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XXX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XXX,XXX不得进,XXX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XXX,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选自XXX 《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⑨⑥⑦⑧④⑤①②③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2.03.21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 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 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2)安用重法邪?译句: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第十组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第十组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第十组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16分)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2分)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答:三、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

(10分)庆历四年春……吾谁与归?9、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是我国______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第六组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第六组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第六组(满分100分)一、阅读甲乙两篇文章,答题。

(3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风烟俱净……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8分)(1)从.流飘荡(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13、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6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力拉崩倒之声.. B.中间C.阡陌交通..底..,鸡犬相闻 D.全石以为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0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译文:1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6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3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②于熙、丰之际③,河洛之士,翕然④而师之。

时⑤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⑥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⑦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与游酢⑧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注:①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第1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段解】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段解】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及桃花源中美好的环境和安乐的生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1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段解】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段解】写太守随渔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段解】写桃花源无法寻找。

知识清单2类型内容文学常识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重点词句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1.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味道好。

5.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够。

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4.之忘路之.远近。

(之:助词,的)3寻.病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三、阅读《马说》片断,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而临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译句。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译句。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之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四、(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

祖②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注】①大司马:官名。

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

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B、博学善属文忠之属也C、或置酒而招之前人之述备矣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4.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____ (2) 走送之走:__________(3)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 (4) 俟其欣悦俟:__________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先帝不以臣卑鄙C.或遇其叱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益慕圣贤之道孔子曰:“何陋之有?”3.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岸势犬牙差互B. 而不知日之入其如土石辍耕之垄上C. 杂然而前陈D.以其境过清苍然暮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始得西山宴游记》更偏于主观感受。

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七、《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

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往来而不绝.者B.临.溪而渔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莅临.指导C.宴酣之.乐D.泉香而.酒洌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杂然而.前陈者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旷达胸襟。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浩浩汤汤( tāng)B、衔远山( xián)C、互相轩邈( miǎo )D、泠泠作响( líng)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3)猿则百叫无绝(4)窥谷忘反8、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