,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了从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应从政治上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划,加大经济市场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的缓解渔业的资源问题。

关键字:优化资源管理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我国海洋渔业情况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t,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t/km,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t 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

在中国海280万km[2]渔场范围内,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

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t,其中渤海24.3万t,黄海87.2万t,东海168.9万t,南海472.5万t。

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

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

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

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

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

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多种,鱼、虾、贝、藻俱全。

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

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世界海洋渔业渔场及其资源状况.介绍

世界海洋渔业渔场及其资源状况.介绍
▪ 渔业资源 ▪ FAO列入的三大类渔业资源
– 鱼类 – 软体类 – 甲壳类
第二节 各海区海洋渔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世界主要种类资源及其渔场
▪ 略-自学 ▪ Fishstate Plus的使用
业 资 源 中 ,
请问在哪一个渔区渔业资源状况尚好,那一个渔区资源状况最恶劣?
1950 2000
请从 简 述 。年
到 年 , 渔 业 资 源 状 况 变 化 趋 势 如 何 ?
产0000
16000000
14000000
12000000 10000000 8000000 6000000
世界海洋渔业渔场及其资源状况
▪ 第一节 世界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其潜力 ▪ 第二节 各海区海洋渔业发展 ▪ 第三节 世界主要种类资源及其渔场
第一节 世界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其潜力
▪ 一、什么是有潜力的渔业资源? ▪ 二、世界渔业开发现状 ▪ 三、世界渔业产量
一、有潜力的渔业资源
▪ 人类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大致可分为6个阶段:
的潜力,并且可能使得资源衰退甚至崩溃 – 衰退阶段(Depleted):产量相较历史水平降低,尽管捕捞努力量增加 – 恢复/崩溃阶段( Recovering/Collapse):在经历衰退阶段后,产量开始
回升,或者资源完全崩溃。
二、世界资源开发现状
200
还根 有据 约此 多图 少, 种在 具 有 开余 发种 潜海 力洋 ?渔
– 开发不足阶段(Underexploited):新渔业,产量增长有着很大潜力 – 增长阶段(Moderately exploited):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在产量增长上
有一定潜力,但是不大。 – 充分利用阶段(Fully exploited):渔业已经达到最大产量,没有增产的

世界海洋渔场概况

世界海洋渔场概况

第十一章世界海洋渔场概况第一节概述一、意义近海渔业资源不断下降,捕鱼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好,人类对鱼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迫使要开发利用新渔场,到外国大陆架近海和公海上去捕捞生产。

国外:日本从19 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发展远洋渔业了。

我国:从1985 年开始发展,首战渔场是西非渔场,到2000 年全国已有远洋渔船1600 条(浙江350 条),曾经已与34 个国家有过远洋合作项目,到过他们的大陆架海区内生产,最高年产量达100 多万吨(1997 年)。

二、主要生产海区资源利用情况200m 水深以浅的大陆架海区是渔业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方,其面积仅占8%,但渔获量却占95%。

但是,这个大陆架海区的渔获量已持续下降了20 多年(从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起)。

而大陆坡和大洋上层水域面积很大,渔获量却占得很小。

有资源吗?有!主要是目前生产技术、渔船渔捞设备跟不上。

三、主要渔业资源的利用情况全世界约有海洋鱼类1 万多种,主要捕捞对象(FAO 有统计产量的)约有200 种,其中绝大多数年产量在5万吨以下,约占3/4,100万吨以上的有12 种。

在这200 种渔业资源中,目前70%的种类已达充分利用或过度利用,35%的种类资源量急剧减少。

海洋渔业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有没有还有潜力的渔业资源呢?有目前,世界上尚有开发潜力的渔业资源有3 种:中上层鱼类;头足类;南极磷虾四、主要渔场情况1、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前世界上主要渔场都集中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有世界三大着名渔场:a太平洋北部的堪察加和阿留申群岛一带的北海道渔场b、大西洋东北部的北海渔场c、大西洋西北部的纽芬兰渔场2、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一些发达国家除了继续加强原三大渔场的开发利用外,开始把视线转向热带海域和南半球海域的渔业资源,因此开发出了世界又一个着名渔场:d、南太平洋的秘鲁渔场此外,还开发了南极海渔场、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渔场等。

