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

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

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报告宜昌市九中班组组长组内成员探究时间一、探究时参考信息1.碳酸钠(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2. 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3. 提纯方法:结晶、干燥、吸附等。

4. 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实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漏斗、滤纸、蒸馏器、萃取剂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提供详细的课件和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物质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及适用条件。

2. 理解除杂原则及应用。

3. 学会使用结晶、干燥、吸附等方法进行物质的提纯。

教学难点:1. 不同分离方法的选择与操作。

2. 除杂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复杂物质体系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验目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变色规律。

实验材料:酚酞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

实验步骤:a.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用滴管滴入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c. 用滴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2. 实验二:制作二氧化碳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实验材料:石灰石、稀盐酸、试管、集气瓶、导管。

实验步骤:a. 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b.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c. 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3. 实验三: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了解燃烧的条件。

实验材料:火柴、蜡烛、酒精灯、玻璃片、铁丝网。

实验步骤:a. 将火柴点燃,放在玻璃片上,观察燃烧情况。

b. 将蜡烛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燃烧情况。

c. 将铁丝网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燃烧情况。

实验现象:火柴在玻璃片上燃烧,蜡烛在酒精灯上燃烧,铁丝网在酒精灯上不能燃烧。

4. 实验四:水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冰块、盐、温度计、容器。

实验步骤:a. 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b. 在水中加入盐,观察水的凝固点变化。

c.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现象:冰块使水温度降低,加盐后水的凝固点降低,水的沸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

5. 实验五:制作简易净水器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净化方法。

实验材料:塑料瓶、沙子、石子、活性炭、水。

a. 将塑料瓶剪开,倒置,放入沙子和石子,起到过滤作用。

b. 将活性炭放入塑料瓶中,起到吸附作用。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水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实验材料:水、玻璃棒、滴管等。

实验步骤: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用玻璃棒搅拌水,观察现象;用滴管滴入不同颜色的液体,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目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变化。

实验材料:酚酞、醋、氢氧化钠等。

实验步骤:将酚酞滴入醋中,观察颜色变化;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中,观察颜色变化。

3.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与检验实验目的: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检验方法。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火柴等。

实验步骤:将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观察氧气的产生;用火柴点燃氧气,观察现象。

4. 实验四: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检验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检验方法。

实验材料:碳酸钙、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实验步骤: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5. 实验五:简单过滤操作实验目的:学习简单的过滤操作,了解过滤的原理。

实验材料:滤纸、漏斗、烧杯等。

实验步骤:将混合物(如泥土水)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观察过滤后的液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

2. 化学试剂:水、酚酞、醋、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碳酸钙、盐酸等。

3. 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3.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4.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教学重点: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例题讲解例1:如图下列装置为实验室用来制备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1)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②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理由是③使用该装置的注意事项之一是④使用该装置还可完成的另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回答(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②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是③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简述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④假若二氧化碳气体始终不能收集满,除装置漏气外,还可能的一种原因是例2: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

请分析此实验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气泡产生,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如何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4】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

实验探究化学初中教案

实验探究化学初中教案

实验探究化学初中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在氧气作用下的不同表现,并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实验材料:
1. 长烧杯或试管
2. 长烧杯或试管架
3. 铁、铜、铝、锌等金属样品
4. 硫粉
5. 碳粉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铁钉、一根铜棒、一小块铝箔和一小块锌箔,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2. 将试管固定在试管架上。

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粉。

4. 将试管中的金属样品与硫粉充分混合均匀。

5. 用酒精灯或其它火源加热试管底部。

实验原理:金属与非金属在氧气的作用下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合物。

在此实验中,金属与硫粉混合加热,则会发生金属硫化反应;非金属与硫粉混合加热,则会发生非金属硫化反应。

通过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反应,可以了解它们在氧气作用下的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
1. 铁与硫粉混合加热,产生黑色的铁硫化物。

2. 铜与硫粉混合加热,产生黑色的铜硫化物。

3. 铝与硫粉混合加热,产生铝的氧化物和硫化氢气体的气泡。

4. 锌与硫粉混合加热,产生白色的锌硫化物。

实验总结:通过此实验,我们观察到金属和非金属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的氧化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合物。

不同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氧化反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通过实验初步了解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拓展实验:可以将铁、铜、铝、锌等金属样品与碳粉混合加热,观察其氧化反应的结果,并比较不同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之间的异同。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目的】通过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巩固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巧。

【教学重点】1. 复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2. 掌握实验中常见的化学实验技术。

【教学难点】1. 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术;2.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原理的复习;2. 化学实验常用的技术和操作方法;3.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4.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现象及原理解释。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实验原理1. 复习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2. 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第二步:复习实验技术1. 复习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如称量、溶解、过滤等;2. 讲解实验技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三步:了解实验仪器1. 介绍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如量筒、试管夹等;2. 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气体生成、颜色变化等;2. 解释实验现象的形成原理。

【教学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并实时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2. 选择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进行解释,并给予予以适当的指导和改进意见。

【作业布置】1.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技能;2. 思考一个化学实验,写出实验流程和预期结果。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术。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夯实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实验总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实验总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实验总复习教案化学实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安全和意外事故的处理;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以及物质的制备、鉴别等能力培养通过问题和习题的设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点.教学思路设计通过习题的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利用实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重点、难点物质的制备和物质的鉴别教学过程设计④⑤(1)a、b、c仪器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2)②与③组合可制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与①组合可制取_________________(4)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应由__________组合(5)在已学的初中化学里,采用①图所示装置还可以进行什么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①装置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不变,稍作其它改动还可以做那些实验?写出改动的方法和对应的实验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取氢气等难溶性气体,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的气体(3)③与①组合可制取氧气等难溶性的气体,反应物要求是都为固体,条件是要加热的;(4)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应由②④⑤组合,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就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5)碳还原氧化铜(6)①如在管口塞一团棉花,可用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②拿去橡皮塞,用直的长导管通入试管底部,可用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等;培养联想、发散思维,以使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板书)5、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离子的检验,和某些物质的特征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

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到了黄金。

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

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提出猜想】:①小新认为是黄金
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
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铜在高温下
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设计实验】:
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对吗?黑色物质是( )
②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①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
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溶液中
②你设计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探究二、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例2、(09黄冈) 端午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

当她来到实验
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
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⑵小丽除了用酚酞等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见课件)
四、课堂检测
例3、(07 河北)小明家住在山青水秀的月牙山脚下,几年前,村里为了发展经济,在村边建起一座氮肥厂。

近段时间,小明发现村里的井水,在烧水或用碱性洗衣粉洗衣服时,总闻到水里散发出一股与氮肥厂附近相似的刺激性气味。

【作出猜想】联想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小明猜想可能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他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帮助小明归纳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从氮肥厂取来氮肥作为样品。

(2)取适量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入井水充分溶解。

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

(3)一份加入碱性洗衣粉,搅拌后闻气味;另一份加热后闻气味。

【反思评价】小明的实验方案存在着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结论】小明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确认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探究启示】目前该村村民还需饮用井水,请你提出一条简便的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