世界四大渔场第二节世界重要渔场和渔业资源概况一、太平洋西北部按FAO 渔获量统计划分的渔区:61 区1、海区范围我国四大海区、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阿拉斯加湾等2、水文北部为寒流控制,南部有暖流影响3、渔业渔业资源丰富,渔获量很高,是世界上渔获量最高的一个海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远洋渔业和远洋渔业国家
❖ 远洋渔业一般是指远离本国基地到公海或到别国专属经 济区从事海洋捕捞生产,以及为其产前、产中、产后配 套服务的经济活动。
❖ 从作业渔场与基地港的关系来分: ▪ 大洋性渔业:渔场离基地较远,在200n mile专属经济 区以外的公海渔业和深海渔业。那里资源潜力较大, 依目前的捕扬技术有些海域还不能有效地大量开发利 用 ▪ 过洋性渔业:是指远离本国沿海通过某种渔业协定或 合作方式,在他国的专属经济区内从事捕捞作业
南海南部的大陆架是一处较宽的大陆架,海域宽广,是在南海发展 远海作业的好渔场。
LOGO
南海
❖ 平均水深1212米 ❖ 最大水深5377米
LOGO
2.主要渔获
种类多、潜力大。 主要渔获为蓝圆鲹(俗称池鱼,巴浪)、金色小沙丁(俗称横泽、古 鱼)、圆腹鲱(俗称海河)、鲐鱼、乌鲳、蛇鲻、金线鱼、鲱鲤、刺鲳、鲐 鲹鱼类、单角鲀、二长棘鲷、青鳞、黄鳍马面鲀、白鲳、马鲛、带鱼, 大黄鱼、海鳗、海鲶、断斑石鲈、马拉巴裸胸鲹,大眼鲷,以及对虾, 褐梅鲷、金带梅鲷、扁舵鲣、白卜鲔、青干金枪鱼、康氏马鲅、飞鱼、 竹筴鱼、鹦嘴鱼、条纹胡椒鲷、鲻鱼、龙虾等。
LOGO
LOGO
5、蓝圆鱼参 蓝圆鱼参系近海暖水性,喜集群,有趋光性的中上层鱼类,有时也
栖息于近底层。它既是灯光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又是拖网作业的重要渔 获物。我国在南海最多,东海次之,黄海很少。
目前在东海区的产量在数万吨左右,有时可达10多万吨;在南海区 的产量更高,仅广东省就达数万吨。目前资源大体处于充分开发状态。
季节性资源是构成渤海渔汛的基础。如春季的小黄鱼汛、带 鱼汛、鳓鱼汛等,但这些渔汛已因资源衰竭面不复存在,存 在的是对虾、蓝点马鲛、高的是中国毛虾,年产量 6—8万t,最高年产量曾接近13万t。三疣梭子蟹年产量约 万吨;海蜇1985年产量为2.0—3.0万t,渔期4—11月。 为保护渔业资源,除捕虾渔汛外,禁止拖网捕捞作业。
LOGO
❖ 远洋渔业国家 ▪ ①资源丰富,技术水平高的国家。俄罗斯,日 本 ▪ ②资源丰富,技术、市场均一般。美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 ③有尚未开发的资源,技术差,市场有限。非 洲国家 ▪ ④资源和技术都一般。泰国,韩国,中国,古 巴 ▪ ⑤资源状况一般或衰退,技术发达。英国,挪 威
LOGO
LOGO
2、鲐鱼 鲐鱼在我国四大海均有分布,主要由中国、
日本等国捕捞。我国主要利用灯光围网捕捞。自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产量上升很快。目前我国 东海区产量在20万t左右,黄海区在11-12万t左 右。
LOGO
LOGO
日本对虾 南美白对虾 中国对虾
LOGO
第三节 中国远洋渔业 一、远洋渔业和远洋渔业国家 二、专属经济区及其对远洋渔业的影响 三、远洋渔业主要捕捞技术和渔获种类 四、我国远洋渔业
LOGO
2、小黄鱼
小黄鱼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历来是中、日、韩三国的主 要捕捞对象之一。
目前小黄鱼产量主要依靠幼鱼来维持,这种状况不改变,资源将难 为持续。产量只为数万吨左右。
LOGO
LOGO
三、中国对虾
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是世界上分布于温带水域的对 虾类中唯一的一个种群,具有分布纬度高、集群性强、 洄游距离长的特性,是个体较大、资源较多、经济价值 高的品种,是黄渤海对虾流网、底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
2.捕捞种类
东海渔场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主要海洋经济鱼类如带鱼、大黄鱼、 小黄鱼、马面鲀、鲐、鲹类、鲳,鳓、乌贼等的产卵和索饵场,渔业对象品 种繁多,终年可以作业,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场。但目前历史上著名的大黄 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为主的四大渔业已衰落,只有带鱼仍居全国单鱼种 产量之冠。
LOGO
LOGO
3.主要渔场
(一)粤东渔场 (二)珠江口渔场 (三)粤西渔场 1.粤西中浅海渔场
2.粤西外海渔场 (四)琼东渔场 (五)北部湾渔场 (六)西、南、中沙渔场和东沙渔场
LOGO
第二节 中国近海重要经济种类 一、主要中上层鱼类
(二)黄海南部渔场(32°00′~34°00′N)
❖ 1.吕泗渔场 是我国著名的沙洲渔场,底质以细沙为主,是多种经济鱼 类的产卵场,尤以小黄鱼、大黄鱼最为著名。该渔场历史上盛产小黄鱼、 大黄鱼、鳓鱼、鲳鱼和海蜇。可是这些鱼类资源均己衰退,近年来除鲳 鱼外,都是次生小型鱼虾类资源。
❖ 2.大沙渔场 水深30—90m,是机轮拖网的重要渔场,渔场内涡流出 现,频繁,底质大部为细沙和粘土软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都很丰富, 是经济鱼虾类的索饵场和越冬场。历史上每年冬汛盛产小黄鱼、大黄鱼, 带鱼和各种底层鱼类,但均已衰弱,只靠一些小型次生种类维持渔业。
1、鳀鱼 我国黄、东海蕴藏着丰富的鳀鱼资源,资源量超过300万t。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鳀鱼产量直线上升,1998年达到最高的150 万t。目前资源已呈衰退之势。
黄海的鳀鱼主要作业方式为机轮变水层拖网。东海区规模性专业捕 捞鳀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作业渔具除了传统的海蜒对网、海蜒网 等,还应用大马力变水层拖网。
LOGO
3、蓝点马鲛
蓝点马鲛为大型长距离洄游性鱼种。我国有黄渤海种 群和东海及南海种群。其中前者自疏目拖网大量使用后, 以捕捞秋冬季的补充群体为主,上个世纪末的年渔获量达 30万t左右。后者的产量占全国该鱼种产量的20%左右, 近些年有上升趋势。目前已达充分利用状态,并有衰退迹 象。
LOGO
❖ 依使用的渔具分: ▪ 远洋钓渔业、远洋拖网渔业、远洋围网鱼业、 远洋刺网渔业等
❖ 依捕捞对象分: ▪ 远洋金枪鱼渔业、远洋磷虾渔业、远洋鱿鱼渔 业、远洋鳕鱼渔业等
❖ 依组织情况分: ▪ 单船远洋渔业和母船式远洋渔业(即组成船队 的远洋渔业),以及利用外国渔业基地作为根 据地的远洋渔业等。
二、主要底层鱼类
1、带鱼 带鱼分布广泛,在我国的渔获量最高,约
占世界该种渔获的70-80%。 带鱼在我国四个海域均有分布,其作业方
式主要为底拖网,目前资源已处于衰退状态。但 产量还较高,1999年曾达85万吨。
LOGO
LOGO
LOGO
4、银鲳 银鲳属暖水性中上层集群性经济鱼类。是流刺网专
捕对象,也是定置网、底拖网和围缯网的兼捕对象。我 国四个海域均有分布。
目前我国在黄海海域的产量达到数万t,最高曾达 到数十万吨。在东海海域该品种产量近些年来也有1020万吨左右。目前资源呈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
LOGO
黄海
北黄海 南黄海
平均水深44米 最大水深140米
LOGO
二、黄海渔场 黄海为半封闭大陆架浅海,呈S形,面积38万km2,
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0米。 。
(一) 黄海北部渔场(31°30′N以北)
包括烟威渔场和海洋岛渔场。
1.水文状况
主要受外海高盐水系和沿岸低盐水系消长的影响,两 者流域分明,同时黄海冷水长年存在。这对鱼类的集结洄游 和捕捞作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渔场水深。一般是10— 50m,中部和南部达60m,东部近朝鲜黄海道处最深达 79m,海洋岛渔场附近海区和烟威附近海区是两个比较宽广 的浅水区,中央部分略深,但也较平坦。
LOGO
2.捕捞对象
❖ (1)辽东半岛以东海域 对虾资源丰富,仅次于渤海,平均年产量 1300t。小黄鱼、带鱼,鲐鱼,竹筴鱼等渔汛已不存在,但鲆鲽渔业仍存 在。当前主要靠鲤鱼,黄鲫、青鳞鱼等小型鱼类和梭子蟹等维持生产。
❖ (2)烟威沿岸海域 本海域水深为20m的浅水区,原是小黄鱼、带鱼、 马鲛、鳓鱼、对虾、鹰爪虾等的过路渔场,也是著名的鲐鱼、比目鱼类等 的产卵场, 目前多数已衰落,成为它们的捕食对象的过路渔场或产卵场。
LOGO
三、东海渔场
东海为大陆架较宽的边缘海,面积77万km2,平均水深370米。
1.水文条件
东海渔场受台湾暖流、黄海冷水和沿岸水三个水系控制,水文情况较复 杂。近岸海域营养物质丰富,饵料生物充足。
渔场终年温暖,一年中除1-4月近岸区水温较低外,其他月份表层水温, 均在15℃以上。东海渔场浮游生物总量分布呈北高南低;里高外低趋势,生 物量一般较高。
❖ (3)黄海北部近海海域 传统渔业均已衰落,近年来东方鲀上升,渔获 多。海洋岛渔场秋汛东方鲀钓业发展,在日本枪乌贼集中分布区的边缘, 往往是东方纯的集群区,太平洋柔鱼是近年出现的新品种,6月中旬一10 月中,下旬在冷水团的东侧附近海域索饵,肥育。因资源不稳定,渔业尚 不发达。
LOGO
四、南海渔场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面积350万km2,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 水深5559米。
1.水文条件
整个海区周围都有浅海,大陆架的分布颇不平衡, 南海北部大陆架 是我国渔业活动的重要场所,沿岸港湾多,岛屿罗列,礁滩常见,北部 湾全在lOOm等深线以内,大部分湾内深度为35—55m。
南海的波浪较大,冬季季风形成强烈的波浪,特别在南海北部,5级 或5级以上的波浪出现频率达24%,冬季还会加强成涌,出现率达6%, 波长可达175m,波高可达7m。
中国海洋渔场概况
一、渤海渔场
1.水文特点
(一)水温年变化幅度大;绝大部分海区表层水温年变 幅在21—27℃之间,底层水温年变幅值小于表层。
(二)中部和辽东湾20m以深的挂地,冬季为相对高温, 而夏季为相对低温。
渤海面积7.7万km2,平均水深17米,最大水深82米。 海底地形平坦,坡度不大,沿岸水浅,滩涂广阔,蕴藏着极 为丰富的贝类资源。注入渤海的大小河流很多,有充沛的低 盐水体和丰富的饵料基础,形成许多经济鱼虾类的良好产卵 场及幼鱼育肥场。
东海
平均水深: 370米
最大深度: 2940米
LOGO
•西部大陆架浅水区,50~60米等深线为界分 为
•西部的内陆架:岛屿众多,三角洲覆盖, •东部的外陆架:地势平坦开阔 •东部大陆坡深水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